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蜀兵作亂

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羣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闢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信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派司馬錯、張儀率兵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爲秦國的糧倉,爲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龍天羽聽了曹參奏言眉頭一皺,漢軍剛在漢中駐紮,這巴蜀就有兵馬騷動,看來這深山中的土住族人很不友好啊,便問道:“這蜀王發兵之事從何聽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蜀國不是不存在嗎,怎麼還會有蜀王?”

蕭何解釋道:“蜀國被秦滅之後,以東部爲巴,西部爲蜀,考慮到巴蜀地形險要,少族人居多,任用外官進蜀難以治理,所以爲了方便控制當地百姓,便在這裡建立朝廷衙門,任免蜀王后裔子孫爲偏遠地方郡守負責稅收等,朝廷派監衛帶兵馬駐紮下來監督,地方軍政分開了,自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大興土木,奢侈腐化,不斷從巴蜀徵集重稅,蜀人早有反側之心,利用天下義軍突起,蜀王孫則集合地方各部落少數族人殲滅駐守在巴蜀的秦兵,恢復了蜀國名號,此時動兵,定是擔心我大漢要發兵徵蜀,纔在邊界地帶駐守重兵。”

龍天羽可知道巴蜀是中國古並代一個重要的經濟文化區,物產豐饒,經濟發達,歷來被譽爲天府之國,如果利用好了,這可是塊寶地,興奮道:“漢中雖富饒,但面積有限,不足以迅速崛起橫掃中原,這巴蜀便是大漢的後糧倉,我必取之!”

張良說道:“蜀川地形險要,多是羊腸小道,四周皆爲絕壁,奇險無比,十萬大軍也難以發揮作用,任你名將如神,手下雄獅百萬,真打起來足有在後面搖旗吶喊的份兒,何況這些土住族人對秦人痛恨,野性難馴,要想短時間內收復非常艱難,一旦戰事拉開,不能迅速結束,勢必把漢軍深陷其中,無力東進了。”

龍天羽點頭道:“無論如何,巴蜀一定要收復,但是不一定以大軍正面交鋒,五千龍牙部隊和四萬羽林軍便能成事,其實我的目的不是殲滅他們,而是收復在大漢的附屬下,成爲大漢的疆土。”

趙堯道:“不若派使者去招降,只要蜀王願意歸順,我大漢可不必出兵,就能接管巴蜀。”

龍天羽聽着氣樂了,問道:“你當蜀王是三歲孩童嗎?隱忍百年的王位終於失而復得,肯定不會拱手相讓,何況秦王一統天下後,在這裡屢次增加賦稅,官逼民反,這些少數民族現在對外來的朝廷肯定心懷排斥,招降無疑自取其辱,目前要做的就是儘快掌握入蜀的路線,蜀王手中的兵力,以及各族部落的狀況,哪些是要施加恩惠招降的,哪些是要雷霆手段硬打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仗纔有勝算。”

趙堯點頭稱是,心想漢王足智多謀,天下少有,自己對於用兵打仗根本不通,還是儘量少說話,免得鬧笑話。

張良凝思道:“巴蜀少數民族很多,各部落也有不少土著狼兵,憑藉天險地形,深山老林,就是去了十萬大軍也不能全部剿滅,只有弄清各部落和蜀王的關係,採用分化、拉攏、打擊、賄賂等手段,只要制服蜀都杜氏勢力,再拿頑固的部落開刀,定能穩住巴蜀的各方勢力。”

龍天羽心想薑還是老的辣,一語道破計謀的真諦,微笑道:“正合我意,暫且命虞子期將軍嚴守邊界,現在不熟悉對方的意圖、兵力、以及更細緻的消息,唯有以靜制動,做好防禦攻事,物資儲備等,隨時準備應付蠻軍的進攻。”

“另外修水利之事要儘快,發動赦免奴隸身份的百姓開墾荒地,鼓勵農耕,明年來春便大規模耕種,屯田開荒,爲大軍儲備糧草,幾十萬大軍在漢中,糧草有限,隨着徵兵入伍,人數越來越衆,即使金銀不缺,可是通往關中的路途崎嶇難行,多是棧道陡崖,況且用不了多久,中原戰亂一起,關中通往漢中的路肯定會被封堵,前有三秦後有蜀軍,漢軍要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才行,否則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大漢到時危矣……”

五人又商議一個時辰,將設立翰林院的細節,由張良做大學士,專接收一些有才學、有品德的賢者隱士爲朝廷辦事;漢中地方有名望的大夫雅士如果聽到名動天下的張子房執掌翰林院,肯定會毛遂自薦而來。

蕭何則是提出一些興田、築渠、修路的方案,以及最近要在郡縣動工的大工程,當然漢中王宮也在這些大工程之內,趙堯便將宮廷禮儀、內宮建設等羅列了出來,他在御史內廷很多細節方面管理井井有條,讓龍天羽也刮目相看。

曹參身爲太尉,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除了沛縣起義、彭城會戰之外,他還沒有真正帶兵遠征,一直引以爲憾,這次本後方蜀地邊界構成威脅,他還想向漢王請纓親自帶兵前去清剿,卻沒能實現,臉色掩不住有些失望。

……

商丘,楚營外。

烏沉沉鑄鐵凝鉛的雲層下,兵甲萬千,刀戟寒光一凜,賽如冷月斜穿暗室。

獵獵大旗劃破天際,十五萬楚軍排成了一陣陣方隊陣列,弓箭手、長槍手、輕甲營、重甲兵陣、輕騎兵,最強還是拿一萬五千多大漠鐵騎軍,整隻馬隊都是精銳鐵騎,彷彿戰馬都穿戴了鎧甲,隊列雄渾威嚴,刀槍閃爍着鋒寒的光芒,一時殺氣彌天,顯示出這支隊伍地不同尋常和彪悍善戰。

軍陣正前一人頭頂鑲寶紫金冠,身披鎖子金甲,腰繫碾玉獅子帶,腳穿天蠶靴,跨下騎着赤紅烏騅馬,手中方天畫戟,勾勒出一股氣勢凌雲的霸王氣概。

他身旁一位長袍老者已七旬,雙眼卻精光閃爍,看着方陣輕聲道:“霸王,這商丘離着彭城只有三四百里路程,而且前面地帶一馬平川,快馬用不了一日,便能抵達彭城,這些日來咱們途中行軍緩慢,早引起李相疑心,有所顧忌,已派宋義及其親信將領前來接收大軍,正在路上了,打算先削弱霸王的權力,老夫看來,不若藉此機會,先收拾了使者,然後霸王裝作解兵權,只帶最精銳的一萬五千鐵騎先行進入彭城,我與幾位虎將率大軍緩行在後,到時咱們裡應外合,囚禁熊心和李園黨羽,這彭城以及大楚便是霸王的了,將來羽兒成就千秋大業,橫掃天下,便在這裡起步!”

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八章 西楚出擊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六章 龍鳳相遇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二章 陳平獻策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二章 一縷香魂第五章 夜半幽琴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七章 虎父嬌女第八章 破楚之夜第三章 藕斷絲連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八章 終於突破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一章 大權旁落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六章 迎戰騎兵第七章 陰陽冥宗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六章 千古罪人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二章 俠客之道第十二章 霸王聖星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十一章 龍虎風雲第八章 游龍神鵰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五章 窮則思變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二章 二女爭夫第九章 雲竹山莊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三章 三大劍宗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五章 夜半幽琴第五章 韓信練兵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六章 睡臥紫塵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十章 後宮溫馨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六章 破處梅花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一章 穩定軍心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四章 霸王隕落
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八章 西楚出擊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六章 龍鳳相遇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十章 放縱慾火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二章 陳平獻策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二章 一縷香魂第五章 夜半幽琴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二章 軍命在身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七章 虎父嬌女第八章 破楚之夜第三章 藕斷絲連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八章 終於突破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一章 大權旁落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六章 城關失守第六章 迎戰騎兵第七章 陰陽冥宗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六章 千古罪人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六章 同生共死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二章 俠客之道第十二章 霸王聖星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六章 奇謀妙策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十一章 龍虎風雲第八章 游龍神鵰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五章 窮則思變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二章 二女爭夫第九章 雲竹山莊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三章 罷黜百家第三章 三大劍宗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五章 夜半幽琴第五章 韓信練兵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六章 睡臥紫塵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十章 後宮溫馨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六章 破處梅花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一章 穩定軍心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四章 霸王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