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神功聖德碑

狄青籌建武學院,起先並未引起軒然大波。在文官們驕傲的觀念中,脫離政治教書育人,向來是鬥爭失敗者們聊以自慰的寄託而已。在他們看來,狄青這廝是在東施效顰,想要附庸風雅只是肚裡沒得墨水,教不了書生,只好拿武人過癮。

但當他們得知,官家竟要出任這所武學的山長,還要將‘皇家,的名頭貫諸其上時,文官們憤怒了,官家這是怎麼了?竟然要跟那些粗魯的武人攪到一起?話說您老當了幾十年皇帝,怎麼把大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給當忘了?還是病沒好,又發瘋了?

其實這種心理,就好比後宮爭寵,這個妃子聖眷獨享,看到皇帝要分一點雨露給另一個,她就各種羨慕嫉妒恨。要是皇帝夠強勢,只能憋到內傷,屁都不敢放;然而皇帝偏偏是個好脾氣,把他的妃子慣到沒樣了,自然要一哭二鬧三上吊,堅決不許皇帝紅杏出牆。

文臣武將,就是皇帝的兩個妃子。之前講過,因爲歷史原因,文臣是受寵的那個,武將卻都淪落到奴婢了——但是現在皇帝覺着,文臣們已經被慣得沒有樣了,而且在多了個西夏的威脅之後,大宋朝極有可能面臨兩面強敵的夾攻,現實的威脅讓他不得不考慮,原先的國策,是否矯枉過正了呢?

八年前李元昊被弒西夏內亂,外戚沒藏訛寵趁機誅殺太子寧令哥,扶持還在襁褓中的李諒祚繼位,彼時西夏內部動盪之極,正是大宋收復失地的黃金時機。然而消息傳到汴京,道貌岸然的賢臣們,卻苦勸官家要珍惜和平、不要輕啓戰端。

這很好理解因爲文官的權力和地位需要秩序作保證,他們就好比紙幣一樣。而戰爭會帶來混亂和不確定,甚至嚴重的貶值,這對文官們來說都是威脅,所以他們天生反對戰爭。

結果文官們是舒服了但大宋也錯過了趁火打劫的好機會,讓滿懷期望的官家趙禎,險些憋出病來……他之所以對西夏念念不忘,不是因爲趙禎天性好鬥,而是有一樁心病,在時時刻刻折磨着他這心病的名字,叫‘神功聖德碑,。

一看名字,就知道這是用來讚頌皇帝豐功偉績的,但皇帝是看不到自己那塊的,因爲這是立在他陵墓前的碑。且這塊碑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嚴格來說,在生前沒有搶到別國土地的或者喪失了自己國家土地的皇帝,都沒資格立。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宋朝皇帝,開國之君趙匡胤當然可以有,整個江山都是他打下的,他沒資格誰有資格?

第二任趙光義雖然雍熙北伐敗光了宋朝開國的精銳部隊,但好歹還能守住老兄的基業沒有丟失土地,所以也勉強得了一塊。

接着是宋真宗趙恆,也就是趙禎他爸,這哥們被寇準押着御駕親征,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向遼國求和,簽訂了被宋人視爲恥辱的澶淵之盟。又爲息事寧人,割讓定難五州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之後,被李繼遷攻下了西北重鎮靈州、涼州,截斷了宋朝與西域的商道,徹底斷絕了宋朝的軍馬來源,使宋朝失去了以騎兵對抗騎兵的條件。

儘管後來爲了堵住天下人的嘴,真宗大搞封建迷信,甚至還恬着臉去封禪泰山,意圖讓老天爺來幫自己說話,證明自己其實沒那麼失敗。但是他的那塊‘神功聖德碑,,終究還是沒立起來。

每次去拜祭永定陵,看着那光禿禿的碑座,趙禎心裡就一抽一抽的,因爲西夏,是在他的統治時期正式獨立的,李元昊的赫赫威名,也正是建立宋朝一次次慘敗的基礎上。如果此生不能消滅西夏,至少奪回失去的土地,那麼將來……自己的陵前,也一樣會光禿禿的。

平民百姓的墳上,還能立塊碑呢。至尊大宋皇帝,豪華萬倍的大陵墓,卻連塊碑都沒有,趙禎只要想想,就覺着沒臉見人。所以他對文官在軍事上,徹底失望了。

重開武舉、栽培狄青等將領,都是趙禎意欲平衡文武的體現……大宋已經開國百年,他的皇位乃是正大光明的繼承而來,根本不用像防賊一樣防着武將作亂。他已經明白,武將沒有地位的國家,註定是要被人欺負的

儂智高叛亂更是無情的揭示了,文官們在戰爭中拙劣的表現,更讓官家堅定,軍事還是得依靠武將來的想法,所以纔會提拔狄青和王德用兩名將領,共同擔綱樞密院。然而好容易翻身做主的文官們,豈能輕易讓武將翻身?各種不配合、各種使絆子,讓官家的努力見不到一點成效。

在這個背景下,狄青甘願解除一切職務,俯身去開辦武學教育,從基礎上改變大宋軍官的頹勢,官家自然是贊成的。

況且,狄青提議設立武學,並非他的首倡,而是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中的一項,慶曆二年十二月,置武學教授。翌年五月,正式在汴京武成王廟設立武學,以太常丞阮逸爲教授。但因爲新政旋即失敗,八月即停辦。在陳恪先前那段歷史上,要等到熙寧五年,纔會在原址重設武學,以兵部侍郎中韓縝判學,生員以百人爲額,選文官知兵者爲教授……當時在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中,這項小小的舉措並不顯眼,大家忙着反對青苗法、保甲法這樣的大法,也沒有遇到什麼阻力。

但現在,因爲陳恪這隻蝴蝶的出現,重設武學被提前了十幾年。而且規格提高到由皇帝擔任山長,狄青掛宰相銜判武學事如此高的規格,叫文官們感到十分吃味,甚至有人上綱上線,說這是朝廷‘重武輕文,的開始。

在文官們的激烈反對下,‘皇家武學院,的名頭,被改爲了‘汴京武學院,,官家也沒有擔任山長……哪怕只是掛名,都會讓傲嬌的文官們傷心。

狄青說,爲了保證武將們的忠誠,不應該由別人擔任山長。官家無奈道,話雖如此,但是官員們反對的緊。山長一職只能暫時空缺,先把武學開起來,其他事情慢慢再說吧…

陳恪原先以爲,文官們會擔心形成武將集團,與其分庭抗禮。誰想到,文官們反對武學的原因,竟是嫌皇帝涉足太深,太過擡舉武學了。不過這也正常,一樣新鮮事物的出現,總有個被認知的過程,傲慢的文官們,還意識不到這所軍校會帶來的改變,而等到十幾年後,他們明白過來,一切都將已成定局。

文官們看不起正好,省得他們插手,狄青正可以放開了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是頭開壞了,日後想要有個好結果,就千難萬難了。所以陳恪建議狄青,不要着急開辦學校,先把地址選好了,資金籌到位,等到秋闈之後,自己幫他仔細參詳,把章程一點點敲定,明年春天再開不成。

至於這一科的武舉,時間倉儲,肯定來不及系統教育了。陳恪建議他以培訓班的形式,臨時給他們進行輔導,能提高多少就提高多少。

狄青對陳恪,現在是言聽計從,自然無不應允。

轉眼進了八月,大水已經完全退去,但是汴京城中,十幾萬間民居被沖垮,地面的淤泥足有三尺高,就連內外城的城牆,都被泡塌了三分之一幾十萬人依舊無家可歸、汴京城的安全也面臨着極大的威脅。

眼看着寒冬將至,接任首相的富弼,面臨着嚴峻的考驗,但是富相公不慌不忙,命朝廷出錢,僱傭受災百姓,由官府出料,重建受毀房屋。到立冬之前,不到三個月時間,便修建了公私廬舍十餘萬處,使百姓居有其所。

鑑於百姓損失慘重,許多人家瀕於破產。他又請旨,免除京城三年的各種稅賦,以助百姓儘快回覆元氣。除此之外,在災後防疫、重建等方面,富弼都有着豐富經驗,在他的指揮下,大宋的官僚體系有條不紊的運轉着,爲他們的百姓遮風擋雨,避免了災後的二次傷害。

然而這時候,舉國關注的焦點,已經不再是災後重建,更不是狄青的武學院,因爲大宋朝最隆重的盛典——朝廷的掄才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

儘管今秋只是取解試,正式的考試還要等到來年,但宋朝人對科舉的重視,絕對超乎尋常。大家關心貢院的重建,完全超過了對自家重建的關心,在各方面的優先保障下,順天府只用了半個月,就把貢院修復完成,裡面的桌椅用度也全都煥然一新。八月初一,富相公蒞臨檢查過後,親手貼上封條,只待八日後秋闈啓用。

陳恪他們也開始考前報名,因爲他們屬於隨遷子女異地考試,手續比較麻煩,審查也比本地生源嚴格多了。好在宋代的公務員,官僚習氣還沒那麼重,也不會存心折騰人,三天下來,便將所有手續辦理完畢,只待開考了。

第230章 黃金地段第341章 物象纖無隱(上)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下)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上)第65章 少女與字典第328章 七夕(上)第350章 秋(上)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中)第321章 點兵(中)第290章 西線無戰事(上)第328章 七夕(上)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下)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309章 遼主(中)第182章 大龍頭的寶藏第347章 態度(中)第41章 福禍無常第122章 兄弟多就是好啊!第124章 更拉風的狄元帥!第347章 態度(上)第367章 破鼓(上)第174章 **第178章 秋闈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172章 滿江紅第57章 送別第114章 大生意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204章 小亮哥婚禮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09章 遼主(上)第15章 活在大宋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中)第195章 危局第268章 人憔悴第310章 金風玉露(上)第213章 漫長一夜第261章 判卷第66章 重寶第368章 火災(中)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下)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145章 殺戮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256章 一羣逆天賊第6章 拼命三郎第86章 余文帥第48章 聚首第147章 老巢第222章 青天第308章 捺鉢(下)第380章 紫禁城之巔,不見葉孤城第297章 滇銅(下)第114章 大生意第8章 蘇氏第228章 汴京錢號第42章 失傳的巨着第325章 醜聞(上)第361章 官司(中)第212章 進門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下)第232章 綺媚兒第212章 進門第162章 對策第195章 危局第367章 破鼓(中)第172章 滿江紅第11章 書生意氣第16章 天生大廚第215章 星空第44章 世上再無李元昊第351章 冬(上)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中)第260章 鵝毛筆第351章 冬(下)第308章 捺鉢(上)第100章 崑崙關第366章 府尹難當(上)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下)第7章 眉山尋父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274章 無上光榮!第351章 冬(中)第269章 夜不眠(上)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第71章 擅闖民宅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下)第283章 困龍(下)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318章 雲詭(中)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下)第316章 重逢(上)第306章 使遼(上)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中)第75章 過堂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97章 帝心
第230章 黃金地段第341章 物象纖無隱(上)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下)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上)第65章 少女與字典第328章 七夕(上)第350章 秋(上)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中)第321章 點兵(中)第290章 西線無戰事(上)第328章 七夕(上)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下)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309章 遼主(中)第182章 大龍頭的寶藏第347章 態度(中)第41章 福禍無常第122章 兄弟多就是好啊!第124章 更拉風的狄元帥!第347章 態度(上)第367章 破鼓(上)第174章 **第178章 秋闈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172章 滿江紅第57章 送別第114章 大生意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上)第204章 小亮哥婚禮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09章 遼主(上)第15章 活在大宋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中)第195章 危局第268章 人憔悴第310章 金風玉露(上)第213章 漫長一夜第261章 判卷第66章 重寶第368章 火災(中)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下)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145章 殺戮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256章 一羣逆天賊第6章 拼命三郎第86章 余文帥第48章 聚首第147章 老巢第222章 青天第308章 捺鉢(下)第380章 紫禁城之巔,不見葉孤城第297章 滇銅(下)第114章 大生意第8章 蘇氏第228章 汴京錢號第42章 失傳的巨着第325章 醜聞(上)第361章 官司(中)第212章 進門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下)第232章 綺媚兒第212章 進門第162章 對策第195章 危局第367章 破鼓(中)第172章 滿江紅第11章 書生意氣第16章 天生大廚第215章 星空第44章 世上再無李元昊第351章 冬(上)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中)第260章 鵝毛筆第351章 冬(下)第308章 捺鉢(上)第100章 崑崙關第366章 府尹難當(上)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下)第7章 眉山尋父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274章 無上光榮!第351章 冬(中)第269章 夜不眠(上)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第71章 擅闖民宅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下)第283章 困龍(下)第317章 小妹進京(上)第318章 雲詭(中)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下)第316章 重逢(上)第306章 使遼(上)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中)第75章 過堂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97章 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