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罷黜百家

龍天羽登基過後,又處理了很多政事,直把他煩得頭昏腦脹,一疊疊錦布寫滿了奏章,漢中現在百廢俱興,所有的政策剛剛起步,自然遇到不少阻力,朝中、地方呈遞上來的奏摺,令龍天羽這幾天早朝議事,下午批閱奏摺直至挑燈夜炙。

所幸的是漢中地帶縱橫不過五六百里,十多個縣城,只有東西兩郡,七日之後大小事都已經穩定實施下來,呈遞進宮的奏章越來越少了,地方的事上報到六部後,基本都解決了,除非有重大工程、要事或解決不了的,纔有六部尚書或三公上呈,讓龍天羽減少很多麻煩。

平生偷得半日閒,龍天羽拋開朝中政事,想起了一手操辦的龍牙特種部隊和錦衣衛,便派人召見夏侯嬰和張雲、葛離三人,目前夏侯嬰簡直龍牙部隊的統帥,以及錦衣衛的衛督,張云爲龍牙副將,葛離事錦衣衛副衛督,同歸夏侯嬰管制。

“龍牙部隊訓練得如何了?”

張雲回道:“龍牙正在加緊訓練中,融入漢王的新戰術,每天特種兵腿腳都是綁着五公斤的沙袋在訓練基本功,從早到晚難度適當變化,從耐力、臂力、身手、敏捷度、速度都有所進步,甚至有些訓練一年的老兵要求綁着十公斤的沙袋來訓練;前天剛從五路軍中選出了三千精銳,進行爲期一個月的死亡式訓練,進行一次大淘汰,最後通過考覈留下的人不會超過五百人。”

龍天羽點頭道:“兵貴精不準貴多,龍牙是漢軍的王牌,精銳中的特種兵,無不以一當十,如果有五百新人過關,加上以前的五千人,再進行一次大洗牌,淘汰的就移交錦衣衛,負責打探情報,做敵後間諜工作。”

張雲倒吸一口氣,大洗牌三個字意味着什麼,他當然清楚,死亡訓練又要開始了,用漢王的話說,要把特種兵訓練成鋼鐵戰士,身如鐵,心如鐵。

“錦衣衛有何進展?”

葛離恭敬答道:“回漢王,錦衣衛已分成內衛和外衛,內衛斥候在暗處,負責刺探敵後軍情,以及各個地方勢力的朝政、工商等情報,目前內衛有兩千多人,外衛再明,主要負責幫助行商運送貨物、行商客人,在商者原有利潤之外獲得分紅,現在大小商賈有數十家與外衛合作,各種消息也源源傳來,內外衛都已步入正軌。”

“好!蕭靖、薛延他們幾個被調入錦衣衛,做事還穩當吧?”

葛離繼續答道:“蕭靖、薛延、裴布他們目前是錦衣衛的校尉,各有分工,都已經派出去聯絡本職內的屬下,臣建議在中原、巴蜀、大漠、塞外再多建立一些中轉站,將消息及時脫手傳回,不至於出現斷層,還能補充資金方面的需求等。”

“嗯,這方面的事,你們商議好後,由夏侯嬰定奪就行了,我只要及時、準確的情報,只看結果,不問過程。”這一句話就已經給了三人決策權力。

“遵命!”

“還有,朝廷新政推行不久,所有事宜都需要銀子,所以錦衣衛除了蒐集情報外,最好能從商賈入手,合作越多,錦衣衛利潤就越巨大,自給自足,形成一個獨立的機構,這樣才能脫離軍政,而在暗中監督軍政,明白嗎?”

夏侯嬰、葛離、張雲一起拱手受教,心中卻不知如何定義這個組織了。

“最近情報中還哪些重要的事?”

夏侯嬰說道:“屬下篩選了一下,其中幾條情報值得注意,一、各地諸侯已經紛紛建立政權,並招兵馬買壯大隊伍,有幾股諸侯王勢力私下結成結盟,以防被強大的勢力吞食;二、楚國懷王已經帶領官員抵達彭城,接收彭城一帶的城池,項羽和范增仍在返東途中,奇怪的是大軍離彭城越來越近,行軍速度反而越來越慢,有時紮營後還在吹角訓練,不知搞什麼名堂,三、巴蜀各部落正在湊集人馬,配合着蜀軍向我漢中西南邊界匯聚,恐怕有所圖謀。”

龍天羽聽過這三件事,沉思不語,半晌方道:“分封十八王,本來就各存異心,一旦回到封地擁兵自重後,野心變大,肯定相互猜忌、爭奪,目前中原楚軍勢力最大,那幾個諸侯王暗結聯盟,是爲了防止楚軍吞食!”

“至於項羽和范增異動,哼,他們是要打算篡權,對付彭城的楚王!不好,月瑤回返彭城去見李相,恐怕要有危險……”瑤妹走了三日,快馬也追不回來了,只有放出飛鴿,命錦衣衛斥候中途截住轉告這個秘密,龍天羽心中想到。

……

夏侯嬰三人剛退下,大內侍衛傳報,蕭丞相、張太傅、曹太尉、趙御史進諫來了。

龍天羽立即讓侍衛把四人領進內殿,這四大重量級人物一來,肯定有重要軍政要參議了。

張良、蕭何、曹參、趙堯進了內殿,施過禮後,龍天羽直入主題,問道:“有什麼大事,讓兩位重卿一同前來進諫?”

蕭何道:“臣與戶部、工部、吏部、刑部商議過,接下來準備開山鑄錢,統一貨幣,煮湖製鹽,控制食鹽交易,建兵工廠打造兵器戰甲,這三項再漢中非朝廷外,私人不得操辦,這樣不但控制經濟命脈,增加收支,一旦戰事一起,不受市場影響,國家操控源頭,將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另外,臣下令廢除秦朝的‘挾書律’,恢復百姓言論和學術的自由;陸賈、叔孫通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臣一時拿不定主義,請漢王定奪。”

龍天羽在歷史課本學到過,“挾書律”是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書”的一條法令,這條法令規定,只要不是由秦的博士官所掌管,全國有藏有《詩》《書》百家語的,都要交給郡守、郡尉一起燒燬,如果有膽敢收藏者,就處以族刑,這是秦王朝一種極爲愚蠢的文化專制主義政法,極大地扼殺了當時思想文化的發展。只是龍天羽不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至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應該是漢武帝時期,御史大夫董仲舒提出來的,對當時鞏固政權,穩定人心,削弱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是龍天羽來自二十一世紀,有了更好的法制與仁政集合,依法治國,要不儒術更管用吧。

龍天羽想了想道:“挾書律嚴重影響思想進步和文化傳播,早該廢除了,至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會不會有些偏激,畢竟治國不是隻靠一家理論就行,外交家、縱橫家、軍事家、法律家、文學家等等,三百六十行,何止百家理論,一旦全部廢除,社會談何進步?張太傅,你有何看法?”

張良不慌不忙,認真答道:“據《春秋》記載,天人相應,國家如有亂事出現,上天會用災害怪異進行警告,但只要不是大無道的時代,上天是願意扶持天子的,不過天子要強力勉勵於行道,所謂道,事循着它的走向治的路途,仁義禮樂,乃是推行道的工具,而不是主旨,目前漢軍在漢中之地發展不是長久之計,地理有限,人才也有限,過早推行儒術,只會使大漢維持穩定的現狀,卻不能迅速崛起,有吞併天下的勢力,現在百廢俱興,所有政策和律法都與以往朝代不同,這就是變革,而在變革時期最重要的不是禮化教義,而是法政結合,約束所有人必須遵守,這樣新政才能推行下去,只有等漢王贏得江山之後,再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遲。”

龍天羽微笑道:“正合我意,我打算設立一個翰林院,由張太傅爲翰林大學士,日後頒佈科舉之後,選舉一些有才能、賢德的人放進翰林院,與內閣、六院協同輔政!”

這時曹參邁步上前,稟奏道:“漢王,據兵部緊急上奏,蜀王發兵在漢中西南邊境聚集駐紮,虎視眈眈,意欲擾亂我大漢邊境,形勢危急,請漢王定奪。”

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七章 算術法則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十章 芳心已亂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六章 雄關鏖戰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十一章 鳳凰之心第三章 引敵入甕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三章 洞悉陰謀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五章 誰的天下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一章 龍虎風雲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六章 良師益友第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章 龍鳳相遇第三章 百越降兵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一章 雨天龍現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十章 鹿死誰手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八章 軍用雷管第十二章 虎嘯龍吟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六章 約法三章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三章 朝廷政局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十二章 政通仁和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一章 戰爭來襲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九章 煽動異族第十章 雙龍對決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十一章 強秦才女第六章 神秘女子
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十一章 夕陽正濃第一章 各有所計第七章 算術法則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十章 芳心已亂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六章 雄關鏖戰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十一章 鳳凰之心第三章 引敵入甕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三章 洞悉陰謀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十章 出浴嬌嬈第五章 誰的天下第二章 雙修之法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一章 龍虎風雲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六章 良師益友第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章 龍鳳相遇第三章 百越降兵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一章 雨天龍現第二章 酒樓鬥劍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十章 鹿死誰手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八章 軍用雷管第十二章 虎嘯龍吟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六章 約法三章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九章 七種武器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第一章 生死未卜第三章 朝廷政局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十二章 政通仁和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一章 戰爭來襲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九章 煽動異族第十章 雙龍對決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一章 生擒韓信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四章 虎視漢川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十一章 強秦才女第六章 神秘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