第97章

《相忘江湖》長評——Roby(非常感激的一篇評論)

這篇評論一直不曾貼出來過,收藏了很久,每次看都特別感激。

有這樣的讀者,身爲寫手還能求什麼呢,她能爲你指出不足,能對你每處伏筆細細品嚐,她比你更熟悉你筆下的人物。

最近重新翻到,突然覺得這樣的長評不貼出來實在是當時的自己的一個失策,七千字的評哪裡是那樣輕易能寫出來的,我這樣獨自收藏其實有點辜負roby大的一番辛苦啊,雖然她並不在意……

後來一直無緣再遇到這位大人,我也不曾刻意尋找,我想這樣的萍水相逢,這樣的一段神交,一定是彼此生命中最美的記憶之一,在此再次感激,希望有一天她能看到。

Roby的胡言亂語:

注;取名Roby是因爲偶家Baggio的暱稱

[羅嗦的前言]

這篇觀後感拖了很久啊很久=o=,最近工作上的事實在比較麻煩,連續加班,基本沒有空餘的時間可以來打字。

今天開全體會,整個TEAM的進度沒有達標遭到了批評,老闆一邊拍着桌子連“要是沒有這個實力就不要在這裡幹了”這樣的狠話都放出來了。康莊多年,難道開始有職業危機了麼?!

……不說了,眼淚花花的……~~~TcT~~~

評論文我根本不會寫。只好想到哪兒說哪兒吧。

[情節篇]

關於意外

這篇故事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劇情的發展讓我經常料不到。看故事最怕的就是套路,雖然對自己口味的那種多看幾篇也無妨,但看開頭知道結尾的事經多了還是會覺得膩煩,比如宿命的相遇一見鍾情啊~危急時刻小樹林裡出救兵啊之類的。喜聞樂見是一個邊界,流俗白爛是另一個邊界,其實距離非常近,只有在界限內的行走才比較安全。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點上作者把握得還是不錯的。算中上水平。

大的意外,比如二皇兄那麼早就登場,比如慕容在山莊事件裡扮演的角色,比如李宣前後的轉變,類似的情境在太多的故事裡都有出現,但這篇的處理方式不同,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小的細節,比如醫生去買藥這點,實在是有意思,就算不必要以此突出這位醫生的個色,也是脫開俗套的寫法。我喜歡^^

關於結局

一共應該是兩個結局。

其一,就是目前我看到的版本(包括修改版,嚴格地說還是同一個結局)。李宣離開皇宮,和愛人遠遁江湖,過着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日子。這個結局——俗!但是俗得衆望所歸,俗得皆大歡喜,俗得心安理得。作爲一個商業作品,需要給讀者這樣一個安慰一個交代,讓人家掏銀子買的時候有一種心甘情願。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如果不是爲了收藏炫耀給別人看而單純爲了買來自己閱讀的話,我相信喜劇的銷路普遍會比悲劇好得多。

其二,就是作者在最初的大綱裡預定的那個悲劇結局,李宣爲了救慕容死在自己兄弟手裡,然後慕容帶着對他的愛悲傷地活下去。我不太清楚作者爲什麼放棄了這個設定,改走圓滿路線。是不是在一章一章貼文的過程中,根據讀者反饋的進行了修改呢?

說不上這種轉變是好是壞。我一向覺得,作者不必要爲了討好讀者而改變自己的思路,那樣看到的作品是不完整、不真實的。至於寫出來讀者喜歡不喜歡有多少人喜歡什麼人喜歡,那不關作者的事,也不是作者能左右的事。

目前從故事整個的走向來說,前半篇還不明朗,而到二人相依爲命開始的後半篇也基本是爲此奠定了基調,三人組的出現,醫生師兄弟的插手,想再凹成悲劇反而不能了。幸而作者轉向得比較早,否則完全到了結尾再修改,不管是悲劇喜劇,最後都會流爲鬧劇八點檔,白白毀掉了前面的鋪陳。

關於節奏

整個故事,有點長。我自己一般是長到30章以上的故事就沒有興趣看了,這次是連載進行時啊,被騙了^^

從情節分配上來看,圍繞着李慕兩人的關係起落一共可以分四段:

1、從開始兩人相遇到慕容受辱出逃;

2、遇到邪神醫開始到李宣中毒,和慕容回到王府;

3、慕容山莊裡發生的事件到李慕二人終於心意相通;

4、宮闈政變,大結局。

基本上可以算是起承轉合的完整結構。一開始我覺得前兩部分有點拖,後來發現原來大頭根本還在後面啊~~不知道是不是和準備出書停止連載有關,之前幾天看一章,故事的進度和看文消化的速度基本相當,還比較能接受,後來一下子把第4部分打包放送,立刻有吃不消的感覺。小火慢慢熬出來的湯是比較有味道的,現在這個起鍋的工序未免就有些匆忙。

[人物篇]

關於李宣

對於李宣看法的轉變,在之前曾經說過了,不再贅述。

但是印象好轉以後,也並不是就怎麼怎麼喜歡。而且大概由於作者始終聲稱是小李筒子的親媽,所以我倒不怎麼爲他擔心,反正他一直也是強勢的那方。一直看到篇中的時候,就是山莊事件直到兩人第一次一起過日子,我對這小孩的印象才越來越好,關注的分量也越來越足。頗有當自家兒子養的感覺了。尤其是那種孩子氣的地方,是那個涼薄混亂的世界裡唯一可以看到的一點真誠堅定的東西,慕容被打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被打動倒不象他的爲人了。也就是從那一段看來,如果天從人願的話,基本上確保了這倆孩子下半輩子的幸福生活是指日可期的。至此,李宣這個人物的塑造基本完畢。之後他做出來的救慕容啊、搬倒二哥啊、被大哥陷害啊等等,不過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下去了。

順便說完全無關的題外話,皇帝家的幾位公子其實脾氣手段都差不多,哪個也算不上正人君子,可哪個也不是罪大惡極。就算是作爲本篇反派存在的兩位兄長,我對他們也沒啥敵意和鄙視。不過我始終不理解,有李宣這種貌似紈絝直則單純的小孩,怎麼會教育出那麼一個不成材的弟弟。真是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啊。

關於慕容

一般來說,一部BL小說是否吸引我,基本取決於小攻塑造得好壞。不管小受再女性化再刁蠻或再軟弱再矛盾不合理,只要小攻夠強勢夠溫柔夠新好男人的標準,這樣的作品我還是會咬牙看下去,舉個例子——NO MONEY系列。我時常覺得,如果綾瀨這樣的人也能算“男人”的話,就算我一輩子嫁不出去也不要給這樣的人當老婆,我丟不起這個人。但是狩納勉強算是好男人哦^^,雖然不能算是好人^^b

而這篇裡,真正讓我感覺到熟悉的那種親切的,卻是慕容。嚴格的說,我之所以拿這個故事來和《惘局》做比較,主要還不是因爲李宣象葉子,而是因爲慕容象“那個展昭”。

相似點之一,兩個都不是天生同性戀,也不是“因爲愛上的人剛好是男人而已”這樣的濫藉口,而都是強迫中獎。

相似點之二,小攻都是先上船後買票的那種。可憐的孩子們~= =

相似點之三,這兩個人都是融合了溫柔和堅強兩面特性的矛盾性格。

這條情路,這倆小孩走得也是同樣艱辛,從頭到尾都在和環境和自己的心理上的動搖做抗爭。我認爲直到最後兩人相攜退隱,慕容對於李宣的感情,也是報恩多於愛戀。自己有些生活閱歷的作者和讀者自然知道——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兩情相悅都是一件很難得的事,不單純在於“兩”“相”,也在於兩方面得是同樣的感情。就算不到愛的程度,兩個人能自願一起,也要有喜歡的基礎,喜歡看到對方,喜歡聽到他說話,喜歡和他一起生活,日出日落,一鼎一鑊,一茶一飯,無論在思想行爲生活習慣方面都是需要很大的契合度的。而現實生活中兩個人走到一起不一定非是因爲愛,還可能是報恩、可能是報復、可能是爲了生計的無奈、世俗的眼光、經濟勢力的交易或是親情友情的延續。這世上即使是正式的夫妻,在一起過了一輩子半輩子挺和睦挺恩愛的那種,有沒有所謂的“愛情”、是不是彼此都這麼想,也都不一定的事。

小昭決定了倔強到底玉石俱焚,慕容選擇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都沒有選擇愛,都不是因爲愛。

市面上絕大多數BL故事,稍微改一改就可以出BG的版本(我曾經把幾個好玩的BL故事改頭換面講給家慈當笑話,她一樣聽的很開心,沒覺得有啥怪異的地方 = =)。而這篇相反,倒是可以改成純友情的糧食向作品,李慕二人,即使沒有肌膚之親,也有欣賞之意。兩個男人之間,其實友誼比這情啊愛啊的要可靠寬廣多了。

而同樣無法改成BG的惘局走的卻是另一條路子,葉子對小昭的執着與武田信玄之於上泉信綱式的羈留完全是兩種心態兩種手法,是用惜才之心完全無法解釋的,只能歸咎於愛情的獨佔欲了。

就這一點上來講,這篇故事有它與衆不同的地方,雖然還不好說是優點缺點^^

但是在整個故事中慕容的性格塑造上也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比如一開始,因爲弟弟的事受制於李宣,被呼來喚去做小廝這段。慕容從一開始氣憤已極,到心平氣和地任憑使喚,如果說這爲了體現慕容能屈能伸的一面,我倒覺得大可不必。慕容不是能屈能伸的人,他根本只是好說話而已= = 或者曰,軟弱。但是算起來,適當的軟弱是做真實的人以及和真實的人互動所必須的一種品質,小昭如果有這點軟弱的話,或許惘局的結尾就是花好月圓了……

關於神醫兄弟

先說那個“邪”。我個人的理解是不合時宜的意思,行事做派與衆不同,倒不見得是所謂的壞人。只是價值觀不一樣。不過除了跟公孫糾葛不清,醫生還幹了啥有損名聲的事了?不死不救?貌似所有故事裡的非主流醫生都醬紫吧……

但是上一代的恩怨,差不多全部是由慕容的眼睛看出來的,我覺得這樣的描寫角度比較好,否則頭緒太多,故事就散了。所以二三十章部分其實看着是很舒服的,正經象段故事,流暢自然。

但是到了兩兄弟之間的糾葛方面,就不那麼明晰了。我並沒有看清楚其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寫多個角色可以,寫多段感情也可以,但是總要有主有次,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間要有內在的聯繫,或者成爲對比,或者成爲榜樣,這樣就會是一個內聚度比較高的故事。

類似的作品,可以參考《傲慢與偏見》,裡面涉及了兄弟姐妹多對青年夫婦和他們的上輩,有的類似有的截然相反,以小妹和紈絝子弟的荒唐苟合來反襯長女和次女兩段婚姻的真誠嚴肅,整個故事是完整的相互對照的。

BL向裡多個CP的例子也很多,但普遍有這個問題,比如《一個爹爹三個娃》,比如《天下第一》系列,比如《六師》系列,熱鬧歸熱鬧,好玩歸好玩;但是這結構線上始終是散的。僅此一點,清靜也好魈也好,是很不錯的寫手,但絕稱不上大家。

而在這裡,醫生兄弟和李慕的故事,也是兩段無關的感情,上一輩的糾葛並沒有給小字輩帶來啓示和驚警,只能成爲另一段傳奇。倒是可以出單獨的番外,反正他們夠強。

關於小憶

我始終覺得,小憶的存在感還是太薄弱了。尤其是第一個版本里面,我甚至沒注意到這孩子叫什麼是什麼時候被救出來的。後來修改後的還好一些,還是有些不夠力度。在前1/3故事裡,小憶是李宣手上最有力的一張牌。因爲慕容一開始就被剝奪了莊主的地位,那個家、那個集團、那個位置甚至那些江湖上的恩怨,與他一開始就劃開了界限,他就是想捲土重來都沒那個機會。何況,我也看不出來慕容本人有這個願望和這個志氣。唯一能讓他牽掛不能割捨的,就是這個弟弟而已。李宣正是吃住了這一點才得寸進尺的。但是文中,這件事的利害關係並沒有用很多的筆墨來渲染,不浪費筆墨也沒關係,但是不能連慕容本人心理應該有的計較也一併省略了去,這樣就使得小憶的存在成爲一個單純的藉口,使得李慕兩人間糾纏純粹變成了情人般的互動,而非介於路人和仇人之間的分寸。那是好萊塢的處理方式,浪漫、省事,但卻不能讓人心服。

關於薛紅羽

這個人出場不過兩三次,甚至連收場也只是側面交代了一下。所謂“生不能臨別話幾句,死不能扶一扶七尺棺”。但是奇怪的是,這個人卻給我留下了印象。

並不是他本身有什麼出色。而是總覺得他該有出色的表現,結果一直眼巴巴追到結尾才終於死了心。這種缺憾的怨念,反而更深地記住了這個角色。

這人出場,是大皇兄放在九弟身邊的一顆棋子。或許是一開始就是一步明棋,太明白太直接了,反而讓人不能相信,疑惑背後會不會有什麼暗潮洶涌。所以直到這個人很乾脆地就被做掉,並沒有引出背後大皇兄這條伏筆,仍然讓人心裡有所期待還有暗藏的佈局沒有揭露。結果,最後的故事證明其實真的就是虎頭蛇尾的一段,如同一路小心翼翼地走到最後,才發現果然是條斷頭路。行至此,才真的失望。才更加失望。

我個人覺得,薛紅羽與大皇兄,根本就是同一條線索一明一暗兩個視角的體現。只有前面這個角色出彩了,大皇兄最後的贏纔會更加有分量,這條故事線纔會更加豐滿。可惜這點並沒有看到。薛紅羽前面犧牲得毫無價值,大皇兄最後贏得非常突兀,一件事拆兩件說,可惜了本來可能有的1+12這樣效果加乘的機會。

其他還有幾位爲人部下的也是這樣,回去又查了查原文,才發現有小魚、程奇、吳平、黃錦、小環姑娘等等等等。有句閒話,叫“惡名好過無名”,其實有時候,無名並不比有名更微薄,有名但沒有始終的角色,存在也是一種悲哀。

關於三口組

在此之前我有一個猜測,就是三口組或許並不是在作者最初的寫作提綱裡有的規劃,可能是貼文的過程中受到啓發而臨時加上的插曲。因爲把所有三口組相關的情節提取掉,完全不影響整個故事的進行。也就是說,這些人物是多餘的累贅,是與主題無關的支線情節,一般情況下應該是被刪掉以保持整個故事的佈局吧。

此外,三口組本身的關係設定也有莫名其妙的地方。兩個男人同時追求一個女人不希奇,但是三人行卻不是人人能接受的,即使是看BL故事的讀者,很多人骨子裡依舊把它當成BG故事的另一個版本而已。此外,和醫生兄弟情類似,三口組的感情走向,如果可以和李慕二人的感情走向有一定的對照和啓發的作用,會顯得更有意義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的存在對於整個故事的創作依然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正是這三個人的出現,改變了整個故事的色彩基調,所謂“滿園j□j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至此,這個故事已經擺脫了作者的預計而走向一個新的方向,已經超過了作者本人可能控制的範圍,無法簡單地以最初規劃的天人永隔相忘江湖的方式終結。

所以,在這件事上作者面臨着一個選擇:要麼繼續增加三口組的戲份,使之與主線的結合更加緊密更加合理;要麼完全刪除三口組,保持整個故事佈局的簡潔集中。

關於兩位皇兄和父上大人

大皇兄是幕後的BOSS這點事先我倒是猜過了,因爲隱藏太深(實際上是戲份太少),只執行了BOSS的功能並沒有散發出BOSS的魅力,在情節編排上必不可少,但在人物塑造上卻基本可略。真是不知道讓人說什麼好……

兩位皇兄,比起來我更重視二哥一點,好歹故事中間已經出場了一次,混了個臉熟。這個人物算是反派吧,但是我卻不討厭,好奇怪的感覺。“權勢在握,自古無情”。(小經~阿孃又借用汝的臺詞了~~ ^^)大概是目睹了很多真實的和傳說中的兄弟鬩牆爭權奪勢,比起來二家兄的這些劣跡也算不得什麼大不了的罪惡,成王敗寇而已,至於那皇位,哪一個是清清白白的。

不過二哥給九弟下藥那場,怎麼看怎麼覺得是單純的服務觀衆。

父皇當得還真是偷工減料啊^^ 隨便出來串場聽戲,然後就收工後臺領便當。不過也對,要是一家子人人都唱主角,這戲恐怕到奧運會開完了也謝不了幕。此處該略的就略好了。父上大人辛苦了半輩子,辦個光榮退休回家養老。反正兒子各個精明能幹,做爹孃的該省心就省點心,老人家吃飽睡好安度晚年比什麼都強。

[雜感篇]

關於容貌

還好還好,作者這裡並沒有太強調這兩位主角玉樹臨風一表人才天上少有地下無雙,真那麼寫就太可怕了。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日本動畫漫畫的影響,貌似眼下所有故事裡的主角配角都是美若天仙,豬頭青蛙們完全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b

關於身份

一開始看李宣是九皇子那段,我有點 =_________________= 這種表情。言情故事裡的鳳子龍孫就跟一千零一夜裡芝麻綠豆大小的阿里發一樣——不要太多哦~~這也難怪,扯大旗做虎皮,這麼個身份實在是好用,進可攻退可守,以“反正還有我大哥二哥三哥N哥來繼承皇位”走喜劇路線,也可以用“我身上揹負着家國的希望所以我不能和你在一起”爲藉口上演悲情戲碼;背靠雄厚的財力物力人力做後盾,什麼樣離奇古怪的情節都可以用一句“國家有搬山之力”蓋得嚴嚴實實,再荒謬不倫都可以以“朕就是天理朕就是王法”凹得理直氣壯……——我切~~

還好,這篇後來一路下來,發現李宣這個身份還真是和劇情密切相關的,所以才接受了下來。

倒是慕容那個莊主,當得有些底氣不足,章老伯貌似都比他有利用價值,可憐的孩子~~~

還有醫生的舊情人,其實也不必是什麼武林盟主,也不必非得長得那麼帥劍術那麼高名氣那麼大。愛人嘛,尤其是對於醫生兩兄弟這種死心眼一根筋的笨小孩來說,只要是放在心裡了的那個,就算他上了年紀歇了頂啤酒肚碌碌無爲守着老婆孩子熱炕頭過雞毛蒜皮平淡無奇的小日子,留在心裡的印象也依舊是初戀時那個翩翩少年郎。

關於H描寫

點到爲止,這點很好。

關於煽情

看文多了,感動的自然越來越少,能夠讓人心有慼慼的就已經是難得的作品了。如果說我看了整個故事沒有感動,應該並不完全算是作者的責任。

有幾幕還是比較有印象有感覺。比如李慕二人云雨之後在水邊依偎閒談那段,幾乎稱得上整個故事裡最溫情的一刻。還有李宣中毒後意識模糊前,反反覆覆唸叨着慕容的名字,並且覺得“一定還有很多很多聲沒有叫”。還有慕容送李宣去求醫,握住李宣的手那段。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片柔軟的地方,都會有被觸及的感動,即使不多即使不深。

但是同時,這樣溫情脈脈的場面由於通篇不是很多,而且並沒有進行展開的描寫,所以帶來效果上的衝擊力也略顯不足。如果可以進一步渲染,或許故事更加鮮活生動也說不定。

關於修改

後來,這篇讀後感基本上快寫完的時候,忽然想看看之前貼在唯美上的版本和後來QQ傳過來的版本到底有多大的差別。當故事看的時候不曉得,拿工具一對比,嚇了一跳!滿篇紅色的差別標記,看得觸目驚心——作者真的是很用心地在寫在改啊!那麼我拖了這麼久才寫觀感——我、我對得起誰啊?!_

[羅嗦的總結]

我素來不看坑,不看連載進行時,還好,這篇特例沒有令我失望,一路跟下來,隨着起伏隨着悲喜,難得全始全終,還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以此一點,就應該感謝作者纔是^^

就象最早說過的那樣,這篇故事的架子是很好的。長,在情節的整體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基調上,在語言的把握上;短,在細節的修剪,在枝節的取捨,還有不夠狠、不夠透、捨不得的地方。如果能做一些大手術,有可能成爲一篇非常出色的故事;如果只做些小調整,可以保持中上的水平;如果一字不改照此付梓,也是不錯的作品。

主要人物塑造比較完整,性格比較清晰可愛。語言控制運用自如,故事的敘述方面一氣呵成,張弛節奏掌控得宜。配角篩選有待加強,故事線的整合交織也可以更加完善。寫故事這件事,必須是胸中有幾分溝壑的人才能做好,有東西可說可寫,寫出來還得讓人能看下去,願意看下去,這就是本事——對於連“小白兔到森林裡採蘑菇”這樣滴故事都謅8出來滴偶來講,介個程度已經素高山仰止只有拜滴份了滴說^^

本文連載全部完成,感謝觀賞,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