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

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

其實,大順朝廷內真的有不少人,有點“真心誠意”地想要幫幫法國。

因爲,當初跟着劉鈺搞扶桑移民、黃河改道,以及參與劉鈺跑路後李欗的邊疆鐵路、基建工業和政變的一些“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老人,還沒完全死絕。

這批人心裡很清楚,這法蘭西啊,要出大事。

他們未必能夠想到激進的共和這種“在舊歐洲看來像是瘟疫”一樣的東西,或者說也未必擔心這個。

而就是很純粹地從地緣政治、經濟上解讀。法國要是真出大事了,歐洲也要徹底亂套;而歐洲一旦亂套,會因爲經濟因素,把問題傳導到大順身上。

當然,這裡的“出大事”,並不是只有“重農學派”或者“自然秩序”來背鍋。

而是說,他們的對立面,科爾貝爾主義,實際上也是在打着“託中改制”的旗號。

並且,他們的改革,埋的雷,可比重農學派大多了。

怎麼理解這個“託中改制”呢?

因爲大順現在發展的好,所以大順是對的。

問題是,大順的制度,到底是重農學派的自然秩序?還是科爾貝爾的重商主義?

因爲大順現在發展的好,是世界頭號帝國。

所以要改制,肯定要託中。而本身,法國又是歐洲科爾貝爾主義的策源地,法國又有濃厚的科爾貝爾主義的傳統,這也使得反重農學派的這批人,舉着大順和科爾貝爾的雙重旗號。

簡單來說,大順這邊對法國的新國王,相當不看好。

當初劉鈺評價上一代法王,這事很多實學派的老人都知道。說路易十五純純的機會主義的頭子,你看着吧,這機會主義的毛病,改也難。

不管是當初腦子一熱就要把勝利都壓在奪取漢諾威逼英國和談上、還是後來漢諾威方向失敗又要孤擲一注造船登陸英國上,無一不體現了這種機會主義的特質。

而到後來,大順下場,法國作爲一戰的戰勝國,路易十五的威望提升,準備改革,更是把這種機會主義的特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要改革,就得先動巴黎高等法院——怎麼理解這個巴黎高等法院?用個不恰當的比喻,一些故事裡,類似滿清的八王議政。不要以爲頂着個高等法院的名頭,就是啥好玩意兒,這和《大憲章》之類的玩意兒類似。

然後,果然就機會主義了。還沒準備好呢,直接就把巴黎高等法院給掀了。啥啥沒準備、沒有提前佈局,腦袋一熱覺得有機會,咔就給掀了。

總的來說,在大順這邊,對路易十五的評價,因着劉鈺帶的頭,不高。

但是,高不高的,相對來說的。

等到了這一代,大順這邊,對路易十六的評價,就兩字:崇禎。

愛好改革。

但是跟他媽的翻燒餅似的。

今天重農學派上,鬧出事來,擼掉,全部推倒;換上重農學派的對面,科爾貝爾主義,鬧出事來,再擼掉,全部推倒;再換上重農學派……

改革這玩意兒,哪能跟翻燒餅似的?政策三年一換,而且一換就是直接倒過來?

這麼改,還有個不出事?

而且,這兩派,全都打着“託中改制”的旗號,弄得大順現在渾身都是屎。

如果說,重農學派的改革,用大順這邊的成語,叫“託古改制”。

那麼,科爾貝爾派打着大順旗號的改革,那純粹就是“東施效顰”。

重農學派的問題,這裡不必提了。

而科爾貝爾派的改革,則和劉鈺當初臨行之前,和李欗的那番對話,有着直接關係。

具體到更具體的東西上,鐵路。

再具體點,也和李欗當初面臨的問題有點相似:改稅制、改土地所有制、搞均田,不敢。

而鐵路,大順這邊做了個榜樣,確實帶動了大順這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

所以,法國這邊也要修鐵路。

技術倒不是問題。

問題還是錢。

重農學派的改革,是要直接觸動舊勢力的利益的。

杜爾哥的改革,無論是士紳一體納糧、募役法、打消法國內部的區域性經濟、取締行會等等,無一不是觸動舊勢力的利益。而且,因爲過於激進,尤其是糧食出口不限制的政策,直接導致了麪粉戰爭,是以把底層也得罪了。

翻燒餅之後。

科爾貝爾派如何才能上位?難道要繼續重農學派的改革,觸動舊勢力?

顯然不是。

上位的雅克·內克爾,看着大順的經濟發展、鐵路基建拉動的快速工業化,覺得這是一條路啊。

科爾貝爾主義,本身就是要求國家管控,或者叫官辦經濟。

同時又不想觸動舊勢力。

那麼,內克爾就提出了口號,叫“民不加賦而國用足”——這裡的民,顯然指代的是貴族階層,因爲要把重農學派的改革翻燒餅嘛。

歷史上,是因爲路易十六執意要賣頭援美。

援美,得花錢。

錢從何來?

某種程度上講,內克爾的這句“民不加賦而國用足”,還真不是吹牛。至少,在北美獨立戰爭那段期間,法國是真沒加稅,內克爾是真把錢弄到了。

咋弄的?

法國老傳統。

約翰·勞那一套:財政部直接下場搞金融詐騙,吹泡沫。雖然早晚要炸,但沒炸的時候,確實做到了“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這個泡沫咋吹的呢?

養老年金。

朝廷背書、財政部出面:10%的年息,活一年給一年。你活十年,你就回本;伱活二十年,你就大賺。你要活三十年,那你佔大便宜了。

內克爾本身就是日內瓦的金融家,他私下裡給日內瓦的金融家們的許諾,更扯犢子:年息13%!

一共借了五六個億,問題是這玩意兒,人不死,就得還啊。

而且,年息13%,基本上,在此時的歐洲,那就可以認定,你貪圖利息、人家要你本金了。

總歸,要麼、賴賬;要麼,印錢發紙幣,或者還債券。

你要說,他做沒做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那應該說也做到了。

但問題是以後咋辦?

金融這玩意兒吧,真挺神奇的。

法國人來說,約翰·勞的泡沫,也沒過去多長時間吧,結果照樣入局。

當然,這是個全球的普遍情況,歷史上連滿清統治的時候,那都是剛因爲租界房地產大開發跳樓一批,不到十年,就又瘋狂投機礦業股;炸了之後,最後又居然真的“相信”50%回報率的橡膠概念股,最後一波搞出來保路運動。

當然,歷史在這裡發生了變動。因爲一戰的戰後格局,北美的獨立運動被壓住了,這裡面當然有法國卡在北美沒被趕走的因素。是以,賣頭援美這種事,自也不存在。

但是,大順的飛速發展,大搞基建鐵路,立起來個樣板。

重農學派的改革失敗,也使得科爾貝爾派想要學大順:民不加賦,發展基建,不從舊勢力那裡掏錢,通過發展來解決財政問題。

於是,還得要錢。

要錢,又得“民不加賦”,不觸動舊利益。

那就歷史重演,養老年金,高利貸集來資本唄。要不能咋辦?

這就不得不說到“東施效顰”的問題了。

的確,包括說劉鈺當初的扶桑移民和黃河改道,集來資本的公司,直接取名“泡沫公司”。

看這名字,就是在致敬約翰·勞的密西西比泡沫。

許諾高息。

但是,泡沫沒炸,因爲扶桑真的金山銀山。

那之後的李欗大基建,走的也是一樣的套路。

許諾高回報。

吸納資本。

最後也沒炸。

但是,泡沫沒炸,那是因爲……之前說的一大堆因素。

大順的勞動力不缺。

大順的私有制早已確立。

大順的對外擴張爲造就了大豆市場。

大順的鬆遼分水嶺以北適合種大豆。

鐵路一修好,就立刻具備了“資本主義”的完美條件,土地迅速成爲資本主義生產要素中的生產資料,迅速增值。

所以,最後泡沫沒炸,也把本息都還上了,還帶動了大順的一波快速發展。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些“條件”上了。

大順有的,法國沒有。

光看着西施捧心,大家都說,捧心好美。你東施也學,你也不想想,人家說的是捧心好美?還是西施好美?

光學捧心,不把臉弄成西施那樣,是沒用的。反倒惹人笑話。

劉鈺那一套是啥?

等於是把北美的金山銀山這些國有資產,低價賣了,保泡沫沒炸。

李欗那一套是啥?

等於是把鬆遼分水嶺以北的兩億畝可開發的國有土地,低價賣了,還了利息和本金。

那你法國賣啥來保這個泡沫不炸,還的上利息和本金?

土地?北美的土地?

資本主義是一種社會關係。

在一定的條件下,這些土地,能夠成爲資本;而沒有這個條件,這些土地就只是土地而已,他不是資本,也就不具備資本意義上的作價。

而且,鐵路這玩意兒,這又會導致重農學派重新支棱起來——這不是解決了重農學派之前一直頭疼的運輸問題?既方便了自由貿易、穀物出口;又方便了萬一出事,可以調控糧價穩住局面?

簡單來說,就是科爾貝爾派,在看到大順搞基建之後,東施效顰,也瘋狂地搞。

搞完之後,經濟沒起來,欠了一屁股的債。當初承諾的那麼高的利息,馬上就要還不上了……

這不扯犢子嗎?5.6億的借貸,按照10%、13%的年息還,你法國有金礦啊?

而且,最蛋疼的一點,在於……內克爾拿到統計學資料,有問題。

劉鈺當初在大順推廣牛痘,使得牛痘鋪開,解決了天花問題。使得世界範圍內的人均壽命,提升了三歲左右——包括美洲。當時是靠一百多個孩子,搞了橫渡太平洋的借力,搞的用孩子做培養皿,愣生生把牛痘越過了太平洋。

內克爾拿的統計資料,是他媽的牛痘推廣之前的!

他搞養老年金的借貸融資,數據把人均壽命少算了三年。但凡稍微明白一點保險業,就知道人均壽命少算了三年,對養老的保險來說,意味着什麼。

肯定要炸。

再者說了,各國的情況不同、條件不同。

別說此時的法國。

就是後世……很多國家借錢搞基建,也並不都是發展好了的,一大堆不但沒發展起來而且國家破產、欠了一屁股債、甚至年年逆差的呢。

法國原本歷史上標準的先發國家,最後還是搞成了高利貸帝國主義。

那麼,現在,市場市場被大順擠壓、農業農業被北美碾壓、北美倒是有地奈何之前百十年才移民十萬,而大順修好鐵路弄完印度糖和日本之後,光是每年往鬆遼分水嶺以北跑的人,都不下三五十萬,資本主義是種社會關係,沒人哪來的社會關係?

本土?本土又沒有法革,私有制還沒弄清楚,弄塊地全是麻煩:地到底是誰的都說不清。

而且地上附帶的農民的拾穗權放牧權;貴族的養鴿權狩獵權等等,這玩意兒買起來一堆的事。土地私有制,意思是說這塊地就是我的,什麼拾穗權放牧權養鴿權狩獵權什麼的……

法蘭西此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明確擁有一塊土地。

從法理上講,包括國王在內,亦包括那些貴族,理論上都不從法理意義上擁有一塊明確屬於個人的土地。

當然了,不是個人的,那也沒事。

明確是國有的,也行。收級差地租,伊里奇欽點的最激進的資本主義土地制度。

問題是,國有的也不是。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

法蘭西,現在沒有一本《拿破崙法典》。也即沒有確定私有制,所有權這些東西。

私有制的精髓,不是“我有”。

而在於“買起來方便”。

私有制,不是我有制。是爲了方便別人買走。

再明確點說:法國的鐵路,修了。但是,法國的封建制度,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要推翻封建制度,才能讓法國的經濟發展。

尤其是,土地的封建法。亂七八糟的土地上的封建權利,貴族的、農民的,全都封建。包括說,拾穗權和放牧權,也是封建權利。

私有制,就是要把這一切舊的封建權利,不管是道德上好的、壞的、通通砸碎。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資本家想買的時候,沒那麼麻煩。

比如說,如果現在有《拿破崙法典》。

鐵路一修,農業有利可圖。資本家有一萬種辦法弄得小農破產,到時候土地抵押,收地兼併,產權明確,兼併有保障。

你欠錢不還?這可不是封建時代嘍,封建時代地不是你的資本家也沒辦法收你的地,因爲那地根本不是你的,你多半是個永佃農,法理上壓根不是自耕農。你以爲你是,但實際上你不是。

現在有了《拿破崙法典》,你有對你的土地的全部的處置權,地拿來吧你。

所以,此時,是法國的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法國生產力的發展。

然後,那麼,話說到這,也就不必說了:死衚衕。

鐵路,於此時的法國現狀,並沒有起到經濟引擎的作用。

而巨大的債務,要炸了。

同時,重農學派要再度上臺,推行重農主義經濟政策,而鐵路,更可能成爲法國炸開的導火索。

凡事都有兩面性。

哪怕說鐵路,這種聽起來好像是全是好處的技術進步,也並非如此。

在大順,京城到漢口的鐵路,在嚴格的管控下,和大運河差不多,主要作用是運兵、賑災、平抑糧價,而根本不求盈利,只是朝廷在內部以技術加強舊秩序的工具。

而歷史上的印度,鐵路又被稱作白骨之路、饑荒之路。這不是說因爲修鐵路死人導致的,修鐵路死的人,和白骨之路、饑荒之路比起來,還是差一些。

而是說,因爲鐵路的興建,使得鐵路如同一條動脈,讓商業資本和殖民統治迅速地沿着鐵路傳導涌動。

劫奪、強制購買、強制種棉、強制種經濟作物、放貸、壓價……對比下歷史上從殖民時代開始的屢次印度的饑荒,就會清晰地發現這個“饑荒沿着鐵路線分佈”的規律。

道理是一樣的。

而法國重農學派,之前已經搞出來過幾次麪粉戰爭了。

鐵路的出現,對重農學派的經濟政策意味着什麼?

是意味着,一旦國外糧食漲價,有了鐵路的幫助,法國的第二次全國性的大規模麪粉戰爭,即將爆發。

雖然聽起來好像怪怪的,但事實就是,法國農民和底層的“社會意識”,還是封建時代的社會意識,不具備資本主義自然秩序的社會意識。

比如說,看着本地糧食往外運,導致本地糧價上漲,他們很可能去砸糧店、砸倉庫、砸資本家。

簡言之,這屆法國人民不行,還缺乏真正的私有制下的道德:真正的私有制下的道德,應該是覺得貴買不起糧食,就不吃唄,那也不能去砸人家囤積的糧食啊。

那是人家的糧食,你沒有處置權,人家別說往外賣,燒了也和你沒關係啊。

當然了,事物的兩面性嘛。

往好了說,鐵路也意味着,法國政府可以在災荒出現的時候,通過國家調控手段,更好的運輸能力,穩定住糧價。

但這個吧,就涉及到了辯經的問題。

比如說,阿爾薩斯和洛林,糧價飛漲。歷史上,75年麪粉戰爭中,法國這邊是給了補貼,和財政補助的。

那麼,給補貼、財政補助,每擔糧食給商人一定的獎勵……這,是自然秩序嗎?

那麼,你今天政府能給糧食補貼和獎勵,是不是意味着你明天就要干涉經濟,後天就要搞絕對的君主制了?

大順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腦子有病吧?

但在歐洲,不是的。

不提東正天主的派別,只說新教:信義宗、改革宗、歸正宗、聖公宗、長老會、公理會、浸禮會、新公理派、老公理派、福音會、衛斯理宗、衛理公會、循道公會、福音派、佈道會、宣道會、靈恩派、五旬節會、神召會、基要派、再洗禮派、門諾會、貴格會……

到底吃發麪餅,還是吃死麪餅,這都能打出來腦漿子。

宗教改革,愣生生打沒了德國三分之一的人口。

加爾文眼睛都不眨一下,把朋友燒熟了。

是以,到底什麼是自然秩序,那可不是小事。

故而,這纔有了大順這個“理想國”,擡着搞出自然秩序經濟法則的劉鈺的棺材,去當“教皇”,來定義啥纔是自然秩序、國家是否可以干涉糧價。

反正,大順又不賣糧食。這個就別自然秩序了,別的玩意兒自然就行。

別到時候東學西漸了半天,法國這邊的人漸了個“何不食肉糜”,那就麻煩了。

(本章完)

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381章 臚音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617章 許願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394章 優勢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625章 手段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029章 不公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165章 備戰(四)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847章 雙贏(下)第1009章 親不親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384章 逼迫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987章 止步(下)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682章 打印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712章 反擊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4章 衝突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3章 扎心的話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455章 賣舊貨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793章 憧憬(上)第323章 假公正第642章 逃避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681章 隱喻(下)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922章 歸來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384章 逼迫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339章 取義
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381章 臚音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617章 許願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394章 優勢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625章 手段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029章 不公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165章 備戰(四)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847章 雙贏(下)第1009章 親不親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384章 逼迫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987章 止步(下)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682章 打印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712章 反擊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4章 衝突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3章 扎心的話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455章 賣舊貨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793章 憧憬(上)第323章 假公正第642章 逃避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681章 隱喻(下)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922章 歸來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384章 逼迫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339章 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