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謀國之嘆

民國五年,丙辰年,春夏之交。北京。

接連幾日的風沙彌漫,街巷、房舍、樹木都被蒙裹在黃澄澄、渾濁濁的霧帳之中。行人顯見得少了;穿梭在街巷裡的黃包車,敲打着清脆的鈴聲,匆匆隱現;天空沒有飛鳥,風不時地發出哨音……

“討厭的秋天!”

有人這樣詛咒。

打從清末蒙地放墾以來,最近幾年,每到春秋兩季,從蒙地刮來的風總會捲來一陣陣的黃沙,風沙捲起之時,這天地間,就像是給蒙了一層黑紗一般,遮雲蔽日的,全是一副不見天日的渾混沌模樣。

春天瀰漫的風沙,不單給京城蒙上一層陰沉,同樣也給內城的中南海,這座幾百年的皇城,給蒙上一層渾濁的黑紗,而此時這座古老的皇城,現在的大總統府內卻是一派冷清。

已經做了五年的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大約是受着天氣的影響,整日整日地沒精打彩,連那最近年餘那越顯肥胖的身軀也跟着萎縮低矮了,臉膛雖說不見瘦削,可他臉上卻是見不到什麼神采,甚至就連那雙似能看透他有心肺的眼睛,也跟着失了神,人彷彿是在幾天之間,完全老了一圈。

纔不過五十八呀,正值風華正茂!

清晨起牀之後,看着鏡中自己的模樣,袁世凱如此嘀咕着,原本,他想到中南海的花園中散散心,可是。望着室外渾渾濁濁的天氣,頓時沒有了什麼心思的他索性把門閉起來,不出去了。

在居仁堂的小書房內,坐在桌子旁,想靜下心來辦點別的事,但袁世凱卻發現自己的思緒卻又亂了,亂得不知辦什麼纔好?

爲此他有點嗔怪自己:

“今個,我這是怎麼啦?”

何止是今個,在過去的半個月中,袁世凱發現自己的氣力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雖說現在他一天還吃着一隻烤鴨,偶爾的還能吃上一隻烤兔,甚至吃上幾斤牛羊肉,雖說這胃口依在,但是這精氣怎麼總像是差了點呢?

尤其是胯間的難言之痛,更是一日甚於一日,這身子骨,當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不過才五十八啊!

就在這個念頭再一次涌現時。原本剛剛端起宮中的御廚做出補湯的袁世凱,卻是一失神,把手中的白玉杯給打碎了,隨之,他那原本就沒有什麼精氣的臉色,隨之變得的煞白起來。那個袁家的秘事,再一次於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多年來,河南項城袁氏一族雖然官運亨通,但大多短命而亡。袁世凱的曾祖父袁耀東不足40歲便去世,叔祖袁甲三57歲時死亡。生父袁保中活不過51歲,嗣父袁保慶49歲時散手人間,堂叔袁保恆僅活到52歲。四代人下來,關於”袁家人活不過六十歲”的說法成了許多人知道的秘密。

而現在……他袁世凱已經五十八歲了!離那個大限,只剩下不到兩年了,這……聯繫着最近身體的異常。瞬間,袁世凱的心下便涼了起來,自打從就任大總統之後,這年齡一點點向60歲看齊了。

現在,身子骨也不如從前了……

想着將臨大限的年齡,一盆冷水,當頭從袁世凱的頭上一下澆了下來,只澆得他從心涼到腳底。深深地呼出積在胸中多日的鬱悶之意,和着對生命的提憂,只讓他一陣心煩意亂。

此時,窗外的風停了,沙也消了。藍天又成一片,白雲於空中浮游着,可這一切,對袁世凱來說,卻沒有任何吸引力了。

大限將近了!

活而患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或許,五十八這個年歲憂死尚遠,可對於袁世凱而言,這個日子卻是近了,近的他自己都不敢去相信,不願意去想象。

“五十而知天命”!

轉眼已經五十八歲了,五十歲時,袁世凱就知道自己的去從了,所以,他從不會遇事慌慌張張的,不僅如此,面對人生起伏,他總能坦懷以對,雖說心有不甘,但至少還能忍受,而且他是有這個能力的,他相信時間,時間會證明一切,即便是當年因足疾要”回籍養痾”了,他也在心惱之時,安然接受,等待東山再起之日。

可現在不同,現在的他不再是當年那個靠着”清廷”的袁大人了,他早就是把”滿清”逼退位的”袁大總統”,現在作爲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他是去面對一個央央大國的興衰,對待億萬黎民的生死存亡,一失足不是個人的千古恨,而是國家興亡。

雖說讀書不精,但袁世凱也是個讀過聖賢書的人,三歲的娃娃都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難道他這個知書達理的人不懂?

他懂,所以,他比誰都想把這個國家給操持好,從朝鮮歸國後,於小站編練新軍,是爲了強國,所以,他成了第一個認真學習國外軍隊的組織方法和戰略戰術的人,並且也是第一個極力鼓吹軍隊必須實現現代化的人。

庚子之後,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參預政務大臣等八大臣後,對各項新政,袁世凱更是事事率先倡辦。清廷革創之政,幾乎均出已手。並且儘量尋求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支持和諒解,以便推動保守的漸進改革。

再到後來與南方的革命黨合作,推翻滿清,爲的還是國家,甚至到後來鎮壓”民二叛亂”,同樣也是爲了國家。他想把國家辦好,想把這個沉淪的國家建好,而且也一直如此努力着,再到後來,邀請李子誠進京,繼續嘗試着的早已看透的”民主”,暫時放棄”中央集權”,接受李子誠的”緩集”之策。有那一個不是爲了國家呢?

回想着過去三十餘年間所作所爲,袁世凱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做都是爲了救國之行,而這麼多年下來,這國家的時局,又操持的如何了呢?

國家似乎正在一步步的步入正軌!

於國際上,現在遠征軍於歐洲爲國酣戰,國家地位日升,過去那些扯鼻子瞪眼的各國公使,說什麼話都是客客氣氣的,有商有量的。有時候,中國只要表現出強硬之態,他們就會作出適當的讓步。

於國內,國內的經濟實業可謂是突飛猛進,全國各省每月千家工廠開業,在收回關稅、廢除厘金、減免苛捐的同時,國家稅賦日增,財政寬餘之數。遠超過世人想象,不出兩年,中央歲入即可達十萬萬之數。

除去在如何恢復中央的權威,以及恢復國內統一的政治秩序,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上,中央和地方依還有些糾葛之外。現在的中國可以用國泰民安加以形容,老百姓的日子,也遠好過晚清,這國家正在朝着”太平盛世”一步步的走着,雖說困擾他數年的政黨與政治、中央與地方的問題依還沒有解決。但袁世凱相信,這一切總能解決,到最後他一定會留下一個”太平盛世”於國家。

到那時,史書提及袁世凱時,一定會用撥亂反正、一統中華、袁氏盛世來形容,他就是中國之華盛頓。中華民國之”太祖”,中華盛世由其而建……可……

老天卻沒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啊!

“六十啊!”

唸叨着這麼一句話,袁世凱本來就粗短的身材更顯得又短了一截;眼神也疲憊了,眉鬢間的皺紋似乎在這片刻之間,更多而且又更深了。

“哎……”

長嘆一口氣後,袁世凱的眼神也顯得呆癡了,他甚至都沒有注意到,侍從是什麼時候。把地上碎裂的白玉杯給清掃乾淨,只是在那裡獨自品味着大限將至的苦澀。

“大總統,徐顧問求見!”

這時,門外侍從的話聲,打斷的袁世凱的浮思。

“哦,請他進來吧!”

徐顧問,是徐世昌,恢復國務院之後,國務卿的位子自然裁撤了,而徐世昌則成爲了”大總統特別顧問”,於總統府地位甚至在總統府秘書長之上,而徐世昌對這一安置似乎也不甚反對。

在袁世凱等待着徐世昌進來時,在這處辦公兼臥室的居仁堂,顯得靜悄悄。徐世昌被領進來的時候,袁世凱正坐在書房內,整治了一番煩亂的心思後,袁世凱見徐世昌進來,忙起身道:

“菊人兄,你怎麼來了?”

“聽說大總統身體不適,我來看看你。”

徐世昌連忙應說道。

“點點小病,何必放在心上。”

“千里長堤,潰於蟻穴,病小也小視不得!”

袁世凱笑了,用輕鬆地日氣說:

“人生不能無疾病,生死殊不自料!以予自問,雖纔不足望古並世,似無居予右者。然,任事凡四年,志未盡展,設我去位,代任者雖已預舉,其名藏之,然而,其才力或尚遜於予。中國後來安危,正難預卜耳!”

說這番話時,袁世凱的神志由輕而沉,雙眉也漸漸鎖了起來。

徐世昌見狀,心裡一驚:

“剛剛還說是小病,怎麼一忽兒又惦記起身後事來了,難道他真的知道自己不行了?”

而這時徐世昌正想進言勸說安慰,袁世凱卻開口說道。

“讓菊人兄見笑了,由感而傷罷了!”

擺着手,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糾葛下去的袁世凱顯然不想再談這個問題,同時把話一轉。

“菊人兄,這外間最近有什麼事嗎?”

這麼大的中國,有什麼事是他不知道的,有,但也不多,不過體諒他心思的徐世昌腦子一轉,連忙回答道,

“大總統,可知前幾天,惹的沸沸揚揚的“起訴案”!”

“你是說一個毛頭律師要起訴國務院一事?”

那日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新聞時,袁世凱的心下首先想到的是“荒唐”,隨後,在又是一陣幸災樂禍之感,他甚至能想象得出。最近一直呆在連雲港“視察”的李子誠,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模樣來。

“怎麼,致遠還沒把這件事處置好?菊人,看看要不讓龍給那個什麼毛頭律師打個招呼,讓他不要一意妄爲……”

“大總統!”

打斷袁世凱的話,徐世昌笑着說道。

“國務院決定應訴了!”

“嗯?”

“原本,似乎對方也沒有真起訴的意思,可能只是嘴上說說,可沒曾想。致遠今個在視察造船廠的時候,公開表示,對於方言義提請之起訴,國務院將全力應對!同時又重申國務院所屬各機構,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授權,絕不可出現妄法之行!”

“這麼說,李致遠,當真是……”

糊塗!

這個詞。袁世凱卻是說不出來,現在,隨着對李子誠的瞭解,他總算是明白什麼是“大智若愚”,一個個叫喊着“李糊塗”的人,最後可不都着了他的道嘛!就連他……

“荒唐!”

想着。袁世凱還是吐出兩個字來。

“這從古至今那有起訴國家之說!這毛頭後生荒唐,致遠他堂堂國務總理,怎麼也跟着起鬨,打電報告訴他,”

可話未出口。袁世凱還是把話收了回去,即然李致遠願意,那就由他拾掇吧,這種事情……丟人,可丟的也不是他大總統的人啊!

“其它的,還有什麼事嗎?”

瞧着徐世昌。袁世凱知道,他絕不會只是看看自己那麼簡單,肯定還有其它事。

“大總統,聽說,國務院準備重建中國鐵路公司!”

中國鐵路公司?

這件事,袁世凱多少也有所耳聞,不過那是李子誠在連雲港接見實業界人士時,作的一個提議。

“這麼說來。李致遠是想繼續把鐵路修去下去了?”

袁世凱聽了徐世昌的彙報之後,自然而然的說道,李致遠起於鐵路,現在要修鐵路,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果然如此的話,到也能促進實業。”

徐世昌一邊說,一邊搖搖頭。

“只怕李致遠心不在此啊。”

“事情又有其它的發展了?”

袁世凱反問道。

“大總統,”

徐世昌連忙回答道:

“那些實業界人士,準備向國會提出一個《中國鐵路商業化》的備忘錄,除了新辦鐵路參考隴海鐵路商業化之外,還要求對國內原有鐵路實施商業化,從而用商業化,建立相應的“特殊鐵路用地”以利於本地工商實業發展……”

還不待徐世昌把話說完,袁世凱便是拍案而起:

“胡鬧、瞎胡鬧,這些年,商辦鐵路除了隴海又成了幾條!這些人當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了!”

“總理似乎也不反對。”

“致遠這次也太欠考慮了。”

嘴上這麼說着,袁世凱又反問道:

“恐怕,這隴海鐵路公司肯定要入股中國鐵路公司吧?”

“是,的確如此,隴海佔六成股份。”

看一眼大總統,徐世昌又繼續說道。

“估計,這鐵路公司的運營也和過去不一樣。”

“什麼不一樣,不過就是以隴海去經營全國罷了,這是肯定不行的!”

“是的,大總統,這鐵路,還有外國公司的股份,想來商業化,也不甚可能,不過,總理,現在似乎對從美國引進資本頗感興趣,他在連雲港和美國商人鼓吹對華投資,又透露他有想同美國協商簽署《改革中國幣制及振興中國實業》借款協定。”

徐世昌的這句話,倒是讓袁世凱心裡一動,畢竟,早在晚清的時候,他就曾做了好幾年的“借血強身”美夢,後來做了大總統,他的這些美夢,卻又一次次的讓位於現實,最後,直到派出遠征軍之後,方纔實現一部分,而現在李子誠又舊事重提了,倒也不錯。

“要是果然如此,這到不失是一着妙棋,用外人的銀子,辦咱們中國的事情,這是終歸還是好事。”

幣制改革需要錢,而現在能拿出錢的,也就只有美國了,若是美國能拿出錢來,到也圓了袁世凱“借血強身”的夢想,對此,袁世凱自然不可能反對。

一見徐世昌垂首不語,袁世凱便知他對此事並不支持。他冷冷地收斂一下思緒,說:

“這兩件事情不要再談它了,也不是一日二日、三言五語說得了的,以後,等李致遠回來以後,再說吧。”

說着,伸了一個懶腰,又打了一個哈欠。

徐世昌明白這是“端茶送客”,便站起身,笑着對袁世凱說道:

“慰庭,那您好好靜養,改天我再來看您。”

見徐世昌告退,袁世凱也勉強站起身來,說道:

“菊人兄,你的事情多,就不必親來了,我會讓人告訴你病情的,沒有多大事。”

轉臉又對兒子吩咐道:

“克定,你去送送徐伯。”

袁克定站起身,剛要退出送客,袁世凱又特意吩咐道:

“克定,你徐伯會品茶,昨日湖南一位客人送來兩廳黃竹白毫,說是茶中極品,我不知好壞,也無品茶興致,你拿給徐伯吧,無事時,請你徐伯品品。”

徐世昌連忙答謝道:

“先謝謝大總統美意。再說,我對茶也是門外漢,能品此極品,也算有幸了。”

在徐世昌離開書房後,袁世凱臉上笑容便消失了,那張稍顯病態的臉上一時盡是無奈之色,甚至還有一些不滿,最後又是一聲長嘆,接着又是搖頭,似乎是在什麼事情嘆息不已。

“這些人啊……”

終了,那聲嘆還是發了出來。(未完待續。。)

第243章 怎麼辦?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85章 前夜第82章 大國商第146章 大風起兮血飛揚第359章 我不能……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31章 條件第63章 出征第135章 琪玉心煩惱亦憂 府內舞會迎致遠第86章 蠕動第77章 凡爾登開局第35章 綠林道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284章 澧水號子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69章 巨炮第240章 自治會第152章 尚蒂伊將軍怒意濃 前沿處欲把名來揚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55章 港口第255章 野望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183章 帽子第141章 社會督察第295章 海軍的選擇第327章 諸人心境第145章 大風起第98章 問題的根本第330章 敲打第350章 野心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21章 可行性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289章 第二輪攻擊第334章 制定者第176章 工商部內的演講第106章 投機第151章 官兵初戰顧慮重 丈夫迎戰不回頭第322章 解決之道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1章 總統府內論運勢 袁氏讓權外交部第219章 響亮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23章 言法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292章 壓力與狂喜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7章 諸人心思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272章 第一艦隊第82章 大國商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321章 把戲第156章 宣傳之力妙無窮第151章 官兵初戰顧慮重 丈夫迎戰不回頭第5章 繞不開的人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200章 賭第258章 海軍的憂慮第94章 論法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46章 陰冷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282章 讓他們嚐嚐第224章 颱風第128章 奸商第61章 長記性第257章 困境第160章 陳其美的解決之道第94章 論法第70章 法金漢的選擇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總-理府 連雲曉之情理誘以利第225章 德國第247章 航母第57章 宋老實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210章 期待第92章 解決之道第178章 傀儡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323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70章 釜底抽薪第134章 爲什麼選我第19章 睹艦下水思技術第97章 連污巷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39章 籌劃(上)第205章 合肥魂第278章 像訓練時一樣第82章 大國商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第93章 已變之局第370章 印象
第243章 怎麼辦?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185章 前夜第82章 大國商第146章 大風起兮血飛揚第359章 我不能……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31章 條件第63章 出征第135章 琪玉心煩惱亦憂 府內舞會迎致遠第86章 蠕動第77章 凡爾登開局第35章 綠林道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284章 澧水號子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69章 巨炮第240章 自治會第152章 尚蒂伊將軍怒意濃 前沿處欲把名來揚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55章 港口第255章 野望第154章 落迫公子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183章 帽子第141章 社會督察第295章 海軍的選擇第327章 諸人心境第145章 大風起第98章 問題的根本第330章 敲打第350章 野心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21章 可行性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289章 第二輪攻擊第334章 制定者第176章 工商部內的演講第106章 投機第151章 官兵初戰顧慮重 丈夫迎戰不回頭第322章 解決之道第85章 大戰前夜第11章 總統府內論運勢 袁氏讓權外交部第219章 響亮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23章 言法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292章 壓力與狂喜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7章 諸人心思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272章 第一艦隊第82章 大國商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321章 把戲第156章 宣傳之力妙無窮第151章 官兵初戰顧慮重 丈夫迎戰不回頭第5章 繞不開的人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200章 賭第258章 海軍的憂慮第94章 論法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46章 陰冷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282章 讓他們嚐嚐第224章 颱風第128章 奸商第61章 長記性第257章 困境第160章 陳其美的解決之道第94章 論法第70章 法金漢的選擇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總-理府 連雲曉之情理誘以利第225章 德國第247章 航母第57章 宋老實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210章 期待第92章 解決之道第178章 傀儡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323章 袁世凱的決定第70章 釜底抽薪第134章 爲什麼選我第19章 睹艦下水思技術第97章 連污巷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39章 籌劃(上)第205章 合肥魂第278章 像訓練時一樣第82章 大國商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第93章 已變之局第370章 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