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撥雲見日

第115章 撥雲見日

孟歆看着朱棣,笑了笑,說道:“元朝承前繼後,把南宋的漢人列爲‘南人’,是爲全社會最低人等。士家大族再無出頭之日了。洪武帝大興科舉,還免了士紳的賦稅徭役。怎麼樣?這些士紳轉臉搞起了逼迫‘投獻’--大肆兼併農民的土地。不知道,洪武帝的黃冊、魚鱗冊還有用嗎?”

朱瞻基又踹了孟歆一腳,目錄兇光地看着他。

“嘿、嘿,這小子還挺孝順的啊!”孟歆心想,然後,戲謔地瞥了朱瞻基一眼,說道:“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起義、元朝末年的紅巾軍起義,就不用我贅述了吧?土地兼併、官僚腐敗冗餘、財政危機等等,這是一個王朝衰敗的最主要原因。陛下有幸,大明沒有士家大族的困擾,但是,士紳、豪強兼併土地已經是初見端倪,不能讓這股子星星之火,不知不覺間形成燎原之勢啊。 ”孟歆看着朱棣,不再吭聲。

朱棣神色反而釋然,說道:“你個臭小子,見風就長,迎風撒尿,本事見長啊!”

孟歆知道這個永樂皇帝的痛腳:幹掉了洪武帝的接班人、大哥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打了四年的靖難之役,登上了皇位,自稱是馬皇后的兒子,就怕別人質疑他的‘正統’身份,所以,對待士紳畏首畏尾。於是說道:“老大,別介意--這這麼稱呼您,是我認爲您是我們一夥的頭頭。這是我賣身投靠,主動地親近您吶,您說,什麼是江山?”

朱瞻基鄙夷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凡是天下的土地沒有不是屬於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沒有不是帝王的臣民。”

孟歆狠狠地踹了他一腳,說道:“你懂個屁!滾一邊去。”

朱棣笑了笑,說道:“朕也知道士紳是大明肱骨......掌管大明還要他們......”

孟歆看了看朱棣,見他沒有再說下去,接茬說道:“是肱骨,但是,這個肱骨要是和您總是離心離德、兩面三刀、陽奉陰違呢?”

朱棣不響,也知道孟歆所言切中要害。

朱瞻基瞠目結舌。

孟歆趁熱打鐵,說道:“其實,李世民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一句屁話--從自己的心裡就把自己放在了老百姓的對立面,還TMD老百姓讓‘載’着。老大,您仔仔細細地想一想--如果--您是一條魚呢?”

孟歆看着朱棣,說道:“洪武帝打小放過牛。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洪武帝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洪武帝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爲了活命,洪武帝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洪武帝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爲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不久,當地出現饑荒,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洪武帝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離開寺院託鉢流浪。

洪武帝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見識了這個國家、這個世界、這裡面的人情冷暖。

他老人家本來就是真真正正的老百姓,是那載舟的--水啊!

洪武帝北伐檄文《諭中原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目標切切實實地實現了,做了洪武大帝。但是,洪武帝出身貧苦,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所以,登基後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首先,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他發現御史宇文桂身藏十餘封拉關係私託求進的信件後,立即派人對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從上到下貪污腐敗現象極其嚴重,他龍顏大怒,立即詔令天下:“爲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並稱: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污,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其次,從自己身邊“高幹”開刀。明初的中書省下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由於大量留用元朝的舊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們有恃無恐貪贓枉法。洪武帝對這些官員進行懲處。

第三,洪武帝利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採取“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剝皮揎草”刑法,就是把那些貪官拉到每個府、州、縣都設有的“皮場廟”剝皮,然後在皮囊內填充稻草和石灰,將其放在處死貪官後任的公堂桌座旁邊,以警示繼任之官員不要重蹈覆轍,否則,這個“臭皮統”就是他的下場。這種舉措震懾了一批官員,使他們行爲大爲收斂。

第四,洪武帝對自己培養的幹部決不姑息遷就。爲了培養和提拔新力量,洪武帝專門成立了培養人才的國子監,爲沒有入仕的年輕讀書人提供升遷機會。他對這些新科進士和監生厚愛有加,還經常教育他們要盡忠至公,不爲私利所動。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進士和監生下基層查勘水災,結果有141人接受宴請,收受銀鈔和土特產品。對於那些受賄人員全部處理。

第五,洪武帝制定整肅貪污的綱領——《大誥》和《醒貪簡要錄》。《大誥》一書是他親自審訊和判決的一些貪污案例成果的記錄,書中還闡述他對貪官態度、辦案方法和處置手段等內容。洪武帝下令全國廣泛宣傳這本書;他還叫人節選抄錄貼在路邊顯眼處和涼亭內,讓官員讀後自律,讓百姓學後對付貪官。

第六,允許民間百姓上訪。明朝允許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明朝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對於封建時代而言,完全打破了一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慣例。賦予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權力,是中國幾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創舉。上訪,在明朝,受到了朝廷的保護,不僅如此,對於應當接訪而沒有接訪處理的上級官員,亦要依法辦處。

此外,洪武帝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民間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

洪武帝以殘酷的法律嚴懲貪官污吏。其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措施之精確,收到了強烈震懾作用。洪武帝從登基到駕崩,他“殺盡貪官”運動貫穿始終未減弱,但貪官現象始終未根除,晚年只能發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爲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哀嘆。

洪武帝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污吏15萬人。

爲什麼?”孟歆不懷好意地看着朱棣。朱棣若無其事地端詳着孟歆的小臉。

孟歆頹敗,說道:“是爲了還老百姓一個清朗朗的天。

明朝伊始,洪武帝實行了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外地州縣官進京,洪武帝對他們說:“天下初定,老百姓財力睏乏,像剛會飛的鳥,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樹,不可動搖它的根,重要的是休養生息”。

洪武帝還鼓勵開墾荒地,1370年並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他還採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對於墾荒者,由政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還規定,農民有田五至十畝的,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有田十畝以上者加倍種植。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

除了民屯外,明朝伊始還有軍屯和商屯。軍屯由衛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農具。明軍士屯守比例是:邊地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軍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田。軍糧基本上自給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邊境僱人屯田,就地交糧,省去了販運費用,獲利更豐。商屯的實行,解決了軍糧問題,同時也開發了邊疆。

洪武帝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型的租稅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規模地蠲免賦稅。之後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應天、河南、北平、山東、江西、兩浙等地陸續蠲免賦稅。到洪武二十四年統計時天下田土,已達到3,874,746頃。

洪武帝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洪武帝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促進明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洪武帝的休養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穩定了農民生活,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洪武帝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和賑濟災荒。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關水利的建議,地方官吏須及時奏報,否則加以處罰。到1395年,全國共開塘堰大約40987處,疏通河流大約4162道。

明朝伊始,由於連年戰亂,加上疫病流行、河水連連氾濫,中原人口銳減,而山西卻未經大戰,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人口相加,還不及山西人口的一半。中原大地赤野千里,人跡罕見。爲此,朱元障下決心從山西大規模移民整修河堤、恢復鹽場、發展生產。

洪武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遷移行動,涉及人數達百萬之衆。其聲勢之大,範圍之廣,曠古絕今。洪武移民不僅合理地分佈了人口生存空間,而且移民與當地土著在文化上、心理上、習俗上經過長期的交融交換,地域文明必然會相互照應,爲大明帝國成爲當時世界最強盛的國家奠定了基礎,爲漢民族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老大,您說咱們的洪武帝是舟呢?還是魚?”

朱棣恍然大悟:對呀,自己就是--魚,就在老百姓的生活裡呀。

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118章 毫末累土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十八章 初戰告捷(八)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章 百靈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六十一章 戰略戰術(三)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126章 針鋒相對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七)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恥(二)第五章 總會有出路的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111章 盡忠報國(五)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五十三章 竭盡所能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二章 百靈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九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七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129章 循序漸進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四十二章 依依惜別第七章 撿到了寶啊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五十章 潛移默化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二十六章 法不傳六耳(一)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八十二章 人傑地靈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八十二章 人傑地靈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
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118章 毫末累土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十八章 初戰告捷(八)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章 百靈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六十一章 戰略戰術(三)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126章 針鋒相對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七)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恥(二)第五章 總會有出路的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111章 盡忠報國(五)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五十三章 竭盡所能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二章 百靈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九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七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129章 循序漸進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四十二章 依依惜別第七章 撿到了寶啊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五十章 潛移默化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二十六章 法不傳六耳(一)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八十二章 人傑地靈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八十二章 人傑地靈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