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步方針

龍天羽下定決心,率兵西進與諸侯軍爭鋒奪王,衆人聽了都很驚訝,大戰剛結束,需要很長時間及時處理戰後工作,如囤積糧草、招兵買馬、修築城防等,冒然出兵恐怕後方補給會成大問題。

轅生首先提出建議道:“上將軍,請三思而後行,秦軍重兵圍剿彭城一帶,奪我數郡,十幾座縣城,各處傷亡俱大,兵疲馬乏,糧草供給不多,需要補給休養一段時日,擴充軍力,恢復元氣,冒然出兵西進,一路奔波恐怕等不到攻城,便已成了疲兵,輕則徒勞無功,重則全軍覆滅。”

“再者天下兵亂,各地諸侯軍都不成氣候,如今皆向咸陽進軍,只爲分一羹湯得些甜頭,以他們散兵遊將成不了氣候,就是被諸侯軍率先破關,以今時聲望,對我軍的地位無損,不如將咸陽作爲魚餌,讓十幾路軍爭奪在前,相互衝突,在利益的驅動下勢必會存在分歧,兵戎相見,等到各方諸侯軍元氣大傷,我軍攢足實力,士氣如虹,揮兵長驅直入,把各路人馬收編,那時蓋天下英雄者,唯獨上將軍一人矣!”

龍天羽默然無語,環顧一眼衆人,有意聆聽當場幾位謀臣的高見,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這些謀士都是西漢著名的開國文臣,且不可小視!

一位名叫婁敬的客卿疑問道:“如今義軍隊伍有十五路之多,鋒頭正勁的只有楚軍和龍軍,經過彭城守衛戰後,我軍大破章邯,名聲雖然大震,但元氣大傷,實力反而不如楚軍浩大雄厚,即使我軍不參與此次西進的行列,以項家軍的勇猛、范增的謀計,不出一個月便能攻破函谷關,取下秦都咸陽,那時楚軍完全可與諸侯軍達成聯盟,分封天下,反過頭對付我軍,不知轅先生又有何高見?”

轅生頓時沉默,顯然沒有過裡深考慮過此點,楚軍倘若與趙、齊、魏、韓等聯手對抗龍軍,形勢的確不容樂觀。

樊噲喝道:“趙齊燕楚都受過主公的恩惠,豈能背信棄義,反兵倒戈?”

張良嘆道:“樊將軍,沙場無父子,在利益的誘惑下,他們誰還會記住昔日的恩惠情意,以范增的智謀,定會趁機拉攏諸侯軍結成聯盟,一旦合力推翻秦朝後,必然東進對付彭城義軍,角逐天下,若我軍以逸待勞,縱然佔了地利優勢,卻失去了人和,還是不利我方;若此刻出兵長途跋涉,未必能在函谷關淪陷前趕到,依舊起不了絲毫作用,當今局勢仍是進退維谷啊!”

曹參、灌嬰、周勃、夏侯嬰、樊噲、陳嬰、紀信都是勇猛的虎將,但論起足智多謀,誰能比得上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的張子房?聽了他的言論,都察覺到形勢的嚴重性。

張良又道:“進退都不利我軍,但雙權相害取其輕也,靜守受制於人,出兵也是奔命不討好,可以分兵兩波,各有所佈置,防患於未然。”

龍天羽當然有他的想法,根據《史記》記載:在項羽解除鉅鹿之圍時,吞併收編章邯二十萬軍隊,劉邦趁機繞走南陽一帶,攻陷函谷關挺進咸陽,項羽見時機緊迫,驟然下令活埋二十萬降軍後,直撲咸陽而去,後來駐守霸上設下鴻門宴,卻婦人之仁放走劉邦,導致逐漸失利最終戰死在烏江。

此時歷史逆轉,自己依稀成了項羽,而項羽卻充當了劉邦的角色。

這一切荒謬的場景,都是因他介入而改變,最後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自會會代替歷史上的項羽自刎烏江,由當世的項羽建立西漢嗎?

當然不會那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龍天羽還不至於輸給對手!

在場不論文武之士,目光都聚集在龍天羽的身上,因爲在他們心中,即使名將和謀臣都不及主公高瞻遠矚,就如同戰神一般!

龍天羽開口道:“不錯,適才三位所言都不無道理,我軍此刻形勢非常不利,但相對於秦軍圍城的局勢而言,還不至於完全受制於人,無可否認,我軍自從起義後一直征戰不息,相反楚軍西進一路壯大,招兵二十多萬,實力已經超越了此刻的龍軍,加上項羽的威猛和范增的謀計,可以稱得上天下無敵,要打敗對方,首先要瓦解他們聯盟,把能爭取的隊伍都拉攏過來,孤立分化楚軍,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衆人聽過龍天羽一番分析,深想下頓時條理豁然開朗許多,但具體該如何去做,還是猜想不透。

樊噲迫不及待道:“上將軍,說起話來容易,要做可就無從下手了,張先生剛纔也提到,楚軍有意與趙齊魏韓聯手,分封天下做誘餌,誰不東西,試問咱們又如何能打動各方義軍?”

龍天羽見樊噲竟然發問,不禁笑了笑,說道:“將軍莫急,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任何局勢總有破解之法,只看你有沒有冷靜去思考,其實表面上進退兩難,但往深層考慮,如今時局只有進沒有退,爭取最快時間內得到主動權。

“世上沒有永遠的聯盟和利益,楚軍與各路諸侯結成聯盟只有瓜分封地,那不過是西楚緩兵之計,想集合一切力量對付我軍,哼哼,我軍非要及時趕到,以聲勢震住各路諸侯軍,讓他們難以抉擇只能靜觀不出手,那時我軍就唯獨楚軍一支勁敵了。”

蕭何點頭道:“如此說來,天羽是非要出兵不可啦!”

龍天羽堅定道:“正是,非出兵不可,三日內務必備好三萬精騎所需的糧草,大軍暫由灌嬰爲主將,張良先生爲軍師,樊噲、陳嬰爲副將,紀成步、王吸、袁英爲先鋒將,薛歐、蘄強爲押運糧草的後防將,叔孫通、隋何爲謀士,三日後登壇拜祭正式西征。

“曹參、呂澤、紀信、周苛、樅公帶兵鎮守彭城,負責防禦主城以及收復周邊失陷的郡城,蕭何先生負責制定政策安撫百姓,整治戰後人心紊亂的心理以及城內的建設,並施恩彭城一帶百姓,減少苛捐雜稅,保護好我軍後防根據地。

“夏侯嬰、葛離、郭典、虞峰、蕭川等特種兵團將領,下午抽出時間,挑選二百名最精銳不畏死的戰士,明日正午爾等皆隨我先行,就此二百多人,直取函谷關。”

衆人相顧失色,均被他的言行和決心震驚,一時怔怔都說不出話來。

蕭何驚訝道:“只有二百多人,要去攻打函谷關?”

龍天羽道:“不錯,我與少數精銳先行,按照諸侯軍進攻的路線,跟隨在後可省去對抗秦兵的障礙,一路暢通無阻,提前趕至關外想辦法拖住各路軍馬,灌嬰率領精騎在後增援,至於後方陣地要不斷招兵買馬,擴大隊伍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一切等我前線傳回命令,都明白了嗎?”

諸人起身拱手施禮,鬨然應諾,就在這一時刻,龍天羽實施了爭奪天下的初步方針,以後的命運是否還會眷顧他,就要看他的智謀和真本領了。

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十一章 一箭雙鵰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二章 相愛知心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章 蕭縣告急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七章 命運難違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八章 游龍神鵰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九章 雲竹山莊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二章 北渡黃河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一章 玄女論將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八章 西秦政體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十章 復楚伐秦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九章 帝王佩劍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九章 內殿定計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二章 魔門大戰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一章 月兒春色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十一章 龍虎風雲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十一章 現代兵種第五章 暖帳銷魂第八章 棧道重逢第六章 大破衛軍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七章 亡秦必楚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二章 大戰爆發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六章 初露鋒芒第四章 婉兒懷胎第六章 雄關對峙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八章 破楚之夜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六章 破處梅花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六章 殺人動機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四章 劍聖隕落
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十一章 一箭雙鵰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二章 相愛知心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章 蕭縣告急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七章 命運難違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八章 游龍神鵰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八章 蹬口之戰第九章 雲竹山莊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二章 北渡黃河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一章 玄女論將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八章 西秦政體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十章 復楚伐秦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九章 帝王佩劍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九章 內殿定計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一章 虞姬現身第十二章 魔門大戰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一章 月兒春色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十一章 龍虎風雲第十章 落敗霸王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十一章 現代兵種第五章 暖帳銷魂第八章 棧道重逢第六章 大破衛軍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十二章 挑燈看劍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七章 亡秦必楚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二章 大戰爆發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六章 初露鋒芒第四章 婉兒懷胎第六章 雄關對峙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五章 龍虎相逢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八章 破楚之夜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六章 破處梅花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六章 殺人動機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四章 劍聖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