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匈奴的變革

空蕩寧靜的王殿中,稽婁淵着常服,端坐在案前,攤開一張竹簡,一目十行瀏覽着各處傳來的信息。案上另堆着一大疊木牘,等着稽婁淵去翻閱。這些竹簡上,整齊書寫着清一水的隸書漢字,看得稽婁淵一陣舒服。

稽婁淵已下令,匈奴呈現與他的所有公文書信,皆以書漢字。幾乎所有的匈奴人知道,大單于對漢學漢禮的癡迷與尊崇,着漢服、說漢語、執漢禮。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個道理在任何王朝、國家、種族都是共通。

不少匈奴貴族都下意識地從之,想要討好稽婁淵,於是蔡邕的竹寮教舍除了一批匈奴孩童外,還多了不少粗野的匈奴貴族。對於這些算是“聰明的識時務者”的表現,稽婁淵嘴裡不說,心裡着實滿意。有意無意地透露“這些貴族深得吾心”消息後,更多的聰明人加入到習漢文漢禮的滾滾浪潮中。

一場自上而下的“漢化”改革,就這樣別開生面地在匈奴部族中展開了,一些貴族的熱情都有些讓稽婁淵感到驚訝。一羣身着胡服,上褶下挎的匈奴人,道一口奇怪的“之乎者也”,倒是草原上的一道奇景。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對稽婁淵的動作抱以支持太多,每個勢力總有保守頑固派。尤其是薩滿巫師們,匈奴人若是大肆學習漢人的先進文化,對他們的利益可是會造成重大損失,還是更多愚昧的匈奴人,更能讓他們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

察覺到了大單于有對匈奴移風易俗的舉動,一羣人聯合在一起想要制止逼迫稽婁淵繼續邁向“數典忘祖”的深淵。甚至有貴族聚衆想要殺了蔡邕等漢人文士,所幸被侍衛軍保護住。稽婁淵可不是善人,任何敢於挑戰他大單于威嚴的人,都將受到他最無情的懲戒。

一羣老朽與地位崇高的薩滿祭祀,聚坐宮門外,欲“以死諫之”。“善解人意”的大單于乾脆令人打造了一隻巨大的籠子,困衆其中,免得長者智者們受不了身體的飢渴,破壞了其“一片丹心”的忠誠節氣。

既是死諫,自然至死方休死,整整數十位在匈奴頗具威望的貴族、祭祀,活活渴死、餓死於宮門外。經此一事,再無一人敢對稽婁淵的想法命令有絲毫違背,地位崇高的薩滿巫師,說殺就殺,就算心有怨言,也不敢表露出來。

而匈奴部民們潛移默化地被灌輸着一個理念:在匈奴,大單于的意志高於一切!

得罪了薩滿教,稽婁淵心中的忌憚之心一下子以量級提高,神權與王權,在華夏神權永遠也無法凌駕與王權之上。更何況稽婁淵這個掌控慾望極強的君主,被君主猜忌,薩滿教哪裡還能得好,層出不窮的打壓接踵而來。

原本稽婁淵是想一勞永逸,乾脆滅教,斬草除根。不過顧忌到數百年來薩滿深入匈奴人心,驟然滅之,怕是會引起不可控的動亂。信仰這東西,有時候就是沒道理,得緩圖之。

既不滅之,那便掌控在手中吧。從薩滿教衆尋一人,強制扶其爲主事。利用其繼續打擊薩滿內部,消除對稽婁淵的威脅。未過多久,整個匈奴薩滿,所傳播的更多的慢慢變成了對大單于的歌頌,宣揚大單于統治匈奴,統治草原的合理性與神聖性。

入夏後,稽婁淵又在匈奴部族中展開一個動作,開始對所有的匈奴部族進行一次深入的整合,讓本就不平靜的匈奴波瀾起伏。學習鮮卑,稽婁淵將匈奴分爲左右南北中五部,各置部落大人統領之。

打破傳統匈奴氏族之間的界限,除了一些大的氏族,將其餘部族拆分合並。以百戶部民爲落,置一百長統領;以千戶部民爲一聚,置一千長統領;以五聚爲一邑,置一邑長統領;以五邑爲一部,置一大人統領。層次迭進,等級森嚴。

邑長以上職位,都需由大單于親自簽署任命方可,直接受大單于與王庭節制,按時彙報部落情況。稽婁淵此舉,將徹底打破匈奴部落鬆散的結構,大大增強匈奴的向心力,最重要的是大單于與王庭將直接參與部民的統治,這可是稽婁淵喜聞樂見的。

稽婁淵的動作,讓上百年無一變的匈奴部民們感到一陣無所適從。小部落被合併,大部落被拆分。大部族掌權者自是不服,自覺利益受到侵犯,權利受到削弱。小部族則不然,弱小的他們從來都處於被支配的地位,而如今卻給了他們競爭百長、千長的機會。大單于早已下令,底層的部民可憑才能競爭職位,而在匈奴,最受重視的才能便是自身的武勇了,許多底層的普通勇士藉此脫穎而出。

只有如蘭氏,丘林,須卜,烏氏等大族得以保全,但實力也受到嚴重削弱。他們被稽婁淵統一劃爲左部,除了稽婁淵直轄的中部之外,位於諸部之首。

幾個大族被並在一起,自然引起激烈的碰撞,部落大人只有一個,況且底下的邑長千長也足夠讓他們爭個頭破血流。稽婁淵讓他們自由競爭,羣虎相爭,自然互相牽制,最終還得請出稽婁淵仲裁,結果便是“輪流坐莊”。

稽婁淵此舉,固然侵犯了大貴族們的利益,但隨即崛起的便是以柘宇、當阜、僕固懷荌等人爲首的大單于親信貴族,還有万俟槿、烏華黎爲首的平民軍功貴族。他們忠誠地維護着稽婁淵對匈奴的統治,支持着稽婁淵帶領匈奴前進的步伐。他們心知自己的一切都來源於大單于,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也只能義無反顧地跟着趟下去。

新的匈奴制度試行,一切紛雜無措,混亂無比,但整個匈奴在稽婁淵的嚴密把控下依舊朝着他設定的正軌上走下去。直接參與對邑落的管理,給稽婁淵增大了極大的工作量,手下又無什麼理政人才。爲了細緻地把控諸事,徵召不少漢人士人爲佐吏,以王智爲首。

王智怎麼也是做過五原太守的人,怎麼也都有些管理經驗。話說這王智,爲漢官,貪婪成性,魚肉百姓,但在稽婁淵手下,倒是兢兢業業,幹得不錯,稽婁淵滿意之下連賞帶賜了不少東西,宅院、護衛、美人、奴隸,讓他在美稷活得確實逍遙。

稽婁淵也知道,自己着實有些操之過急,但開了頭便再無回頭路。所幸他掌握了匈奴最強權的暴力力量,軍隊。匈奴最精銳的的勇士部落基本都被他收歸中部匈奴,受他掌控,給了他最堅實的底氣。又有侍衛親軍,不間隙地巡視各處,保持着匈奴的運行,彈壓各處的混亂與躁動。

第92章 歸於平靜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102章 西部鮮卑的災難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300章 坐看天下起風雲第18章 受降城在望第247章 井陘血戰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260章 短暫的交鋒第372章 劉淵的反應第76章 倉皇敗歸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76章 倉皇敗歸第236章 逃不掉第328章 劉焉亡第117章 丘力居的野心第388章 屯田制改革第219章 蔡府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73章 和連動了第73章 和連動了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366章 劉曹會第91章 王越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227章 河東將校第230章 衛氏第402章 聖誕第30章 乾坤將定第335章 武關行第340章 長安城中的角鬥場第118章 突擊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61章 邁向失敗的張懿軍第177章 袁紹歸來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451章 大結局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152章 暫駐永安第121章 驚喜的丘力居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400章 自毀長城?第212章 收尾上黨第282章 “佳話”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230章 衛氏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57章 先清理臥榻之側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243章 西歸艱難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305章 鄭竹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234章 北投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389章 重擔加於身第251章 上黨第399章 劉琝鎮邊第398章 北巡結束第37章 劍指屠各第441章 劉珩要動手了第55章 變化第11章 名望大增第427章 曹魏攻楚第332章 匈奴皇帝第378章 鄴都之亂第131章 幽州叛亂終結第324章 淮南戰局第365章 楊修有話說第70章 休養生息第66章 出使雒陽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380章 漢帝之死第396章 螳螂之後,總有黃雀第48章 撤軍南歸第101章 突襲鮮卑駐地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23章 羌渠的來意第79章 和連受縛第48章 撤軍南歸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129章 分封之議第3章 涼州然明第105章第99章 拓跋詰汾中伏第38章 張世平的禮物第136章 使者閻柔第22章 單于重傷第141章 董卓趨雒,劉淵南下第421章 馬超之死第433章 造反?第167章 烏氏子第281章 順者昌第94章 先打西部鮮卑第81章 人心思變的鮮卑
第92章 歸於平靜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102章 西部鮮卑的災難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265章 搶佔渡口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300章 坐看天下起風雲第18章 受降城在望第247章 井陘血戰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260章 短暫的交鋒第372章 劉淵的反應第76章 倉皇敗歸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76章 倉皇敗歸第236章 逃不掉第328章 劉焉亡第117章 丘力居的野心第388章 屯田制改革第219章 蔡府第252章 三兄弟歸來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73章 和連動了第73章 和連動了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較量第366章 劉曹會第91章 王越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227章 河東將校第230章 衛氏第402章 聖誕第30章 乾坤將定第335章 武關行第340章 長安城中的角鬥場第118章 突擊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61章 邁向失敗的張懿軍第177章 袁紹歸來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451章 大結局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152章 暫駐永安第121章 驚喜的丘力居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400章 自毀長城?第212章 收尾上黨第282章 “佳話”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230章 衛氏第120章 吞併鮮卑第57章 先清理臥榻之側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243章 西歸艱難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305章 鄭竹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234章 北投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389章 重擔加於身第251章 上黨第399章 劉琝鎮邊第398章 北巡結束第37章 劍指屠各第441章 劉珩要動手了第55章 變化第11章 名望大增第427章 曹魏攻楚第332章 匈奴皇帝第378章 鄴都之亂第131章 幽州叛亂終結第324章 淮南戰局第365章 楊修有話說第70章 休養生息第66章 出使雒陽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380章 漢帝之死第396章 螳螂之後,總有黃雀第48章 撤軍南歸第101章 突襲鮮卑駐地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23章 羌渠的來意第79章 和連受縛第48章 撤軍南歸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129章 分封之議第3章 涼州然明第105章第99章 拓跋詰汾中伏第38章 張世平的禮物第136章 使者閻柔第22章 單于重傷第141章 董卓趨雒,劉淵南下第421章 馬超之死第433章 造反?第167章 烏氏子第281章 順者昌第94章 先打西部鮮卑第81章 人心思變的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