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弔第十三

哀弔本來是兩種文體,後來因爲寫法趨同,內容也出現了交叉,因此後來就成了哀弔體。哀的本意是:一是對夭殤小孩的哀悼,這是“哀”的本義;二是對不幸暴亡者的哀悼。吊的本意是:一是對遭水火之災,或有關“國災民亡”重大事件的弔慰;二是對前人的不幸遭遇進行追慰。

悲實依心,故曰哀也

賦憲之諡①,短折曰哀②。哀者,依也。悲實依心,故曰哀也。以辭遣③哀,蓋下流④之悼,故不在黃髮,必施夭昏。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⑤,事均夭橫,黃鳥賦哀,抑亦詩人⑥之哀辭乎……及潘岳○7繼作,實踵其美。觀其慮善○8辭變,情洞悲苦,敘事如傳,結言摹詩,促節四言,鮮有緩句;故能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金鹿澤蘭,莫之或繼也。

【註釋】

①賦憲之諡:即指《逸周書•諡法》。賦,布;憲,法。賦憲,即布法。諡,古時帝王和有地位的人死後所追加的號。

②短折曰哀:是《逸周書•諡法解》中的話。折,即夭折,年幼而死爲折。

③遣:發,這裡指表達。

④下流:即下輩。

⑤百夫莫贖:秦穆公死後用“三良”來殉葬,人們爲了哀悼“三良”寫了《詩經•秦風•黃鳥》,其中有“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的詩句。贖:換回。

○6詩人:指《詩經》的作者。

○7潘岳:西晉文學家。

○8善:本作“贍”。贍:富足。

周代頒佈的諡法,“短命夭折叫哀”,所以這個文體還是有歷史可以考證的。哀,就是依戀。悲哀的感情實際依附着人的內心,所以說哀。用文辭來表達哀痛,大概用於悼念幼輩,所以這種文體不用於老年壽終的人,必須用於夭折或不滿三個月的小孩。對這件事《黃鳥》詩中表達了這種哀痛之情。

【黃鳥節選】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西晉的潘岳是寫哀的集大成者,他的哀辭思慮周到,想象豐富,文辭變化,感情深切而悲哀,敘事像傳記,組織言詞摹仿《詩經》,四言音節短促,少有和緩的句子。所以他的哀辭能夠做到義理正直,文辭婉轉,文體格式雖舊而情趣是新的。像他的《金鹿哀辭》和《爲任子鹹妻作孤女澤蘭哀辭》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空谷傳響。

【金鹿哀辭•潘岳】嗟我金鹿,天資特挺。鬒髮凝膚,蛾眉蠐領。柔情和泰,朗心聰警。嗚呼上天,胡忍我門。良嬪短世,令子天昏。既披我幹,又剪我根。塊如痿木,枯荄獨存。捐子中野,遵我歸路。將反如疑,回首長顧。

我們發現哀辭的篇幅都不太長,辭藻上也算不上豔麗,這是要與哀辭的目的相適宜,是文章寫作中的和事之宜的體現。

就好比詩經裡面的頌,跟風雅不太一樣,頌演唱的場合是宗廟祭祀,這種場合沒人聽你“鴛鴦雙棲蝶雙飛”,也沒人聽你“你說你明天來看我,可我一等就是三年多”,所以調子一定要舒緩。還有就是既然是祭祀,大傢伙心情挺低沉的,你折騰折騰兩個多小時誰受得了,所以頌篇幅上很短,也不是很押韻。這都無所謂了,氣氛對了就行。

文來引泣,乃其貴耳

原夫哀辭大體①,情主於痛傷,而辭窮②夫愛惜。幼未成德,故譽止於察惠③;弱不勝務,故悼加乎膚色④。隱心而結文則事愜⑤,觀文而屬心則體奢⑥。奢體爲辭,則雖麗不哀;必使情往會悲,文來引泣,乃其貴耳。

【註釋】

①大體:主體,指寫作的要點。

②窮:極、盡。

③察惠:聰明。惠,同“慧”。

④ 膚色:指容貌。

○5隱心:痛心。愜:滿意。

○6屬:聯結。奢:誇張,不實。

作爲哀辭,能夠打動人是最起碼也是最高的要求。其他的文辭上,節奏上都要爲動人服務,能扔你青衫溼的文字,就像是突然一下子找到了暌違許久的知己,可以一句話都不說抱頭痛哭。

如果有人總結最動人的詩句,我想怎麼也少不了三個哀悼之明璧。

【夢微之•白居易】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項脊軒志節選•歸有光】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浣溪沙•納蘭性德】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吊者,至也

吊者,至也。詩云:“神之吊矣。”言神至也……或驕貴而殞身,或狷忿以乖道,或有志而無時,或美才而兼累,追而慰之,併名爲吊。

吊,就是到。《詩經•小雅•天保》中說:“神之弔矣。”就是說神靈到了,後來經過不斷髮展,就有了很多分支。哀弔所以成立,有的因爲富貴驕奢而喪生,有的因爲耿直憤懣而違背正道,有的雖有志氣卻生不逢其時,有的具有美才卻兼有各種缺點,追念這些古人加以慰問,都叫做吊。

體同而事核,辭清而理哀

自賈誼浮湘,發憤吊屈,體同而事核,辭清而理哀,蓋首出之作也……夫吊雖古義,而華辭末造①;華過韻緩,則化而爲賦。固宜正義以繩②理,昭德而塞違③,割④析褒貶,哀而有正,則無奪倫⑤矣。

【註釋】

①末:後期,有衰世之意。造:作。末造:指衰世。

②繩:準繩,糾正。

③昭:明。塞:止,防止。違:過錯、過失。

④割:應作“剖”。剖:分析、剖析。

⑤ 奪倫:違禮,違反要求。奪,失誤;倫,條理。

寫吊寫的好的,劉勰數落了一遍,也就剩下賈誼了。剩下的要不文辭不同要不寫的跟賦別無二致,根本拿不上臺面。所以劉勰最後總結了一下:吊辭雖然在古代就有它的意義和作用,但那時很質樸,後代卻注重文辭華麗。華麗過分,情韻緩慢,就變成賦了。弔文確實應該端正意義,糾正事理,宣揚美德,防止錯誤,分析好壞來進行褒貶,文辭不悲哀而內容純正,就不會失去弔文的義理和特點了。

【吊屈原文節選•賈誼】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兮,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

劉勰此言不虛,寫得確實好,催人淚下,瞬間想念屈原先生,這就是好的文章啊。

什麼意思呢?確定好了什麼文體,就按照相應的文體標準寫,心別太野寫成個四不像,也別太捨不得自己擅長的文體,寫來寫去都在自己的大坑裡出不來。

封禪第二十一風骨第二十八章表第二十二封禪第二十一論說第十八原道第一章表第二十二詮賦第八奏啓第二十三檄移第二十銘箴第十一誄碑第十二奏啓第二十三原道第一雜文第十四正緯第四通變第二十九樂府第七誄碑第十二辯騷第五哀弔第十三奏啓第二十三諸子第十七誄碑第十二論說第十八宗經第三誄碑第十二章表第二十二詔策第十九詮賦第八通變第二十九論說第十八誄碑第十二神思第二十六正緯第四封禪第二十一祝盟第十封禪第二十一奏啓第二十三神思第二十六通變第二十九樂府第七封禪第二十一徵聖第二雜文第十四正緯第四樂府第七論說第十八書記第二十五詮賦第八雜文第十四諧隱第十五封禪第二十一雜文第十四諧隱第十五誄碑第十二明詩第六宗經第三論說第十八正緯第四徵聖第二議對第二十四頌讚第九辯騷第五諧隱第十五論說第十八正緯第四誄碑第十二原道第一詮賦第八議對第二十四通變第二十九祝盟第十檄移第二十體性第二十七哀弔第十三原道第一神思第二十六論說第十八議對第二十四章表第二十二書記第二十五徵聖第二通變第二十九議對第二十四徵聖第二書記第二十五宗經第三檄移第二十諸子第十七誄碑第十二辯騷第五書記第二十五頌讚第九詔策第十九
封禪第二十一風骨第二十八章表第二十二封禪第二十一論說第十八原道第一章表第二十二詮賦第八奏啓第二十三檄移第二十銘箴第十一誄碑第十二奏啓第二十三原道第一雜文第十四正緯第四通變第二十九樂府第七誄碑第十二辯騷第五哀弔第十三奏啓第二十三諸子第十七誄碑第十二論說第十八宗經第三誄碑第十二章表第二十二詔策第十九詮賦第八通變第二十九論說第十八誄碑第十二神思第二十六正緯第四封禪第二十一祝盟第十封禪第二十一奏啓第二十三神思第二十六通變第二十九樂府第七封禪第二十一徵聖第二雜文第十四正緯第四樂府第七論說第十八書記第二十五詮賦第八雜文第十四諧隱第十五封禪第二十一雜文第十四諧隱第十五誄碑第十二明詩第六宗經第三論說第十八正緯第四徵聖第二議對第二十四頌讚第九辯騷第五諧隱第十五論說第十八正緯第四誄碑第十二原道第一詮賦第八議對第二十四通變第二十九祝盟第十檄移第二十體性第二十七哀弔第十三原道第一神思第二十六論說第十八議對第二十四章表第二十二書記第二十五徵聖第二通變第二十九議對第二十四徵聖第二書記第二十五宗經第三檄移第二十諸子第十七誄碑第十二辯騷第五書記第二十五頌讚第九詔策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