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養雞

小夥伴們將這兩隻原雞裝在藤籃裡。

這種原雞一裝入藤籃裡就拼命地撞籠,非常野,即使它們是家雞的祖先,但它仍非常野,氣性也特別大,跟野山雞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既然古人選擇這種原雞作爲馴化對象,古人一定有原因的。

這趟收穫很不錯,一大早就抓到兩隻大原雞。

陳昊在這片草叢下了十個腳套,其中有兩個腳套抓到兩隻原雞,還有兩個腳套觸發了,卻套不到獵物,可能一些小老鼠觸發的,所以套不了,剩餘的腳套也沒有變化。

“你們看着哦,這樣穿過這裡,再卡住,這是關鍵一步,你們看清楚了嗎?”

“嗯,我知道了。”

“我還是不懂呀,這個真難學。”

陳昊將腳套重新佈置,小夥伴們都圍了過來,仔細聽從陳昊的教導,有些小夥伴終於學會了,但仍有不少小夥伴仍然學不會。

“嘰嘰嘰嘰....”

就在這個時候,在某處的草叢裡忽然傳出一陣陣稚嫩的鳥叫聲。

在大自然裡,聽到鳥叫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陳昊卻發現這些鳥叫很不一樣,這些鳥好像是幼鳥的叫聲,它們似乎在找媽媽...

“大家仔細聽聽,看看那些在叫的小鳥在哪。”陳昊佈置完最後一個腳套後,就連忙對周圍的小夥伴說道。

“我聽到了。”

“在...在那裡。”

周圍的小夥伴連忙認真聽着,尋找着那叫聲發出的方位,很快,殼就發現了這些叫聲是從西面十多米外的茅草叢裡發出的。

於是,衆人連忙跑到這茅草叢裡尋找。

“大家快找找,這可能是一種幼鳥。”陳昊一邊在草叢裡翻找,一邊說道。

“嗯嗯。”

“我去那邊找找。”

小夥伴們分散開去,大範圍地翻弄尋找這處茅草叢。

半人高的茅草被撥開,那些白茫茫的茅草穗很軟,茅草的莖特別的堅韌,這種白茅草是修補茅草屋頂的主要材料,陳昊之前採集過一些修屋頂,不過他的技術有限,修好的茅草屋頂很快就被風吹壞。

他彎着腰,用長矛撥開茅草翻找着。

他在這片茅草叢裡找啊找,忽然看到茅草叢腳下的枯葉中有一小團褐色、毛茸茸的小球,這小球埋在草裡一動不動。

陳昊一手把它抓了起來,發現這竟是一隻小雞,它有着褐色的絨毛,胖乎乎的。

“這是原雞幼苗!”陳昊拿着這隻小鳥看了看,不由一喜。

“昊,看看是不是這隻小鳥!”

“我也發現了一隻!”

“我也有!”

...

這個時候,其他的小夥伴陸陸續續地發現了原雞幼苗。

七個小夥伴各捧着一隻原雞幼苗飛快地跑陳昊的面前,不過有一名小夥伴捧着的原雞幼苗已經死了。

“嗯,這些應該剛纔那兩隻原雞的幼仔,我們要養大這些原雞。”陳昊接過一隻只的小原雞苗,將它們裝到一個藤籃裡。

“昊,我...我...我剛纔沒看到...把雞仔踩死了,啊...啊...”那個踩死了雞的小夥伴看到這種雞苗如此重要,他頓時就急了,還哭了起來。

“不要緊啦,別哭了,有這些雞苗就夠了。”陳昊連忙安慰地說道。

陳昊發明了釣蛙竿,教會他們釣蛙,他們每日能得到肉食幫助部落,所以,他們一直把陳昊當成大哥,他們會認真地記住陳昊說過的話,對陳昊也是唯命是從。

那個小夥伴得知這隻死掉的原雞苗不重要,就慢慢不哭了。

“族長應該要集合了,走,我們回去吧。”陳昊對衆人說道。

“嗯嗯。”

“昊,我幫你拿雞苗。”

“給你,看着點哦。”

“嗯嗯。”

...

一行人回到部落,此時,部落的人基本上都起來了,有的人外出大小便,有的人在抓緊時間修造工具,大家都等待着族長和老祖母的集合。

老祖母坐在自家的屋前,她拿着一個陶罐,在學着陳昊前天教她漱口刷牙,她的牙齒掉了一大半,只剩下十來只老牙。

陳昊和小夥伴來到老祖母的面前。

兩隻綁着雙腳的原雞和六隻裝在藤籃裡瑟瑟發抖的雞仔,擺放在老祖母的面前。

“太,這些雞是我們一大早捕到的,這種雞叫原雞。”陳昊笑着對老祖母說道。

“好啊,昊,你們是石斧一樣硬啊!”老祖母慈祥地笑着,誇着陳昊和小夥伴。

老祖母在內的部落人夸人的時候,很喜歡把人說成像某種石器,陳昊覺得這應該是這個時代是石器文明,石器是主要的工具,也是現時最有用和厲害的工具,所以部落人才會把石器當成是夸人的代名詞。

陳昊在之前的兩個星期內,也試過好幾次一大早就捕抓到野山雞或野兔回來帶給老祖母看,老祖母看到後十分歡喜。

不過之前的獵物都是作爲肉食給部落人吃的,而這次陳昊卻不打算將這兩隻原雞作爲食物。

“太,我想養這種原雞。”陳昊說道。

“養這種雞?昊不是養了一隻山雞媒嗎?之前你又說野雞不好養...”老祖母自從跟陳昊接觸了幾個星期,說話都利索了許多,甚至把一些詞句改成了陳昊習慣的那樣。

“太,這種原雞不同野山雞,我想建造一個雞欄,養着這些原雞。”

陳昊把一籠小雞遞向前,並道:“比如說,讓那兩隻大原雞孵出更多的小雞,然後我們養大這些小雞,我們就能吃到更多的雞肉。”

老祖母來到那兩隻大原雞的旁邊,只見她撫摸了下那兩隻原雞,接着道:“原來是這種雞呀,柏皇氏族也馴養這種雞。”

“柏皇氏?”陳昊一愣,這是他聽到的第二個外族氏族,而第一個外族氏族是他前身的羲氏。

“嗯,柏之前的部落是柏皇氏。”老祖母點了點頭說道,“柏皇氏養這種雞,他們養的雞到了晚上會自己回部落,我們媧氏以前也試養過這種雞,但我們的雞放出去後,就不會回部落。”

“太,我們養這種雞,不放出去的。”現在,陳昊確定這個時代有一些部落已開始馴養原雞。

第400章 息壤第371章 利益關係第420章 能走多遠第69章 閒雜瑣事第547章第387章 東方形勢第198章 孔雀石與豬鬃(上)第478章 煤礦罷工第220章 遷徙的柏皇氏族第113章 春分日第418章 十二年秋第449章 工業的糧食第95章 富饒的河灘第278章 你們反了!(上)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142章 灌溉農具第260章 酸菜 (月票20張加更)第188章 授人以漁第78章 割禾第279章 你們反了!(下)第523章 殘酷第546章第19章 養雞第90章 墨與“紙”第225章 糧食問題第203章 礦石第250章 訓練與遊戲(上)第251章 訓練與遊戲(下)第540章第95章 富饒的河灘第444章 事故第445章 會唱歌的鳥第73章 水中惡獸第65章 滿載而歸第66章 排水系統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186章 反曲弓與狩獵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529章第270章 植物城牆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473章 紡第440章 大散關第510章第470章第93章 挖蚯蚓第510章第253章 禍起第550章第62章 爭論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422章 進與退第542章第231章 劣質鹽第164章 消毒藥物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51章 抓知了猴第543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513章 附屬的怪事第194章 大豐收第188章 授人以漁第26章 二十四節氣、餵雞第200章 文化知識輸出第525章 破城第321章 羊皮地圖(下)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24章 占卜與刀耕火種第490章 援軍第324章 偷鹽賊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232章 產鉗第473章 紡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543章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510章第331章 廟算(下)第515章 狡與詐第356章 停戰第307章 原始金融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113章 春分日第396章 女媧失利第328章 大型裝備—榨油機第318章 防具 (上)第14章 採花菇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79章 柘桑第354章 計劃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452章 旱情與水車第246章 傳信之鳥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53章 狩獵(二)第140章 大漆(上)第225章 糧食問題第485章 蕭關之戰
第400章 息壤第371章 利益關係第420章 能走多遠第69章 閒雜瑣事第547章第387章 東方形勢第198章 孔雀石與豬鬃(上)第478章 煤礦罷工第220章 遷徙的柏皇氏族第113章 春分日第418章 十二年秋第449章 工業的糧食第95章 富饒的河灘第278章 你們反了!(上)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142章 灌溉農具第260章 酸菜 (月票20張加更)第188章 授人以漁第78章 割禾第279章 你們反了!(下)第523章 殘酷第546章第19章 養雞第90章 墨與“紙”第225章 糧食問題第203章 礦石第250章 訓練與遊戲(上)第251章 訓練與遊戲(下)第540章第95章 富饒的河灘第444章 事故第445章 會唱歌的鳥第73章 水中惡獸第65章 滿載而歸第66章 排水系統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186章 反曲弓與狩獵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529章第270章 植物城牆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473章 紡第440章 大散關第510章第470章第93章 挖蚯蚓第510章第253章 禍起第550章第62章 爭論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422章 進與退第542章第231章 劣質鹽第164章 消毒藥物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51章 抓知了猴第543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513章 附屬的怪事第194章 大豐收第188章 授人以漁第26章 二十四節氣、餵雞第200章 文化知識輸出第525章 破城第321章 羊皮地圖(下)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24章 占卜與刀耕火種第490章 援軍第324章 偷鹽賊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232章 產鉗第473章 紡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543章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510章第331章 廟算(下)第515章 狡與詐第356章 停戰第307章 原始金融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113章 春分日第396章 女媧失利第328章 大型裝備—榨油機第318章 防具 (上)第14章 採花菇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79章 柘桑第354章 計劃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452章 旱情與水車第246章 傳信之鳥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53章 狩獵(二)第140章 大漆(上)第225章 糧食問題第485章 蕭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