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曬河鮮

老樹下。

六籃鹽整齊擺放着,也是晾了一日。

陳昊對此很奇怪,部落每次換到大量的東西回來,部落的老祖母和巫就要將這些物品放在老樹下,還擺上祭品祭祀一晚,第二天才能移動。

他問了老祖母,老祖母就說,逝去的老族人也是這樣做的,說這樣能告知天上的先祖。

巫簡單地完成一次炙烤肩骨的占卜後,老祖母才吩咐族人處理這些換回來的鹽。

這些鹽還溼的,部落人就取來陶盆,將這些鹽曬乾,曬乾後纔會收到巫的屋裡。

老祖母和巫以及幾個老人的家裡都有一個一米多深的大地洞,那些地洞的歷史比較古老,部落的糧食都會藏在裡面,吃的時候再由老祖母進行分配。

老祖母忙完鹽的事情後,就來到陳昊身旁,問道:“昊,你說可以到河裡撈魚蝦曬乾,我們該怎麼做?”

現在的老祖母對陳昊也是十分相任。

“用鹽醃製魚蝦,然後曬制,魚蝦就可以保存很久,甚至可以將大魚製成鹹魚幹,可以吃更久。”陳昊說道。

“好,我派人跟你去制魚乾。”老祖母堅定地點頭說道。

她在想,要是真像陳昊說的那樣,可以將河裡的河鮮製成魚乾,那媧氏部落就能多存一份口糧。

比作以前,由於魚蝦等水產無法保存,都是直接看着它們爛在泥裡,等到春季河水漲回來,就連泥裡的螺都不再能採集了。

陳昊在思索着將小魚蝦製成鹹乾貨的步驟。

但很快,他就發現在曬制魚蝦之前,還缺少一些工具。

於是乎,他直接跑到工具房裡翻找。

工具房裡面存放的是各種未分配的石錛、石鎬等工具,以及長矛弓箭等屬於部落公有的武器,有一名老人住在這裡看守這裡的工具。

藤籃、菜籃,這些都是可以用來曬魚蝦的工具,但並不好使。

很快,陳昊又找到幾個好使的工具了。

這是一種扁平、用蘆葦杆製成的容器,一個圓形的扁平、邊框很淺的工具,通俗的話來說,這種工具叫“匾”,是用來曬制糧食和各種肉類的盛裝工具,他在朱襄氏族那裡就見過別人用這種工具曬鹽。

陳昊記得在農村的時候,這種工具是用竹製的,叫竹匾,可在這個時代,他看到的這種工具卻是用蘆葦枝、藤這些材料編織而成,遠沒有竹匾輕便。

竹既能造弓、矛等武器,也能制籮筐、箕、匾、籃子、傢俱等各種各樣的工具,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材料。

可是,陳昊到目前爲止,包括在其它的部落裡,都沒有發現竹子的蹤跡,這一帶可能沒有竹子。

拿着幾個匾,再次跑到藤嫂家裡,其實就在陳昊家的隔壁。

此時,藤嫂正和三個巧手的老婦女坐在地上,編織地籠、蝦籠、還有製作背籃,而編織用的材料是蘆葦、水草、藤、樹枝。

這些老婦女平常不會外出採集和漁獵,只有在集體種地缺人時纔會跟着出去工作。

她們平時就在部落裡編織工具、搓繩子,看管部落裡半大的孩子,她們也種了幾行菜,而她們的食物發放是陳昊分配的。

陳昊進來後,直接讓藤嫂她們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所有人全力製造這種匾。

到了中午時分。

老祖母安排了二十多個男女給陳昊調配,因爲部落有幾個孩子要成年,需要搭建幾間新泥房屋,所以她並沒有將所有的人手都撥給陳昊。

陳昊和這二十多個男女,帶上背籃等工具,趕到了之前那個河灣處。

即使過去近十日,這河牀上依然有很多水產沒有死亡,但也有部分水坑裡飄着死魚。

“走了,我們下去。”

“穿了木屐的人小心點。”

陳昊帶着部落人下河牀,因爲部落還有很多人沒有樹皮鞋穿,很多人還只穿一個木鞋底,綁上幾條繩子,就是木屐,所以陳昊要提醒那些穿木屐的人下河牀時要小心一點。

滿是螺殼貝類的河牀已經有些乾旱,很多螺殼都被咬碎了,這應該是青魚咬出來的,青魚喜歡吃螺絲。

陳昊捕抓過很多魚,他也不知道哪些是青魚,畢竟這個時代的魚跟後世的馴化過的四大家魚是不一樣的。

馴化魚類,還不是時候,陳昊只想先解決溫飽問題。

“這邊,你們撈這邊。”

“西面,你們幾個去撈西面。”

“大家先搜索水坑,把水坑裡的小魚小蝦撈上來。”

“你們幾個穿樹皮靴的,負責到更遠的泥地裡撿螺和貝。”

陳昊來到河牀上,吩咐族人分頭行事,已經晚了很多日,時間要抓緊一點,一定要在魚蝦乾死前,儘量多收集上來。

一行人忙活到傍晚時分,每個人都收集到大半籮筐的水產。

非常不錯,種類繁多,有黃鱔泥鰍、蝦虎魚、蝦米、蟹、還有一些黑魚和鮎魚,這兩種魚最耐氧了,只要有溼泥巴就能活,不像那些草魚青魚之類,困在坑裡很快死亡。

衆人將今日收穫的水產帶回部落,也是開始忙碌起來。

泥鰍黃鱔不多,先吃了。

蝦米小魚洗乾淨後,小魚擠出內臟,和蝦米一起放到鹽水裡浸泡。

大魚都殺了,挖掉內臟放到鹽水裡浸泡。

大魚浸了兩個鐘頭,就直接掛在木架子上進行晾曬。

倒是蝦米和小魚醃製完後,要煮一遍,然後榨乾水份,放進匾上進行晾曬。

而螺貝直接煮熟,挑出它們的肉,然後拌上鹽巴醃製一下,再晾曬。

連續進行好幾日的捕撈,媧氏部落的老樹下已經擺滿了螺貝幹、小魚蝦米幹、大魚乾。

部落裡面飄滿了魚腥味,但大家並不討厭這些腥味,因爲這些是寶貴的存糧。

“真好,看來成功了。”

“只要一直採集和曬制下去,即使到了春季,部落都能穩定得到肉食。”

“這樣,春季的時候,就能減少採集漁獵的時間,大家可以去開墾灌木叢那邊肥沃的土地了。”

陳昊站在老樹下,撿了一些螺肉乾看着,在憧憬着春天的時候,開荒的工作。

第507章 兇族危機第483章 刺頭第460章 平叛(下)第142章 灌溉農具第223章 推舉族長第159章 桃林(下)第519章 替罪羊第457章 大庭縣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540章第483章 刺頭第9章 吊腳套第519章 替罪羊第4章 窮得吃草第194章 大豐收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396章 女媧失利第229章 出口農具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365章 原始市場(二)第552章第545章第230章 幹塘第428章 銅與錢第71章 十進制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321章 羊皮地圖(下)第123章 大建造第288章 建軍(上)第14章 採花菇第9章 吊腳套第347章 軍法第175章 桑林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98章 歲星第48章 量度工具第540章第440章 大散關第80章 貨物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443章 能源難題第505章 兇族聖牙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313章 詭計第72章 飛石索第214章 巡山第473章 紡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513章 附屬的怪事第480章 狡猾的奴隸第295 章攻伐戎人(四)第108章 春事第336章 佔山爲王(一)第246章 傳信之鳥第347章 軍法第239章 初級貿易(月票突破二十張加更)第340章 後勤第354章 計劃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76章 十斤鹽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550章決定好好經營這本書(附加更規則)第515章 狡與詐第394章 女媧氏的心計第318章 防具 (上)第35章 地籠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489章 騎兵突襲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472章 羽絨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230章 幹塘第293章 攻伐戎人(二)第368章 原始市場(五)第311章 慄陸城第20章 建造雞欄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116章 蕁麻的妙用第162章 養蜂大計第160章 採蜜(上)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345章 白狐女第490章 援軍第551章第95章 富饒的河灘第331章 廟算(下)第299章 處置奴隸(下)第438章 收編第428章 銅與錢第286章 六年秋收第222章 安置的事宜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12章 部落的田地第547章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234章 脫粒翻曬農具第291章 左右兩難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
第507章 兇族危機第483章 刺頭第460章 平叛(下)第142章 灌溉農具第223章 推舉族長第159章 桃林(下)第519章 替罪羊第457章 大庭縣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540章第483章 刺頭第9章 吊腳套第519章 替罪羊第4章 窮得吃草第194章 大豐收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396章 女媧失利第229章 出口農具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365章 原始市場(二)第552章第545章第230章 幹塘第428章 銅與錢第71章 十進制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321章 羊皮地圖(下)第123章 大建造第288章 建軍(上)第14章 採花菇第9章 吊腳套第347章 軍法第175章 桑林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98章 歲星第48章 量度工具第540章第440章 大散關第80章 貨物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443章 能源難題第505章 兇族聖牙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313章 詭計第72章 飛石索第214章 巡山第473章 紡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513章 附屬的怪事第480章 狡猾的奴隸第295 章攻伐戎人(四)第108章 春事第336章 佔山爲王(一)第246章 傳信之鳥第347章 軍法第239章 初級貿易(月票突破二十張加更)第340章 後勤第354章 計劃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76章 十斤鹽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550章決定好好經營這本書(附加更規則)第515章 狡與詐第394章 女媧氏的心計第318章 防具 (上)第35章 地籠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489章 騎兵突襲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472章 羽絨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230章 幹塘第293章 攻伐戎人(二)第368章 原始市場(五)第311章 慄陸城第20章 建造雞欄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116章 蕁麻的妙用第162章 養蜂大計第160章 採蜜(上)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345章 白狐女第490章 援軍第551章第95章 富饒的河灘第331章 廟算(下)第299章 處置奴隸(下)第438章 收編第428章 銅與錢第286章 六年秋收第222章 安置的事宜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12章 部落的田地第547章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234章 脫粒翻曬農具第291章 左右兩難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