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透過昏暗的燈光,折可適可以看到在大門前,在院牆外,到處都是荷戈執戟的士兵,而院子的大門上方,赫然寫着“長安西驛”四個大字。

長安西驛,是京兆府專門用來招待西夏使者的驛館!

董樂娘怎麼會來這種地方?長安西驛爲什麼如此戒備森嚴?別說此時沒聽說有西夏的使者來了長安,便是來了,亦不至於如此如臨大敵的模樣……折可適的心裡閃過一個個疑問。難道是西夏來了什麼了不起的密使?

只在一瞬間,折可適便接觸到了事情的本質。想着即將發生的戰爭,折可適對這個密使究竟是誰充滿了興趣。

但是,打聽不該打聽的事情,是要冒風險的。

刺探這種軍國機密,一旦引起誤會,只怕自己會被當成奸細處死在長安。

折可適的心在猶豫着。

是在外面等待董樂娘出來,還是設法潛入驛館?

剛纔似曾相熟的聲音再次響起,並且更加清晰。

“所有人都打起精神來。宋貴,你帶着自己那隊人,再查查東面的街道……大夥都辛苦一點,查完最後一次,宵禁開始,便有京兆府的人來巡查。俺們也好輪替着歇息……”

沒錯,折可適再一次確認,這個聲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張範!與自己一起在延州打過仗的張範!但是,張範不是聽說已經調到衛尉寺了麼?折可適心中不覺一驚,又露出頭看了一眼視線內的士兵——穿的都是普通的紅色戰袍。但是這些人的表情與動作,卻瞞不過折可適,在所有的軍營中,真正當過兵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來衛尉寺的軍法隊與普通士兵的區別。

果然是衛尉寺的人!

西夏密使,竟然要調動衛尉寺的部隊來守衛?!

折可適心裡的疑團越來越大了。

那個宋貴在分派着人手,向折可適所在的方向開始巡查。折可適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小心的掩飾着自己的行蹤,一面大腦飛快的運轉着,判斷眼下最佳的對策。眼見着巡查的衛兵越來越近……

便在這當兒,忽然,只聽到長安西驛門前,張約厲聲喝道:“停步!來者何人?!”

靜夜中的這一聲高呼,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張哥,是自己人!”一個爽朗的聲音傳到折可適的耳裡。他不禁在心裡暗暗笑了笑,來的人竟然又是熟人,種杼!又是一個種家的人,不過這個種杼在種家這一代的兄弟中,並不是出衆的子弟,也不甚被人注意。幾年前種杼離開延州後,便不知道他去了哪隻部隊,算算年齡,今年應當正好是虛歲二十。

“是種兄弟。”張約似乎鬆了口氣,停了一會,又聽他問道:“這位是……”

“來,我來介紹一下。”種杼的話中,似乎帶着點做作的熱情,“這一位,是職方司的姚鳳姚子鳴大人。”

不止是折可適,連張約,頓時也明白了種杼那種熱情的做作。姚家與種家,都是山西巨室,又是爲大宋將門,便以這一代當家人而論,種家有“三種”,姚家有“二姚”,都是名滿西州的名將。因此兩家子弟,素來彼此看不起,暗地裡咬着牙要爭個上下的。

“原來是姚大人。”張約客氣地打着招呼,但是他是個嚴謹的軍人,目光中始終帶着懷疑,還一份對職方司這種“神秘”機構的不信任。

姚鳳彷彿看出了張約的心思,掏出腰牌遞給張約,一面淡淡地說道:“兄弟也是延州軍中出身,收復綏德之役,兄弟便在種太尉(太尉,宋代對高級武官的尊稱)帳下,只不過與張大人各屬一營,兄弟職卑位低,因此張大人不認識罷了。”

張約驗過腰牌,笑道:“實是失禮了。”一面又狐疑地問道:“種兄弟與姚大人來此,不知有何公幹?”

“奉命來拜會裡間的那位。”折可適從姚鳳的語氣中,聽出了一絲不屑。

“奉命?”張約歉然一笑,用不容商議的語氣說道:“兄弟奉有嚴令,除非是任大人、許大人親自來此,否則,無帥府手令,任何人不得入內。”

“張哥,我二人來時,許大人並未說要手令。”種杼解釋道。

“種兄弟,我軍令在身。”張約也只能表示愛莫能助。

“這……”種杼爲難地望了望姚鳳,又望了望張約,最後向姚鳳說道:“要不我回去討一個手令?”

姚鳳苦笑道:“馬上便要宵禁了。待討了手令再回來,早誤了事。說不得,還要請張大人通融一二。”姚家的人,難得向人低聲下氣,姚鳳話中竟帶了幾分懇求的語氣,連張約都感覺得有點意外。

折可適全神貫注地偷聽着張約等人的談話,一時間竟忽略了宋貴的人正在巡查,待到他藏身的巷子兩側都傳來腳步聲時,已是爲時已晚。折可適此時便顧不上再偷聽,連忙觀察周邊的環境,卻發現竟然沒有他的藏身之處。好在折可適頗有急智,不待被人發現,自己主動走了出來,大搖大擺地朝着長安西驛走去。

“站住!”“站住!”此起彼伏的聲音在街道中響起,提着燈籠的衛卒飛快的跑了過來,用懷疑的目光盯着折可適。

折可適停住腳步,無辜地望着被引到自己身邊的衛卒,但神態間隱隱又有幾分高高在上的傲然。

“你是什麼人?”

折可適傲然掏出一塊腰牌,向湊上來的宋貴晃了晃。宋貴一臉狐疑地舉着燈籠,仔細看了一眼,大吃一驚,連忙欠身說道:“下官失禮了。不知致果深夜到此……”官制改革後,宋朝極重名爵,致果校尉,在武官之中,畢竟也是中級軍官——衛尉寺在陝西的最高長官任廣,以階級而論,亦不過是個致果校尉。

“我看完戲想回驛館,不料走錯了路。眼見着宵禁將至,打聽到這邊也有驛館,便想來借宿一晚。”折可適隨口編了個藉口。

宋貴一聽折可適開口,便知道這不是個本地人。又謹慎地問道:“不敢請問致果大人官諱?”

“某是府州折可適。你們是長安府的兵?現在到子時了麼?”折可適明知故問。

宋貴笑了笑,但凡在陝西當兵的人,誰不知道府州折家?忙道:“原來是折大人。此間乃是長安西驛,向來只接待西夏、吐蕃使者,只怕還要請折大人打轉,或將近尋個客棧,找間民居,先過了今晚……”

“某住不慣那些所在。縱不能借宿,便是借匹馬也行,總之明日便還,該付的緡錢亦不少他便是。”折可適拿腔說道。

“這,石帥鈞令……”宋貴正在委婉拒絕,那邊張約與種杼都注意到了這邊的動靜,二人眼尖,早已遠遠看見折可適,種杼遠遠便叫了起來:“是折大哥麼?”

張約卻向姚鳳說了聲“恕罪”,大步走了過來,見着折可適,一把拜倒,說道:“折大哥,想煞兄弟了。”

折可適連忙扶起張約,看一眼他的裝束,此時更看得分明,是長腳襆頭、紫繡抹額(阿越注:所謂抹額,是宋朝武人流行的裝扮,將不同顏色的布帛剪成條狀,然後系在額間以作標誌。歪。歪。書。屋有點象小日本額頭上常綁的那塊狗皮白帶,不過系戴的式樣有所不同,且顏色各異,亦不知倭人風俗,是否源自宋人這一時尚。)——折可適心中更無疑問,這紫繡抹額,在熙寧十一年已明頒詔旨,武人非諸班直、衛尉寺不能系戴。再看張約的背子,胸前繡着實心雙戟相交圖——根據熙寧十一年樞密院頒佈的武官標誌圖案,這是正九品上仁勇校尉的標誌。

“恭喜兄弟又高升了。”折可適與張約一見面便開起玩笑來。當年他們一起在延州之時,張約還只是個陪戎校尉。兩個人不僅一起打過仗,還曾經一道在無事的時候偷偷跑到橫山蕃落的地盤去打獵,稱得上是交情深厚。當時種杼還不過是個毛頭小子,也經常跟在二人屁股後面,幫他們拖獵物。

“大哥取笑了。”張約笑道,以一個普通人而言,在三十歲之時能夠成爲正九品上的武官,還是蠻可驕傲的。畢竟象他這樣出身於平民的人,是無法與折可適這樣的世代將門之後相比的。他與折可適的友誼是一段奇特而珍貴的友誼,對於做事一絲不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張約而言,折可適的膽大妄爲,是他心裡格外欣賞的。人與人之間的緣份有時候是無法解釋的,如若是換成別人,張約亦不會冒着違背軍紀的危險,與他一道深入橫山數百里,只爲享受那種冒險的樂趣。雖然張約承認在衛尉寺的生涯,更合乎他的性格,但是他心中最寶貴的回憶,還是在延州當兵與折可適的種種冒險。

此時種杼與姚鳳也走了過來。

“折大哥。”種杼有着種家人少有的熱情,不待折可適回答,他便已迫不及待地問道:“大哥怎麼到這裡來了?”

折可適並不回答,只是望着姚鳳,明知故問道:“這位是……”

“在下姚鳳姚子鳴。久聞折致果大名,不料今日竟得親見。”姚鳳客氣地說道。雖然四個人都曾經在延州軍中效力,但是姚鳳既便是在姚家內部,也是個不引人注目的子弟,折可適對他幾乎是一無所知。但是之前已偷聽到姚鳳是職方司的人,折可適猛地想起一事,不由移目望了種杼一眼——難道種杼也加入了職方司?

種杼彷彿猜到折可適在想什麼,在旁邊笑道:“姚兄與兄弟我都在職方司陝西房聽差。”

“久仰,久仰。”折可適敷衍地向姚鳳抱了抱拳。沒有人願意招惹職方司的人,但也沒有人願意親近職方司的人,哪怕他是身份公開的官員。姚鳳似乎對此早已習慣,只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也並不介意。

張約在一旁已聽宋貴說起折可適的事情,心中頓時大感爲難。長安西驛住的究竟是什麼人,張約的部下沒有人知道,但他心裡卻十分清楚——任廣對他很信任。顯然,從種杼與姚鳳說話的語氣來看,他們也知道。如果說張約對種杼與姚鳳還有一點懷疑的話,對於折可適,他是沒有任何懷疑的。但是任廣的軍令沒有給他留半點餘地——除非是任廣與許應龍親自來此,否則,沒有帥府的手令,長安西驛之內,便是隻蚊子,也不許出入。長安西驛不是沒馬,但是的確不能借。

但是對於折可適,張約卻真不知道要如何回覆。

他無法解釋,亦不能用公事公辦的語氣向折可適說話。而且張約也深知京兆府的宵禁令不是鬧着玩的——犯宵禁令敢拒捕或逃逸者,一律格殺;老老實實被抓進京兆府大牢的,不論士民,一律扔進牢中餓上一天一夜,再由家裡人出錢贖回。如果果真聽任折可適犯禁令,便是不餓上一天一夜,單是關上一個晚上,折可適也是顏面盡失,他更是沒臉再見這個兄弟。

眼見着折可適將目光緩緩移到自己臉上,張約的臉慢慢變成赭紅色,卻是說不出一句話來。

張約的表情,足以讓折可適明白,住在長安西驛裡面的人的份量。

“能讓陝西路派董樂娘這樣的歌妓深夜前去獻技,能調動衛尉寺的人嚴密守護,還引起職方司的興趣……”折可適心裡轉珠似的快速掠過種種想法,一個驚人的念頭猛地跳了出來,“難道是仁多澣來了?”想到此處,折可適更加興奮起來。“想個什麼辦法才能賺得進去呢?”

正在暗暗算計之時,忽然,西邊的夜空中映得通紅,折可適一怔之間,便聽到喧譁之聲大起,“着火啦!”“着火啦!”呼聲喊聲從西邊傳來。張約與宋貴也聽到聲音,連忙回頭望去,二人臉色立時便變了。

“那裡挨着驛館!”宋貴驚叫道。

“慌什麼?!”張約厲聲喝道,只略一沉吟,他便立即吩咐道:“宋貴,你帶一撥人去領着百姓救火!京兆府馬上便有人來支援你。”

“是。”宋貴答應着,領了一拔人急匆匆地去了。

張約又向折可適與種、姚二人抱拳說道:“折大哥,種兄弟,姚兄,請恕兄弟我失禮了。”說完向手下的衛士揮了揮手,厲聲喝道:“其餘的人,都隨我來!”領着身邊的人,向長安西驛跑去。折可適只見張約一路跑去,驛館周圍不斷有全副武裝的士兵冒出來,隨着他向驛館跑去,最後竟幾乎有一百餘人,不由得竟呆住了。心裡也越發證實了自己的判斷——長安西驛裡面,畢竟是有大人物在。

姚鳳與種杼望着張約的背影,二人迅速地交換了一個眼神,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種杼突然向折可適笑道:“折大哥,想不想去看看熱鬧?”

折可適一怔,問道:“什麼熱鬧?”

“隨我們來便知。”種杼笑了笑,向姚鳳使了個眼色,二人也徑直向長安西驛走去。折可適愣了一下,隨即也立刻大步跟了上去。

種杼與姚鳳對長安西驛顯然十分熟悉,他們並沒有從正門進去,而是繞到南面的一扇小門旁邊。此時衆守衛似乎大都被調走,門邊便只有兩個守衛,二人大搖大擺走上前去,休說那個兩個守衛,便連折可適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見二人默契的使了個眼色,猛地揮掌,掌鋒準確地砍在兩個守衛的脖子上,守衛當即被打暈了。種杼完事之後,將食指豎在脣邊,笑吟吟地向折可適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折可適心中頗有疑竇,只覺今晚的事情難以索解。但是越到這種時候,他反而越是冷靜。當下只不動聲色地跟着種杼與姚鳳在長安西驛中穿行。只見種、姚二人一路不發一言,在驛館之內行走,竟不要絲毫停留與遲疑,彷彿對此地竟是極爲熟悉的。折可適又細細觀察,見這長安西驛規模頗大,此時火勢已越過西牆,驛館的人衆與衛卒,拎着水桶前後相繼地向西邊跑去,顯得一片混亂。折可適深知城市之內失火,向來是了不起的大事。長安因爲是離西夏最近的大城,擔心奸細縱火作亂,所以纔會嚴厲推行宵禁。此時他腦海中不斷想起種杼與姚鳳那有點詭異的笑容,心中隱隱伏着一個想法,卻又不由自主地極力迴避着。

如此在驛館內走了一陣,種杼與姚鳳忽然在一排大樹後面停了下來。折可適從樹幹間擡眼望去,只見離他們三人所在約有一箭地的地方,有座小樓。小樓上約有十餘人在憑欄觀火,折可適清晰地看見三個年輕的西夏武官正在低聲說着什麼,而在他們身邊,赫然便站着董樂娘與幾個帥府親兵。折可適也不知道這三個西夏人究竟是何方神聖,但他見樓前樓後,張約正指揮着人手巡邏——只是他們藏身之處,前面正當大道,救火的人從這裡跑來跑去,卻沒被注意;而這些西夏人身邊又有石越的親兵保護,顯然來頭不小。他正待詢問種杼,轉過頭去,幾乎驚得叫得聲來。

種杼與姚鳳兩人正在擺弄着一駕小弩機——折可適不知道這二人是從哪裡變出的戲法,拼拼湊湊之間,便組裝得差不多了——這是折可適從未見過的武器,比普通的軍用弩機要小得許多。種杼見折可適看他,卻並不介意,只是一面調弄着弩機,一面低聲笑道:“這物什是兵研院專門爲職方司設計的,雖然看起來小,但是射程與殺傷力都沒差太多,幾乎比得上常見的弩機了。”

“你們想幹什麼?”到這個時候,折可適已經沒有心思欣賞新式武器了。

種杼呶呶嘴,笑着不說話。姚鳳卻是一臉肅然,看他表情,竟彷彿是個從容赴死的壯士。

“是職方司的命令?”折可適追問道。

“折大哥向來是義薄雲天的人,今日機緣湊巧,正好請大哥來作個見證。”種杼說話間,已開始校對準星,“大哥知道那樓上是誰麼?”

“樓上?”

種杼輕蔑地撇撇嘴,冷笑道:“折大哥再也想不到,那上面竟然是文煥那個逆賊!三個西夏人中正中間那個便是!”

“文煥?!”折可適大吃一驚,立時什麼都明白了過來,道:“你們想刺殺他?”

其實這話已經不必問。

“在下亦素抑折致果之名,若有折致果爲證,讓世人知道我等並非不忠之臣,只是爲國除逆,死亦無憾。”姚鳳淡淡地說道,目光中盡是憤怒與決然。

“你們瘋了?!”折可適這時才真是急了,但他亦不能高聲大叫——文煥的命運他並不在乎,他在意的是種杼的命運。“爲了這種人賠上自己的前途?!”

“我們姚家世代忠義,與西賊作戰戰死者不知凡幾,未有一人降敵者。文煥這種逆賊若得善終,天理公道何在?!”姚鳳的聲音十分平靜,是那種決然赴死的平靜,一面低聲說着,姚鳳一面已將弩機瞄準了文煥。

“軍法無情,我們做了這件事,亦不敢活着玷污家門。”種杼依然是笑嘻嘻地,一面小心地搖着棘輪,給弩機上弦。

折可適望了望西邊的火雲,又望了望文煥,忽然沉着臉問道:“我只問你一件事,外面的火是不是你們放的?”

種杼與姚鳳都沒有說話,樹後面只聽見棘輪轉動的咔咔聲。外面,張約似乎注意到這邊,開始派人向這邊來巡查。

“外面的火是不是你們放的?!”折可適又問了一句,雖然是極力壓着聲音,但是任何人都聽得出他聲音中的冷酷。

種杼轉完了最後一轉,將頭轉向折可適。

姚鳳的手指扣向扳機。

“那是不得已而爲之。”種杼沒有了笑容。“我們約好時間賺門,張大哥那關通不過,只好出此下策……”

“你們混賬!”折可適大聲吼道,一拳揮向種杼。

種杼未及反應過來,便被折可適一拳擊落了兩顆門牙,滿嘴是血,跌倒地。姚鳳卻似乎什麼都沒有看見,冷靜地扣動了弩機。

“嗖”地一聲,一枝短小銳利的弩箭高速平直地直衝向文煥……

喧譁之聲猛然增大,折可適的吼聲,從樹林中射出的弩箭,衛尉寺的士兵一窩蜂地向三人的藏身之處衝來,小樓之上也亂成一團……姚鳳顯然對自己的箭術十分自信,並沒有多看樓上一眼,他走到種杼身邊,扶起種杼,淡淡地說道:“我們是替天行道。”

“你們是替天行道,別人便活該被你們燒死?!”折可適厲聲罵道,“你們的道義,便要無辜的人替你們殉道?!你們的確是玷辱家門!”

“種致果出身將門,不知仁者將之賊麼?”姚鳳反脣相譏,衛卒們早已衝到四周,將三人圍住,他卻毫不在意,“一將功成萬古枯!爲將者即是國家之屠夫,朝廷之鷹犬,何必假仁假義?!一向聽聞折致果是英雄,不料竟這般迂腐。”

“拿下!”看見折可適三人的張約,臉色如同黑炭一樣。

衛卒衝了上來,不由分說,便將三人綁了。此時三人誰也沒有反抗之意,折可適被姚鳳的話說呆了,以他所受的教育,的確也無法反駁姚鳳的話。而姚鳳與種杼也並無反抗之意,二人自決意“替天行道”之時起,便已不惜一死。二人如英雄一般昂首挺胸,聽任衛卒捉拿。

張約寒着臉,走到二人跟前,盯着二人看了半晌,忽然冷冷說道:“教官說得半點沒錯,唐代武人禍國,正是因爲有你們這樣的目無法紀之徒!武人不守紀律,便是國之大賊!”說罷,張約“刷”地一聲拔出佩刀,割下一塊衣袍,對種杼道:“從此我沒有你這個兄弟!”

無論是折可適,還是種杼、姚鳳,都沒有想到張約能說出這般有見識的話來。種杼側過頭去,不敢看張約;姚鳳卻是失魂落魄一般,喃喃道:“武人不守紀律,便是國之大賊!武人不守紀律,便是國之大賊……”

消息傳進帥府的時候,石越剛剛寫完奏章的最後一筆,他的毛筆字令人絕望的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長進,但好在皇帝與尚書省都已經接受這個現實了。書案旁邊的五味粥已經熱了三回,但是依然一口都沒被碰過。雖然石越也知道“食少事煩”並非長壽之道,但是果真想要有所作爲的話,在什麼樣的位置,就有什麼樣的責任。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讓你沒有時間吃飯,沒有時間睡個好覺。

“河套爲我必爭之地。自夏賊據套爲穴,形勢逆轉,彼遂得出沒自由,東西侵掠。我守禦煩勞,三秦坐困。故河套之患不除,中國之禍未可量也……”一面細心地重新檢查自己的奏章,一面聽豐稷憤怒的彙報着長安西驛發生的案件,石越的表情看不出什麼波瀾。直到聽到折可適居然也涉及其中之時,才微微揚了一下眉毛。

“……種杼與姚鳳供認不諱,……”

奏章檢查完畢,石越打斷了豐稷的彙報,“文煥傷勢如何?”

“弩箭未中要害,射中左胸上方靠肩處……”石越暗暗鬆了口氣,但是豐稷的表情卻並不樂觀,“然弩箭上淬有劇毒……”

石越的臉沉了下來。

“本帥只想知道他是生是死?!”

“生死未卜。”豐稷平靜的說道,從他的語氣中,聽不出對於文煥的遭遇是高興還是不安,但肯定不會有同情,“萬幸的是,長安西驛距何蓮清府只有一條街,現在何大夫正在醫治……”

“究竟是什麼毒?”石越再次放心了一點。何蓮清是長安有數的名醫,雖然對於這個時代的醫療水準石越一向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此時也只能依賴專業人士。而且既然是生死未卜,至少可以證明那種毒藥並非傳說中的“見血封喉”的毒藥。

豐稷一時無辭,顯然對此他也不知道詳細。

石越斜睨了他一眼,“本帥要去看看文煥,順便給仁多保忠與慕澤壓壓驚。”

“石帥,許應龍與任廣在外面候見……”

“他們還有臉來見我麼?”石越的語氣象刀子一樣尖銳,“你讓他們兩個上表自劾吧,任廣最多是降職,至於許應龍,你替本帥問問他,是想去凌牙門,還是想回家種地?”

“石帥。”許應龍的命運,自然不必多說,但身爲帥司參議,豐稷亦有自己的責任,“種杼是種家的人,姚鳳是姚家的……”

“什麼種家姚家?!”聽到這話,石越的臉上如同掛上了一層寒霜。

“現在是用人之際,且其情可原……”豐稷自有他的顧慮,種姚兩家在軍中的影響實在太大,如果追究這件事,種杼與姚鳳必然是死罪無疑,但是……

“種家與姚家敢造反不成?!”石越厲聲道,目光發出懾人的光芒,“朝廷重視人材,但是,相之,你要記住一件事,天下從來不缺人材!”

“是。”豐稷讀懂了這句平淡的話背後的殺氣。

“武人是國家之鷹犬爪牙。不服從命令的鷹犬爪牙,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朝廷對武官不爲不厚,但是他們亦必須恪守自己的本份。”石越冷冷的說道,“小節有虧,或可優容。身爲職方司官員,卻憑一己之好惡之殺人縱火,目無國法,此風若長,國家終有一日,必陷入萬丈深淵不可自拔。”

“下官……”

石越擺了擺手,道:“相之放心,大宋之體制,種姚二家若有不臣之心,是自蹈死路。莫看三種手綰兵權,姚家世代從軍,朝廷若要誅殺之,只須遣一介之使,便可持其首級而歸。”

“是。”石越說得如此篤定,豐稷倒並不懷疑。“只是種杼、姚鳳,是否移交衛尉寺,押解至京審問?”豐稷如此處分,全是替石越着想。

“居上位者,貴在能持天下以公,賞罰嚴明。一昧以私情討好下屬,適爲下屬所輕,乃自取敗亡之道。種杼、姚鳳之事,你可修書分送三種二姚,不必多說他語,七日之內,朝廷自會收到他們自劾之表章。”石越淡淡說道,但神色卻甚是堅決,“種杼、姚鳳若至汴京,誰能擔保無人從中求情,敗壞制度?本帥連這點擔當都沒有麼?非止種杼、姚鳳,其事必有同謀,須一體查出來,按軍法處置。文煥來長安是極機密之事,種、姚如何得知?有無人泄密?職方司內有無知情不報者?有無縱容者?一個也不能放過!”

豐稷倒吸了一口涼氣。石越這樣說,不僅是不想大事小化,而分明是要辦成大案。

“石帥……”別的什麼倒也罷了,豐稷卻是擔心時機不對。但是石越卻不容他多說,毫無迴旋的說道:“此是不赦之罪。本帥不但要在長安給職方館、職方司立個榜樣,還要上奏皇上,請嚴訂職方館、職方司之條例,申明紀律。賞功之外,當以嚴刑峻法罰過。”

“是。”

石越走出書房幾步,忽然想起一事,又停住,問道:“折可適與這案子關係有多大?”

“下官旁聽了審問,似乎折可適是意外捲入其中。”豐稷道,“在場人作證,若非折可適大吼示警,文煥有所警覺,那一箭極可能射中要害。故此,當時便送折可適回驛館,只是派了幾個人守衛,以防意外。”

石越點點頭,道:“將那些人撤了。明日相之替本帥去送他,亦不必太熱情,盡到禮數便可。他此番進京,少不得皇上會親自接見。”

豐稷心裡一動,立時明白了石越的用心。對摺可適故意冷淡,不僅可能招致折家的怨恨,而且也顯得太做作,招來種種誤會。但是太親熱了,從長遠來看也不是好事。畢竟安撫使與邊疆實力派的武將關係太好與太壞,都不是朝廷願意看到的事情。這一瞬間,豐稷似乎都有點明白了石越絲毫不顧忌得罪種、姚兩大將門的行動——稱得上是老謀深算。如果石越此時向他解釋,他要嚴懲種杼與姚鳳,只是出於對特務政治的恐懼與厭惡;他不怕得罪種姚二家,只是出於宋朝制度的深刻理解與對三種二姚性恪的瞭解,豐稷是一定不肯相信的。

事實有時候就是如此的令人啼笑皆非。

石越剛剛跨入戒備森嚴得幾乎與帥府不相上下的長安西驛,仁多保忠便氣急敗壞的走了過來。

“仁多將軍,慕將軍,受驚了。”不待仁多保忠開口,石越先安撫起二人來。

仁多保忠卻不吃這一套,文煥生死未卜,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但是宋人卻不肯向他透露半點風聲,這已讓他十分不快。而且他也知道,這是向石越施壓的好機會。

“石帥。長安末將已無法久住。”仁多保忠的不滿溢於言表。

“將軍莫要中奸人之計。”石越懇切地說道,“樑乙埋派人刺殺諸位,便是想離間仁多統領與大宋之關係,以逞其志。本帥疏於防範,讓賊人得手,文將軍受難,已是親者痛仇者快。若將軍竟中其計,豈非使樑乙埋笑我等無謀?還盼將軍三思。自今日起,本帥自當加強驛館防範,斷不再使梁氏有機可乘。”

雖然下定決心要嚴懲種杼與姚鳳,但在公開層面,石越絕對不可能承認是職方司的武官來行刺文煥這個“叛逆”。至少現在不行——他可以不在乎三種二姚的感受,但卻必須在乎仁多澣與衆多可能招降的西夏將領的感受。好在有個天生的替罪羊存在——今天晚上的縱火、混亂,罪名都毫無疑問的要歸於樑乙埋。職方司公開承擔的責任,亦只是怠於職守。

這樣的謊言,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長安的人們會增強對樑乙埋父子的敵視與憤怒,而這也是仁多保忠可以接受的解釋。

果然,“是樑乙埋的奸細?”仁多保忠詫道。

“暫時可以如此斷定。”石越說道,“樑乙裡派人潛入陝西作亂,是有先例的。”說罷,目光有意無意地瞥了一直沉默的慕澤一眼。

慕澤忙欠欠身,道:“當年……”

“過往不提。”石越微笑着打斷了慕澤的話,道:“本帥甚爲欣賞慕將軍的才幹。”

慕澤眼中閃過一絲熱切的光芒,見仁多保忠望過來,連忙垂下眼簾,淡淡回道:“不敢。石帥之胸襟,讓人欽佩。”

“不料竟是樑乙埋的奸細。”仁多保忠並不在意真相是什麼——刺客果真是梁氏派來的,其首要目標應當是他仁多保忠,但是弩箭分明是射向文煥,且一箭之後,並不再發,他雖沒看到真切,但也隱約見着刺客一箭之後,亦不自殺,亦不逃跑、反抗,樑乙埋雖然不怎麼聰明,但他的細作能潛入戒備森嚴的長安西驛之內,卻也不可能有這麼笨。不過這些並不重要,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解釋,“奸賊對天朝的敵意,朝廷難道可以容忍?在長安城中縱火,不知有多少無辜百姓遭難,是可忍,孰不可忍?且其既能遣細作來此,則末將一行之謀早已泄露無疑,末將願朝廷早下決斷。若梁氏從容穩固其權力,則是養虎成患,不僅是敝國之大禍,亦是朝廷之大患!”

“征伐之權,在於天子。”石越推脫道,“然樑乙埋倒行逆施,朝廷必不能容。將軍放心,凡犯大宋天威者,必難逃誅戮。然本帥亦盼仁多統領能受朝廷封敕,以期名正言順,行征伐之事。

本帥願保薦仁多統領爲從三品雲麾將軍,封世襲安西公,兼判韋州;將軍爲正五品下寧遠將軍,封靜塞侯。其餘諸將,皆有封賜。“

石越從容開出了價碼。以官職而論,宋朝表達了相當的誠意。須知宋朝爲了恩寵少數民族首領,有專門的從三品武官歸德將軍之職,但是拜授仁多澣的,卻是雲麾將軍——這是正式系統內的武官,是多少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而且判韋州與仁多保忠的侯爵名,明白無誤的告訴仁多保忠,他們仁多族可以繼續保有自己在靜塞軍司的領地——並且是世襲。

慕澤的眼中,閃過不易察覺到的熱切。連仁多保忠,在這樣的價碼面前,也要遲疑起來。

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十八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六節第18節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7節 上15 汴京杭州4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4章 下第十章第14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三章 下第二十五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五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八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9節 汴京新聞(上)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九章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一章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節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二十七節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九章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10章 上第七節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三)第7節 拗相公上(02)第八章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第10章 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3章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二十章第3節 終南捷徑上(02)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16節 十字(三)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8章 下第3章 下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7節 ?拗相公(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一章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二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5節 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五)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二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9節 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9節 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四)第8節 離間計(下)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2節 上第8節 離間計(下)第十六章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八章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七節第6節 下
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十八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六節第18節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7節 上15 汴京杭州4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4章 下第十章第14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三章 下第二十五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五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八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9節 汴京新聞(上)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九章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一章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節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二十七節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九章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10章 上第七節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三)第7節 拗相公上(02)第八章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第10章 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3章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二十章第3節 終南捷徑上(02)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16節 十字(三)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8章 下第3章 下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7節 ?拗相公(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一章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二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5節 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五)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二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9節 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9節 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四)第8節 離間計(下)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2節 上第8節 離間計(下)第十六章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八章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七節第6節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