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從東面那片延綿的山巒冒了出來,碎金般的陽光斜散在人的身上懶洋洋的...
一大早,女族長又帶着部落人出外採集。
連續好幾日都是吃枇杷粟食,沒有半點肉,大家早就吃膩歪了,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思索着,今日多采集肉類和蟲子。
再次來到北面那片種滿禾的山地,也許是多日沒過來採摘,現在這裡變了樣,那些草和菜都明顯地長高了,那些紫蘇和香蔥都茁壯成長。
而中間這條溪流的水位似乎上漲了不少,這應該是穀雨過後,下雨多了,溪流的水位變得更深。
“我們採集菘。”
女族長將大家帶到山坡北面那片靠近樹林的山頭,她便拿着一棵類似小白菜的作物(菘菜)分給大家看,還表示今日的主要任務是採摘這種也菜,還說要將這山頭上的野菜都採摘過來。
只見山腳下那些雜草叢中崛起一棵棵顯眼的菘菜,大多都比後世市場賣的菜還要大一些。
不過,在菜地裡面,有很多菘菜被刨了出來,這一片綠色的植物,滿目瘡痍,甚至還有大片的草...以及山坡上面種的禾都被壓倒,似乎有一些動物在這片莊稼地裡睡覺。
女族長安排婦女去摘菜後,又過來吩咐陳昊和那十個少年去釣蛙,陳昊點頭答應,女族長就繼續去安排那些狩獵的男人去辦其它的事情了。
風裡希和藤嫂,以及耘嫂這三家人作爲一隊。
大家拿着藤籃在工作,她們將一棵棵的野菘菜挖出來,灑了泥土,然後放入那些沒有耳的藤籃裡面。
她們挖菘菜時,連那些還很小棵的菘菜都挖走,這就搞不懂了,爲什麼那些沒長大的菘菜也要挖走呢?
大傻和二傻則被女族長安排去跟着柏叔到不遠處的樹林裡收集木柴。
十個少年拿出工具和收集草餌準備釣蛙。
陳昊看着這片草叢想了會,便走到耘嫂的身旁。
“耘嫂,這些小菘還可以繼續長大啊,爲什麼要挖走?”陳昊蹲下來,幫忙挖菜,一邊問道。
耘嫂指着旁邊幾個被某些動物糟蹋過的菜坑,說道:“豕羣過來吃菘,我們要把菘挖了,再燒草種菘!”
豕即是野豬,部落人說的野豬應該是上次在枇杷林裡看到的那羣原豬。
陳昊想了想,又問道:“我們要把這裡所有的菘挖了嗎?”
“嗯,豕羣每歲的這個時候就會過來吃菘,豕羣不吃禾,吃菘不好,會壓壞禾。”耘嫂一邊挖菜一邊認真地回答。
“採完菘,燒了草種菘,豕羣不會再來?”陳昊問道。
“嗯嗯。”耘嫂點頭回道。
“我明白了,這個時候是野豬繁殖期,也是野豬羣最活躍的時候,野豬愛吃菜,如果不把粟苗附近的野菜採摘,就會時常吸引野豬過來,野豬偷吃菜的時候,就會破壞山上的粟苗,只有趁着這個時間把菜都割了再下種,等野菜再長大的時候,就過了野豬羣活躍的時期,粟米就能平安長大,部落人真是有智慧啊!”陳昊恍然大悟,心裡暗暗佩服起來。
這個時候,那十個釣蛙少年都準備好了,就喊陳昊過去釣蛙。
陳昊帶着他們沿着溪流釣蛙,也許是多日沒過來釣蛙,這條溪裡有非常多的蛙類,小夥伴們很快就釣到很多的大蛙,很多人已經幻想着蛙肉的美味。
不過,陳昊卻是覺得這樣下去有點不妥,因爲蛙類是吃蟲的,如果把部落附近的蛙釣走,這必然會造成蟲害氾濫,以蛙肉爲主要的肉食,這實在不合適,太不合適了,這無疑等於殺雞取卵!
現在,部落的肉食來源主要是蛙肉,這肯定不行的,看來得想過另一種肉食的來源。
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時分,大家要回部落進食。
因爲女族長下令要將這片山頭的菘菜採集上來,所以大家的藤籃裡都裝滿了菘菜,可這些藤籃只是一個盛器壯的籃,
大家將野菜運回去的時候只能用兩隻手抱着,這些藤籃也造得不大,運量很少,同時,這也是陳昊昨天找藤嫂商議要解決的事情。
大家採集到很多野菜,小夥伴們也釣到很多蛙肉,而那些狩獵男人竟然打到一頭三十多斤重的獐,獐是鹿的一種,但個頭較小。
狩正扛着這頭獐返回來的時候,部落人個個高興得不得了。
甚至那十個小夥伴都跟上去去摸摸那頭獐,向狩獵的大人詢問怎麼狩獵的獐。
陳昊抱着一捆樹枝,也連忙跟了上去聽聽他們怎麼獵獐,畢竟這是他見過部落人打的最大的一頭獵物。
當狩正把這頭獐運回部落的時候,整個部落都沸騰起來,上下四十多口人高興得像過年。
老祖母也是十分高興,老祖母要了那塊獐皮,然後吩咐庖婦去處理這頭獵物。
陳昊拿着收集到的樹枝,返回自己的家裡,而藤嫂也放下煮食的工作過來幫忙。
藤嫂的編織技術可以說是部落裡最好的,陳昊之前看到的一些帶耳的藤籃便出自她手。
昨天他跟藤嫂研究過現時部落的藤籃,部落的藤籃都沒有挽耳,人只能抱着運送。
藤嫂說她造的那些帶耳的藤籃是她看到部落人不方便而改進的,不過她造的帶耳藤籃不能裝太重的東西,而且使用的壽命不長,容易散架,後來藤嫂就沒有再造這種帶耳的藤籃了。
但陳昊昨晚觀察完藤嫂編造帶耳藤籃的時候,他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了。 wωw⊙Tтkan⊙co
陳昊記得前世隔壁村有一個竹匠,那個竹匠編造竹背籮的時候是先選擇幾根堅韌的竹子作爲主心框架,這樣這些粗的竹框架就能承重。
但部落編織的籃子是用一種小樹的樹枝作爲材料,這看上去像藤籃,這種藤籃沒有承重框架,所以當藤嫂加上一個耳上去,或者在籃子一側面直接綁上揹帶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散架。
發現問題所在,陳昊就打算改進部落這種生產工具。
於是,陳昊選擇了數根比較堅韌和粗大的樹枝作爲主框架,先把一個大致的框架造出來,然後在這些框架之間織上一些較小的、像藤的樹枝。
中午吃完飯的時候,還沒做好,到了傍晚回來繼續造,陳昊和藤嫂花了一日的時間,終於把這個新的藤籃造了出來。
這個藤籃比現時的藤籃大了三分一,不同的是它的構造多了四根粗大的主心骨。
而肩帶也是綁在這些主心骨上面,這樣當藤籃裝重物的時候,那幾條主心骨便會承受絕大部分的重力,藤籃不容易散架。
陳昊設計的這種背籃比較粗糙,是一種背式籃,這樣部落人背上這種藤籃就可以解放雙手,將採集到的野菜和野果直接丟到後面的背籃裡,十分方便。
而且它可以承受三十多斤的重量,這比現時部落的藤籃增加了三分一的運量,而且更方便省力,部落人揹着這種藤籃採集,效率也會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