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殲7F

一週之後的一個上午,611所的風洞測試中心內。

盧育英坐在控制室裡,等待着這座新投入使用的風洞完成進氣道試驗所需的全部調試工作。

而在他手邊,就放着那個被加急製造出來的縮比模型。

在結束和常浩南的見面之後,盧育英就帶着前者提供的全部資料幾乎是馬不停蹄地飛回了蓉城,隨後迅速安排手下的工程師以24小時兩班倒的形式開始對設計方案進行最終的完善。

由於常浩南已經幾乎全部完成了進氣道/前機身一體化設計方法所需的理論基礎和模擬工具,因此整個初期方案設計和等比模型的製造過程一改前段時間的屢屢碰壁,進行得非常順利。

除此之外,考慮到這些技術資料幾乎全都是電子版的,盧育英也順理成章地在這個殲7F新方案的完成過程中嘗試了計算機輔助設計。

在剛開始的兩三天時間裡,由於軟件操作不夠熟練,甚至有些老工程師不會使用計算機等種種原因,進度甚至還不如傳統方式。

但是在盧育英頂住壓力,換上了一批年輕人之後,計算機的效率優勢逐漸開始體現出來。

就連很多一開始怨聲載道的同志,在適應之後都紛紛表示不願意再用回鉛筆和繪圖板了。

在這樣多重因素的buff之下,一星期的時間裡,他們甚至拿出了存在微小不同的兩版設計。

而今天正在測試的,正是其中名爲殲7F2的一版。

不久之後,一個穿着淡藍色工裝的工程師手持一份報告走了進來:

“報告盧總,風洞進氣道試驗系統已經校覈完成,流量係數、總壓恢復係數和畸變指數的重複性精度都在設計指標要求的範圍內,完全具備承擔正式型號試驗的能力。”

“好,準備開始吧。”

隨着盧育英在報告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風動工程師們便開始了緊鑼密鼓地準備。

超音速風洞每一次工作時間很短,根據測試的速度不同,長的也不過能達到幾十秒,短的則可能只有幾毫秒。

如果要想對一個氣動設計進行全面測試,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但由於殲7F的改動並不算大,盧育英這次的重點測試對象只有機頭和進氣道部分。

再加上有常浩南提供的模擬工具,對於測試條件的選擇也是有的放矢,所需要的測試次數只有通常情況下的一個零頭。

因此在測試開始後第三天的一大早,睡在辦公室的盧育英就被一個電話叫到了風洞中心。

“盧總,風洞測試結果跟咱們之前的計算結果的偏差極小,這個設計沒有任何問題!”

看到盧育英的身影之後,一直在風洞這邊值班的工程師興沖沖地拿着測試報告走了過來:

“您這次從京城那邊拿回來的設計方法簡直是神了,在70%進氣流量以下,幾乎完全都能對上,而且這性能,跟咱們之前的幾版設計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盧育英接過報告,直接翻到了最後的結論部分。

“好,好啊!”

雖然只說出了三個字,但從他顫抖的雙手和臉部肌肉上不難看出,這位資深飛機設計師同樣處在巨大的興奮之中,只不過定力更高罷了。

“只可惜現在國內還沒有做TPS模型模擬的條件,咱們的引射式模型在更高進氣流量情況下的模擬結果準確性一般,所以只能做到這裡了。

剛剛拿報告過來的年輕工程師不無可惜地說道。

風洞這東西,也不是說有了個硬件就能馬上發揮全部的能力。

除了風洞本身之外,在裡面接受實驗的那個模型、測試數據的獲取和後處理方式,甚至把模型支撐起來的方式都會影響試驗的準確性。

就以剛剛說到的模型爲例,發達國家從80年代末開始大規模應用的TPS模型,除內涵排氣不能模擬高溫燃氣以外,其他條件都和真實發動機非常相似,可以節省大量的試飛小時數。

就算是結構比較簡單的引射式模型,西伯利亞恰普雷金航空科學技術研究院就能通過豐富的設計經驗做到100%的進氣流量模擬。

而同樣的模型,611所這邊就只能模擬到70%-80%。

很無奈,但華夏航空工業的基礎就是如此。

“一步步來嘛,我們國家的基礎相比起來確實是薄弱了一些,但只要不放棄追趕的步伐,就總有一天能把這些差距統統彌補起來。”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盧育英幾乎是下意識地想到了在京航大學見到的常浩南。

如果說之前還帶着那麼1%的將信將疑的話,那麼現在看着手中的這份報告,他已經完全確信,對方就是那種能以一己之力推動技術進步的絕世天才了。

“下一步就是製造原型機,然後準備試飛了。”

盧育英志得意滿地說道。

“可是盧總,咱們這個項目的經費……已經快要用完了。”

旁邊的工程師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因爲這個殲7新改型並沒有找到啓動用戶,所以到目前爲止的研發經費都是611所自己擠出來的, 搞搞紙面設計和風洞試驗還勉強夠用,但要想真的造一架飛機出來就是杯水車薪了。

“沒關係,今天下午有一場咱們所和附近兄弟廠所各項目負責人的研討會,錢的問題,我來解決。”

盧育英說着把手中的報告裝進公文包裡,然後急匆匆地離開了風洞測試中心。

……

當天下午,盧育英直接把殲7F的兩版設計圖、風洞模型和風洞測試結果一股腦地帶到了會場。

“目前對於殲7F改進型的先期設計一切順利,風洞測試結果表明,其飛行性能相比目前的殲7E型提高明顯……”

“在去年,也就是1995年,以色列就爲羅馬尼亞升級了一批名爲米格21槍騎兵的深度改進型,這證明仍然有很多國家需要一種成本低廉的二代改進型戰鬥機……”

“考慮到市場前景,我們又專門設計了兩種子型號,也就是雷達直徑520mm,可以直接由米格21F或殲7M戰鬥機升級而來的殲7F1,和雷達直徑600mm,但必須全新制造的殲7F2……”

“在殲7F的研製過程中,我們與京航大學進行合作,第一次嘗試採用了全數字化設計方式,大大加快了設計流程,同時也可以爲今後其它型號的數字化設計積累經驗……”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儘管殲7F型號沒有啓動客戶,但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技術價值,可以考慮以自籌資金的形式進行研發。”

盧育英的介紹結束之後,場下直接陷入了幾秒鐘的寂靜。

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597章 試飛F14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17章 來自的需求(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第601章 NSK集團,東窗事發第805章 另一種方案的殲10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557章 來自水下的神秘目標第861章 育種專家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65章 上架感言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97章 柳暗花明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260.第260章 殲轟7MLU?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550章 回擊挑釁!331.第331章 老一輩人的意難平(慶祝上月月第711章 特殊的紀念品第531章 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266.第266章 伊爾114?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603章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須得出270.第270章 被動雷達探測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328.第328章 上達天聽(爲上月月票金主【Ro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第638章 電子偵察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732章 法國人被卡脖子了?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587章 渦扇10渦輪葉片生產,開始!(求一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539章 先來一波反潛演習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425章 這課是上不下去了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
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764章 去京城,看閱兵!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401.第401章 首飛前的最後準備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597章 試飛F14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572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17章 來自的需求(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第152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第601章 NSK集團,東窗事發第805章 另一種方案的殲10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557章 來自水下的神秘目標第861章 育種專家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186章 海軍航空兵第65章 上架感言第120章 三年窗口期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97章 柳暗花明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260.第260章 殲轟7MLU?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297.第297章 逐漸發力的精工計劃,第三代航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550章 回擊挑釁!331.第331章 老一輩人的意難平(慶祝上月月第711章 特殊的紀念品第531章 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第37章 殲7E總設計師的震驚第535章 轉發式衛星定位干擾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409章 飛機出口還是要嚴抓宣傳266.第266章 伊爾114?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688章 笑死,汽車撞牆你知道拐了?晚啦!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603章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須得出270.第270章 被動雷達探測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328.第328章 上達天聽(爲上月月票金主【Ro374.第374章 箱式遠程火箭炮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782章 被後人踩在肩膀上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216.第216章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第60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821章 課題還沒開始,就已經被解決了?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第638章 電子偵察第193章 首見殲10(上)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732章 法國人被卡脖子了?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587章 渦扇10渦輪葉片生產,開始!(求一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539章 先來一波反潛演習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第206章 殲8C,首開戰果!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425章 這課是上不下去了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