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勢不兩立

這就是宋九與楊業在真州的逆向推理。

然而讓宋九很失望,曹彬不屑地說道:“我朝非是後梁後唐,又有李克文相助,誰人敢反?”

再句話就不大好說了,即便定難四州反叛,小小的定難四州,又能如何?

“驕兵改敗啊。”

宋九說了等於沒說,於是不說。

但這兩個多月相處下來,宋九也看了出來,論軍事才華,曹彬不要說與潘美相比,恐怕還不如前線表現出色的李繼隆,以及楊業與崔彥進等人。

宋九隻好自己想辦法。

有一個辦法,於府豐二州增設堡砦,向折家王家支持一批武器,可以在未來做重要的牽制,再於定難四州境內橫山險惡所在搶修關堡,扼守要道,一旦李繼遷謀反,將他死死擋在橫山北面。

可立即將這個想法推翻。

朝廷對摺家心態同樣是又想拉攏又想防範的。他們也是西北王之一。自己提出讓朝廷協助折王兩家建設堡砦,趙匡義會同意嗎?

橫山建寨更不要想了,趙匡義怕激起民變,自始至終用了溫柔的手法,現在朝廷於橫山建寨,趙匡義會不會同意。

況且還有趙普呢。

那怕通過了,說不定李繼遷一旦謀反,趙普能說是自己刺激了李繼遷謀反。

“趙普啊……”

夏風熾熱,宋九卻在揉太陽穴。

思來想去,最好只好用下策。

隨着宋九向西北邊區下了兩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先是讓斥候仔細地打探定難四州以及附近所有地區的山川河流地形。以便在局勢惡化之前,得到第一手資料。

第二道命令是派出更多斥候緊盯定難四州各部動向。如果有變,請用急腳遞迅速送到京城來,以便及時反應。

兩道命令送向西北後,宋九略鬆了一口氣。

這一世,再也不能讓西北出現一個難纏的西夏了。

那將是宋朝的災難。

不過它的問題不大,只要策略得當,李繼遷仍不可懼,就算他有耶律休哥之能。但他現在手中的力量終是太弱。

甚至羊毛商道打開,新渤海國的牽制,再加上現在宋九看到宋軍真實的戰鬥力,如果不那麼急躁,就是燕雲收回來同樣不是一個夢想。

然而……契丹有新渤海牽制,宋九卻有趙普牽制。

趙普勝過了新渤海國。

時間並不長。

去年西北大水,延州、寧州、府州、鄜州先後被水沖壞了許多民田與房舍。包括由宋九發起的諸多農場,但相對而言,它們雖在陝西,多遊離於關中之外,對國家經濟沒有造成大的傷害。然而河南卻全年多旱少雨。

這麼大的國家,總的一些災害現象發生。旱後必然出現蝗災,包括開封府地界,一些百姓流徙他鄉,宋朝不禁止百姓流動,但春天來了。得農耕生產,特別是許多桑棉地。因此下了一道詔書,限流民在一百天內返回家鄉,否則將桑棉地全部收回,許他人永佃,甚至化成他人的永業田。

僅是用於開封,其他地方荒蕪也就罷了,但京畿之地不能讓它成爲千里荒蕪之地,不過手段不是太光明,因此用了一個誘字。

這是一個不起眼實際是一個不了起的進步。

它某種意義代表着認可了百姓的選擇權與自由流動權。

然而這些百姓以及其他受災地區的百姓,就要賑濟,就要免稅減稅。

但問題還不大。

論救災與賑災,以及安置災民上,宋朝算是做得比較好的。

可這得有一個底限。

到了今年四月,潤州等地開始發大水,詔書免稅一年,不僅要免稅,同樣要賑災,但這是地方與三司的事務,不用額外下詔書了。

五月,大名府與陝州等地多發蝗災,太平州報雨雹傷莊稼。六月齊州報河決於臨濟縣,七月大名府又報河決。災害連連不斷,而且要麼發生在國家的重要稅賦地區,要麼發生在覈心區域。因此它使得國家經濟飽受創傷。

這個與宋九無關,他不讓趙普干涉西府事務,自己也嚴格不干涉東府事務。

但就在這時候李昉呈上一道奏摺。

國家經濟有些吃緊,因此實內而虛外。講了許多大道理,然而話音卻是針對西府一些舉措去的。

因宋九進諫,趙匡義於河北河東邊塞要道上新置了大大小小三十餘堡砦,然後又徵召了三萬名鄉兵。實際若是按宋九建議,那麼還要向北延伸,通過加強版權的淺攻戰術將北方一些山陵之地全部佔有,那麼可能堡砦數量還要增加四五十個,徵召的鄉兵會達到五萬人。當然用的錢帛同樣會更多。

這些堡砦陸續在建設,甚至不惜使用了火藥,炸取山石,運去水泥,用水泥石頭城堡代替原來的夯土寨砦城牆。

再加上鄉兵同樣會發放一些薪酬撫卹,因此用掉許多錢帛。

李昉這道奏摺就是希望朝廷將這些舉措停下來,減少國家支出,寬賦於民。

如果不將朝廷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理一理,不管他說得對與錯,用心還是好的。

但若真同意了他的做法,這是宋九去西府最重要的舉措,將它推翻,宋九還會有威信嗎?

宋九看了李昉一眼,心中嘆了一口氣。

此人能力如何,宋九仍不大清楚,應當還行,至少性格溫和,因此宋九對他態度也不錯,然而……

不過宋九未作聲,默默地看着李昉表演。

事實這次反擊並沒傷害到宋九。

道理很簡單,是用掉許多錢。然而這些新建的堡砦,與原來的諸多堡砦將會緊密的連成一道富有彈性的防禦陣型。那麼兩國開戰,首先宋朝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實際沒有趙匡義想的那麼好。

若是一味防守,在河北河東建設兩百個堡砦也不管用,而且建得越多,駐兵數量也不得不增加。

只能說好一點,若是契丹大軍深入,他們會對後方忌憚。

其次是兵。高梁河慘敗原因諸多,然而大家知道若收復燕雲,沒那麼簡單了,反正到時候會調去大量民夫,弓箭手與壯丁,不如從現在就訓練。

是可能會用掉幾百萬緡錢,但豢養鄉兵成本遠比禁兵低。禁兵到前線輪戍,朝廷還要發一筆賞錢,補償兵士離家之苦。實際這裡就是節約了一筆可觀的費用,而且邊境力量得到加強。

因此未必多用了多少錢帛,只是它是隱形的,不易看出來。

再者。三司官員。

趙普將王仁贍拿下去,當時也沒有想到宋九會回來,還以爲他在登州呢。

王仁贍罷職,屬下宋琪、雷德驤、奚嶼、王遹或貶官或離開三司,趙匡義以候陟與王明同判三司。劉保勳判勾院,擢恕爲度支員外郎。聯振爲鹽鐵推官,元圯並權本曹判官事。也就是三司主要官員幾乎換掉了三分之一以上。

wωw▪тTk Λn▪¢O

王明與曹彬一樣,對趙普不惡。候陟與趙普卻不是很感冒。

但趙普也不好反對,難道三司幾個大佬全部用他的人?不要說趙匡義了,在趙匡胤手中趙普也不敢這麼做。

劉保勳等人宋九不大熟悉,可兩個大佬太熟了,候陟會幫助趙普說話?

王明雖與趙普不惡,然而與宋九交情非淺,頂多中立罷了。

沒有三司的支持,李昉如何成功?

趙匡義暫時的偶像是唐太宗,會不會同意李昉之舉?

因此李昉呈奏後,有幾個官員隨後搖旗吶喊,看趙匡義沒反應,一個個不吭聲了。

隨後兩個大佬先後恢復了平靜,不錯,宋九這時能稱爲宋朝的大佬,只要他不讓趙普倒下去,那就是宋朝的一面旗幟。或者他懦弱不敢反抗趙普,又不能稱爲一面旗幟。

兩人各有各的事務,災害多,支出多,國家經濟吃緊,趙普不得不專注於手頭的事務。宋九則關注着西北以及北方。

這是趙匡義所想要的。

首先似乎有了平衡之道。

其實宋九雖有能力,性格也不能稱爲軟,只能說性格偏向陽光一面,然而趙匡義現在則需要一個兇狠的打手,爲他子孫鋪好道路,顯然宋九不合適。這時候趙匡義仍需要趙普。

因此一個在西府,一個在東府,各做各的事,這是趙匡義最想要的結果。

至於宋九與趙普會有什麼感受,莫忘了,你們都是朕的大臣,朕給了你們最高權利,這點委屈算什麼?

然而兩人甘不甘心?

趙普在處理政務之餘,仔細地思考着宋九的弱點所在。

看來不能在軍務上動手了,皇上好大喜功,宋九種種是投其所愛。

也不能在海外上動手,隨着海船增加,幾乎每年都聽到船毀人亡的消息,然而它利潤太厚了,參與的權貴子弟很多,包括新的親家高家,包括自己的兒子趙承宗以及侄子,手裡都有一艘或幾艘船,只是各自經營方式不大一樣。若從這方面打擊,等於自己打自己臉,而且會得罪很多人。

也不能從書院打擊。

看似宋九在書院的烙印很淡,但趙普知道實際宋九與書院學子還有着一些淡淡的聯繫。可以說九成以上學子對宋九有着好感。

可不能碰它。

時到今天,書院學子出了五百多名官員,其中有二十幾個知州,八十多個知縣,以及其他的地方官員與少數京官。但最高職位不過是知州。造成這一結果,是趙匡義也察覺出這一點,而且先前的學子與宋九聯繫更緊密,提撥他們趙匡義產生了猶豫,後面的學子因爲資歷還不能上位。但實際按照他們的政績,朝廷已經委屈了他們。

若打壓,做得也太過顯眼,打壓少數人,中低層官員倒下幾個不管用,打壓全部,人數太多,根本辦不到。並且隨着趙匡胤擔任書院山長,趙匡義也接着擔任書院山長,他們也能算是天子門生,如果沒有嚴重錯誤,若打壓可能趙匡義不開心。

宋九回到京城,高調地表示出與自己的敵意,然而隨後又恢復到以前在中書擔任參知政事的那個宋九。這個宋九纔是可怕的,不易讓自己找到把柄。

然而趙普想了許久,終於讓他看到一個機會……

宋九那邊也是一樣。

看到種種,比他自己想的還要好,這是中原王朝難得的崛起機會,而且隨着他一些佈置落實下去,國家走向會越來越完美。並且還有北方一個讓他牽掛萬分的親人。

然而趙普在朝堂,成了嚴重的累贅。

如西北,後唐打夏州失敗原因很多,有一條,運輸困難,隨着火藥出現,修路變得容易起來,只要從延州與府州修三四條大道直達夏州,大軍與糧草就可以輕易抵達夏州前線,甚至若財政允許,能用部分水泥路代替石子路黃沙路,那麼即便是後勤軍隊一天行程也能達到兩程(六十里),李繼遷想翻天就不可能了。

可這是中書的事務,宋九不能干涉,就是提出了趙普會不會同意?

於其遭到羞侮,不如不說。

這是不是累贅?

他同樣想扳倒趙普,似乎更不容易。與趙普一樣,處理政務之餘,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不久他同樣看到了一個機會……

兩人都想幹倒對方,最後誰想幹倒誰,就看兩人的手段與對時機的把握了。(未完待續)

第156章 清明(下)第363章 棄子(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168章 鏡子(下)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120章 變化(中)第302章 高下(下)第395章 梟雄末落(上)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6章 金子第271章 前兆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253章 大過第276章 良臣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108章 走後門第52章 比較(上)第318章 搖擺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34章 第一張畫(上)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143章 事了(上)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346章 輕敵第456章 忠心第451章 亂戰第91章 地圖(上)第462章 前戲(上)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493章 原因第65章 溫度第177章 夜探第215章 賀禮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244章 獻酒(上)第58章 異人奇課第93章 兩道詔書第352章 安定第23章 父輩(上)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17章 約戰(下)第262章 辭戟(上)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34章 第一張畫(上)第18章 君子第115章 流民(上)第444章 高處不勝寒(中)第492章 疏忽第491章 狼來了第329章 毒狐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416章 一地雞毛(中)第145章 祭文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518章 皇對皇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301章 高下(上)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163章 想不通第4章 打賭第50章 火花四射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252章 寶寶第9章 歪才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259章 槍桿子第446章 野望(上)第262章 辭戟(上)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388章 新人第384章 雁歸來第374章 交鋒(上)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146章 桃花第240章 脫變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78章 孤家寡人第391章 打臉(上)第384章 雁歸來第148章 背後(上)第131章 詰問(下)第178章 開業(上)第293章 小魚(中)第180章 開業(下)第284章 春闈(下)第47章 玩大了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534章 大結局(二)
第156章 清明(下)第363章 棄子(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168章 鏡子(下)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120章 變化(中)第302章 高下(下)第395章 梟雄末落(上)第523章 第三十七計(下)第6章 金子第271章 前兆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253章 大過第276章 良臣第431章 四人幫(下)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108章 走後門第52章 比較(上)第318章 搖擺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34章 第一張畫(上)第428章 烏鴉嘴(上)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143章 事了(上)第406章 鐵血之路(六)第346章 輕敵第456章 忠心第451章 亂戰第91章 地圖(上)第462章 前戲(上)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493章 原因第65章 溫度第177章 夜探第215章 賀禮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244章 獻酒(上)第58章 異人奇課第93章 兩道詔書第352章 安定第23章 父輩(上)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17章 約戰(下)第262章 辭戟(上)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34章 第一張畫(上)第18章 君子第115章 流民(上)第444章 高處不勝寒(中)第492章 疏忽第491章 狼來了第329章 毒狐第190章 深山的貴人第416章 一地雞毛(中)第145章 祭文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518章 皇對皇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301章 高下(上)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163章 想不通第4章 打賭第50章 火花四射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252章 寶寶第9章 歪才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259章 槍桿子第446章 野望(上)第262章 辭戟(上)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123章 兩重天(上)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388章 新人第384章 雁歸來第374章 交鋒(上)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146章 桃花第240章 脫變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78章 孤家寡人第391章 打臉(上)第384章 雁歸來第148章 背後(上)第131章 詰問(下)第178章 開業(上)第293章 小魚(中)第180章 開業(下)第284章 春闈(下)第47章 玩大了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534章 大結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