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靈兒稍有感概,轉念間又連忙拋卻了心中所有的雜念。
此時此刻,是無需想太多的。
當場就試圖從純音樂理論上去分析曲子旋律爲何悅耳動聽,每個音符每個樂句到底在具體的表達着什麼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適得其反。
尤其是對於這種帶着濃厚的即興創作意味的小曲,它和自己昨晚聽到的《童年情景》是一樣一樣的,屬於特性曲範疇,又被稱爲性格式小品。
每首曲子都表現一種特定的、語言無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緒和感受,展示出一個奇妙的音樂世界,就像是一幅音樂形式的素描畫或快照。
它們的誕生,或許只是因爲音樂家腦子裡一瞬間的靈光乍現,於是他們就將這些用自己的語言“音符”記錄下來,那瞬息間產生的音樂靈感就被譜成了一首美麗可愛的小曲,綻放出了最絢爛的煙火。
對於這類小曲,聽衆根本不必多費心去想“曲子表現的到底是什麼”,它表現的或許就是你此刻最直觀聽到的和感受到的。
而在聽大師的演奏時,更是無需想太多。
像這種境界的演奏家,他們早已經把自己與音樂融合在一起的了,渾然天成又飽含熱誠,就像是孩童一樣在向你袒露着純淨的內心。
天真、純粹,不需要聽衆任何多餘的思考,只需要用心聆聽那躍於耳上的曼妙,感受那敲打在心尖兒上的音符,便已經是徑直的走進了大師創造出來的、彷彿無處不在散發着生命力的奇幻世界裡了。
“哈哈,好得意啊!”
“可愛死啦!”
“好調皮!”
“噗,感覺就像有個小搗蛋鬼在跟我對話一樣。”
聽着旁邊傳來的私語聲,簡靈兒不禁會心一笑。
你瞧?
或許大家是完全不懂樂理,都不知道這種“對話”的感覺,其實是來於曲子裡的對答式對稱樂句。
但大家又都已經是最直觀的感受到了音樂中所表達的意境與情緒了,這種感覺就很棒!
而在那色彩明朗、純樸可愛的旋律裡,那股天真純潔的可愛勁兒根本就擋不住,沉迷在這種輕鬆、簡單的快樂之中,讓人只感覺通往童真的大門彷彿都被打開了。
那輕快活潑的民間舞曲風格,更是讓人下意識的就抖起腿來,心兒在飄揚,身體都在隨着音樂節奏旋律晃動着。
“好像少點什麼哦?”
當這首簡短到只有不到兩分鐘,精緻小巧卻又玲瓏剔透的小曲結束後,都還未等大家來得及發出一聲喝彩,蘇白就轉頭髮問了,還調皮的朝大家單眨了下眼睛,瘋狂暗示!
“喔~~~!”
“哈哈哈!”
全場秒懂啊,還缺聲勢嘛!
歡樂活潑的曲調再次響起時,全場響亮又穩定的節拍已經完美跟上!
大家都很熟手的了,完全就默契到了根本不需要語言交流。
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這首曲子和昨天的《土耳其進行曲》是一樣的,2/4拍,昨天大家都玩一天了。
若真的問樂理知識,在座的老人家大概沒幾個人能答得上,只會瞪着大眼睛一臉疑惑的看着你:你在跟我聊啥?
但每個人聽到音樂後,就下意識的就知道該怎麼打拍子的了,而且那節奏感分分鐘能比那些把樂理知識背得滾瓜爛熟的人強,就是這麼神奇。
鋼琴獨奏加上一板一叮的節拍後,氣勢立馬就上來了,場面瞬間就變得熱力十足。
但這只是個開始而已,一次默契十足的無縫配合後,蘇白見到大家如此的給力,是真的連停下來講解說明一下都不需要了,心中頓時一樂,音樂不停,繼續循環,繼續加料!
“全體起立,我們再加點變化!”
蘇白一手彈琴,抽空擡手打了個響指。
大家看到他的這個動作,聲勢立馬就默契的變成了拍一下手掌,雙手再打一下響指。
這個流程和昨天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是拍手和拍腿變成了拍手和打響指,呈現出來的依然是鮮明的強弱對比以及更豐富的音色變化。
反應稍慢一點也沒關係的,中午時候蘇白就教過楚芊音的了,有秒懂的機靈大秘書長在最前方示範帶領,三下兩下大家就全跟上來了。
“不會打響指可以彈舌頭哈!”
“哈哈哈!”
霎時間,全場大笑。
而大笑聲中,聲勢卻愈發穩定響亮!
又由於大家是站起來打拍子的,尤其是彈響指那一下,整齊的擡起雙手來那麼一彈,畫面感瞬間就變得炫酷了起來!
與此同時,大家的身體也自然而然的,就開始跟着調皮的音樂旋律節奏調皮地或搖晃或扭動起來了。
而蘇白讓大家起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就完全不需要和大家講解什麼叫做“體態律動”了嘛,聽到音樂,隨心自由的舞動,這其實就已經是了。
乍看之下就像是在跳舞,而且是亂跳亂還的那種,這是因爲體態律動的表達本就講究隨心而動,和尋常意義的舞蹈有很大的區別。
體態律動可以說是舞蹈的前身,但從根本上是服從於音樂的指導,是不需要去關注所做的姿勢動作是否符合舞蹈要求的,只要求完全從心、從聽的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其理念強調的是,在聽音樂的同時,要以身體運動來體驗音樂,即以身體爲樂器,讓人的整個肌體和心靈都去感受節奏的變化、旋律起伏和情緒變化的規律,然後通過身體姿勢和動作對音樂進行表達,將抽象的聽覺藝術以視覺的方式再現出來。
人類的情感是音樂來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體動作表現出來的,在人的身體中包括髮展感受和分析音樂與情感的各種能力。
同時,也只有當人的身心兩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樂進行中之後,內心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纔可能是精確的、生動的以及深刻的。
所以,在這個看似“羣魔亂舞”的過程中,大家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就已經在將自己對音樂的體驗轉化爲感受和認知了。
而由此而產生的動作嘛,雖然視覺效果上肯定沒有那些嚴格規範編排好的舞蹈動作那麼整齊好看,畢竟同一段旋律,哪怕每個人聽到的音樂感受是一樣的,表達的姿勢動作卻可能差異巨大。
比如直觀感受音樂是旋轉的,有的人會扭動腰肢,有的人可能會直接轉圈圈。若是對音樂的感受不一樣,那就更別說了。
但它卻是每個人聽到音樂後,從中產生的真正自由隨心的、充滿着想象力與生命力的律動,美妙得不要不要的。
而事實上,只要將這些個人隨心表達的動作姿勢稍稍整合編排一下,那就是與音樂靈魂契合的一套舞蹈了。
也因此,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除了運用在音樂啓蒙教育外,在舞蹈啓蒙教育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音樂舞蹈不分家。
並且,由於其理念與音樂治療學的許多理念也高度契合,所以在音樂治療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
當人與音樂融爲一體,達到身心和諧,那可不就是最好的治療麼?
這就是爲何蘇白會說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是音樂教育三神器之一,它不僅是三神器之一,還是其中的老大,因爲要排資論輩的話,後來的奧爾夫教學法以及柯達伊教學法都是在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基礎之上延伸的。
眼下,大家已經全身心的沉浸在了音樂裡,天性本能全激活,自發的就開始用身體和肢體動作在表達音樂了,那蘇白就不需要再有多餘的動作了,真的要停下來講解一番,反而會弄巧成拙。
所以,只需要繼續暗中引導推動就好,接着奏樂,接着舞!
當大家的聲勢與自發的體態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後,氣氛直接就到達了高潮,畫面頓時就美得令人心肝兒都在顫。
因爲音樂再持續走兩遍後,那些一開始自發性的,顯得很凌亂的個人自由表達的身體姿勢動作,很快就在整齊的聲勢帶動下,以及大家的相互影響之下逐漸的就統一起來!
拍手,拍手,側身彈左手,側身彈右手,向前一步彈雙手,退後一步彈雙手......
雖然都是些很簡單的動作,但這可不就是一整套聲勢律動操都編出來了麼!
要知道,這是完全沒有事先商量,沒有任何提前組織,更沒有什麼彩排的啊。
大家於音樂中即興發揮,然後又默契的達成一致,僅是那種彷彿心靈相通的感覺,就讓人的身心都舒爽酣暢到是隻想尖叫啊!
鄧伯左看看,右看看,胖乎乎的臉上還洋溢着笑意,眼眶則已經完全被熱淚填滿了。
天啊,我們好像成舞蹈團了?
等下,什麼時候起,我都會跳舞了?
還跳的那麼合拍,還不僅是我合拍,是所有人都那麼的合拍,那種彷彿溪流匯聚成海的感覺,我頂,我們好強啊......
剎那間,心頭就直涌起了一陣陣“我自己都被自己震撼到了”的感覺,直把頭皮都衝到要炸裂了!
而誰又不是這種感覺呢?
當簡靈兒從這種沉浸式體驗中分出一絲心神,再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此刻的現場時,瞬間就感覺這個世界是瘋了的!
真見鬼了啊!
眼前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啊?
不知道,哪怕自己身在其中,都是不知道的,反正就是莫名其妙的就做到了。
音樂循環幾次,在那個正彈着鋼琴的傢伙不時投來幾個暗示的眼神之下,在他那看似隨意的動作引導之下, 然後所有人就在不知不覺中將音樂旋律、音樂節奏、舞蹈動作全都結合了起來......
就是這麼的不講道理,但其實一切又都是那麼的合理。
沒有人瘋,世界就更不會瘋了,只是當你跳出去以旁觀者的視角去看時,纔會覺得這一切是不可思議的。
因爲只有聽不見音樂的人,纔會以爲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如果你聽得到音樂,就不會有任何的困惑。
所以,沉浸進去就對了!
那音樂仍未停下,又是一次新的循環。
而此時,新的變化再一次發生,只見在那流暢的音樂聲勢律動之中,蘇白突然用低沉的聲音,輕輕地和聲哼唱了起來:“麥兜麥兜麥兜麥兜......”
下意識的,所有人就都跟着他和聲哼唱起來:“麥兜麥兜麥兜麥兜......”
當那背景和聲穩定下來後,蘇白不知道從哪裡掏出了一張粉色的豬仔卡通畫,一邊展示着,一邊直接就換了個播音腔隆重地介紹道:
“各位觀衆,跟住!有請,新加入我們春田花花同學會的——麥兜同學!”
都還未等大家完全反應過來,只是在蘇白那聲刻意強調的“跟住”暗示之下,將聲勢律動以及背景和聲都繼續保持着。
緊接着,“麥兜同學”的聲音瞬間就出現了,而且是如同自我介紹般就直接開唱:
“我個名叫麥兜兜
我阿媽叫麥太太
我最喜愛吃麥甩咯(麥樂雞)
一起吃雞一起在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