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說客(下)

愣怔片刻,孫慈仰天大笑,“好一個楚韻歌,邊越的皇帝不任用你,真是一個昏君。”

淡然一笑,楚韻歌並不迴應,他知道自己猜對了這個胖子的身份,只不過朝鹿國的國王突然出現在此,他的目的令人生疑,難道他一個小小的島國,也在覬覦中土錦繡河山,意圖染指?

“楚先生,在下這次踏足中土,是有兩個目的,”孫慈舉杯,仰頭一飲而盡,“添茶,適才在山腰,在下沒用多少的點心,此時着實有些餓了,可有點心?”

條案上擺滿了精緻的青瓷碗碟,孫慈大感興趣,那些點心做得着實精緻,或晶瑩雪白、或通體碧綠、或五顏六色,形狀也各有不同,“沒想到中土的人即使用點心也這麼精緻、小巧,咱們在海島之上,粗生粗長,從未見過這般有趣的點心。”

說完,伸長銀筷,行雲流水般的將條案上每個碗碟中的點心都嚐了一遍,連連叫好,此時楚韻歌心中對他的厭惡已盡數消散,只覺得眼前的男子豪爽大氣,不像平日所結交的人那般惺惺作態,好感頓生。

“好,真是好,”用盡所有的點心,.孫慈連盡了兩碗茶,“連茶水也不凡,楚先生,說朝鹿是一個國家那可是誇大了,其實朝鹿就是一個海島,島上有七州,沿海都以捕漁爲生,只有內陸才種植稻米,生活雖然過得苦,但自給自足,也不亦樂乎,咱們別的東西沒有,但是海中的東西卻應有盡有,尤其是你們中土人喜歡的珍珠。”

怪不得他們有這般的財富可以.如此的揮霍,楚韻歌看他的皮膚雖然白,卻顯得極粗糙,手極大,特別的是骨節粗大,孫慈注意到他的目光,伸出手,五指張開,手指略略彎曲,笑道:“楚先生奇怪嗎?這都是捕漁所致,朝鹿國的每一朝國君十歲至十五歲,必須到漁船上去捕魚,體會漁民的艱辛,這樣才知百姓的辛苦。”

聽到此,不由肅然起敬,小小的.一個島國,竟然也能如此的體會百姓的辛苦,楚韻歌起身對孫慈一禮,“皇上體諒百姓的疾苦如此,朝鹿的百姓有福,楚韻歌敬佩。”

“說到體諒民間疾苦,楚先生也不比在下遜色,”孫慈.心滿意足的拈鬚微笑,“在下上岸之後就到了邊越,才入邊越境內,就聽邊越的百姓提起宰相大人,他們口中的宰相大人,當然不是袁維朗,而是楚韻歌。”

“楚某何德何能,竟令百姓如此掛念……。”

“楚先生,咱們朝鹿國的人向來一是一,二是二,最受.不了的,便是中土的這些貌是謙遜,實則虛僞的言辭,”孫慈沉了臉,“楚先生,適才我已說過我踏足中土有兩個目的,其一,便是我的女兒。”

沒想到這個傢伙一張口,還是想要結親,楚韻遠.害怕楚韻歌發怒,忐忑不安的轉過頭,楚韻歌很平靜,平靜得面無表情,他只是凝視着孫慈,似乎在等候他再次開口,孫慈微微一笑,“我的女兒今年十六歲,容色也算上乘,楚先生與我女兒年貌相當……。”

“孫先生,我想再.說一遍,”楚韻歌語氣裡的憤怒令楚韻清和楚韻遠一抖,連孫慈都知道他是多麼的惱怒,“在下對你的女兒沒有興趣,如果你還要提親,就請下山去吧!這天下間沒有強迫他人娶親之禮,別人你強迫不了,即使你有那個本事,楚韻歌也絕對不會屈服。”

長嘆一聲,那幽怨的語氣簡直不像孫慈這樣粗豪的漢子所能發出的,“楚先生,在下的女兒對楚先生一見傾心……。”

“孫先生,”楚韻歌大喝一聲,“我已說過了,向來楚某的話不會說三遍,即使孫先生一意孤行,大哥,派人送孫先生下山,傳令下去,不許……。”

“楚先生,”孫慈淡然一笑,“若你不願,在下絕不強逼,只不過我的女兒對楚先生一往情深,楚先生難道……。”

“不考慮,”楚韻歌斷然道:“孫先生請勿再提。”

一時間冷了場,衆人均不說話,孫慈凝視楚韻歌良久,見他眼中仍然冒着怒火,知道提親一事此生再不可提起,只不過可惜了,無論從那個方面來看,他都應是焰兒的良配,可惜他不喜焰兒,否則,自己此次中土之行即可結束。

沉吟良久,肅顏擡首凝視着楚韻歌,“楚先生,我僅有一女,朝鹿國雖不是強國,但孤懸海外……。”

面無表情的聽孫慈低聲訴說,楚韻歌怒極反而平靜下來,細細想來,想必也是他迫不得已吧!那個女子如此潑辣,又視人命如草芥,不要說一個小小的國家,就算是邊越的皇帝讓給自己,自己也絕對不會願意。

“孫先生,”待他講述完畢,楚韻歌平靜的搖了搖頭,“對不住,在下心有所屬,絕不可能娶別的女子,若此生娶不到她,楚某寧願孤獨一生。”

沒想到楚韻歌如此絕決,孫慈一時間愣住了,他沒想到自己以一個國家爲聘禮都無法打動他,甚至宣稱娶不到月帝便孤獨一生,看樣子,這件事已經絕不可挽回,孫慈慘白了臉,眨了眨眼睛,“既然如此,在下便道出此來中土的第二個目的。”

見他終於放棄了提親一事,楚韻遠和楚韻清都長出了一口氣,楚韻遠眼尖,依稀看見司馬寒煙的身影在門外閃過,想必適才小弟所說的話,她均已聽入耳中,想到她的傷心,楚韻遠不由也覺得一陣悲痛,但瞬間即逝,也許她早早兒明白小弟的心意,對她來說,也算一件好事吧!否則一味的沉迷其中,待到不能自拔之時……。

“朝鹿國四面環水,與大陸隔海相望,那一條海,本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所以朝鹿國從未捲入中土的鬥爭之中,百姓們也算安居樂業,”孫慈緩緩道:“但是朝鹿國孤懸海外,也有弊端,據史書記載,百餘年前,朝鹿國所處的海面突然冒出黑煙,隨後朝鹿國所有的國土如同在波濤之中一般滾動,房屋倒塌,樹木連根撥起,震動過後,朝鹿國有三成的國民死傷,過後的十數年,朝鹿國都在一片哀傷中渡過,至今,我們都不知道那場震動是因何發生的,所以我們猜想,應該是海神對我們過渡捕魚覺得憤怒,爲了平息海神的憤怒,我們開始禁漁,夏秋兩季讓海魚繁衍生息,冬春兩秋捕魚,這樣,終於平息了大海的憤怒,海神再未發怒過。

半年前,我們又發現海面上出現了那種不祥的黑煙,雖然它很快就消失了,不過,那股黑煙是海神再次發怒的徵兆,我們不得不再想辦法,可是已經禁漁半年,海神也應該滿意了,爲什麼他還要發怒,也許是因爲別的什麼事?我們不知道,但是一定會有人知道,所以我們一個月前來了中土,希望中土有人能夠了解海神再次發怒的原因,拯救我的百姓。”

靜靜的聽完,過程中,楚韻歌始終沒有說話,待孫慈的道完,楚韻歌淡然道:“皇上,貴國共有多少人口?”

“七州的人口總數是二十七萬五千人,其中有五萬人是孩子,五萬三萬四百人是老人,剩餘的青年和壯年男女,”孫慈如數家珍,“這二十七萬五千人中,有一半的人是以捕魚爲生,剩下的一成半,是官員,另外的一成半是商賈和其他行當,其餘的,便從事耕種。”

從這幾組數字楚韻歌就判定這人一定是個好國君,他對自己的百姓瞭若指掌,當然也會知道他們的生計如何,楚韻歌凝視孫慈良久,“很抱歉,我也不知道如何讓海神平息他的憤怒,我想這一次,海神是想拋棄你們了。大哥,麻煩你派人到我的書房把永州志拿過來。”

很快,永州志便被送了過來,楚韻歌慢慢的翻到其中一頁,交給楚韻清,示意他拿給孫慈,“皇上,這是永州志中關於海神的描寫,永州是邊越的一個小州,七十年前,便永遠消失了,關於他的消失,永州志的記載是因爲海神的憤怒,與你訴說的一致,海面升騰起黑煙,數十丈的海浪衝上大地,大地如海浪般滾動,隨後,永州便消失了,海面上什麼都沒有。”

翻看着永州志,孫慈的面色越來越白,直至慘白如死,他顫抖着,幾乎無法合上書冊,楚韻歌微微一笑,“皇上,雖然無法阻止海神毀滅朝鹿,不過,中土地大物博,何不將朝鹿的國民遷至中土?”

“遷至中土?”孫慈面上一喜,隨後又陰沉下來,“中土的幾個國土戰火紛飛,那個國家願意收留我們?即使真的願意,勢必我們會被當成異族。”

“皇上擔憂的是,”楚韻歌微微一笑,“我讓你們遷到中土,不是讓你們投靠任何一個國家,皇上,在邊越國東側,有一塊廣袤的大地,因爲去那裡的道路被森林覆蓋,林中多毒蛇猛獸,又有霧幛,人跡罕見,要容納二十七萬人,並非難事,而且那裡既靠海,又靠陸地,只要能吃苦,要養活你的國民,並非難事。”

第5節 投桃報李第6節 密謀第6節 罅隙(中)第7節 反目(下)第4節 來日大難第2節 使命第7節 暗殺(下)第5節 懷疑第5節 未雨綢繆第5節 說客(下)第2節 算無遺策第4節 書中自有黃金屋(中)第3節 全勝第4節 懷疑第2節 無塵問風第5節 驚雷第5節 未雨綢繆第6節 血洗(三)第2節 幽谷第2節 拒絕第2節 月出正午第5節 罅隙(上)第2節 龍繡第1節 追蹤(上)第6節 血洗(三)第6節 阻殺(上)第5節 勇氣(上)第1節 光蔭似箭第1節 鬼軍第4節 平靜(中)第1節 賀禮第4節 人質第6節 針鋒相對第2節 改變第5節 招賢(中)第2節 提親第3節 龍隱(下)第4節 心願第6節 兵不厭詐(上)第5節 噩夢第6節 醒悟第4節 賀禮第1節 兵不厭詐(下)第4節 奇案第2節 爾虞我詐(中)第1節 初生第1節 後悔第2節 賭約(上)第1節 那時焰火第7節 代價第2節 拒絕第5節 未雨綢繆第6節 教訓第2節 拋棄(中)第2節 爾虞我詐(中)第7節 長湖落日(下)第3節 書中自有黃金屋(上)第5節 密旨第5節 懷疑第2節 私心第5節 懷疑第1節 追殺(上)第3節 悲憤第6節 青山處處埋忠骨第2節 幽谷第2節 悲痛若狂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2節 使命第2節 開端第4節 山崩第7節 山雨欲來第4節 懷疑第4節 歸去第6節 招賢(下)第2節 爾虞我詐(中)尾聲第5節 說客(下)第7節 罅隙(下)第3節 誓言第7節 密室(上)第6節 青山處處埋忠骨第2節 爭鋒第7節 預言第2節 臨朝第3節 虎符第1節 憂思第1節 那時焰火第5節 龍鱗黑甲第6節 鬥毆第1節 拋棄(上)第3節 拋棄(下)第3節 暗渡陳倉(下)第1節 拋棄(上)第6節 拋棄第4節 說客第4節 賭約(下)第5節 回宮第5節 誓言第7節 初見第3節 夜襲
第5節 投桃報李第6節 密謀第6節 罅隙(中)第7節 反目(下)第4節 來日大難第2節 使命第7節 暗殺(下)第5節 懷疑第5節 未雨綢繆第5節 說客(下)第2節 算無遺策第4節 書中自有黃金屋(中)第3節 全勝第4節 懷疑第2節 無塵問風第5節 驚雷第5節 未雨綢繆第6節 血洗(三)第2節 幽谷第2節 拒絕第2節 月出正午第5節 罅隙(上)第2節 龍繡第1節 追蹤(上)第6節 血洗(三)第6節 阻殺(上)第5節 勇氣(上)第1節 光蔭似箭第1節 鬼軍第4節 平靜(中)第1節 賀禮第4節 人質第6節 針鋒相對第2節 改變第5節 招賢(中)第2節 提親第3節 龍隱(下)第4節 心願第6節 兵不厭詐(上)第5節 噩夢第6節 醒悟第4節 賀禮第1節 兵不厭詐(下)第4節 奇案第2節 爾虞我詐(中)第1節 初生第1節 後悔第2節 賭約(上)第1節 那時焰火第7節 代價第2節 拒絕第5節 未雨綢繆第6節 教訓第2節 拋棄(中)第2節 爾虞我詐(中)第7節 長湖落日(下)第3節 書中自有黃金屋(上)第5節 密旨第5節 懷疑第2節 私心第5節 懷疑第1節 追殺(上)第3節 悲憤第6節 青山處處埋忠骨第2節 幽谷第2節 悲痛若狂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2節 使命第2節 開端第4節 山崩第7節 山雨欲來第4節 懷疑第4節 歸去第6節 招賢(下)第2節 爾虞我詐(中)尾聲第5節 說客(下)第7節 罅隙(下)第3節 誓言第7節 密室(上)第6節 青山處處埋忠骨第2節 爭鋒第7節 預言第2節 臨朝第3節 虎符第1節 憂思第1節 那時焰火第5節 龍鱗黑甲第6節 鬥毆第1節 拋棄(上)第3節 拋棄(下)第3節 暗渡陳倉(下)第1節 拋棄(上)第6節 拋棄第4節 說客第4節 賭約(下)第5節 回宮第5節 誓言第7節 初見第3節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