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印染

酒樓裡面比較的熱鬧,每到飯點,工人們都喜歡過來這裡吃飯,這裡的飯菜也比較經濟,廚師的手藝也不錯。

與族人一起商議麻布的事,不一會兒,酒樓的服務生便把飯菜送上來。

“小心...”一服務生捧着一個砂鍋,放到陳昊的身旁,其餘個服務生也把肉菜上桌。

每次與族人研究完技術方面的問題,陳昊都會帶着技術管理人過來這裡好好吃一頓。

“來,我們...”陳昊也是餓了,站起來,揭開鍋蓋,拿着陶勺,給自己舀了一碗米粥。

可是他剛放下陶勺的時候,面前這個砂鍋突然裂開了。

“不要緊!”看到周圍的人都衝過來,陳昊連忙擺手道,“砂鍋經常這樣,這個陶鍋的銅片壞了,我沒事的。”

一般的陶鍋在用到一定的時間就會燒裂,所以很多體型大點的陶鍋都會捆上一固定用的鐵絲,而太昊族人便用比較粗的銅片代替,但即使這樣,也有壞的時候。

服務生連忙過來收拾。

“麻布都泡了。”蠶女立刻把桌子上的麻布取過來,可是這塊麻布都被米粥給泡透了,能造衣服的麻布在部落裡是很珍貴的。

“不緊要啦。”陳昊接過這塊麻布,“洗一下就好了。”

他用這塊麻布擦了擦椅子,突然停了下來,道:“這麻布怎麼不扎手?”

他連忙坐下來,拿着這塊被米粥打溼的麻布研究着。

“難道是溼的纔不扎手?”他如是想着。

可等到這塊麻布完全乾透後,他卻發現被米粥打溼過的麻布晾乾後,那部分的麻布已經變得不那麼扎人了,原本粗糙的麻纖維被米漿澱粉糊成順滑。

“難道是缺少這個步驟?”他又撿起一些乾的米粥看,他發現這些米粥裡面都含有麻纖維,“米粥能夠粘掉大部分多餘的麻纖維,所以麻布就沒有那麼扎人!”

旁邊的蠶女也是聽得入了神,她接過陳昊手中的麻布研究着,也接受了陳昊的觀點。

“走,我們等會去試試!”陳昊開口道。

吃過午飯後,下午時分,陳昊和一衆工人在紡織工場這裡忙碌。

他們熬了一鍋小米粥,小米粥熬得很稠,像是漿糊一樣。

熬小米粥用的是煤爐和蜂窩煤,所以熬得比較快,只是也需要消耗煤炭。

等到小米粥放涼後,陳昊就用木棍將其搞成漿糊。

這個時候蠶女取來一卷麻布,並且把這份麻布鋪好。

陳昊見狀,想了想,便道:“麻布已經織好了,上漿的時候只能塗麻線的上下兩層,不能把線的內側塗好,改成麻線的。”

於是,他們又把好幾卷麻線掛在木架上,這些麻線在院子裡排成了二十多米,像是一條龍。

陳昊拿着刷子,給這些麻線上米漿,族人們也來幫忙。

等到漿都乾透後,他們便把麻線上的漿打掉,然後把麻線捲起。

“這線很光滑,根本不扎人。”陳昊拿着一卷麻線突然笑道。

“是啊,處理過的麻線沒有多餘的纖維,所以很光滑,雖然沒有蠶絲線好,但這個不扎人!”蠶女捧着這卷麻線將其湊到自己的脖子處感受着麻線。

“織出來看看效果!”陳昊說道。

“嗯嗯。”

他們將處理過的麻線織成布,然後又進行研究。

麻色的布顏色上有點單調,但這個時候也不能太計較了。

用處理過的麻布和未處理過的麻布放在一起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沒有處理過的麻布表面毛茸茸的,麻纖維十分扎人,就像陳昊前世使用的那種麻袋一樣,可處理過的麻布的表面十分順滑,雖然纖維是粗了些,但穿在身上已經很不錯了。

“嗯,不錯,以後都給麻線上漿,再製成布,將這個技術傳播給族人。”陳昊說道。

他對比了一會兒,就接着道:“沒有處理過的麻布表面粗糙,摩擦力大,容易損耗,上過漿的麻布摩擦力小,損耗小,更加耐用,就算再添加一道工序也是值得的。”

旁邊的工人們本來還想說部落現在連普通麻布都沒能普及,還費力上漿什麼的,可聽到陳昊說上過漿的麻布可以增加耐用程度,他們就閉嘴了。

研究完麻布,陳昊也是累得一身汗。

他回到家中,脫掉衣服準備洗澡,他又看到自己的身體被染了。

“這衣服老脫色,真是太差了。”陳昊一邊洗澡一邊說道。

部落的平民穿的衣物一般是不上色的,衣服都是麻色或者白色,只有軍人或是一些條件比較好的人,或是一些官員才穿染過的布,可是部落的印染技術非常差,衣物老脫色。

雖說爲衣物上色不過是錦上添花,但在一些領域,比如軍人穿的軍衣是迷彩色的,迷彩色可是保護色,這能方便軍人在野外隱藏不被敵人發現,對於部落來說,印染技術這種初級化工業也是比較必要的。

第二日,他再次來到了紡織工場,並且向蠶女他們說,要研究印染。

部落現時需要印染的布匹並不多,只有職業軍人或是一些官員的服裝才需要印染,但印染的效果並不好,衣物很容易脫色。

“我們現在用的是這種樹葉、樹皮染綠色。”

“紫蘇染紫色,不過,紫色並不明顯。”

“用菜花然黃色,菜花產量很低,黃色燃料並不多。”

“而黑色就是直接用油墨,但這個脫色太嚴重了,所以只好染一點。”

蠶女爲陳昊介紹着現時部落用於印染的各種材料。

他們是將各種不同的材料放進鍋裡熬煮,然後用來染布。

印染工場這邊就放着好幾個煤爐。

材料都是直接熬煮出染料,然後用來給衣物上色,就着色效果比較差,印染技術相當落後。

“我記得明礬可以作爲媒染劑,用來染布。”陳昊突然想到了這種礦物。

“明礬?是煤礦那裡的明礬石嗎?可是,那種礦石不是用來治肚疼嗎?昨日我回家吃壞肚子了,吃了這個明礬才舒服。”蠶女說道。

“明礬除了可以治療肚疼外,還能用來染布,而且還有很多用途。”陳昊說道。

上次煤礦發現了明礬石,明礬石的製成品明礬的用途非常廣,而且明礬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比如對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杆、流感桿菌等很多病菌都有抑制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肚疼,也可以用來治療傷口發炎,是一種很有用的抗菌消炎藥,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使用得非常廣泛。

而且明礬和小蘇打混合使用,就能用來製作膨化劑,有了膨化劑就能製造真正的壓縮餅乾。

“用明礬染布?怎麼染?”蠶女很是不解,這種治療肚疼的藥物究竟是有什麼用途。

明礬的成分是十二水鉀鋁礬,而明礬礦石的化學式爲KAl3(SO4)2(OH)6。

只需把明礬礦石與煤炭混合加熱就能製得明礬。

陳昊取來一些明礬加水混合,水裡面有膠狀物,接着他取來一些用純紫色熬製的燃料,將其與這些明礬水混合搞拌。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些添加了明礬水的紫蘇水的紫色變豔了。

可是,紫色燃料還不夠紫。

他想了想,便把另一鍋紫蘇水倒入去,再放上更多的明礬熬煮,一邊熬煮一邊搞拌,漸漸地,紫色染料裡面有不少膠狀物,而且顏色也是十分鮮豔,隨着鍋裡的水份蒸發減少,裡面的紫蘇水成了一種很好的紫色染料。

他們取來一個小陶缸,把染料倒進去,又添加了一些水進去搞拌,得到了一個裝滿紫色的染缸。

“試試染布。”陳昊開口道。

他們把布放下去,然搞拌,可是染了一會兒,陳昊卻發現這些布的着色效果並不好。

“奇怪,這染缸裡面染料是如此鮮豔,可爲什麼泡了這麼久了,這麻布就是不咋上色的呢?”陳昊拿着一根竹竿,看着這塊麻布,感到有些奇怪。

“是不是時間不夠啊?”有說道,“或者我們泡幾日呢?”

“泡幾日當然可以。”陳昊說道,“只是時間太慢了,我怕裡面的水都臭了,應該不是這樣染的。”

不知道如何染布,他只能不斷嘗試和思考,不一會兒,他突然想起了前世看的電視,有關染布的橋段,染缸裡的水都是冒煙的,而且有些橋段更是直接煮布。

“哦?難道是熱量的問題?”他連忙摸了一下面前的染缸,發現它的邊緣很冰涼。

熱量可以讓分子變得更活躍,比如融化糖,用涼水和用熱水的融化速度完全是兩回事,陳昊覺得,應該是個原因。

於是他就跟族人一起,把一個陶缸加起來,在下面放上幾個煤爐,加入陶缸,甚至把陶缸裡的染料煮沸。

把麻布投入煮沸過的染料裡攪拌,陳昊卻驚訝發現,布匹的印染效果非常好,這泡了一會兒,這塊布上的色就遠超過之前冷水染布了。

“我明白了,原來是與熱力有關,染布一定要用熱水。”陳昊如是說道。

將染好的紫色布晾在竹竿上,染布隨風飄揚。

“我們試試其它顏色的染料。”陳昊又開口道。

他吩咐族人架起幾口陶鍋,雖然現在還不清楚加入明礬後的染料的效果如果,但他也覺得應該把其它顏色的顏料確定好。

古代的染料都是有比較固定的材料,並不是所有花木都可以作爲染料的。

就像陳昊現在熬煮的黃色的白菜花的染料,它的效果就不太好了,顏色太淡了,而且白菜花的產量非常低,這是肯定不適合作爲染料材質的。

正染着布,旁邊一名女工開口道:“太昊,沒有煤了。”

“沒有煤炭就去能源部拿。”陳昊沒好氣地說道。

“問了,他們說,最近太昊你用的煤炭實在太多了,已經沒有多餘的煤炭可以給我們了,其它的工場需要煤炭不能停工,所以,他問你要不要把其它工場給停了。”這名女工說道。

“啊?”聽到這個消息,陳昊當場一愣,他還以爲煤炭是足夠的呢,可想想,最近製造紡車、織機多需要用到油漆,制油漆又得用煤炭熬煮銅果和油料,然後糖餅廠生產的糖果和餅乾、以及烘爐都需要用到煤炭,接着就是煮蠶絲、熬米漿給麻線上漿也需要用到煤炭,然後現在熬煮染料也需要用到煤炭這種能源。

煤炭這種能源燃值高,燒得持久,是一種高效燃料,隨着太昊族各種工業的發展,煤炭供應變得不足,也是能理解的,只需加派人手到煤礦那邊工作就好了。

“那就暫停染紫色的,把煤炭都用來試驗這些染料。”陳昊開口道。

接下來是輪到黑色的燃料,黑色染料直接用油墨,染出來的效果還算可以,就是顏色不夠黑。

最後是綠色的顏料。

綠色在自然界中非常廣泛,絕大部分的葉子都是綠色的,可並不是綠色的葉子就能製造染料的,當初陳昊爲了找綠色的染料可是試驗過不少的樹葉和菜葉,最後還是用芥菜葉做了染料。

可這種染料是用樹皮和樹葉熬煮的。

蠶女看到陳昊的疑問,便說道:“我們有個紡織工人在一個樹林裡發現一種樹木,那種樹木的樹皮和葉子非常綠,用來制綠染料比芥菜還綠,所以我們就改用這種綠色的樹木了。”

“是嗎?那些材料給我看看。”陳昊說道。

蠶女拿來了一把樹葉,還有一塊樹皮,這種樹皮卻是樹木的內皮,但卻是綠色的。

陳昊拿着研究了一下,發現這種樹皮和葉子裡面的綠色液體非常豐富,也是很淳厚,他將其倒入鍋裡,然後添加明礬製成染料。

“真是綠啊!”看到這缸熬好的染料,他很是驚訝,這中顏色的染料竟然跟電視上看到的拿那種綠色染料一模一樣的綠,這種樹木肯定是一種適合作爲染料的樹木。

“還有這些果子,這種樹木的果子還能吃。”蠶女給了陳昊一把類似葡萄乾的果乾。

味道不咋的,吃着很乾,沒啥味道,倒是咬開果核後,油膩膩的。

他看着這缸綠色的染料,又看了看手中的果核,突然想起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樹木了,這種樹木的用處可大了。

第457章 大庭縣第538章第348章 改變策略第388章 佈防第202章 你們是不是傻第247章 產鉗的應用第208章 蠶與織第417章 私塾與姓氏第155章 採山貨(下)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68章 不講衛生第340章 後勤第112章 種田忙第307章 原始金融第455章 朱襄族的封地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298章 處置奴隸(上)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355章 毀寨第140章 大漆(上)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366章 原始市場(三)第400章 息壤第397章 神秘人第74章 捕鱷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164章 消毒藥物第427章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92章 奸細第59章 生產工具決定生產力第179章 文明的曙光第426章 養馬易村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278章 你們反了!(上)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75章 收益與風險第144章 西河灣第48章 量度工具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377章 附屬與宗主第100章 換鹽第428章 銅與錢第80章 貨物第468章 歸屬第495章 大反擊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140章 大漆(上)第522章 要走得更遠第113章 春分日第23章 修菜園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439章 巴第6章 粟食第425章第132章 我是老中醫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350章 鹽山寨第288章 建軍(上)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432章 重農抑商政策第311章 慄陸城第324章 偷鹽賊第176章 被俘虜的女人第383章 十一年秋收(下)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325章 瞠目結舌第309章 外貿第211章 退“耕”還林第370章 奴隸市場(下)第210章 這豬打架受內傷了第447章第223章 推舉族長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第20章 建造雞欄第543章第107章 水龍氏(下)第34章 全民種菜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440章 大散關第424章 騎兵第13章 小溪抓魚忙第351章 困難第447章第417章 私塾與姓氏第360章 神秘來客第21章 摘枇杷第161章 採蜜(下)第483章 刺頭第227章 油料作物 (爲想成爲作家的文盲打賞加更!)第68章 不講衛生第14章 採花菇第28章 背式籃第284章 耕戰國策第48章 量度工具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41章 製陶第484章 蕭關危機第17章 耕種之始
第457章 大庭縣第538章第348章 改變策略第388章 佈防第202章 你們是不是傻第247章 產鉗的應用第208章 蠶與織第417章 私塾與姓氏第155章 採山貨(下)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68章 不講衛生第340章 後勤第112章 種田忙第307章 原始金融第455章 朱襄族的封地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298章 處置奴隸(上)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355章 毀寨第140章 大漆(上)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366章 原始市場(三)第400章 息壤第397章 神秘人第74章 捕鱷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164章 消毒藥物第427章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92章 奸細第59章 生產工具決定生產力第179章 文明的曙光第426章 養馬易村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278章 你們反了!(上)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75章 收益與風險第144章 西河灣第48章 量度工具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377章 附屬與宗主第100章 換鹽第428章 銅與錢第80章 貨物第468章 歸屬第495章 大反擊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140章 大漆(上)第522章 要走得更遠第113章 春分日第23章 修菜園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439章 巴第6章 粟食第425章第132章 我是老中醫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350章 鹽山寨第288章 建軍(上)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432章 重農抑商政策第311章 慄陸城第324章 偷鹽賊第176章 被俘虜的女人第383章 十一年秋收(下)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325章 瞠目結舌第309章 外貿第211章 退“耕”還林第370章 奴隸市場(下)第210章 這豬打架受內傷了第447章第223章 推舉族長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第20章 建造雞欄第543章第107章 水龍氏(下)第34章 全民種菜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440章 大散關第424章 騎兵第13章 小溪抓魚忙第351章 困難第447章第417章 私塾與姓氏第360章 神秘來客第21章 摘枇杷第161章 採蜜(下)第483章 刺頭第227章 油料作物 (爲想成爲作家的文盲打賞加更!)第68章 不講衛生第14章 採花菇第28章 背式籃第284章 耕戰國策第48章 量度工具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41章 製陶第484章 蕭關危機第17章 耕種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