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豪豬箭雨

不過在系胸帶之牆成功前,高文站在城門上俯瞰下去,順着城牆前,已經有許多獨立“子牆”構築好了,前後交錯佈置,這些子牆有個很大的特點:它不是單純的牆,而是在其後構築了站臺,當一排士兵站在其上後,恰好能將頭顱伸出在牆外,便能使用盾牌和弓弩對外射擊,可以憑藉着和拒馬牆差不多高的子牆,來抵擋騎兵的突擊。

在這些子牆間的通道,則是士兵們設立的“拒馬”,其主體是根長圓木,鑿出了兩兩相背交錯的孔眼,交叉着插上了普通的步兵矛(大步兵矛的長度不適宜),擺在地面排好,其下掩些泥土固定穩住,連綿阻絕,可以抵禦敵人騎兵的突襲。

而在拒馬之後,便是分散設置的數架購買自拉古薩或威尼斯的“豪豬射箭器”,還有各有戰旗指示的旅團步兵行列,他們沒有按照班達支隊的編制集合起來作戰,也沒用使用大步兵矛組成方陣,而是各自分散成二十人或三十人的小隊,有的立在子牆後的臺上,有的則立在拒馬後——四成人員手持劍斧和盾牌,二成人手持斧槍、雙手戟或弩機在子牆之上,最後四成人員列在盾陣之後,一半單手持水手使用的長撓鉤,另外一半則雙手舉着一擊即刻叫人馬斃命的鐵棍棒。

風中的高文略微測算了下,其中營壘內他留下了六百名步兵在雉堞上監守,交給了迪姆.歌利亞統轄;還有三百名上馬騎兵,交由木扎非阿丁和布蘭姆森統轄,隱蔽在營壘西側,和玫瑰嶺山壁交界處的暗門之後,等待着突襲的指示。

其餘兩千一百戰兵,全都佈防在城門前子牆、密佈的拒馬之間:七八百名意大利或德意志蘭人使用劍盾,四百人分散在大約十餘處子牆上佈防,最後的八百人持長橈鉤和鐵棒,密密挨在劍盾後,盯住了鋪天蓋地而來的突厥騎兵。

高文便叫喬瓦尼繼續擔當戰陣旗幟指揮,而自己則立在城門高臺上,好讓所有戰列裡的士兵都能回頭望見他,也能聽到他的訓話,

“諸位,敵人使用他們的騎兵迫近我們的營壘,目的無外乎兩類。第一類,他們希望用騎兵沖垮我們的外圍,佔據摧毀子牆,殺戮掉我們的步兵,讓奧龍特斯營壘的城壁淪爲道裸牆;第二類,即便一次打不垮我們的防禦,他們也能夠佔據更對面向我們營壘的戰線,好讓他們的步兵和攻城器跟進,搭設起來再摧毀我們的塔樓,不讓我們的工事完成。

所以面對敵人來的騎兵你們害怕了嗎?現在大公爵我告訴你們,完全不必,我們旅團組建而來,什麼樣的作戰沒有經歷過?凝聚我們的,不但有基督的信仰,還有大連隊的軍典,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都宛如在同一個腦袋,同一雙手臂的操控下齊心協力,敵人不過是多些馬而已,他們的馬匹難道是鋼鐵鑄就的嘛,並不是。

你用刀劍、用弩箭、用斧槍,一樣叫他們連人帶馬倒斃在戰場上,你們的勇氣鬥志和嫺熟的技巧,足以打垮這些摩蘇爾蝗蟲的自傲。現在我叫軍法官坐鎮城門塔上,他舉出哪一隊列的旗幟,哪一隊士兵就必須出戰,所有人齊進齊退,武器配合默契,便不會懼怕任何個敵手,殺死殺傷他們,奪過他們的鎧甲、戰馬和兵器,任何隊出現動搖和畏戰的舉動,我在軍法官的身邊,於此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一行的旗手逃跑,我便殺此行其餘的所有人;一列的旗官逃跑,我便殺此列其餘的所有人;一個班達的杜蓋留斯逃跑,我便殺這位杜蓋留斯屬下所有的旗手和旗官;若是整支軍隊潰敗,我便殺軍法官......而若是得勝的話,此役不索取戰利品,全歸大家佔有!”

高文的話語,在突厥人席捲而來的馬蹄聲下,反倒顯得格外的清楚洪亮,讓所有士兵都倍感振奮。

面前敵人的騎兵,一隊隊,一列列,鐵盔下是或兇殘或驕傲的眼神,他們來自摩蘇爾和呼羅珊之地,在科布哈的麾下,也都自認爲是百戰的精銳,他們的戰意和想法,都和自己的坐騎完全融匯相通,人馬一體,宛如根根血肉鑄就的利刃,馬蹄翻飛,馬刀雪亮,朝着子牆地帶疾馳狂奔而來。

“穩住,穩住,我們背後有子牆拒馬牆,還有同袍們的弩箭,在側翼還有雷蒙德爵爺的河口要塞。而敵人騎兵的動向都在軍法官的眼中。我們不需要回頭過去,逡巡不決,現在背對奧龍特斯營壘,面向異教徒,叫敵人痛飲我方的霜刃矛尖!”帽盔邊檐下,紅手旅團的首席杜蓋留斯,德西烏斯用手握緊了鳶盾背後的扣帶,右手則是鋒利的長劍,接着他身旁的旗手豎起了自己所統隊列的戰旗——因爲軍法官在城門上第一個揮起的,就是和他隊列一模一樣的旗幟,兩相印合,喬瓦尼叫他衝在最前面。

“以紅手軍典的名義。我要說,此戰當中,弱者不能獨自退卻,強者也不可以獨自進攻,我們保持住隊形,和異教徒角力取勝。”笛聲和鼓點聲響起後,德西烏斯將手裡的長劍揮動,其餘前列所有的先鋒士兵都回應着喊起來,“賭上大公爵的榮譽,奉紫衣公主的神啓,哈利路亞,聖特奧多爾庇護着我們!”隨後他們挨個將手裡的鳶盾、希臘式銅圓盾,層層疊疊舉高,大約四五十面盾牌,很快就遮蔽了兩道子牆間和拒馬後的陣線,光耀反射。

“射擊!”最先發難的,是設在拒馬槍矛架後的“豪豬發射器”,兩名匠師隨着這聲命令,高高舉起小錘,而後猛地砸下,豪豬牀架上原本被繃緊的絞索頓時彈起發動——“咚咚咚”,每個“豪豬”暗藏在弦上鐵兜裡的數十發長弩箭,劈頭蓋臉,各子牆後的道口處射出,化爲一陣陣熾熱的鐵簇之雨掠飛,朝着突厥人一線成排涌進的馬頭而去。

第64章 新傳令第46章 君士坦提安第70章 “臨時有變”第54章 拆夥第82章 大衛塔(上)第41章 印度高達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12章 蘇瓦裡山第25章 三個人的陣勢第20章 六司和自新會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88章 “三角宏圖”第26章 啓程命令第83章 回憶與現實第46章 棋局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14章 無憐憫的猛攻第92章 熊襲第31章 箭在弦上第22章 黑氈第28章 塔爾蘇斯女凱撒第3章 瀕死者第88章 成衣店第94章 前奏第49章 塔之戰(上)第40章 博希蒙德被俘第22章 復仇的懲戒第71章 第三條路第60章 狂信徒的哲學第92章 絕地出擊第30章 葉得臣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92章 博希蒙德再起(下)第48章 目標確定第49章 高文在阿韋爾薩的暴行(上)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72章 軍心第55章 晨拜第11章 阿斯巴反逆第16章 彈劾輿論戰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79章 喋喋不休第56章 皇帝的羅網第31章 逃離的路第84章 紗簾上的小手指第23章 瓦良格式開局第13章 屹立不倒第26章 啓程命令第77章 迷思第65章 密友第38章 莫諾馬赫第88章 航跡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104章 無蹤之矛第60章 以水代兵第2章 御苑第63章 戰備第24章 蠶豆第18章 坦克雷德的恨意第51章 魯本出軍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54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8章 新月戰術第97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一)第38章 大方舟山稱帝第16章 病.情第18章 溫水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30章 苦惱第45章 火隧臺第57章 五方陣第35章 殿後第1章 馬拉什的策略第16章 奪佔教堂第31章 卡德米亞城堡下第89章 炫耀第10章 真烏古斯人第42章 加利波利人的申訴第71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上)第64章 以劍扶犁 中第43章 阿塔城第73章 saqaliba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49章 風暴前的平靜第79章 喋喋不休第40章 夭折的吉哈德第35章 羽檄交飛第40章 夭折的吉哈德第22章 麻竹箭第104章 比爾列奧尼第41章 強硬第95章 中央之戰第75章 皇產司黃金第51章 驚恐的卡貝阿米婭第54章 高文新戰術第108章 米利奧塞法隆野營第78章 溫若明娜第8章 作壁上觀
第64章 新傳令第46章 君士坦提安第70章 “臨時有變”第54章 拆夥第82章 大衛塔(上)第41章 印度高達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12章 蘇瓦裡山第25章 三個人的陣勢第20章 六司和自新會第98章 牀榻間的私密第88章 “三角宏圖”第26章 啓程命令第83章 回憶與現實第46章 棋局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14章 無憐憫的猛攻第92章 熊襲第31章 箭在弦上第22章 黑氈第28章 塔爾蘇斯女凱撒第3章 瀕死者第88章 成衣店第94章 前奏第49章 塔之戰(上)第40章 博希蒙德被俘第22章 復仇的懲戒第71章 第三條路第60章 狂信徒的哲學第92章 絕地出擊第30章 葉得臣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92章 博希蒙德再起(下)第48章 目標確定第49章 高文在阿韋爾薩的暴行(上)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72章 軍心第55章 晨拜第11章 阿斯巴反逆第16章 彈劾輿論戰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79章 喋喋不休第56章 皇帝的羅網第31章 逃離的路第84章 紗簾上的小手指第23章 瓦良格式開局第13章 屹立不倒第26章 啓程命令第77章 迷思第65章 密友第38章 莫諾馬赫第88章 航跡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104章 無蹤之矛第60章 以水代兵第2章 御苑第63章 戰備第24章 蠶豆第18章 坦克雷德的恨意第51章 魯本出軍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54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8章 新月戰術第97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一)第38章 大方舟山稱帝第16章 病.情第18章 溫水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30章 苦惱第45章 火隧臺第57章 五方陣第35章 殿後第1章 馬拉什的策略第16章 奪佔教堂第31章 卡德米亞城堡下第89章 炫耀第10章 真烏古斯人第42章 加利波利人的申訴第71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上)第64章 以劍扶犁 中第43章 阿塔城第73章 saqaliba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49章 風暴前的平靜第79章 喋喋不休第40章 夭折的吉哈德第35章 羽檄交飛第40章 夭折的吉哈德第22章 麻竹箭第104章 比爾列奧尼第41章 強硬第95章 中央之戰第75章 皇產司黃金第51章 驚恐的卡貝阿米婭第54章 高文新戰術第108章 米利奧塞法隆野營第78章 溫若明娜第8章 作壁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