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封王大典

隨着文官行政的改革開始,劉明遠先後認命了五位大學士,同時又任命楊璟爲中央法院的院長,開始推行司法改革。同時任命陶安爲中央監察院的院長,開始進行監察制度的建設。

隨後劉明遠又認命了李習爲禮部尚書、汪廣洋爲吏部尚書、夏煜爲農林部尚書、李夢庚爲運輸部尚書、劉仁本爲工商部尚書、朱升爲刑部尚書、葉琛爲外事部尚書。

同時任命的還有地方行政官員,相對於行省的改革,地方則是相對簡單很多,依然需用之前的制度,那就是省最大,下面是州府,然後就是縣。這些地方行政制度本來就有了,已經非常健全了,此時劉明遠也就沒有改動。此時劉明遠控制的地方已經是十個省。

之意地方的變動,就是法院和監察院的建設開始出現,但是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沒有個三五年是無法完成的。

至於官員的官階,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二十個官階,最高爲正一品,然後是從一品,下面是正二品,然後是從二品……最後爲正十品,最下一階爲從十品。

隨着人事任命的完成,劉明遠也算對文官改革初步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推行各種法令和制度,漸漸地開始推行一個國家的治理。

同時隨着各部門的運作開始了,劉明遠也感受到了不同,之前行省那種自由的辦公已經不存在了,行省這次來了一個大分家,然後各部門自立門戶,開始各自的政務處理,同時隨着禮部的工作開始,劉明遠也不再是之前那種非常自由散漫的自己了,一切規矩和條條框框都出現了。

劉明遠知道這是制度開始運作了,之前他一人的決定,一切事情都是爲了高效快速,但是現在的目的是爲了平穩解決,不再是高效,治理一個國家需要很多部門,也需要很多人,劉明遠自己也不能例外,也要接受這些,開始融入這些規矩之中。

隨着龍鳳五年十月初十的到來,劉明遠也算是正式晉升吳王位,此時一切事情都已經走上正軌,真正地像一個國家了,劉明遠也開始感受到禮部在爲他打造一個帝王的生活和處理政務的環境,而不是之前那種散漫自由的方式了。

龍鳳五年十月初十、劉明遠身穿玄衣、黃裳、黑紗中單,緋紅遮膝,飾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圖案的袞服。

這是禮部爲劉明遠準備的袞服,就是皇帝的服飾,在衆人看來,劉明遠雖然是稱王,但是和稱帝沒有什麼區別,這樣的服飾是應該的。

劉明遠也沒有拒絕,他知道華麗隆重一點也是一種激發士氣的方式,同時劉明遠也只秉着充分發揮治下官員才能的原則,很多事情上不會去幹涉官員的行事,如果一件衣服君王都要指點,那麼這個皇帝可要累死了,和後世的老朱差不多了,這樣的國家雖然可以強盛,但是沒有活力,也無法長久。

清晨,劉明遠領着一衆文武百官一同來到了金陵城外的祭壇祭拜天地,祈求風調雨順,保佑吳國上下國泰民安。

劉明遠身邊是李善長和馮國用、陶安、楊璟,李善長和馮國用也是文武官員之首,此時站在劉明遠身後,但是陶安和楊璟的出現,讓衆人知道現在天下是四份,不再是簡單的文武之分了,而且衆人的衣服完全不同,一眼就看出來是不同體系裡面的人。

馮國用和一衆武將全部都是身着懷遠軍的新式軍服,整齊劃一,帶着長筒帽,簡單明瞭,筆直的軍裝,精美的配飾,最重要是肩膀上面善良的軍銜,這些都讓懷遠軍將領們顯得格外精神。

以李善長爲首的一種中樞官員則是以紅色爲主的官服,和這個時代的差不多,身上也都是帶着明確的配飾,表明官階。

以陶安爲首的監察管官員則是以淡白色爲主的官服,凸顯監察部門的清廉,楊璟的法院系統則是以黑色爲主,也是劉明遠沿用後世風格方式,同時也是爲了凸顯法律的莊重。

此時四排人站在劉明遠身後,完全不同的服飾,也是明確了各自的系統,不單單是文武分家了,此時文官也已經不再是一個體繫了。

隨後劉明遠按照禮部的流程,開始祭拜天地,儀式非常簡單,獻上祭品之後,就是宣讀祭文,然後一個簡單的祭拜儀式,祈求上蒼保佑吳國風調雨順。

禮部知道劉明遠喜歡簡單,於是整個儀式設計的就非常簡單,然後劉明遠就開始祭拜太廟,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

太廟是皇家聖地,也就是供奉皇室去世成員的地方,但是劉明遠知道自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但是也不能向身邊的人說,於是只能說自己孤身一人,世上已經沒有親人了。

於是禮部經過多方考察,最後給劉明遠確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大漢王朝的後人,也就是劉邦的後人,這個身份可謂是非常響亮,於是劉明遠就有了這個高貴的出身。

對於禮部來說,他們要做的就是給劉明遠一個好的出身而已,尤其是劉明遠說自己孤身一人,更是讓禮部歡喜不已,他們知道這裡面可以操作的空間非常大,於是就爲劉明遠尋找了一個劉邦後人的身份。

於是哭笑不得的劉明遠就帶着郭氏和蕭氏,還有長子和長公主,一同來到了新建完成的太廟,開始祭拜裡面的先人。

劉明遠看着杜撰出來的父親和母親,心中不免一陣無奈,雖然禮部給劉明遠尋找了一個劉邦後人的身份,但是太廟裡也絕對不會供奉劉邦那羣人,只有劉明遠杜撰出來的父母。

此時劉明遠的兩個子女已經一歲多了,可以蹣跚地走路了,不時還會呀呀地說這話,今天也是一身錦服,在郭氏和蕭氏的環抱下,一同隨着劉明遠進入了太廟,然後隨着劉明遠進行祭拜儀式。

劉明遠在太廟出來之後,然後就趕到了聖賢殿,開始祭拜裡面的聖賢,這些儀式都是禮部設計的,其實就是按照登基大典準備的,在衆人看來,劉明遠晉升吳王,就是稱帝了,於是所有的禮儀都是按照登基爲帝準備的。

一天下來,劉明遠才完成所有的祭祀儀式,這纔回到行省,此時已經稱爲中樞了,而且已經是快要天黑了,然後衆人開始舉行正式的晉升吳王的儀式。

按照傳統的方式,劉明遠理論上是韓林兒的臣子,這個吳王也是韓林兒冊封的,所以傳統的儀式應該是天使宣讀冊封詔書,然後劉明遠謝恩,之後正式晉身吳王。

但是禮部自然是不會這樣安排儀式的,將韓林兒使者宣讀的儀式直接去掉了,然後按照登基稱帝的儀式,讓劉明遠直接坐上王位,然後宣讀由宋濂操刀的登基詔書,完全按照皇帝的詔書標準來,封賞百官,只是略微省去了一些敏感的稱呼。

詔書宣讀完畢之後,然後就是百官朝拜,也是按照皇帝的禮儀準備的,在儀式結束之後,就是大擺筵席,衆人歡飲了。

這也算是一天的儀式結束了,晚上劉明遠在中樞擺開筵席,宴請百官,同時還有百業的代表,然後衆人一邊開環暢飲,一邊觀看煙火表演。

隨着黑火藥的成熟,懷遠軍對火藥的開發也越來越快,此時煙花已經被馬鞍山的工匠們攻克,這次大典也是第一次使用。

此時隨着夜幕的降臨,金陵城百姓全部走出了家門,街道上也是一片熱鬧,全部都是往來的人羣,還有沿街擺滿了各種美食攤位,小販們在那裡爭相吆喝着。

但是繁忙擁擠的人羣中,有大量身着制服的刑部警察來維持治安,這些刑部警察三五成羣,在人羣裡面維持着秩序,以免出現踩踏事故之類的。

此時,隨着一枚枚煙火飛入夜空,在夜空中炸開了絢爛的煙花,頓時讓金陵城陷入了沸騰之中,百姓們徹底被震撼到了,但是在短暫的震撼之後,就是滿城的歡呼。

就是中樞的百官也被這樣的場面震撼到了,衆人全部看着飛入夜空中炸開的煙花,如果不是事先告知了這是馬鞍山工匠們準備的,衆人都會認爲這是什麼祥瑞出現了。

隨着震撼之後,就是激動,每一個人,劉明遠治下的每一個軍民百姓,內心都充滿了激動,他們知道他們生活在一位偉大的君王統治之下。

隨着煙火的開始,金陵城狂歡也進入了最高峰,到處都是狂歡的百姓,同時也讓刑部的警察更加繁忙。

此時,唯一沒有出席筵席的就是刑部尚書朱升,此時朱升就在刑部的高樓上,看着下面一片燈火通明的金陵城。

“啓稟尚書大人,東城有大量百姓涌入,那裡的兄弟們支持不住了,人太多了,需要支援。”

一個警察朝着朱升說道,東城是釋放煙花的地方,所以煙火一開始,很多百姓就涌入了東城,想要離得更近一些。

朱升身邊的兩個侍郎聽完之後,立刻一陣緊張,同時衆人將目光也集中到了朱升那裡。

朱升隨後立刻說道:“調派五百預備警察過去,將百姓疏散,在進入東城區的街道上設置人牆,不再讓百姓進入。”

朱升本來是不想出來做官的,只想在金陵學院做學問,但是挨不過劉明遠的軟磨硬泡,於是出來做官了。

劉明遠本來是給朱升一個大學士,但是被朱升決絕了,於是做了這個刑部尚書。

此時朱升也感受到了劉明遠所說的,刑部是非常重要的部門,也是劉明遠新政改革的推手,刑部是連接民間和法院的通道,如果能夠按照法令辦事,打下好基礎,將對劉明遠推動獨立的司法建設提供巨大的推力。

於是劉明遠將朱升擺到了刑部尚書的位置上了,朱升也非常瞭解自己的這個學生,於是也承擔下來了這個擔子,推動劉明遠的司法建立。

“尚書大人,剛纔幾個傢伙因爲和擺攤的小販產生了糾紛,於是大大出手,小販重傷死亡,人也被趕過去的兄弟們抓了,接下來該怎麼處置?”

一個警察朝着朱升說道。

朱升聽力之後,然後說道:“將證據收集好,然後送交法院審理定罪。”

衆人一聽,頓時一陣驚訝,但是隨後就明白了,現在很多人都還沒有轉變過來,此時聽了朱升的話,這才恍然。

然後朱升身邊的一個侍郎就說道:“尚書大人放心,一切都將按照法令辦事,將證據蒐集好,然後送交法院審判定罪。”

第104章 圍困福州第283章 遊覽金陵城第044章 釣魚誘餌第176章 陳友諒失敗第350章 達到金陵第232章 察罕帖木兒之死第181章 收張定邊第030章 襄城橋大戰第077章 三家決裂第266章 全面潰敗第057章 魔鬼的演講第323章 巴格達城第045章 李伯升救援第216章 大發橫財第164章 錫蘭洋第323章 巴格達城第312章 帖木兒第277章 曼施爾的航程第142章 憤怒的陳友仁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097章 出擊泉州第315章 大軍相遇第086章 兒女情長第173章 江州血夜第140章 就是不讓人活了第218章 滿刺加城第035章 偷襲元庭水師第327章 中途海戰第202章 晉升吳王第309章 召見曼施爾第063章 出兵溫臺第005章 桃園結義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228章 插手麻諾巴歇第009章 偷襲元軍第166章 龍興城的不安第049章 猛將朱亮祖第287章 進攻雲南第059章 火炮的威力第273章 完成北伐第187章 大榜公佈第276章 曼施爾的內心第323章 巴格達城第067章 組建內侍營第238章 萬戶李成桂第178章 張必先入甕第171章 陳友諒戰敗第313章 亦刺八里第317章 帖木兒潰敗第172章 江州亂局第206章 升旗儀式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101章 徹底失敗第129章 兄弟再見第087章 混亂的天下第083章 張士德的後路第234章 高麗時局第256章 準備北伐第226章 海上大時代第078章 張士誠決心一戰第313章 亦刺八里第204章 封王大典第254章 大都危機第122章 自家開打第288章 攻克雲南第157章 新政出臺第127章 金陵學院第008章 懷遠軍統領第194章 奧爾汗使者第300章 戰略完成第237章 高麗戰略第054章 攻略浙東第007章 收穫人心第292章 攻佔奉節第017章 降服繆大亨第078章 張士誠決心一戰第201章 請命封王第275章 猶太獨立者第071章 潛入洞頭島第136章 陳友諒的瘋狂第063章 出兵溫臺第091章 平安山大火第299章 俘虜小野一郎第110章 奧斯曼王國第245章 安東省第226章 海上大時代第299章 俘虜小野一郎第136章 陳友諒的瘋狂第266章 全面潰敗第257章 大難臨頭第002章 遇上紅巾軍第099章 無情的事實第041章 張士德來了第042章 張士誠攻略江南第352章 帝國天下第225章 俞通源回來了第293章 奉節之戰第051章 朱亮祖投降第147章 戰場一幕第053章 治理地方
第104章 圍困福州第283章 遊覽金陵城第044章 釣魚誘餌第176章 陳友諒失敗第350章 達到金陵第232章 察罕帖木兒之死第181章 收張定邊第030章 襄城橋大戰第077章 三家決裂第266章 全面潰敗第057章 魔鬼的演講第323章 巴格達城第045章 李伯升救援第216章 大發橫財第164章 錫蘭洋第323章 巴格達城第312章 帖木兒第277章 曼施爾的航程第142章 憤怒的陳友仁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097章 出擊泉州第315章 大軍相遇第086章 兒女情長第173章 江州血夜第140章 就是不讓人活了第218章 滿刺加城第035章 偷襲元庭水師第327章 中途海戰第202章 晉升吳王第309章 召見曼施爾第063章 出兵溫臺第005章 桃園結義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228章 插手麻諾巴歇第009章 偷襲元軍第166章 龍興城的不安第049章 猛將朱亮祖第287章 進攻雲南第059章 火炮的威力第273章 完成北伐第187章 大榜公佈第276章 曼施爾的內心第323章 巴格達城第067章 組建內侍營第238章 萬戶李成桂第178章 張必先入甕第171章 陳友諒戰敗第313章 亦刺八里第317章 帖木兒潰敗第172章 江州亂局第206章 升旗儀式第133章 瘋狂到底第101章 徹底失敗第129章 兄弟再見第087章 混亂的天下第083章 張士德的後路第234章 高麗時局第256章 準備北伐第226章 海上大時代第078章 張士誠決心一戰第313章 亦刺八里第204章 封王大典第254章 大都危機第122章 自家開打第288章 攻克雲南第157章 新政出臺第127章 金陵學院第008章 懷遠軍統領第194章 奧爾汗使者第300章 戰略完成第237章 高麗戰略第054章 攻略浙東第007章 收穫人心第292章 攻佔奉節第017章 降服繆大亨第078章 張士誠決心一戰第201章 請命封王第275章 猶太獨立者第071章 潛入洞頭島第136章 陳友諒的瘋狂第063章 出兵溫臺第091章 平安山大火第299章 俘虜小野一郎第110章 奧斯曼王國第245章 安東省第226章 海上大時代第299章 俘虜小野一郎第136章 陳友諒的瘋狂第266章 全面潰敗第257章 大難臨頭第002章 遇上紅巾軍第099章 無情的事實第041章 張士德來了第042章 張士誠攻略江南第352章 帝國天下第225章 俞通源回來了第293章 奉節之戰第051章 朱亮祖投降第147章 戰場一幕第053章 治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