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晨拜

高文的三組兵馬,分開站成一列橫隊,依託着高阜前的荒原,這羣人畢竟是瓦蘭吉亞衛隊的老兵,旗幟、甲仗、盾牌、武器無一不精良嚴整。

至於高文本人,則戴好了渾身上下的鎖子甲,站在了隊列的最前,埃裡克森還是執旗,他則舉着鳶盾,右手持着一個拜占庭新式武器——一點二個肘尺(一肘尺約合四十四到五十五釐米不等)長的“馬其頓短戟”,這種短戟綴着流蘇,可以戳刺,可以劈砍,可以拉勾,可以格擋,是最利索不過的近戰利器——故而高文始終沒有想明白,爲何這種短戟沒能成爲拜占庭軍隊的制式裝備。

風兒卷着砂土,一縷縷,從兩軍靜靜對壘的空間而過。

一會兒後,高文掏出了日晷板,對着陽光看了幾下,校準了下大致的時間,而後他回頭對立在高阜上的弗蘭奇思科打了個手勢,對方點點頭,不久一名貝內文託的弓手,將纏繞着亞麻布的箭簇在火堆上點着,接着一枚流星般的火矢,劃過了麻麻亮的天空,在雙軍衆目睽睽下,飛行了好長的距離,才墜在樹林的葉冠當中。

“奧丁神庇佑,他所騎乘的思來普尼爾八足神駿將帶領我們馳往勝利,或者英靈的殿堂。”所有的瓦蘭吉亞武士吟詠完這句話後,又十分諷刺地加了句,“願主的扈從,聖米哈伊爾大天使加持我們的劍刃和盾牌。”接着從半跪的地上依次站起來,隨着高文短戟所指的方向,整整三百名突厥步騎敵人,毫無所懼地壓了過去。

不久,果然突厥軍隊開始了迎敵的佈陣,他們所使用的,還是傳統的撒拉森軍隊作戰風格,所有的弓箭手列在第一線,第二線是揹負着長矛與標槍的騎兵,然後是兩翼的由各色步兵組成的長方形軍陣。這種陣型的優點在於縱深很大,特別利於拒戰,可以趁着敵人攻勢力竭後發動反擊包抄。

結果好不容易布好陣後,陣裡的黑衣阿訇忽然呼喊着,激動地舉着手裡的經文,對着軍旗下的指揮官憤怒不已。

那指揮官也是急得滿頭大汗,時不時看看慢慢逼過來的重裝敵人,和他們的盾牌、羽翎和耀眼的武器;時不時掏出了自己懷裡的日晷板,對着陽光,對着阿訇咕嚕着喊道,“最初敵人只是羣螞蟻,很快便會化爲小蛇,當我們不注意的空檔,最後他們就會變爲血盆大口,足以吞噬任何人的毒蟒。”

“可沒有經文的庇佑,你們就連羣螞蟻也踩不死。”隨軍的阿訇也非常理直氣壯。

“安拉至大!”隨着這聲口號,所有的騎兵都只能翻下了馬背,和其餘的弓手、步兵一起,放下武器,對着朝拜的方向跪下黑壓壓一片,只留下了第一排的士兵,還在那裡十分焦急的模樣。

沒錯,這是他們必須的晨拜的時刻。

即便面對敵人,也只能如此。

高文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叫他們嚐嚐兵刃的厲害!”接着他加快了自己的腳步,埃裡克森也大呼着,舉着旗幟,很快就衝到了正在晨拜的突厥人的面前,其餘武士們也怒目圓睜,勢如風發,轉瞬就跟上了高文的步伐。

最前面的突厥弓手,還未能來得及從箭囊取箭,或者拉開反曲弓的弦,當頭一個就被高文的短戟削去了半個腦袋,接着高文推着鳶盾,搡翻了旁邊的幾個,又是一戟,刺穿了一位的胸口。

“上馬上馬!”眼見最前面的弓兵隊潰不成軍,二線的騎兵急忙在擊鼓聲裡跨上了馬背,但是一組瓦蘭吉亞武士如砍瓜切菜般奔到,其中手握雙手鐵矛的奔在最中間,一下子就將名騎兵刺翻馬下。其餘的騎兵急忙擲出了手裡的標槍,但是全被後面趕來的盾牌手給擋下,接着又有兩名刺矛手突來,接二連三地戳刺驚嚇突厥人的戰馬。

“咣噹”一聲,一名混亂裡的突厥騎手,抽出了單刃刀,結果砍在了雙手鐵矛的鐵環之上,是火星四射,但是鐵矛卻巋然不動,再一晃,那名騎手頓時被掃下了馬。而後其餘持劍步戰的瓦蘭吉亞武士,也闖入騎兵陣線裡大開殺戒。

一組當先,其餘兩組也在左右兩側猛攻,互相策應,就如同上古時期皮瑞克的戰舞般,夾雜着敵人飛舞的血與頭顱。三十餘人的突襲軍力,居然連破突厥的兩道防線,其中埃裡克森還怒叫着,徑自衝到了突厥的指揮官“阿塔伯格”前(atabeg,太傅的意思)前,將手中的長矛帶着旗幟一起擲出,那位阿塔伯格急忙附身躲過,接着就隨着敗逃的騎兵們一起,衝亂踐踏了後面的步兵方陣。

整個三百名的突厥隊伍,就因爲在晨拜裡被突襲,敗退了好遠,才停下了腳步。

憤怒的阿塔伯格與阿訇,下令所有殘存的士兵,做完了第二次朝拜後,再度朝前前進了些,逼住了高文的高阜營寨。

高文這邊,只陣亡了兩名戰士,還是衆人擡取擔架,大剌剌將屍體運回來,洗乾淨後襬放在了騾車裡的,經此一戰,整個隊伍人人奮發。

“再戰一場!”當下午時分,突厥人重振旗鼓,再度靠來搦戰後,高文將整整六組軍僕排在了前列,每人都手持武器,而將貝內文託弓弩手們列在其後,至於三組瓦蘭吉亞武士列在最後擔當預備隊。

結果“鏖戰”了兩個時刻,突厥人驚恐地發覺,他們無法攻破面前的這支披掛着繳獲他們一方鎧甲和武器的,由軍僕組成的隊伍——即便這羣人來自於拜占庭羅馬治理下的各個鄉村,無法承擔隨軍所需的費用,只能充當最無武裝的軍僕,但是隻要他們列成密集的隊形,佔據了平坦的地形,學會把武器和盾牌重疊起來,在老兵的督戰和弓弩手的掩護射擊下,居然也能讓突厥的步騎寸步難進。

這時候,統率隊伍的“阿塔伯格”纔回想起來,他徵召的這三百來號人,除去百來號人是從各個部落裡選出,有些許戰鬥經驗外,其餘大部分步兵也是臨時從希臘、撒拉森和亞美尼亞人當中,用各種手段“徵募”來的,上了戰場,這些人的鬥志,也只限於與當面軍僕組成的拜占庭小股武裝,互相對刺着非致命的長矛,消磨一個下午的時光而已!

第23章 網開一面第83章 掃蕩戰第7章 返身奮戰第14章 “雙眼”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15章 筵席序位(下)第34章 被俘第48章 屈辱就擒第10章 誓言重申第46章 備戰第39章 大溪第61章 畫中獸第35章 理想之國第26章 海難第73章 異邦使徒第65章 Sebastocrat第28章 特拉布宗滅亡第10章 誓言重申第19章 新靴子第60章 採購第59章 大潰逃第114章 三個俘虜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110章 契丹突火管(下)第98章 tarenta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24章 河面上的交易第69章 護板橋第131章 臨時小徑第41章 新獅子第51章 聖妹的蠍尾第36章 皇帝重振雄風第43章 自焚吧,巴德米婭第24章 古爾第76章 單炮先行第27章 摩西亞的狼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100章 移日第101章 抗命第5章 隱修士第58章 波斯香水瓶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110章 打道回府第11章 阿斯巴反逆第34章 東谷之戰(下)第9章 聖光.血光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81章 敵意第117章 北線對決第66章 焚和退第41章 獄中鬥爭第80章 新艦隊計劃第64章 死屍.靴子第117章 北線對決第68章 來回談判第24章 金德施瓦特的女兒第22章 火器之威第62章 送冠第74章 遇敵第50章 父子的愛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62章 希望種籽第92章 正教教士的刁難第63章 金門凱旋第99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三)第11章 鐵錘第13章 綠瓶子第71章 第三條路第28章 特拉布宗滅亡第14章 小麥與石灰第90章 新石柱第12章 盧塞爾之力第83章 聖提多之旗第39章 博希蒙德的猶豫第62章 差次第73章 系胸帶牆第9章 攻島第96章 皇帝大軍陣(上)第71章 錦冊第38章 “蛤蟆”第54章 宏第48章 萊特的勇氣第95章 密文第9章 替代第57章 沙赫娜美之箭第49章 塔之戰(上)第21章 高文的想法第58章 舊合約第5章 梅里克最後的選擇第12章 筵席第100章 禍水引流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64章 宣傳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80章 襲擊水門(下)第85章 魂不守舍第94章 排擠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102章 更改命令
第23章 網開一面第83章 掃蕩戰第7章 返身奮戰第14章 “雙眼”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15章 筵席序位(下)第34章 被俘第48章 屈辱就擒第10章 誓言重申第46章 備戰第39章 大溪第61章 畫中獸第35章 理想之國第26章 海難第73章 異邦使徒第65章 Sebastocrat第28章 特拉布宗滅亡第10章 誓言重申第19章 新靴子第60章 採購第59章 大潰逃第114章 三個俘虜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110章 契丹突火管(下)第98章 tarenta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24章 河面上的交易第69章 護板橋第131章 臨時小徑第41章 新獅子第51章 聖妹的蠍尾第36章 皇帝重振雄風第43章 自焚吧,巴德米婭第24章 古爾第76章 單炮先行第27章 摩西亞的狼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6章 雄獅之冠(上)第100章 移日第101章 抗命第5章 隱修士第58章 波斯香水瓶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110章 打道回府第11章 阿斯巴反逆第34章 東谷之戰(下)第9章 聖光.血光第65章 第三封國書第81章 敵意第117章 北線對決第66章 焚和退第41章 獄中鬥爭第80章 新艦隊計劃第64章 死屍.靴子第117章 北線對決第68章 來回談判第24章 金德施瓦特的女兒第22章 火器之威第62章 送冠第74章 遇敵第50章 父子的愛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62章 希望種籽第92章 正教教士的刁難第63章 金門凱旋第99章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三)第11章 鐵錘第13章 綠瓶子第71章 第三條路第28章 特拉布宗滅亡第14章 小麥與石灰第90章 新石柱第12章 盧塞爾之力第83章 聖提多之旗第39章 博希蒙德的猶豫第62章 差次第73章 系胸帶牆第9章 攻島第96章 皇帝大軍陣(上)第71章 錦冊第38章 “蛤蟆”第54章 宏第48章 萊特的勇氣第95章 密文第9章 替代第57章 沙赫娜美之箭第49章 塔之戰(上)第21章 高文的想法第58章 舊合約第5章 梅里克最後的選擇第12章 筵席第100章 禍水引流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64章 宣傳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80章 襲擊水門(下)第85章 魂不守舍第94章 排擠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102章 更改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