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

安頓阿拉伯學者,只能算是陳恪的業餘活動,他正經的差事,是在皇家武學院。

而今的武學院,已經今非昔比,在官家和曾相公的重視下,各衙門再不敢陽奉陰違。

在包相公的過問下,朝廷一次補齊了歷來積欠的銀糧薪俸,春節臨近,武學院的師生們,終於可以過個舒心的肥年了。

更讓他們欣喜若狂的是,朝廷宣佈從下屆武舉開始,原先有兩名高級官員推薦方可應試的條款,將改爲從武學院畢業方可應試,而且武進士人數也將大大增加。當然,武學院也提高了門檻,需要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才能躋身其中。

不過,張振、莫問等十七名堅持到最後的武學生,不需要再考試了……

多年的堅持,終於等到了天亮的一刻,叫師生們如何不感激涕零?陳恪在他們心裡的印象,自然也徹底掉了個個……原來院判大人一直在爲武學院和他們的未來積極奔走,只是從來不說罷了。

現在回想起陳恪當初的種種虐待,似乎也變成了刻意的磨練,是爲了讓他們能更經歷風雨。總而言之一句話,他們當初有多恨他,現在就有多愛他。

在來年開春招生之前,武學院中只有這十七名學生,官員和教員加起來,卻足有五十多人。陳恪沒有因爲學生少,就讓教職官員放羊,而是要求他們各司其職,擔負起各自的責任來。

於是。在這個冬天,武學院的六個分院成立了……雖然每院平均不到三名學生,但是每天早課、出操、教學、訓練、晚課按部就班,不許有絲毫懈怠。

閒着的教職員,則在陳恪的組織下,編篡學校章程、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爲來年招生後馬上開課。緊鑼密鼓的籌備着,絲毫不得閒暇。

陳恪和兩名同判也分工明確,他負責教學。左同判、西上閣門使李惟賢負責人事,右同判、延福宮使王中正負責教務。

這兩位同判,可都大有來頭。李惟賢字寶臣。乃李昭亮之子,李繼遷之孫,地地道道的名門之後。他以父蔭爲三班奉職,後爲閣門祗候、通事舍人。累遷西上閣門使,一直不顯山不露水,但誰都不敢懷疑他的能量。

王中正字希烈,開封本地人,因父任補入內黃門,遷赴延福宮學詩書、歷算,很快便顯出聰明過人。官家嘉其才。命隨侍左右。慶曆衛士之變,中正持弓矢督侍衛捕射,賊悉就擒,時年甫十八,名聲大噪。

平亂之後。他更是平步青雲,很快便遷東頭供奉官,然後外放……大宋朝爲了防止宦官專權,不但專設了單獨的宦官官階,還規定內侍升至東頭供奉官則止。若再想升遷,則必須出宮歸於吏部。成爲文官體系中的一員。

之前幾年,他一直在鄜延、環慶路幹當公事,分治河東邊事。這次被官家召回,同判武學院,官家對武學院的重視,也就可見一斑了。

兩人的性格也截然不同,李惟賢名門之後,風流倜儻,總是一臉微笑,讓人如沐春風。王中正則沉默寡言,總是板着一張臉,眯着一雙眼,好像無時無刻都審視你一樣,讓人不寒而慄。

名義上,兩位同判是陳恪的下屬,但陳恪沒有權力命令他們什麼,而且任何公文,若無他倆副署,都不能生效。所以實際上,這兩位是和他這個院判,互不隸屬的並列長官。

當然,若是陳恪的官階、資歷遠遠超過二人,也可以把他們壓住,一個人說了算。但李惟賢也好、王中正也罷,都是各方精心挑選出來,足以抗衡他的人物。不誇張的說,很多人都在等着看三人打成一鍋粥,根本不相信,他們能擰成一股繩。

不過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三人在短暫的磨合後,竟相處的十分和諧,從來都是一個聲音開腔,沒有絲毫內訌的意思。

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三人都是城府深厚之輩,面上相處融洽,自然不成問題,但還遠未到交心的那一步。

那王中正還好說,可能是得了官家的授意,要他儘量配合陳恪,所以一直沒有任何過分的舉止。

但那李惟賢的出身擺在那裡,就算他想和陳恪相安無事,那些看着他長大的長輩、從小玩到大的兄弟,走他的門路,想要免試入學,李惟賢根本拒絕不得。實在沒辦法,硬着頭皮跟陳恪提出,是不是想辦法通融一下。

陳恪自然不會當面拒絕,他說,其實我這邊也有不少託請的,許多大臣的推薦,讓人拒絕不得。

李惟賢大感同病相憐道:“是啊,咱們就沒個求別人的時候了?要是全都回絕了,日後還怎麼見人?”

“不過要是一上來,就走關係、開後門。”陳恪嘆口氣道:“這武學院難免會淪爲又一個國子監。”

李惟賢是京城人,自然知道國子監裡滿是不學無術的官宦子弟,什麼學規戒律全都是擺設,教授、訓導根本不敢管,一片烏煙瘴氣、已是無可救藥。

他也不想自己平生第一份正經差事,就弄成那個鬼樣子。便有些發愁道:“看看有沒有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讓我考慮考慮……”陳恪緩緩道。

這一考慮,就是十天半個月,眼看年關將近,過年時走親串友,若還沒個準信,難免要被弄得焦頭爛額。是以這天上午,李惟賢把陳恪堵在值房中,先是扯東扯西了一陣,才笑着問道:“那件事兒,考慮的怎樣了?”

“那件事啊。”陳恪也不裝傻,點點頭道:“正想跟你商量呢。”

李惟賢暗罵道,我不找你、你也不找我!面上卻滿是笑道:“不用商量,我洗耳恭聽就是。”

“寶臣兄言過了,”陳恪笑道:“我先拋磚引玉,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第一條,咱們必須得爲大宋朝,培養出合格的軍官來。”李惟賢點點頭,便聽陳恪道:“中國強盛之時,無不掩有西域、遑論幽燕。今隴西李家叛逆已久,契丹耶律更是以北朝自居,實是本朝武人之辱!”

“其實幽燕難復、西夏叛出,非戰之罪也,更不能讓武人承擔主要責任……”李惟賢苦笑道:“咱們兄弟說話,百無禁忌,我想仲方兄也知道,咱們大宋朝的武人,有多悲哀吧?”

“嗯……”陳恪點點頭道:“難道就一直這麼悲哀下去,直到被異族鐵騎踏破河山麼?”

“唉……”這是宋朝人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李惟賢唯有繼續苦笑道:“這不是我們能改變的。”

“我不說‘不試試怎麼知道’之類的屁話。”陳恪沉聲道:“但是,皇家武學院,只是大宋朝軍事改革的第一步,官家和相公們寄予了多少厚望?如果在咱們這裡就成了一灘爛泥,後續的改革還怎麼展開?”頓一下道:“好吧,其實我也對軍事改革信心不足,也許就沒有什麼後續,但這一棒不能砸在咱們手裡!不然大宋軍事改革失敗的責任,就要咱們來背了!弄不好將來史書上,還會把亡國滅種的罪名,也往咱們身上扯!”

陳恪一番話,說得李惟賢大冬天出了一身汗。這問題他從未想過,雖然覺着有些牽強,但也很有道理……

便聽陳恪接着道:“如果說,有文官從我這裡走門子,倒還好理解。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原本應當是軍事改革最堅定支持者的大宋將門,竟然也這麼幹!”說着看看李惟賢道:“誠然,軍事改革短時間內,可能會觸動將門的一些利益,但從長遠看,到底是誰得利?難道他們就沒想過,能跟文官分庭抗禮麼?”

“這……”李惟賢的苦笑都凝固了:“仲方說軍事改革,軍事改革到底是什麼,我都不知道。”

“如果一上來,就把藍圖描繪出來,”陳恪冷笑道:“你說文官們會不會答應?”

“那倒是,他們像防賊似的防着咱們,”李惟賢點頭道:“可是,仲方兄你也說,自己都信心不足?”

“任何改革,都必須有堅定的支持者,且力量不能弱於反對者,否則註定失敗。”陳恪兩手一攤道:“連將門都不支持的軍事改革,怎麼可能成功呢?”

“這話說的……”李惟賢掏出手帕擦擦汗道:“如果真能改革成功,他們當然要支持了。”

“這件事不能怨他們,”陳恪一臉誠懇道:“該支持咱們的人不支持,是咱們的溝通沒做好。”說着笑笑道:“所以寶臣兄,還得做好他們的工作。”

“嗯。”李惟賢說着撓撓頭,無奈苦笑道:“仲方兄,你把我帶到河溝裡去了。”

“寶臣兄,我絕無虛言。”陳恪沉聲道:“你不妨跟他們擺明了,放他們進來,可以!但進了武成王廟的門,就再沒有什麼公子王孫,全都是普通的武學生,必須嚴格遵守校規校紀,若有違犯,絕不通融。他們能答應,就來。不捨得自家兒郎受罪,趁早別走這條路,不然被開除,臉上難看。”

實在太心疼了……

第375章 困擾(中)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上)第305章 談判(下)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57章 送別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第30章 開業第303章 汴京春寒(下)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中)第379章 白虎堂第359章 說客(中)第356章 制科考試(中)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119章 賢王第200章 締約第201章 藍第349章 夏(下)第341章 物象纖無隱(中)第263章 以彼之道第119章 賢王第282章 段氏(下)第266章 拉郎配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301章 全民偶像(中)第345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上)第216章 星空第276章 傳臚(中)第300章 黃金之地(中)第341章 物象纖無隱(下)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中)第185章 投資第5章 算計第84章 探監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下)第68章 師表第373章 白龍魚服(中)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下)第350章 秋(中)第138章 雨一直下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下)第357章 暗戰(上)第66章 重寶第309章 遼主(上)第287章 錢荒之解(中)第188章 彌賽亞第259章 信念第214章 說客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287章 錢荒之解(下)第148章 等閒變卻故人心第358章 日食(下)第136章 一個黑幫分子的自白第375章 困擾(上)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360章 緋聞(上)第41章 福禍無常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306章 使遼(中)第23章 急症第284章 刺陳(中)第223章 生財之道第292章 受降(中)第373章 白龍魚服(下)第316章 重逢(中)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53章 打虎親兄弟第361章 人選(上)第52章 應試第二五二章第378章 賓天(上)第182章 大龍頭的寶藏第50章 問題少年第374章 好傢伙(中)第二一八章第126章 無言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147章 老巢第347章 態度(上)第309章 遼主(中)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下)第379章 白虎堂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上)第249章 新酒賦第322章 大宋禁軍(中)第237章 買地第350章 秋(上)第48章 聚首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上)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下)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1章 三郎、五郎和六郎第142章 耳光第50章 問題少年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287章 錢荒之解(下)第106章 壽辰第82章 驚變第67章 可憐父母心
第375章 困擾(中)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上)第305章 談判(下)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57章 送別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第30章 開業第303章 汴京春寒(下)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中)第379章 白虎堂第359章 說客(中)第356章 制科考試(中)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119章 賢王第200章 締約第201章 藍第349章 夏(下)第341章 物象纖無隱(中)第263章 以彼之道第119章 賢王第282章 段氏(下)第266章 拉郎配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301章 全民偶像(中)第345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上)第216章 星空第276章 傳臚(中)第300章 黃金之地(中)第341章 物象纖無隱(下)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中)第185章 投資第5章 算計第84章 探監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下)第68章 師表第373章 白龍魚服(中)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下)第350章 秋(中)第138章 雨一直下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下)第357章 暗戰(上)第66章 重寶第309章 遼主(上)第287章 錢荒之解(中)第188章 彌賽亞第259章 信念第214章 說客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287章 錢荒之解(下)第148章 等閒變卻故人心第358章 日食(下)第136章 一個黑幫分子的自白第375章 困擾(上)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360章 緋聞(上)第41章 福禍無常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306章 使遼(中)第23章 急症第284章 刺陳(中)第223章 生財之道第292章 受降(中)第373章 白龍魚服(下)第316章 重逢(中)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53章 打虎親兄弟第361章 人選(上)第52章 應試第二五二章第378章 賓天(上)第182章 大龍頭的寶藏第50章 問題少年第374章 好傢伙(中)第二一八章第126章 無言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147章 老巢第347章 態度(上)第309章 遼主(中)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下)第379章 白虎堂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上)第249章 新酒賦第322章 大宋禁軍(中)第237章 買地第350章 秋(上)第48章 聚首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上)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下)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1章 三郎、五郎和六郎第142章 耳光第50章 問題少年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287章 錢荒之解(下)第106章 壽辰第82章 驚變第67章 可憐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