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寂滅

生命的演化,或遲或早,總會出現一種智慧生物,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稍縱即逝。

繼而,註定毅然決然的,踏上追尋永生不死的荊棘路。

倘若一切都是必然,蓋亞表面即將發生的一切,就全都是某種冥冥中的註定,在追尋永生過程中,任何現象,也無非是這一過程的必經階段,身爲追尋者,方然並不認爲他需要對這一切負責。

但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生命的演化,最終,註定會因單一智慧生物追尋永生而毀滅,這種猜測,讓方然疑竇叢生,曾經思考過的問題再度浮現,那便是,他多少年來執念的東西,逃避死亡,追尋永生,究竟是自己的主觀意願,還是僅僅作爲行星表面生命演化的一個階段。

追尋永生,一個人,毫無疑問是有行動、或不行動的自由,方然的疑問並不在此。

而是說,按照這種假設,宇宙中任何一個適合生命誕生、演化的行星,生命的演變都註定會指向一場以追尋永生而致的大滅絕,那麼,對蓋亞的情形而言,不管最後成爲“那個人”的會是誰,對“蓋亞生命”這樣的整體,其宿命都將是一模一樣的被終結,除滅絕外,別無其他任何前途。

生命,從一開始,就註定會滅絕嗎。

從生到滅,蓋亞的無數生命,每一天都在演繹這樣的從初到終,“萬物皆有開端,也必有其終結”的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方然也未能免俗。

但他還是有點難以接受,演化了四十億年的蓋亞生命,居然會以這種近乎絕望的方式湮滅。

不僅如此,將這一預測推廣到茫茫宇宙,那些極有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遲早也將迎來、甚至早已迎來了末日,這種恐怖的圖景,就讓他想到另外一個懸而未決的猜想。

宇宙浩瀚無際,甚至廣袤到了無限大,按道理講,其中的智慧生命、乃至文明,絕不可能只有蓋亞上的人類文明這一個。

但迄今爲止,人類尚未觀測到任何地外生命,連這些生命存在的蛛絲馬跡都找不到。

蓋亞文明的科技水平,一直在進步,時至今日人類掌握的探測手段也空前強大,但不管怎樣窺測星空,都找不到任何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如果認爲能夠被人類探測到的地外生命,必定已發展出自己的文明,文明存在的證據,怎樣想都應該比生命存在的證據更明顯,但這方面也一樣毫無所獲,就不禁令人困惑。

困惑雖然淺顯,在科學界,大多數專家、學者也曾認真的思考過。

結論,歸納起來有三類,第一類觀點認爲,蓋亞文明是宇宙中(或者是可觀測的宇宙中)唯一的文明,既然獨一無二,人類自然找不到任何地外文明的線索。

第二類觀點則認爲,地外生命、乃至文明,早已與人類文明發生過接觸,但出於種種原因,要麼是當局有意隱瞞,要麼是地外文明高度發達,總之,這種接觸都不爲世人所知,纔會造成“迄今爲止未發現任何線索”的印象。

至於第三類觀點,則認爲以宇宙之大,其中的生命、文明,必定不止蓋亞文明這一個,但生命、文明的演化、變遷,最終都難免走向滅亡,所有這些生命、文明都散落在宇宙各處,彼此之間的距離,概率上都極其遙遠,遙遠到了任憑一個個文明生死寂滅,終其一生,都無法發現彼此的程度。

這三大類觀點,究竟哪一類更接近現實,方然此前並未多想,他也沒這時間。

不過現在,置身於初夏的伯克利,每天鐘錶般精確的作息之際,短暫閒暇時,他卻忍不住會想到這一點。

繼而,不自覺的心生緊張。

雖然潛意識裡告誡自己別多想,可是,他卻清楚的知道,

第三類觀點,纔是真實的。

浩瀚無垠的宇宙,尺度,可觀測範圍便有九百二十億光年之巨,在這九百二十億光年之外,還不知道是什麼情形,如此巨大到無法想象的存在,其中的恆星,何止億萬,圍繞恆星的行星更遠超恆河沙數,要說這樣多的候選者中,迄今爲止,僅僅誕生出獨一無二的蓋亞生命,乃至人類文明,幾乎是不可想象。

所以第一類觀點,方然幾乎不加考慮的否決掉。

而第二類與第三類觀點,如何取捨,就是最近的思考讓他一下子頓悟。

生命,智慧生命,文明,這些宇宙演化中的有趣存在,究竟有沒有一個註定的終結,如果說,在此之前的十餘年學習生涯中,始終沒能找到確切的答案,那麼現在,藉由對蓋亞生命命運的思考,方然才意識到,倘若他的猜測沒錯,那麼,“人類爲何未觀測到任何地外文明”的疑問,也就會有一個確定的回答。

宇宙中的生命,乃至文明,絕不僅僅是蓋亞表面的這獨一無二;

然而,所有這些生命、文明的演化軌跡,卻註定都會落入名爲“追尋永生”的黑洞。

追尋永生,爲此不惜一切代價,不管“那個人”、或者“那個存在”的主觀意識如何,事實上,都無法將這宿命改變一絲一毫。

思考進行到這裡,仰望夜空,一個突兀出現的推論,讓方然遍體生寒。

如果宇宙中的文明遠不止一個……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些註定被“追尋永生”所終結了的生命,文明,她們的孑遺,現在的情形又如何呢。

宇宙,大到近乎無限,其中存在、或存在過的文明數量,同樣近乎於無限,這設想並沒有原則上的錯誤;每一個文明,每一種生命,遲早都將毀於追尋永生之個體的同類滅絕,那麼現今的宇宙,想必已充斥着邁出了這不擇手段一步的“那個存在”,它們真的實現了永生嗎。

永生,成,或者敗,方然一點都沒辦法知道。

但人類迄今爲止,並未發現任何外星文明存在的跡象,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這意味着,“那個存在”們,不管是否真的獲得了永生不死的能力,它們所在的行星,恆星系,乃至星系,仍然是茫茫宇宙中的孤島;

即便有近乎無限長的時間,“那個存在”們,依然無法衝破遙遠距離的阻隔,

而只能是永不相見。

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八七九章 必要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六八七章 理解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十九章 起源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八章 無限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三章 衰老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七九七章 老去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一四五章 隱匿
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八七九章 必要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六八七章 理解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十九章 起源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八章 無限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三章 衰老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七九七章 老去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三十一章 謹慎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一四五章 隱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