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

從1987年9月中國向世界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到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從鮮有人知到家喻戶曉,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甚至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格局。以電子商務爲例, 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10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超過1.8萬億元,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國。與此同時,網絡經濟也開始嘗試着向傳統領域滲透和延伸,加速着傳統產業變革與融合。

互聯網發展方興未艾,如何利用互聯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發展戰略,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更加明確地提出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爲發展“互聯網+”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究竟什麼是“互聯網+”?在2015年“兩會”上提出這一建議的馬化騰代表曾說:“互聯網+”生態,以互聯網平臺爲基礎,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與各行各業的跨界融合,推動各行業優化、增長、創新、新生。在此過程中,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會層出不窮,彼此交融,最終呈現出一個“連接一切”(萬物互聯)的新生態。

“互聯網+”有什麼效用?籠統地說,其作用可以用三個“創新”來概括:促進產業形態創新;促進思維模式創新;促進生產方式創新。

如何推進“互聯網+”?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圍繞轉型升級任務迫切、融合創新特點明顯、人民羣衆最關心的領域,提出了11個方面的具體行動,包括“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製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能。這無疑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互聯網+”指明瞭具體的行動方向。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佈局下一代互聯網。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

當前,全球互聯網發展正進入泛在普及、深度融合、變革創新、引領轉型的新階段,對各國經濟社會運行、生產生活方式、公共服務模式正在產生根本性、全局性影響。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我國應把握好“互聯網+”的重要歷史機遇,增強認識、找準方向,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各領域深度融合,打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充分認識“互聯網+”的戰略意義

互聯網具有創新性、通用性、交互性、開放性、共享性等本質屬性,具有規模性、扁平性、集聚性、便捷性和普惠性等獨特優勢。進一步強化互聯網背景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權,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選擇。近些年來,發達國家圍繞互聯網經濟的戰略佈局全面升級,塑造線上發展新優勢的國際競爭不斷加劇,互聯網極有可能重塑經濟結構、轉換產業競爭主賽場。

“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爲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載體和關鍵要素,通過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不斷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形成創新驅動、開放共享、結構優化、綠色發展、以人爲本的新型經濟形態。同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化相比,“互聯網+”更側重於跨企業、跨行業、跨領域的網絡化連接和信息流動,更強調平臺化的數據彙集和深度應用。“互聯網+”對於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雙目標”,推動發展成果惠及全民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是主動適應新常態的戰略抓手。

以互聯網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處於集成創新和跨界融合爆發期,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信息技術與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領域交叉融合,帶動幾乎遍及所有領域的羣體性技術和產業革命。以用戶至上、多方參與、開放共享爲基本特徵的互聯網思維快速滲透。傳統企業組織趨向扁平化、網絡化,產業組織趨向平臺化、生態化。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快全面深度融合,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交織並進,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等新業態孕育突破,網絡直銷、個性化定製、線上線下聚合等新型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信息資源成爲戰略性經濟資產,互聯網經濟日益成爲主導經濟形態。

第二,“互聯網+”重構國家創新體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全球創新網絡深刻重構,跨領域、跨區域、協同化、網絡化的國家創新平臺正在興起,數據驅動型創新成爲國家創新發展的關鍵形式。互聯網作爲融合創新大平臺,不斷激發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活力。創新主體互動、創新資源組織和創新成果轉化方式更趨全球化,促進形成更開放、更靈活、更快速、更貼近用戶的創新發展模式,開啓以融合創新、系統創新、大衆創新、微創新爲突出特徵的創新時代。互聯網極大降低全社會創業門檻和創新成本,成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沃土,加快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第三,“互聯網+”變革公共服務方式,是實現普惠民生的重要途徑。互聯網加速以人爲本的公共服務方式創新,推動民生服務更趨普惠包容。社交網絡、移動互聯、即時通信、線上線下結合的廣泛應用擴展了人際交往空間,網絡社會加速形成。互聯網成爲政民互動的重要渠道,政務微博、政務微信讓政府與民衆實現“指尖上的對話”。“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新模式不斷涌現,加速優質教育資源的社會化開放。遠程醫療、在線問診、移動醫療極大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可獲取性,推動醫療資源縱向流動。便捷、智能的終端設備和一體化服務創新智慧居家養老模式。互聯網促進公共服務的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提高質量和效率,提升均等化水平,提高民生服務的普惠程度,讓經濟發展和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推進“互聯網+”的重點方向

第一,“互聯網+製造業”,建設製造強國。我國正處於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關鍵期,應立足工業現實基礎和階段特點,充分利用以互聯網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加快轉型升級。一是加快培育新模式與新業態。發揮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創新應用,在消費品和裝備領域推廣規模化個性定製、服務型製造、衆包研發等新模式新業態,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二是加快完善智能製造生態體系。圍繞智能裝備/智能產品、工業互聯網、工業雲平臺、工業大數據、智能工廠等重點方向,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研究工業互聯網架構、技術和標準。引導工業企業、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IT企業等形成合力,打造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三是發展產業協同互聯網平臺。整合現有行業平臺資源,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面向全行業的專業化服務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線上聚集,營造健康有序的融合創新與協同發展環境。

第二,“互聯網+服務業”,壯大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是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方向。依託互聯網的現代服務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互聯網爲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加快推動互聯網在傳統服務業領域的融合滲透,不僅能提升服務效率、優化服務資源配置,還能促進社會分工深化、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一是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互聯網應用,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能物流、創意研發等新興業態,服務引領生產,帶動傳統產業升級。二是推動互聯網在生活服務業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智慧交通、體驗式消費、共享經濟、在線社區經濟、數字內容等新興業態,激發萬億級消費市場,拓展增長新空間。三是發揮互聯網的創新引領和平臺支撐作用,發展衆創空間、開放平臺、衆包服務、用戶參與設計、大數據分析、新媒體營銷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和創業資源的聚集、開放和共享,打造“零邊際成本”的創新創業環境,助力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培育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第三,“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粗放,信息化總體水平落後,互聯網爲破解農業集約經營面臨

的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一是提升農業生產水平。通過物聯網、智能設備等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實現遠程感知、生產監測、智能控制等精準作業,助力規模化經營生產。二是提升農業管理服務水平。發揮互聯網的協作平臺作用,促進農業生產主體及服務機構的網絡化管理協同。發展服務於農業管理、預測、決策的雲計算開放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平臺,提高農業經營的社會化水平。三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挖掘市場需求、優化配置資源、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協同發展農業、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升增長空間。

第四,“互聯網+公共服務”,惠及社會民生。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是與大衆需求聯繫最緊密的領域,也是優質資源分佈不均最突出的領域,更是涉及部門多、政策壁壘高、協調難度大的領域。發揮互聯網優勢,帶動和促進公共服務領域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整合公共服務流程、提升均等服務水平,將有助於建立更加優質、高效、便捷、普惠,以人爲核心的公共服務模式。在公共服務使用方面,要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公平、普惠、便捷的智能化平臺,創新公共產品生產與公共服務遞送方式,提高網絡化公共服務的覆蓋率、使用率,提升服務效能與公共資源均等分配水平。

在公共服務管理方面,推動與社會民生密切相關的公共信息資源率先開放,支持公共服務機構和各類企業充分挖掘數據,開放線上線下融合的便民應用。降低醫療、教育等領域融合型應用的准入門檻,鼓勵健康、養老等領域的智能產品、服務模式先行先試,全面提高經濟效益和公民福利。

推進“互聯網+”需把握好四大關係

“互聯網+”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工程,創新與傳統交織、突破與保守博弈、阻力與動力消長。發展格局在潛移默化中調整,行業管理邊界趨向模糊,會衍生衆多新問題,需要把握好以下四方面關係。

一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推進“互聯網+”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化機制調動企業積極性,轉變市場發展方式,突出市場需求對技術、產品、模式、業態創新的導向作用,增強內生動力。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妥善處理創新與監管的關係,提升融合性業務的協同監管水平。以更加包容的態度、更加寬鬆的環境,激勵全社會的創業創新。對事關產業全局的戰略性、方向性問題,政府要加強引導扶持,避免碎片化、失去自主創新的發展。

二是線下與線上的關係。互聯網在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上具有顯著的優勢,“互聯網+”的重心在被加產業,重點在融合創新,離開實體經濟的支撐,“互聯網+”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處於工業化進程的中後期,工業經濟大而不強,要協同好“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自身升級的關係,要認清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區域企業之間的差異性,積極探索適應自身融合發展的路徑。高度重視線下線上平衡發展與深度融合,以線上模式創新聚合需求,提升實體經濟質量和品牌,夯實基礎,邁向中高端;以實體經濟網絡化轉型爲契機,改造傳統產業,爲互聯網企業開闢發展新方向。

三是國內和國際的關係。互聯網是新時期連通世界的重要紐帶,實施“互聯網+”要着眼全球化發展。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整合國際、國內資源,實現國際、國內市場的協同利用,鼓勵國內企業複製國內融合應用成功經驗,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擴大我國產品、技術、裝備、服務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提升全球影響力。在全球化視野中促進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利用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積極發起或參與全球互聯網經濟規則、融合性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高國際規則制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四是發展與安全的關係。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二者應協調一致、齊頭並進。新形勢下,要加快提升我國互聯網技術產業、網絡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打造泛在連接、高速傳送、海量存儲、高效安全的網絡環境,夯實“互聯網+”基礎,努力建設網絡強國。同時,跟蹤研究工業互聯網、智能電網、互聯網金融等涉及關鍵基礎設施或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應用可能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完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加強各類服務平臺和數據管理,保障產業融合安全。

(本章完)

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雁陣起航” 引領全國深層次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時代的“四三二一”戰略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節選)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到底能夠加什麼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爲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
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雁陣起航” 引領全國深層次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時代的“四三二一”戰略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節選)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到底能夠加什麼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爲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