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藉口(中)

福熙元帥慢慢地摺好了電報,放入軍裝口袋裡面,這回他終於可以確定,英國確實有着退出戰爭的準備。英國跟法國不一樣,是一個對殖民地極其依賴的國家,沒有了殖民地,英國只不過是一個二流強國而已。現在,殖民地已經被中國人全部佔領,英國的戰爭潛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雖然英國還有兩百多萬精銳的部隊,還有一支看起來強大的海軍,可是,只要看看他這一年多來對武器研製的投入就知道了,整整兩年,英國都沒有出現過那怕是一種的新型武器,不象中國人,那新型武器簡直是井噴,一樣接一下地出籠並且很快地投入實戰。就拿中國佔領科西嘉島所動用的空降軍來說吧,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有一支空降軍部隊,不過,全世界的人都認爲,那只是一支用來觀賞的部隊。那些空降軍的士兵都是精銳,這沒錯,可是武器呢,彈藥呢,從天而降的部隊,頂多只能帶上幾挺機槍而已,就連中國人也沒有能力把“犀牛”二型坦克弄上天去。可是,中國人弄不上重型坦克,卻專門搞出了一些超新型坦克和裝甲車出來,不但供應給空軍使用,而且,還把如華南方面軍這樣的專職在山地地區作戰的集團軍羣整個兒更換了裝備,其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就算在正規的平原作戰中,也可以把西班牙人打得找不到北,戰鬥力比起“犀牛”二型來,也差不了多少。看到這一些,別說英國人了,就連一向自稱陸軍世界第一的法國人,腿肚子就有點兒發軟。

表現上,英國跟法國簡直是蜜里加糖,好得不能再好了,簡直跟一對蜜月中的夫妻一樣。不過。福熙元帥知道。夫妻本是同林島,大難來時各自飛,更何況英法兩國頂多只能算是互相利用的情人而已。如論兩國之間的恩怨,就是細數上幾年也數不清楚,英國,並不是一個真正可信的盟友。幾百年來,英法兩國爲了爭奪世界霸權和歐洲霸權,爲了爭奪殖民地,不知道打了多少的仗。百年戰爭,拿破崙努力統一歐洲之戰。這其中。都有英國的黑手在。在法國內部。至今還有很多人,對英國抱有深深地敵意,而福熙元帥就是其中地一個。只是,身在同一條船上。福熙元帥有時候也得強裝笑臉,跟英國人稱兄道弟的,其實,在他的心裡,恨不得把大英帝國整個兒踩在腳下,再狠狠地跺幾下腳。

從布萊爾首相的言語中,福熙元帥清楚地聽出來了,英國人想要打退堂鼓。他們想退出這場戰爭。只是。仗都打到這個份上了,可不是你想退就退得出來的。昨天亞歷山大調動斯特拉斯堡的英國部隊時。布萊爾一句話也沒有說,可是今天語氣就突然間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轉變,唯一的解釋就是,同盟國跟英國人有着暗中的接觸,而且,應該在今天早些時候有了一個初步的協議。要不然,英國人地態度不會發生如此大地變化。至於戴高樂總統被軟禁,那隻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英國人順帶着還可以出一口被福熙元帥有意識忽視地惡氣。英國跟法國友好這麼多年了,在巴黎,有着不少的英國代言人,估計戴高樂被軟禁的當天,英國人就知道消息了,甚至於更早,當戴高樂自己還是渾然不覺的時候,英國人就已經看出了跡象,他們一個個可是奸滑得很啊。英國人之所以不哼聲,一來,他們想看看事態地發展對自己否有利,因爲他們也知道,他們不是法國人,而且戴高樂這一段時間的表現太過於出色,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提出反對意見,說不定戴高樂被軟禁,對他們倒是一件好事;第二,他們想把這事情當成一個藉口,一旦事情有變,例如,他們與中國人達成了暗中的協議,那麼,這件事情就是兩國翻臉的最好理由了。

把電報從軍裝口袋裡面再掏了出來,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遍之後,福熙元帥仍然想不出解決的辦法。英國人的口氣如此強硬,擺明了是不想與法國再好好地合作下去。不過,從電報中還可以猜得出來,他們與同盟國方面雖然達成了一定的協議,可是,其結果應該不是太好。同盟國幾個老大之中,英國與德國雖然也是恩怨極深,可是,還沒有達到要互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他們之間地恩怨,最主要地是因爲爭奪歐洲霸權或者是爭奪殖民地而引發的,兩個民族之間並沒有太大地仇恨。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等國,與英國人的關係也差不多,雖有摩擦,卻非死敵。至於亞洲三國和南美洲十八國,更簡單了。英國人在世界各地都犯下了滔天罪行,與這二十多個國家都結下了不深不淺的仇恨,可是,還沒有到達非要致對方於死地的地步。再說了,憑這二十多個國家的實力,他們也根本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他們只能是跟在中國人的後面搖旗吶喊,中國人是什麼態度,他們也是什麼態度。對英國人來說,達成協議最大的障礙是在中國人那裡。中國人與英國人結的仇實在是太深了。大清朝所遭受的歷次侵略中,都有英國部隊的影子。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英國人都是絕對主力,可以這麼說,是英國與法國用大炮鉅艦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把中國打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一心想置大英帝國於死地,他們不會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從電報中,福熙元帥還可以看出來,同盟國方面與英國只不過是達成了初步協議而已,並沒有最終形成方案,要不然,那個布萊爾就不會命令士兵採取不合作態度,而是直接命令士兵退向法國西部沿海,等待船隻前來接他們回英倫三島。而之所以無法達成協議,肯定是中國人在從中做梗,也就是說,法國還有機會破壞英國與同盟國之間的協議,再次把英國人拉下水。

想了好一會兒,福熙元帥再給布萊爾發了一封電報:“首相閣下,軟禁戴高樂先生是法國人民的選擇,我只不過是個執行者而已。如果因此而對貴國造成困惑的話,我願意在此表示道歉。我希望我們兩國的合作能夠繼續下去,不過,我很遺憾地告訴閣下,法國人民不同意讓戴高樂總統重新掌權,法國軍隊也不會同意的。”

福熙元帥想好了,英國人現在是很強硬,不過,即然他們與同盟國還沒有達成真正的協議,他們還有近兩百萬大軍呆在法國境內,那麼,英國就不得不與自己同呆在一條船上,就算想下船,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換名話說,英國人的強硬,只不過是外強中乾而已,法國還有很大的希望把他們死死地拉住,不讓他們順利脫身。說老實話,要是有機會的話,福熙元帥也想與同盟國方面講和啊,仗打到這種程度,法國取勝的希望不到一成,完完全全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可是,福熙元帥沒有辦法,他看清楚了,德國對法國痛之入骨,中國對法國也恨之入骨,那個戴高樂傻蛋總統,在戰前不斷地做着激怒中國人的事情,中國人已經把法國牢牢地盯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們絕不會輕易放過法國人的。而且,德國與法國同爲歐洲大陸上的兩大強國,德國想整個兒控制歐洲,就必須打敗法國,兩個國家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想化解這個矛盾,法國唯一能做的是無條件投降,而這是福熙元帥做不願意做的,;因此,法國只有打下去,一直打到打不動爲止,一直打到自己無能爲力爲止。也因此,法國必須把英國牢牢地拖住,要不然,這仗根本就打不下去了。

這一次整整拖了半個小時,福熙元帥才收到了布萊爾的電報:“貴國軍方軟禁戴高樂總統,此事本爲貴國之內政,身爲盟友,我們沒有說三道四的權力。可是,戰爭進展不順利,任何一個國家內部出現了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大局。爲了表示我們的誠意,也爲了仔細觀察一下此事產生的後果,大英帝國政府決定,里昂及里爾一帶的英國部隊暫停在原地,而法國東北部已經調動的兩個軍則仍然參與梅斯之戰。貴國可以從敦刻爾克一帶撤軍東援,里爾一帶的防務暫時交給我國軍隊,除此之外,我國軍隊不會再參加其它的大規模戰鬥。”

福熙元帥微微鬆了一口氣,如此也好,可以把里爾那裡的近百萬大軍調回,多少也可以在梅斯那兒形成一個局部優勢。至於你們英國人麼,說得好聽,到時候如果中國人真的從敦刻爾克進攻,你們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仍然得乖乖地聽我的指揮。

第45章 火燒日本(6)第3章 盛大的出場儀式第24章 戰前會議(4)第52章 落魄總統(下)第6章 攻打北京(3)第19章 日本內亂(中)第35章 被打出來的新政(中)第14章 前奏第43章 救兵(下)第24章 麪包的妙用(下)第41章 火燒日本(2)第22章 關門打狗(上)第37章 收復臺灣(7)第6章 戰前會議(11)第16章 反擊(上)第48章 秘密大運輸第45章 肉骨頭(上)第43章 意大利人之夜(下)第5章 普塔勒姆的大火(上)第42章 收復臺灣(12)第8章 鬼子的反擊(8)第16章 比利時的災難(下)第17章 佈局(1)第4章 頭痛的布林頓(上)第46章 總攻的時機(中)第21章 追殲日本海軍(7)第15章 攻打袁世凱(1)第27章 索姆河戰役(中)第23章 烏克蘭效應(下)第9章 記者招待會(2)第10章 大捷之後(1)第40章 趁火打劫(上)第19章 追殲日本海軍(5)第12章 好個誘餌第18章 海上攔截(下)第6章 天書(1)第45章 總攻的時機(上)第5章 頭痛的布林頓(中)第13章 包抄(上)第4章 攻打北京(1)第69章 藉口(上)第38章 談判(下)第38章 談判(下)第9章 出擊(下)第16章 反擊(上)第15章 攻打袁世凱(1)第12章 佔領開普敦(上)第16章 攻打袁世凱(2)第41章 意大利人之夜(上)第39章 秋風掃落葉(下)第12章 朴正恩的歸宿第37章 聯軍會議(下)第31章 收復臺灣(1)第78章 總統的結局(下)第41章 火燒德里(下)第32章 攻佔科西嘉島(上)第1章 登陸(下)第11章 鬼子的反擊(11)第17章 香山閒話(下)第6章 普塔勒姆的大火(下)第26章 美軍登陸(下)第36章 收復臺灣(6)第24章 大棒和胡蘿蔔(上)第22章 孤注一擲(中)第7章 強攻(上)第62章 進攻西班牙(下)第5章 試探(中)第10章 地獄之火(下)第17章 反擊(中)第48章 更大的肉骨頭(中)第14章 對付日本人(1)第21章 拿下大沽口(2)第21章 準備(2)第54章 狼與狽(下)第42章 陰陽對話(下)第35章 收復臺灣(5)第20章 拿下大沽口(1)第18章 上京祝壽(3)第14章 包抄(中)第35章 中途島海戰(上)第66 梅斯混戰(二)第10章 請德國人上船(1)第9章 輕取海參崴(中)第17章 判斷(下)第34章 斯里蘭卡獨立(下)第15章 香山閒話(上)第24章 逆襲(上)第46章 爭論(上)第23章 烏克蘭效應(下)第32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1)第43章 救兵(下)第21章 聯合艦隊南下第6章 買命第4章 轟炸海參崴(下)第22章 攻擊(下)第24章 承德之役(6)第49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上)第13章 天津之戰(9)第12章 朴正恩的歸宿第94章 啥是真正的賣國賊(下)
第45章 火燒日本(6)第3章 盛大的出場儀式第24章 戰前會議(4)第52章 落魄總統(下)第6章 攻打北京(3)第19章 日本內亂(中)第35章 被打出來的新政(中)第14章 前奏第43章 救兵(下)第24章 麪包的妙用(下)第41章 火燒日本(2)第22章 關門打狗(上)第37章 收復臺灣(7)第6章 戰前會議(11)第16章 反擊(上)第48章 秘密大運輸第45章 肉骨頭(上)第43章 意大利人之夜(下)第5章 普塔勒姆的大火(上)第42章 收復臺灣(12)第8章 鬼子的反擊(8)第16章 比利時的災難(下)第17章 佈局(1)第4章 頭痛的布林頓(上)第46章 總攻的時機(中)第21章 追殲日本海軍(7)第15章 攻打袁世凱(1)第27章 索姆河戰役(中)第23章 烏克蘭效應(下)第9章 記者招待會(2)第10章 大捷之後(1)第40章 趁火打劫(上)第19章 追殲日本海軍(5)第12章 好個誘餌第18章 海上攔截(下)第6章 天書(1)第45章 總攻的時機(上)第5章 頭痛的布林頓(中)第13章 包抄(上)第4章 攻打北京(1)第69章 藉口(上)第38章 談判(下)第38章 談判(下)第9章 出擊(下)第16章 反擊(上)第15章 攻打袁世凱(1)第12章 佔領開普敦(上)第16章 攻打袁世凱(2)第41章 意大利人之夜(上)第39章 秋風掃落葉(下)第12章 朴正恩的歸宿第37章 聯軍會議(下)第31章 收復臺灣(1)第78章 總統的結局(下)第41章 火燒德里(下)第32章 攻佔科西嘉島(上)第1章 登陸(下)第11章 鬼子的反擊(11)第17章 香山閒話(下)第6章 普塔勒姆的大火(下)第26章 美軍登陸(下)第36章 收復臺灣(6)第24章 大棒和胡蘿蔔(上)第22章 孤注一擲(中)第7章 強攻(上)第62章 進攻西班牙(下)第5章 試探(中)第10章 地獄之火(下)第17章 反擊(中)第48章 更大的肉骨頭(中)第14章 對付日本人(1)第21章 拿下大沽口(2)第21章 準備(2)第54章 狼與狽(下)第42章 陰陽對話(下)第35章 收復臺灣(5)第20章 拿下大沽口(1)第18章 上京祝壽(3)第14章 包抄(中)第35章 中途島海戰(上)第66 梅斯混戰(二)第10章 請德國人上船(1)第9章 輕取海參崴(中)第17章 判斷(下)第34章 斯里蘭卡獨立(下)第15章 香山閒話(上)第24章 逆襲(上)第46章 爭論(上)第23章 烏克蘭效應(下)第32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1)第43章 救兵(下)第21章 聯合艦隊南下第6章 買命第4章 轟炸海參崴(下)第22章 攻擊(下)第24章 承德之役(6)第49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上)第13章 天津之戰(9)第12章 朴正恩的歸宿第94章 啥是真正的賣國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