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下一道詔令,文武百官便山呼百歲一次,聲音如排山倒海,坐在高高御座上的李曄感受到迎面而來的巨大聲Lang,不禁熱血沸騰,這就是權力,無上的權力,階下每一個人,都是威震一方的文武重臣,而他們莫不跪倒在自己的腳下,這就是帝王。
王爺,哪怕是再尊貴的王爺,和皇帝之間都有着天淵之別,不坐上這個位置,永遠不會感受到那種天下江山盡皆掌握手中的滋味,雖然心中仍然是重、肅穆,和緬懷先帝的哀傷,他還是禁不住露出一絲微笑,於是學着皇兄以前的習慣動作,伸出一隻手,緩慢而有力地一揮,沉聲說道:“衆卿平身。”
“謝萬歲!”衆臣爬起,依序歸位。
李曄隨即擡起頭來,平視前方,沉聲道:“朕於潛邸時,掌理長安府事,府中幹吏,蟬精竭慮、勤勉用心,皆堪重用,今朕承繼大寶,是故擢升任用。來人,宣膘旨意。”
“奴婢遵旨。”
宣旨太監答應一聲,說道:“上諭,李芳任給事中、狄傑爲東閣門使;程羽任西閣門使、韓全海爲殿前左班、劉季述爲右班殿直……
宣旨太監一一念來,王府屬吏大多在朝中安插了職務,這些官職不但充斥於中書、門下、樞密和六部,而且遍佈於京師和地方的軍隊系統,總人數,足足有八十多人。什麼叫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就是了。他們擔任的官兒都不算大,可是誰都知道,用不了三年五年,這些人便會連連擢升,成爲皇帝在文武班中的中堅力量。
這些人中以韓海全,劉季述等人爲代表,代表衆受封官員上殿謝恩,李曄和顏悅色地將他們喚起後,突然熱淚盈眶,顫聲說道:“先帝非只天下之君,也是朕的胞兄,兄皇龍馭賓天,朕心中不勝悲慟。先帝在時,厚愛家人,未嘗以至尊自居,朕登基大寶,以敬天法祖爲首務,豈敢不效先帝?今朕登基,大赦天下,文武官俱受封賞,天下萬民俱承宴恩,豈能忘卻了家人,娘娘、皇弟、皇子、皇女上前聽封口……”
已換穿了宮裝禮服的前朝皇后、皇子、已嫁人的兩位皇女和公主、全都走上前來,向皇帝見禮,李曄早已離開龍座,一溜小跑地下去,堪堪將他們扶起,熱淚盈眶地道:“皇嫂、皇弟、皇侄,你們都起來,都起來。朕這道加恩的旨意,你們不必跪接,靜聽便是。”
宣旨太監待李曄退開一步,才清咳一聲,高聲宣旨:“……魏王李建,改封吳王,加永興節度使、平章事;皇次子李顧,加封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皇弟李賀,加淮南西路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知開長安府、封齊王;先帝子女、今上子女,今後均稱皇子皇女,無分彼此……”
隨後,又追封先帝已經過世的兩位皇后,給皇后上尊號,皇子還是皇子,公主還是公主,在封號上是有品秩的,這一進封,她們的俸祿、待遇便提高了一層……
李曄這般作爲,登時打消了許多老臣的擔憂。如果說加封的那些節度使、平章事、甚至王爺都算是虛銜,只是增加了俸祿和待遇,並沒有什麼實權,可是皇弟李賀擔任長安府尹,中書令卻是實打實的權力,先皇在天有靈,可以安息了。
李曄將衆臣的反應看在眼裡,心中不禁生起一絲暖意,這時,皇弟李賀已上前謝恩,他無暇多想,忙上前扶住皇弟,好言安撫一番,說起亡兄時,兩兄弟倆執手相望,熱淚縱橫,好一副兄友弟恭的感人場面,文武百官見了,有人思念起先帝來,也不禁隨之暗暗飲泣。
隨後,皇后便領着一雙子女上前謝恩。
在李曄面前,一些年幼的公主忍不住自己的悲慟之情,則跟在姐姐們後面,低着頭,淚水在眼眶裡盈盈打轉兒。
“陛下,臣妾率一子三女,叩謝皇恩……”
“嫂嫂快快請起。”
李曄趕緊扶起她,動情地道:“皇嫂,皇侄……,咱們雖是天家,平壞可廢,但是如此稱呼,僅止於金殿。按皇兄時規矩,咱們一家人日常相見,只以家人相稱,朕仍是嫂嫂的小叔,李賀的二哥,孩子們的叔父。皇嫂,你們不要過於悲傷了,逝者已矣,不能復生。朕繼承大寶之後,朝政上會秉持皇兄一向的主張,撫內攘外,與天下黎民共創太平。在家裡,聯也會像兄皇生前一樣,做一個仁厚友愛的一家之主。”
皇后垂下頭來,低低地道:“謝陛下。”
李曄點點頭,環顧文武,上前兩步,大袖舒展,亢聲說道:“衆位卿家,承天恩賜,以火德王,始有我唐一朝,先帝雖沒有高祖太宗的雄才大略,南征北戰,振長鞭而御宇內,奠盛世之基,開萬古之兆,以至國運昌盛,四海賓服。但自幼代先帝征討天下,既是先帝的臣子,又是先帝的胞弟,深受先帝的恩寵,今又受先帝遺託,得承千古之業……”
這番話醞釀良久,早已背得滾瓜爛熟,說起來鏗鏘有力,在金殿上久久地迴盪着,震撼着每一個人的心靈,文武百官都知道這是新任皇帝登基的最後致辭,將定下他今後執政的基調,所以無不側目傾聽。
“從來帝王之治,無不以敬天法祖爲首務。先帝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爲利、一天下之心爲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英明神武,千古明君。朕之天資難及先帝萬一,唯有夙夜孜孜,寐寐不遑,躬行勤政,焚膏繼暴,以勤補拙,謹遵先帝的遺政遺志,不負先皇所託。還望衆卿竭力扶助,與朕共創大唐之萬世太平!”
敬天法祖,那就是他不會對朝政大動干戈,僖宗皇帝的一切遺政遺命,他都將奉行不渝,這也讓忐忑不安的文武百官們最終踏實下來。
文武百官齊齊跪倒,轟然應道:“扶保大唐,臣等責無旁貸。定當戳力同心,效忠朝廷!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