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混亂的天下

懷遠軍在結束了一系列大戰之後,開始轉入休整,劉明遠也感受到這些年一直用兵,還是有些承受不了,於是決定暫緩用兵,用心治理地方,穩定根基,這纔是王道。

但是和劉明遠修養生機不同,此時天下羣雄一團混戰,各方的勢力都被攪合進來了,一時間整個元朝竟然沒有一處安生的地方,各地都是戰亂不斷,官軍和義軍反覆廝殺。

劉福通此時已經攻佔汴梁,達失八里戰敗而死,達失八里的長子孛羅帖木兒和守將竹貞帶着殘兵逃出汴梁,直接逃回了大都。

元帝念及達失八里戰死在汴梁,於是冊封孛羅帖木兒爲都元帥,繼續統領其父舊部,駐守大同一帶,整頓兵馬,準備再戰。

孛羅帖木兒於是領着竹貞就去了大同,然後開始整頓兵馬。其實達失八里也是逃出汴梁的,但是路上悲憤交加,加上身上還有重病,於是一命嗚呼了。

孛羅帖木兒看到父親病死了,於是就將達失八里草草掩埋,然後回到大都謊稱達失八里戰死在汴梁,屍骨還被亂軍懸掛在汴梁城頭上。

同時孛羅帖木兒還大肆賄賂此時深得元帝信任的哈麻,哈麻在元帝身邊一再鼓吹達失八里的英勇,血戰汴梁,最終戰死,乃是大元的忠臣。

昏庸的元帝於是就冊封了孛羅帖木兒,令他繼續統兵,駐守大同。

哈麻是元帝罷免脫脫的罪魁禍首,此時脫脫已經死在雲南,哈麻已經完全掌控了朝中大權,但是他的才能和脫脫相比相差甚遠,而且哈麻嫉賢妒能,嫉惡如仇,此時又開始對董摶霄動手了。

董摶霄駐守山東,當年立下赫赫戰功,平定江南有他重要的功勞,同時脫脫令他爲山東行省總管,最令山東軍政民政。

總管是戰時的官職,早在唐朝就出現了,脫脫爲了藉助山東的力量,大理提拔了能幹的董摶霄。

但是此時脫脫已經死在雲南,哈麻對於董摶霄已經是恨之入骨,主要原因就是他是脫脫提拔的,但是因爲董摶霄善戰,元帝也非常賞識,而且山東是戰略要地,北上就是元大都。

元帝也不想山東出事,於是哈麻多次誣陷董摶霄,都沒有讓元帝罷免董摶霄,一時間也讓哈麻記恨不已。

此時機會終於來了,董摶霄爲了山東的防禦,收縮兵力,放棄了徐州,這下子可是讓哈麻抓到了把柄,然後立刻彈劾董摶霄棄城逃命,讓亂軍進入山東,威脅大都。

元帝對於大都非常敏感,聽了哈麻添油加醋的彈劾之後,頓時一陣暴怒,然後就將罷免了董摶霄的官職。

董摶霄的官職被罷免之後,令其兵馬駐守益都,一時間山東戰局危機。

但是哈麻絲毫不以爲意,安排自己的親信卜蘭奚爲山東行省宣慰使、平章,總領山東軍政民政。

卜蘭奚到了益都之後,自然是看不上駐守益都的董摶霄,於是就令董摶霄領兵駐守濟南城。

董摶霄心中早已經是一片怒火,看着一羣酒囊之輩的蒙古權貴來到山東,心中爲山東擔憂不已,但是此時也沒有辦法,只能起兵駐守濟南。

董摶霄駐守濟南之後,毛貴的大軍也從曹州、東平進軍,殺到了濟南,但是很快就被董摶霄打敗,然後毛貴退守曹州,整頓軍馬,準備再戰。

此時其它兩路北伐的義軍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中路的關鋒、潘誠兵分兩路,一路攻破絳州、一路攻破沁州,直接殺入山西。

至於李喜喜和白不信,則是集中大軍猛攻潼關,在經過數月的圍攻之下,攻破潼關,殺入陝西,李武、崔德領兵殺奔長安,李喜喜、白不信領兵圍攻鳳翔。

一時間天下一片大亂,元庭各路守軍紛紛潰敗,山東、山西、陝西各地告急的文書雪花一般地飛入大都,讓元帝妥歡帖木兒一時間成爲了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如何是好。

於是元帝將所有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了哈麻身上,但是哈麻一時間也沒有了主意,他那裡懂得兵事,只能一再催促給地守軍圍剿亂軍。

但是各地守軍早已經是驚弓之鳥,那裡還有膽量和義軍作戰,紛紛駐守堅城,不敢出戰。

洛陽的察罕帖木兒也是按兵不動,死守洛陽,劉福通大軍圍攻虎牢關三個月,察罕帖木兒拒不出戰,最終劉福通糧草耗盡,不得不撤軍回到汴梁。

隨着劉福通北伐大軍取的大勝,汴梁城中一片喜慶的場面,大宋朝時隔兩百多年,終於還都汴梁了,一時間劉福通治下軍民一片歡喜,汴梁城中更是張燈結綵,到處都是歡喜慶祝的百姓。

雖然攻打虎牢關不勝,但是大兵折損不多,主要是糧草耗盡,劉福通撤軍回到了汴梁,將大軍安頓在城外大營之後,就帶着隨從進入了汴梁城。

此時看到城中一片歡喜,張燈結綵,但是已經入汴梁城的劉福通看到之後,臉上突然浮現了一絲陰霾。

“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說要節儉度日嗎?怎麼這樣大張旗鼓舉辦燈會,這要耗費多少錢糧。”

劉福通朝着身邊的弟弟劉六問道,隨着劉福通的力量越來越強,劉福通也深感供養大軍的困難,尤其是圍攻虎牢關,足足三個月,要不是糧草耗盡,他很有可能攻破虎牢關,殺入洛陽城。

心中本來就不快,此時回到汴梁,看到的竟然是一片歡喜慶祝的場面,當初他一再派人回到汴梁督辦狼草,但是汴梁朝中一再叫苦說已經無錢糧可用。

劉福通本來以爲汴梁真的困難,也只能飲恨撤軍,放了察罕帖木兒一次,但是回到汴梁看到眼前的場景之後,還有汴梁城中不少修繕一新的府院,劉福通心中一陣怒火。

劉六知道大哥的脾氣,於是立刻說道:“大哥,這都是杜老夫子的主意,大宋朝還都汴梁,第一個春節,應當好好慶祝一下,這樣也可以激勵治下百姓的士氣。”

劉福通一聽,頓時怒了,他當初可是一再告誡杜遵道要節儉辦事,一切以供養大軍爲主,但是回來才得知杜遵道竟然違背自己的意願。

劉福通心中一陣怒火,雖然眼下義軍一片大好,各路都取得了勝利,但是此時汴梁依然存在巨大威脅,那就是洛陽的察罕帖木兒。

察罕帖木兒勇猛善戰,和他多次交手的劉福通深感棘手,此時天下大亂,察罕帖木兒更是謹慎小心,憑藉洛陽虎牢、泗水的天險,死守洛陽,招兵備戰。

劉福通知道一日不攻破洛陽,殺了察罕帖木兒,汴梁就一日不得安寧,所以劉福通一再出兵圍攻汴梁。

當初攻下汴梁之後,他就令手下大將趙明達攻打洛陽,但是被察罕帖木兒打敗,此時汴梁局面一穩定,劉福通隨後又對洛陽進行了圍攻,但是十萬大軍在虎牢關下三個月,眼看就要破關了,最後因爲糧草不濟,功敗垂成。

劉福通心中一陣怒火,但是還是忍住了,隨後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中。

翌日,汴梁城大朝會,因爲劉福通回來了,韓林兒立刻召集百官朝會,劉福通其實是義軍真正的統領,這一點韓林兒非常清楚,他其實就是一個傀儡。

大朝會百官跪拜,但是劉福通只需要行便禮就可以,而且在韓林兒身邊還有一個位子,一直空着,這就是劉福通的位子,此時他回到汴梁了,自然是要坐回去。

韓林兒看着劉福通一身豪氣地坐了下去,立刻笑着說道:“元帥辛苦了,此番征討雖然沒有攻破洛陽,但是已經是大敗敵膽,更是振奮軍威,讓我軍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韓林兒的溜鬚拍馬讓劉福通心中多少有些好受了,畢竟此時天下大局對他還是非常有力的。

昨晚劉福通就一直在思索着眼下局面的得失,各路大軍都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但是唯獨洛陽城是一個難啃的骨頭。

劉福通甚至有些後悔當初應該留下更多的人馬攻打洛陽城,不該全部派出去,但是此時已經來不及了,眼下只能讓察罕帖木兒在洛陽安穩地再帶上一段時期了。

心中略微舒服了一些的劉福通此時還沒有適應眼下的新環境,畢竟他已經出去三個月了。

當初他們進入汴梁城的時候,大宋朝的各種禮樂制度還沒有建立,宮殿更是沒有,戰火讓汴梁城一片廢墟。此時看着寬敞的大堂,和規整的百官,劉福通多少有些不適應。

而且隨後杜遵道就給劉福通的心中填了一些堵,杜遵道隨後站了出來,然後朝着韓林兒說道:“啓稟陛下,仰仗陛下天威,各路大宋軍隊勢如破竹,捷報頻傳,眼下又是春節之日,陛下當派出使者,犒軍重賞各路大軍纔是,以此來體現陛下的恩德,也讓衆將士爲大宋朝繼續建功立業。”

韓林兒一聽,頓時一陣驚駭,他那裡想到這個杜遵道平日裡說些不靠譜的話就算了,但是此時劉福通就在眼前,竟然也說出這樣的話。

要知道大宋朝是劉福通一手建立的,韓林兒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對於劉福通的軍隊更是沒有任何威信,也從來不敢插手軍隊的事情。

而且劉福通也是牢牢控制軍隊,劉福通讓劉六總領軍政事務,坐鎮汴梁的樞密院,劉六也是劉福通的親弟弟。

至於各路大軍也都是直接向劉福通的元帥府彙報,軍令也都是劉福通直接發出。

至於韓林兒和一衆百官,只是一個擺設,劉福通雖然給了他們不少權利,但是軍隊是絕對不讓他們染指的,所以這些百官們也清楚軍隊的禁地,那是劉福通的天下,他們都不會去碰的。

聽了杜遵道的話之後,劉福通頓時一陣黑臉,這是在宣揚韓林兒的威望,讓軍隊感念韓林兒的恩德,這是劉福通絕對不會同意的。

杜遵道看到劉福通的黑臉,絲毫沒有在意,然後突然朝着了劉福通說道:“劉元帥意下如何?”

劉福通忍着心中怒火,略微平復了一下,畢竟是在朝堂上,也不能直接暴怒,然後說道:“杜大人所言有理,自然是派人犒軍纔對。”

聽了劉福通的話之後,杜遵道立刻朝着韓林兒說道:“還望陛下早日確定犒軍人選,此事不易拖延,當儘快確定,這樣也可以更好地讓將士們感受到陛下的隆恩。”

杜遵道口口聲聲說韓林兒的恩德,絲毫沒有提及劉福通,已經讓劉福通心中一陣怒火了,此時他的話更是讓韓林兒一陣苦惱,他怎麼知道該派何人去呢?

“這事容朕回去想一想,朕一時還沒有人選。”

韓林兒隨後說道,同時也討好地看了看身邊的劉福通,一臉獻媚的笑容。、

但是杜遵道絲毫不退讓,然後說道:“如果陛下不嫌棄,臣願意擔任這個使者,出城犒軍,還望陛下恩准。”

第017章 降服繆大亨第089章 瘋狂的陳友諒第064章 方國珍逃命第041章 張士德來了第235章 插手高麗第098章 泉州海戰第276章 曼施爾的內心第351章 天主教的失敗第220章 情報作戰第137章 大戰在即第143章 陳友仁不仁第038章 攻下江寧城第050章 廣德城大亂第001章 重生元末第099章 無情的事實第103章 進攻福建第243章 火器部隊的首戰第204章 封王大典第060章 商業活動第186章 收復天下人心第207章 閱兵儀式第255章 悲劇的大都第125章 金陵議事第038章 攻下江寧城第259章 震動天下第196章 汴梁事變第269章 李思齊投降第135章 開始備戰第103章 進攻福建第172章 江州亂局第249章 張家軍覆滅第308章 中亞格局第061章 西北徐壽輝第210章 新式軍隊第336章 雲南邊防第260章 擴廓帖木兒的悲劇第076章 背後下手第258章 大明帝國第234章 高麗時局第121章 山西亂局第157章 新政出臺第141章 大戰開始第089章 瘋狂的陳友諒第123章 老冤家見面第001章 重生元末第347章 教皇的旅程第261章 洛陽城下第113章 元庭內鬥第006章 練兵備戰第222章 一箭雙鵰第235章 插手高麗第295章 攻佔川蜀第248章 懷遠軍出擊第078章 張士誠決心一戰第294章 攻佔夔州第309章 召見曼施爾第134章 誅殺趙普勝第107章 福州投降第088章 越來越亂第155章 安慶危機第075章 揚州事件第295章 攻佔川蜀第089章 瘋狂的陳友諒第025章 元庭水師第302章 曼施爾的生活第304章 大明探險者第015章 定遠人繆大亨第121章 山西亂局第102章 攻佔泉州第170章 開始決戰第103章 進攻福建第262章 洛陽陷落第115章 陳有定死了第037章 攻打江寧第338章 聯盟危機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203章 中樞內閣第015章 定遠人繆大亨第254章 大都危機第250章 善後事宜第147章 戰場一幕第179章 武昌城下第019章 朱重八來了第128章 科舉考試科目第035章 偷襲元庭水師第136章 陳友諒的瘋狂第097章 出擊泉州第071章 潛入洞頭島第230章 各路義軍第040章 江南行省第020章 發兵滁和第117章 劉基來金陵第201章 請命封王第315章 大軍相遇第257章 大難臨頭第257章 大難臨頭第291章 攻擊川蜀第265章 出兵河套第017章 降服繆大亨
第017章 降服繆大亨第089章 瘋狂的陳友諒第064章 方國珍逃命第041章 張士德來了第235章 插手高麗第098章 泉州海戰第276章 曼施爾的內心第351章 天主教的失敗第220章 情報作戰第137章 大戰在即第143章 陳友仁不仁第038章 攻下江寧城第050章 廣德城大亂第001章 重生元末第099章 無情的事實第103章 進攻福建第243章 火器部隊的首戰第204章 封王大典第060章 商業活動第186章 收復天下人心第207章 閱兵儀式第255章 悲劇的大都第125章 金陵議事第038章 攻下江寧城第259章 震動天下第196章 汴梁事變第269章 李思齊投降第135章 開始備戰第103章 進攻福建第172章 江州亂局第249章 張家軍覆滅第308章 中亞格局第061章 西北徐壽輝第210章 新式軍隊第336章 雲南邊防第260章 擴廓帖木兒的悲劇第076章 背後下手第258章 大明帝國第234章 高麗時局第121章 山西亂局第157章 新政出臺第141章 大戰開始第089章 瘋狂的陳友諒第123章 老冤家見面第001章 重生元末第347章 教皇的旅程第261章 洛陽城下第113章 元庭內鬥第006章 練兵備戰第222章 一箭雙鵰第235章 插手高麗第295章 攻佔川蜀第248章 懷遠軍出擊第078章 張士誠決心一戰第294章 攻佔夔州第309章 召見曼施爾第134章 誅殺趙普勝第107章 福州投降第088章 越來越亂第155章 安慶危機第075章 揚州事件第295章 攻佔川蜀第089章 瘋狂的陳友諒第025章 元庭水師第302章 曼施爾的生活第304章 大明探險者第015章 定遠人繆大亨第121章 山西亂局第102章 攻佔泉州第170章 開始決戰第103章 進攻福建第262章 洛陽陷落第115章 陳有定死了第037章 攻打江寧第338章 聯盟危機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203章 中樞內閣第015章 定遠人繆大亨第254章 大都危機第250章 善後事宜第147章 戰場一幕第179章 武昌城下第019章 朱重八來了第128章 科舉考試科目第035章 偷襲元庭水師第136章 陳友諒的瘋狂第097章 出擊泉州第071章 潛入洞頭島第230章 各路義軍第040章 江南行省第020章 發兵滁和第117章 劉基來金陵第201章 請命封王第315章 大軍相遇第257章 大難臨頭第257章 大難臨頭第291章 攻擊川蜀第265章 出兵河套第017章 降服繆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