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80章 蓋棺定論

第五倫確實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只是給老爺子的人生,錦上添花而已。

第五霸的前七十年,和最後這十年,對其本人而言,同樣珍貴。

但生前老爺子很理解孫兒的難處,既不要求過分的尊號,對於宗族中經常跑來求見,眼巴巴希望賜姓爲伍位列皇族的那羣人,也一直愛理不理。甚至沒爲兩個牙牙學語的“皇叔”跟第五倫提過什麼要求,對於最寵幼子的老人來說,殊爲難得。

所以這身後之花,得添得足夠多才行。

但要加多少花,取決於花環匡的大小,說明白點,決定第五霸死後殊榮的,是第五倫給他的名分。

“依漢時太上皇之制,以帝禮安葬!”

漢朝就一個太上皇,那就是劉邦之父,這位差點被項羽烹成肉粥的老父親,在經歷父慈子孝的名場面後,居然回到了兒子身邊,並安享晚年。

可問題又來了,第五霸作爲第五倫的祖父,應該叫什麼?過去從沒先例啊。

老本行是專門吃死人飯的儒生閃亮登場,太學終於派上點用場,博士們引經據典,最終獻出了一個他們覺得頗爲滿意的名:“無上皇!”

第五倫只反問了一句話:“涿郡逆賊張豐自稱什麼將軍?”

好像叫無上大將軍來着……衆人頓時緘默了。

彼時,景丹、耿純不知道第五霸會在臘月逝世,還上奏疏說張豐自號無上,以取祥瑞,但在他們看來,是頸上無首級的意思。

博士們紛紛閉嘴,再度絞盡腦汁,最後有人道:“漢時有太上皇、有皇太后。雖無皇祖父之號,卻有皇祖母之‘太皇太后’!”

以此類推,最終第五霸的名號是“太上太皇”。

定了名分,順利以此籌辦了七日殯禮後,按照規矩,出殯之日,得將諡號選出來。

第五倫讓博學的太師張湛等領銜選定,實則最終還是按照他的意思,挑中了“威”。

諡法解:強毅信正曰威,確實應了第五霸的性格,古有齊威王,今有魏威帝,當然是美諡。

然而,羣臣又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陛下,是否要依舊制,在諡號前加‘孝’。”

此乃漢朝規矩,畢竟是“以孝治天下”嘛,從漢惠帝開始,歷代諡號前皆加一孝字,這規矩甚至還變成了文化輸出,傳到了一向流行父殺子子弒父的匈奴。

匈奴單于也不知是將這流行的漢家文字綴身上當花紋裝飾,而不懂真正含義,還是真打算推廣此道,竟也開始在名號前加“若鞮”,若鞮者,鬨堂大孝之孝也。

換了一般的制度,羣臣是不敢提出向漢朝學習的,但第五倫的成名作就是“孝悌”,這點總能繼承吧?

“漢高諡號前亦無孝字。”

你看,說起來,這不就是“劉邦不孝”麼?難道還要來個“第五倫不孝”?

第五倫不得不指示自己的御用文人們,對這種道德綁架加以駁斥。

如今他身邊最懂典故的是杜篤,當堂駁太學博士及衆臣道:“《論語》八佾篇中,子夏問孔子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絢兮’,是何意?”

“孔子答:繪事後素。”

“其意是,禮儀是禮的外在表現形式,素纔是禮的內在情操。孝果然是人倫大道,但不能只有其表而無其內,有其名而無其實。”

這是在內涵漢家雖以孝治天下,但實則卻缺失,這“孝”字綁在歷代皇帝身上,孝順的可不止是先皇,更有尚在人世的太后、太皇太后,其權力的法理根源便來自於此。太皇太后、皇太后可稱朕,可廢帝,很容易爲外戚利用。

儘管第五倫很注重保養,自信能夠久活,但前車之覆的教訓,也得記住。

於是宣佈,魏雖仍推崇孝道,但不必再像漢朝那樣,非得冠名,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孝順。

好容易解決了“孝”的問題,以帝禮出殯,接踵而至的便是墓址的挑選。

第五倫知道祖父是想落葉歸根,選中了故鄉長陵縣,那裡本是劉邦的陵邑,反正劉邦的高廟邊上,連田橫廟都落成了,陵墓也一樣,就再擠擠吧。

只是長陵就此要改名爲“莊陵”,還是老規矩,墓葬陵邑,得取諡號的近義詞,高對長,威對莊。

因爲天下尚未一統,一切從簡,因山爲陵,不單獨起土。

這點得到了羣臣一致贊同,漢朝爲了修歷代皇帝墓葬,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尤其是漢成帝時,原本皇陵修了一半,因爲陳湯收了人黑心錢,上書說應該重新選址才吉利,讓賄賂者賣地皮發了大財,又在工程款上動手腳,導致建在窪地裡的昌陵成了著名的爛尾工程。

這教訓距今不遠,第五倫只用一個眼神,長安的輿論圈就能將陳湯將軍的黑歷史翻出來反覆鞭撻,一時間,連太學衆人都是傾向薄葬的,希望魏皇勿學漢成、漢武,而效漢文帝。

於是第五倫又宣佈,以太上太皇陵爲基準,後世子孫,亦不得以金銀銅錫爲飾。第五霸不喜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偏愛軍備和西域物品,漢時諸侯王的袖珍版兵馬俑倒是很適合他,再弄點工坊新制作的三彩陶駱駝、美豔胡姬等半身手辦,足矣。

以爲這就算完事了?沒有,和墓址一起動工的,還有“太上太皇廟”,第七彪這老粗多半是收了幾個文人當幕僚賓客,竟然帶着宗室,嚷嚷着要給第五霸上廟號……

“陛下。”

第七彪或許對第五霸是真有深厚感情——大概是當年爭水時打出來的那種,第七彪這些天餓瘦了一大圈,對尚服斬衰的第五倫說道:“彪沒讀過太多書,但也聽人說,每位皇帝都會修築專屬之廟,以供後世祭祧,但即便是天子,也只有七廟,於是往往過了七代人,便會毀去初廟。”

這種明顯“不孝”的行爲,卻有必須存在的現實意義,畢竟前朝就有人上疏說過,民間祭祀先祖,竟佔了家庭每年開支的三分之一,那君主家的祭廟花費又何其龐大?一兩個廟輕鬆,一帶傳承十餘代甚至如春秋戰國那樣幾十代,就不堪重負了。

於是爲了讓活人喘口氣,纔有了毀廟絕祭的規矩。

第七彪哭訴頭道:“臣一想到六七代人後,太上太皇之廟將被陛下的子孫毀去,就心痛啊!”

這特是有先例的,漢朝在傳到元、成的時候,開始扛不住巨大的祭祀開支,於是盡廢地方高廟,朝中對廢廟的鬥爭也持續了幾代人,一旦傾向廢廟的時代,劉太公的太上皇廟往往第二個挨刀——最先被砍的肯定是漢惠帝廟。

第七彪擡起頭道:“但也有不可廢棄之廟!”

第五倫早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卿是想請求,爲太上太皇立廟號?”

諡號是帝王卿大夫的標配,但廟號就稀有得多,自殷商開始,只有那些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纔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據第五倫所知,漢朝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爲慎重,太上皇沒混上,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爲太祖,漢文帝以聖君形象,是爲“太宗”。

接下來,性格有瑕疵的漢景帝就沒得到這資格,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因爲晚年政策屢屢出錯,不得已下了“罪己詔”,死後在種種非議中未能上廟號。直到幾十年後,才被重孫兒漢宣帝劉病已給他追尊爲“世宗”,而漢宣自己則因中興之大功,成爲“中宗”。

到這時候還算嚴格,可接下來,廟號就像某些頒獎儀式一般,開始忘卻初心,失去權威了。

連第七彪都知道,漢家後期的廟號就是個笑話,他義憤填膺地說道:“漢元帝是高宗、漢成帝爲元宗、漢平帝爲統宗……”

彪哥背錯了,露餡了,一旁侍從的杜篤咳嗽着提醒他:“中尉,統宗是漢成,元宗是漢平。”

第七彪丟了小丑,狠狠瞪了杜篤一眼,要你多嘴!他繼續道:“不管究竟叫什麼,一直聽聞這幾人都是昏君,他們都能上廟號,太上太皇難道不能?”

是啊,一個人平平無奇的“亂我家者”,一個是好色無厭金盡人亡,最後一個更是亡國之君……他們也配?

第五倫沉吟了,第七彪平素粗鄙,怎麼會關心這種事,還不是外人看出來,第五霸與第五倫祖孫情誼深厚,想要藉着尊崇第五霸,給他添更多的花,來討好還活着的第五倫啊!

但,第五倫最討厭越俎代庖,老爺子墓前的花,是紅是白,是溼是幹,哪朵合適哪朵不行,只能我來定,你們也配?

於是第五倫沉吟後道:“若純以私心論,予當然希望給太上太皇定廟號,讓他永與予並受子孫祭奠。”

“但漢家實亡於元成,從濫上廟號便可知一斑,這高、統、元三個廟號,可都是王莽爲討好老太皇太后王政君,拔高自己安漢之功才力排衆議加上的,予豈能效仿王巨君?”

“若以此爲基準,給太上太皇進廟號,依予看,不是尊崇,而是貶低!”

“若開了這個頭,那魏之歷代君主,不論賢愚,就皆可上廟號了。”跟第五倫打算給諸將都加“大”,拉低大將軍的含金量,人人都有廟號,和人人都無廟號有什麼區別?

“太上太皇一向待宗族頗嚴厲,絕不願看到此事發生。”

第五霸就像他手裡的火鉗一般,第五倫剛來到這時代時,若沒有他的敲打,就不會有如今的進步,畢竟穿越者不等於完人。

如今第五霸雖然去了,但第五倫希望,他的墓、他的廟,他的形象與故事,依然能成爲一柄硬邦邦的火鉗,繼續抽打宗族!

“往後得將老爺子的火鉗作爲大魏禮儀之器,一代代傳下去啊。”

傳給誰?第五倫自己當然不合適,曾當過宗正,如今正在河西的第八矯倒是完美契合,他確實是一身正氣。

想到未來,“八賢王”持鐵火鉗,當庭行家法懲處越矩宗族成員那一幕,第五倫就忍不住想笑。

但大孝期間萬萬笑不得,第五倫嘆息道:“予知中尉哀傷,但這些事,就交給六七代人後的子孫來決斷罷,太上太皇也好,予也好,一切功過,還不是要交給後世評說?”

隨着時間推移,或長或短,歷史啊,總會給一個人應屬於他的評判。刻意拔高、私心暗貶,能維持多久?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有用?還是別給老爺子招黑了。

第七彪也知道自己拍馬屁又拍到馬蹄上了,只訥訥而退,然後怒氣衝衝去找那幾個幕僚門客麻煩去了。

彪哥衝塔失敗後,之後再沒人敢提這件事,倒是第五倫,在守孝期間,卻忽然想起,自己還真忘了給某個“死人”蓋棺定論。

“汝等以爲,予該給王莽上哪個諡號?”第五倫摸着自己身上的麻衣,忽然問旁人。

對啊,王莽已“死”三年,既然魏承認新朝,是不是也該叫他“新X帝”了。第五倫居然給忘了,他真是對不起王莽啊:單指這件事。

接下來這句話,第五倫也不知是玩笑,還是認真。

“去查查,諡法解中,可有‘穿’字?”

第268章 王司徒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460章 牛頭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64章 我在上第225章 五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681章 百川第568章 南巡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356章 逃婚第312章 上駟第77章 豬突豨勇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70章 周率第22章 貧富差距第689章 祝融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509章 斧頭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653章 砍頭第510章 補天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415章 想桃吃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492章 將軍第34章 大學城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297章 第五漢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40章 炭治郎第21章 蒂花之秀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575章 繩結第189章 亂殺第665章 定軍山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329章 無題第42章 殺人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253章 隕石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564章 我在上第293章 武德第124章 四殺第470章 周率第27章 疏不間親第386章 亡國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46章 騎驢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297章 第五漢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520章 煞幣第396章 烏托邦第516章 野獸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601章 飲馬第652章 漢奸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519章 罪與罰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65章 皇漢第169章 狗頭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638章 精銳第563章 惡手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06章 應龍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78章 陰兵借糧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41章長楊第16章 死狗第253章 隕石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157章 真·秀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49章 中心開花第239章 二五第592章 優勢
第268章 王司徒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460章 牛頭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64章 我在上第225章 五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681章 百川第568章 南巡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356章 逃婚第312章 上駟第77章 豬突豨勇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70章 周率第22章 貧富差距第689章 祝融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509章 斧頭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653章 砍頭第510章 補天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415章 想桃吃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492章 將軍第34章 大學城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297章 第五漢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40章 炭治郎第21章 蒂花之秀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575章 繩結第189章 亂殺第665章 定軍山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329章 無題第42章 殺人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253章 隕石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564章 我在上第293章 武德第124章 四殺第470章 周率第27章 疏不間親第386章 亡國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46章 騎驢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297章 第五漢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520章 煞幣第396章 烏托邦第516章 野獸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601章 飲馬第652章 漢奸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519章 罪與罰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65章 皇漢第169章 狗頭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638章 精銳第563章 惡手第56章 天鳳六年第506章 應龍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78章 陰兵借糧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41章長楊第16章 死狗第253章 隕石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157章 真·秀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49章 中心開花第239章 二五第592章 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