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決心

第68章 決心

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也不一樣。

一羣老舊勳貴聽的一頭霧水,朝中有法蘭西傳教士這事兒他們是知道的,白明遠等傳教士也給他們畫過西洋畫像,還給他們送過禮。不少勳貴家裡還有一些歐式的板甲、西洋劍之類的玩物。

這些遠隔萬里只知其名的國家,若說是如朝鮮琉球一般的朝貢國,這些老勳貴們自己都不信。

白明遠之流的傳教士在天朝久了,自然是會說話,明明只是正常交往,寫國書送禮的時候卻說是朝貢。老勳貴們腦子裡還是門清的,明白不過是個面子罷了,互相樂呵,看破不說破。

可若說再退回到先秦時代,放下天朝上國的自傲,去搞什麼合縱連橫,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法蘭西與那波蘭國的故事倒是很好理解,不就是秦穆公嫁女兒、扶植晉文公歸國那一套嘛。無非一個是岳父幫女婿、法國那邊是女婿幫岳父,差逑不多。

再說還比不上秦晉亂呢,秦穆公既是晉文公的姐夫,又是岳父呢。往先秦舊事裡一靠,很容易就懂。

若是真有用,未嘗不可詐一詐,只是這事兒天下人會怎麼看?

是否有辱國體?

是否叫人笑話?

是否叫人覺得遠不如朱明有骨氣,竟要結交蠻夷?

西北邊打仗的時候,知道準噶爾部有被俘的波蘭人,好像還信了黃教?也知道波蘭人幫着準噶爾人訓練了一批衝鋒手段大爲不同的騎兵。

可誰也沒想過萬里之外的事兒,居然能和即將於羅剎的談判聯繫在一起。

這事兒要是劉鈺來說,老勳貴們覺得倒還好。

如今一個在山溝子裡戍邊的小人物,居然也能侃侃而談萬里之外的事,讓這些老將們覺得有種彷彿要被時代淘汰的錯覺……自己,一無所知。

垂老的靖國公不由想到了自己年輕時候出鎮福建的舊事,想着那些巨大的西洋戰船,心想難不成自己這些人真的老了?

承認羅剎不在朝貢體系之內,已經是駭人聽聞了。

指不定傳出去後,江南士子又有多少痛心疾首者,又難測士林結社中又會有多少譏諷無能之語。

南北互帝而不朝,此非宋遼舊事乎?

結絡夷狄而爲援,又與僞明信天主、求教皇甚至請日本幕府出兵何異?(注1)

又趕上禁教風波正盛,福建教案頻發之際,只怕這事兒難辦。

將來的天朝,真的要與那些西洋國家搞縱橫之術?

那天朝還是天朝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王土天下,日後到底有多大?

或許用法蘭西來詐羅剎,或許真的能多要回一些不毛之地,甚至或許可以詐回精奇里江。

但在儒林看來,爲了幾尺不毛之地,竟要墮天朝氣度、放下身段,這真的值得嗎?

一旁的淄川候謝無忌也是暗暗搖頭,看着剛纔對答如流的杜鋒,想起來了杜鋒祖上的事,也算是有些淵源。雖少走動,但是逢年過節還是會收一些山野禮品。

此時見杜鋒氣不抖、話不悶,顯然這是美滋滋。

謝無忌心想,傻孩子啊傻孩子,劉守常這是拿你探路呢,你還在這美滋滋呢?

這事兒,是你們這身份能說的嗎?你啥身份你心裡就沒點數嗎?

你說了,陛下將來若問他,他就能答;若是陛下將來不問,他就當這事沒說過。

倒是你,膽子也真的是大。

光想着簡在帝心、想殿前顯能也真是想瘋了,萬一陛下斥你一句“白身言事、殊爲可笑”,我看你到時候哭都來不及。合着你爹就沒教你一句伴君如伴虎?

轉念一想,倒也是了,他爹那身份,還沒資格有這樣的感慨……

心中暗歎,心想這傻孩子,只怕你心裡還感念着他劉守常給你在陛下前言事的機會吧?

人之感情,一念之間。

謝無忌想到祖上山東義軍之事,怕是杜鋒年少不知深淺,又禿嚕出什麼出格的話來,便出言道:“陛下,既是那羅剎王的義子知羅剎深淺,何不帶他來此,陛下親問之?再者,那劉守常既是俘獲了不少羅剎人,何不叫他押送俘虜前來,待喀爾喀蒙古諸部前來,觀其獻俘,以壯軍威?”

把話題悄悄岔開,李淦不覺有異,也被淄川候這番壯軍威的話合了心意。

心想這羅剎王的義子既是宮廷之變被流放的,如今羅剎朝中又是外姓攝政王執政,這黑乎乎的義子怕是換不到什麼,倒可以物盡其用——那李二有突厥可汗跳舞,我李淦自是不如唐宗,弄個羅剎王義子在身邊行優伶之事,亦可以聊以自比,倒也是美事。

被淄川候這麼一打岔,本還想再問杜鋒點什麼,已是忘了。

思緒一斷,就再難續。

之前杜鋒也算是對答如流,也不慌亂,更沒有如那些第一次面聖的語無倫次,亦算是個年輕人中的人物。想到之前已經勉勵過叫他“智仁勇”了,再多的勉勵也不好,李淦便又畫了個大餅。

“你既有求學之心,此番戰後好好準備。若能入得武德宮,將來說不定選爲龍禁,方不枉朕定你論跡不論心之言。下去吧。”

杜鋒哪曾想到這種意外之喜?之前陛下剛勉勵過自己,如今又勉勵了一次,這事兒可真得感謝劉大人給我這樣的機會,此等恩情,可不敢忘。

連連叩首,起身彎腰慢步退到大帳外,只恨不得現在就騎上馬跑到山崖高聳之處縱聲長嘯,把這心中的歡喜都呼喊出來。

遠處,又有一匹報捷的戰馬飛馳而來,藍旗獵獵,杜鋒側身讓開。

心想看起來打的很順嘛,羅剎,不過如此嘛。

帳內,剛走了報捷的杜鋒,木裡吉衛的捷報也終於傳來。

同樣是捷報,和劉鈺那邊的捷報一比,實在叫人痛心。

打仗總要死人。

可關鍵是死什麼樣的人?

一座木裡吉堡,八十多名有勳位的老兵軍官戰死,四名散騎舍人非命。

後者還好,臣子還能再生。可前者……基本相當於報銷了兩三千人建制的基層軍官。

這兩三千人在補充進來勳位老兵和軍官之前,已經無力再進行一場殘酷血戰了。

皇帝明白,這是被自己十五日破城的軍令逼死的。圍城不攻,根本死不了這麼多人。

可還有幾座羅剎城堡是必須攻下的,想着日後要是都這麼打,這怎麼能行?

天朝雖大、士卒雖多,可也沒有那麼多有勳位的老兵軍官,西北前線之前被準噶爾擊敗死了一兩千人,裡面不過五十多名有勳位的,已經讓前線將軍痛哭流涕,如今一下子死了八十多個……

看着這兩份對比強烈的捷報,李淦終於下了決心。

…………

忽裡平寨,精奇里江匯合黑龍江之處。

寨子裡空無一人。

跟着劉鈺一起來的士兵看着一片焦土,大聲辱罵。

這些羅剎人跑路了。

毛也沒給他們留下。

沒錢,沒皮子,更沒有人可以換錢攢軍功的人頭。

房子燒了,皮子帶走了,人也都跟着跑到了上游。

驕勞步圖在那衝着瘸腿的杜遷大發牢騷。

“老杜不是我說你,叫你帶船截人帶船截人嘛,你還是放跑了。這回來一報信兒,還有個不跑?這回可好,到手的百十個軍功,沒了吧?”

杜遷也是一臉委屈,驕勞步圖的老爹在翰朵裡衛當過折衝都尉,兩人也是熟人,只能尷尬喃喃道:“那些哥薩克到了林子裡,跑的比兔子還快。這事要說還是你們露出了破綻,劉大人說好了嘛,叫你們在城外做戲做戲,騙羅剎人‘內外夾攻’。你管不住人,幾個人跑去河裡摸大蚌找珍珠,羅剎人又不傻,有那麼攻城不克的嗎?見勢不對,預留了後手。”

兩個人拌了幾句嘴,劉鈺心想知足吧,要不是他們跑了,這城還未必攻的下呢。

這座城的城防雖然不比下游的那座,但位置非常好。

建在黑龍江的北岸,精奇里江與黑龍江爲壑,若無足夠的水師,還是很難攻下的。

不過一旦水師足夠,這座城也是送的。之前被他誆騙了三百多人下去支援送了人頭,城裡剩的人本就不多。

劉鈺早就知道靠自己這些人攻不下來,但又不好提早說,免得把一羣琢磨着破城分錢的人興致磨滅。《弗雷德里希皇頌》裡唱的清楚:你要是讓我們搶劫,我們就跟你幹翻世界。戰利品是軍心安定、提振士氣的良好手段,要說只能得到一片焦土,不少人肯定是不情願跟着他走這麼遠的。

慢悠悠武裝遊行走到這裡,城裡的人早就跑了。但是又奪下一城的功勞卻跑不了,只是沒了大頭兵們的軍功。

這破地方現在卵用沒有,但是日後精奇里江平原卻是可以種好地的。現在種地就難的多,除了種一點俄國的黑麥,別的東西應該是種不到秋收的。

俄國人跑之前,田地裡的黑麥也燒了,這裡距離翰朵裡衛已經太遠,後勤着實跟不上了。

驕勞步圖見劉鈺又不知道在那琢磨什麼,小心問道:“劉大人,要不咱們回去?”

“往哪回?仗都打到這個份上了,回去?萬一羅剎人的援兵來了,又把這地方奪回去了,你來頂這個罪?”

驕勞步圖心想,您個兒高,當然是你頂啊。我倒是想頂,也輪不到我啊。

“可是大人,這人吃馬嚼的……咱們的糧食也就再吃半個月。後面運糧也不容易。”

“這個不用擔心。這幾年松花江上造了那麼多船,總不能就是造着玩的吧?我已經奏明陛下,想來用不了多久,松花江的水師就會來的。要是松花江水師不來,估計陛下也不在意黑龍江上游,我們當然也就沒必要守在這兒了。”

判斷了一下時間,劉鈺覺得無非兩種可能。

一種是皇帝派水師來支援,水陸並進威脅黑龍江上游;另一種可能就是朝廷認爲這裡是不毛之地沒有要的價值,派人告訴他們回下游守着。

不管哪一種,十天之內總會來消息的。但只要皇帝派水師支援,糧食就不成問題,水師的後勤補給還是跟得上的。

瞅着奔騰的精奇里江,劉鈺下達了命令。

所有人就在羅剎人留下的廢墟上駐守,砍樹建屋、挖掘壕坡,準備防備雅庫茨克來的羅剎援軍。

他手底下的部隊就兩部分。

一部分跟着他從京城走到永寧寺又走回來的,他已經建立的絕對的權威;另一部分是翰朵裡折衝府的流氓匪徒一般的府兵,自己賣個個大人情叫杜鋒去報捷,杜遷也是欠了他好大的情面,也是唯他馬首是瞻。

一聲令下,砍樹的砍樹、挖坑的挖坑,士兵們也沒什麼怨言,只是恨晚來了一陣,讓那百十個人頭跑了。他們跟着劉鈺打了幾仗,都覺得打仗原來這麼簡單,一個個絲毫沒有攻城要死很多人的自覺。

不久後,杜鋒從那邊回來,帶回來皇帝的旨意。

讓劉鈺安排這裡的防守、搭建房屋,房屋務必結實,不要糊弄,要做長久駐紮之準備。水師不日會從下游而上。

安排完這裡的事,叫劉鈺帶人前往木裡吉衛。同時讓劉鈺把那些俘虜、跟着劉鈺從永寧寺走到這裡來朝貢的,一併安排走水路去木裡吉衛城。

旨意一下,營地頓時炸鍋了。

不少府兵軍官一聽“長久駐紮之準備”這幾個字,臉色當時就綠了……這他孃的打完仗,是準備讓翰朵裡衛的人北遷啊?咋就不學學明宣時候衛所內遷呢?

唯獨杜遷看着兒子意氣風發、騎馬都像是屁股上長了火癤子般的嘚瑟模樣,心想老子日後要跟着兒子沾光,入關去南方嘍,你們繼續在這苦熬吧。老子一家在邊疆熬了八十年,終於熬出頭了。

PS:注1,那可以理解成大順的歷史包袱。估計是李過當年爲了正統性問題,得着這個問題猛黑,甚至可能故意把殘明逼到絕路逼其這麼幹,以宣揚正統在順。畢竟從荊州之戰後,大順的正統性就不是均田免糧了,而是驅逐蠻夷、保天下而不保一家之國。這個歷史包袱很沉重,但當時極爲有效。

(本章完)

第65章 報捷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585章 要忍讓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733章 朋友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025章 割裂(三)第57章 開戰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93章 皇帝第954章 釣魚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227章 開戰(六)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314章 綁定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25章 手段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77章 入吾彀中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42章 曙光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509章 回報率第1171章 備戰(十)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6章 邀請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73章 法理問題第707章 海戰(五)第641章 前科第65章 報捷第419章 絕望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337章 見過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936章 綁定(下)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5章 居高臨下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419章 絕望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45章 冰牆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027章 割裂(五)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4章 江湖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
第65章 報捷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585章 要忍讓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733章 朋友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025章 割裂(三)第57章 開戰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93章 皇帝第954章 釣魚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227章 開戰(六)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314章 綁定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25章 手段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77章 入吾彀中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42章 曙光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509章 回報率第1171章 備戰(十)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6章 邀請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73章 法理問題第707章 海戰(五)第641章 前科第65章 報捷第419章 絕望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337章 見過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936章 綁定(下)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5章 居高臨下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419章 絕望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45章 冰牆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027章 割裂(五)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4章 江湖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