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

呂惠卿的幾滴眼淚比火藥還要厲害三分,炸得朝堂上人心浮動。

人人皆知,這是在針對阻止他入京的韓絳、蔡確等宰輔。尤其是蔡確,因爲韓絳無心朝政的緣故,蔡確在東府中近乎於大權獨攬,呂惠卿不得入朝的責任,其實都被他一人擔了去。

借太上皇帝的勢,壓了蔡確一下。

不過儘管有文武百官在殿上親眼見證,但御史想要給呂惠卿安一個殿上失儀的罪名,卻也不是那麼容易。

只是回憶上皇當年事時聲音哽了一下,又沒有痛哭失聲,無論如何都當不起這樣的罪名。

御史們也不方便用不實之罪強加在呂惠卿身上,多少人做見證呢?

這一回呂惠卿哽一下就被彈劾,下一次哪個人多喘口氣,是不是也一樣會被彈劾?這樣的路數下去,可就要人人自危了。哪個御史敢犯衆怒?

不過御史們都在看着呂惠卿的後續,到底是準備離京,還是想就此留在京中。

如果呂惠卿是爲了留在京中才哭出來,那麼絕對虛情假意,心懷詭詐。只要有一點苗頭出來,就會立刻成爲靶標。

但他當真是爲了太上皇而哭,心中一片赤誠,那麼他肯定會按時離京。對蔡確爲首的宰輔們來說,還是可以容忍的結果。

不管表演得多麼精彩,只要不留在京城,短時間內便不爲禍患。

不過呂惠卿在朝中的名聲還是有些問題。

在變法的那段時間裡,舊黨從王安石身上找不到可供利用的把柄,都將火力集中在呂惠卿的身上。多小的毛病,都會被無限放大,讓呂惠卿的名聲一落千丈。

當年變法之前,呂惠卿最早是得到了歐陽修的青目,方纔在朝堂上聲名鵲起,稱他是“學者罕能及”,並“告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薦之於朝廷。且曰:後有不如,甘與同罪。”呂惠卿能進崇文院任職,正是歐陽修的功勞,與王安石無關。之後呂惠卿參與進變法中,成了王安石的助手,歐陽修就一反過去的欣賞,攻擊呂惠卿不遺餘力。

不論呂惠卿本來人品如何,在現如今的朝臣們的心目中,他還是奸詐詭譎、權欲旺盛的奸險小人。

在朝會後,有了向皇后的承諾,呂惠卿入內拜見太上皇。

韓岡沒有一起過去。章惇、蘇頌今天也不當值。只有蔡確、張璪和薛向陪着呂惠卿一併入宮問安。

據之後傳出來的消息,趙頊也並沒有寫下什麼讓人難做的字條,只是回了呂惠卿一句好。讓人知道他的意識依舊清醒。

覲見之後,呂惠卿隨即告退離宮。

按照常例,太上皇后應該向呂惠卿徵詢一下對最近軍國重事的看法,以及他抵達河北之後,打算怎麼處理當地的軍政二事,做一下了解。

但凡大臣出典要郡,都會被詢問,如果回答的不中人意,這項任命便會有被撤銷的可能。甚至連同決定此項任命的宰輔,都會受到一定的責罰。

但向皇后並沒有在今天召見呂惠卿的意思,看起來對呂惠卿在殿上的表演是有所不滿,準備拖延時間了。拖到呂惠卿該啓程的時候再召見,就免得有人會誤會朝廷的心意。

“想不到呂吉甫竟然會在殿中來了這麼一手。”韓岡回到宣徽院,午後蘇頌過來時,就對他感嘆着。換做是他自己,絕對做不到這一點。

“還不是給逼的。”蘇頌笑了一聲,“說得好像事不幹己,其中就有玉昆你一份吧?”

韓岡打了個哈哈,難得見到蘇頌辭鋒銳利:“又非是私仇。”

阻止呂惠卿留京,王安石都可算是其中一個。儘管王安石這麼做,是爲了逼韓岡也從樞密院中退出來。但不可否認,王安石的確是將呂惠卿當成了籌碼來使用。

這其中並非是私仇,而是爲了道統。只是相對於國家公事,道統方面多多少少還有私慾的成分在了。

蘇頌當然清楚,笑了笑,轉而道:“不過也虧他呂吉甫能想到這一招。旁人可真學不來。”

“爲了名聲,呂吉甫也是被逼無奈了。”

並不是說蔡京、呂惠卿這一干人,是接二連三想把寶押在小皇帝身上。爲了十年後的事也用不着走這一步,其他辦法也不是沒有。

在韓岡看來,更多的還是爲了現在的聲望。只是蔡京比呂惠卿做得可是毛糙多了。估計是經驗不足的緣故。不過呂惠卿本身也是不得已,至少蔡京不會像呂惠卿一樣,曾被千夫所指。就是在呂惠卿拿下了靈武之地後,也沒能摘下有才而無德的帽子。

“呂吉甫到底打不打算留京?”蘇頌又問。

韓岡知道蘇頌對呂、曾等人的看法,多多少少有些成見。他自己其實也有一點,之前來往的過程中,呂惠卿對權力的渴望,表現得十分明顯。韓岡眼睛不瞎,自不會看不出來。

“誰知道他怎麼想?只能看着了。要是他當真想要留下來,這兩日肯定會有所動作……不過蔡相公正盼着他這麼做。”韓岡說道。

蘇頌當然清楚,蔡確有多忌憚呂惠卿入朝。

朝堂上也不會有人不知道。呂惠卿憑藉他的功勞,以及在新黨中的地位,只要呂惠卿入朝,立刻就能從蔡確手中將軍政大權給奪回大半來。想要獨相的蔡確,哪裡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蘇頌點頭嘆道:“呂吉甫若是有自知之明,現在就該收拾行裝了。”

“呂吉甫識見超羣,不會看不到這些問題。就不知道他能不能過得了功名利祿一關。”

呂惠卿若當真老老實實地離京,不再做其他小動作。他過去糟糕的名聲,能洗脫不少。而且還有士林中的同情心,也會向他傾斜。只要他能放棄入朝爲宰相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呂惠卿的事,說說也就算了。心中不痛快的是蔡確,韓岡和蘇頌都不是很放在心上。

“對了,昨天當十錢已經鑄好了,樣錢剛剛送過來,子容兄可要看一看?”

“黃銅的那種?這麼快?”

“算不上快了。都是鑄造,要不是原料耽擱了一些時間。之前應該跟折五錢一起鑄好的。”

韓岡命人去取了新鑄的銅錢過來,拿給蘇頌,“母範之前已經進獻給太上皇后看過了。今天鑄幣局那邊就會呈上去。不過我這邊的還是先一步。”

金燦燦的簇新銅錢,便是昨日才鑄好的當十錢,是黃銅質地。

這枚錢幣做得十分的精緻,正面是元祐通寶,文字是端正的楷書,近於歐體,是韓岡的手筆。反面拾文二字上下排列。左右則是兩枚月牙。

由於當十錢比平常的小平錢大一圈,外廓很寬。所以在外廓上,正反面又各多加了兩個凹陷下去的標誌,都是十。一個是改進後的草碼十,另一個就是一橫一豎的十。這一點,跟之前鑄成的青銅折五錢是一樣的。倒不是爲了省一點點物料,或是讓人知道這是十文錢,而是防僞的標識。

僞錢往往輕且小,質量也低劣。但只是質量上的問題,普通的百姓也不一定能夠辨認出真僞來。但在外廓上加了防僞標記後,就容易許多——私鑄鑄造不出這麼精細的標誌——一眼就能認出。

而且過去市面上流通的都是青銅錢,想要僞造錢幣,熔小錢爲大錢,最多也只能造出折五錢來。折五錢的材料三倍於小平錢,私鑄的話,根本賺不到多少。而市面上的銅料價格,可比銅錢要貴得多,熔銅爲銅器,纔是賺錢的買賣。

蘇頌將當十錢拿在手中,又從自己的袖中掏出一枚青銅錢來,卻是新鑄的折五錢,一手一個拿着對比起來。形制是相似的,大小和厚度也差不多,只是色澤和麪值字樣有別。另一個,折五錢背面的圖案是雲紋。

“成本還是之前說的三文嗎?”蘇頌拈着黃銅錢問韓岡。

“嗯,三文。比折五錢要多一點。”

過去發行的當十大錢,成本也都在三文上下,所以之後都因爲百姓不認而不得不降下來。不過現在換成材質有別的黃銅,只要朝廷還能用來收稅,百姓不認的可能性就會很小了。

“鋅四銅六。”蘇頌拿着黃銅錢前後翻看,“玉昆你生造了這個鋅字,到底什麼意思?”

“爐甘石知道的人多,但鋅這個字有幾個人知道的?本來是想在新舊的新加個金,但又一想,覺得這個名字還是不合適,日後肯定有更多元素待發現,就換了個辛苦的辛。”

韓岡總不能說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取名,雖然應該是外來貨,但只要是漢字就沒關係。琵琶葡萄也都是外來貨,沒什麼大不了的。

蘇頌並沒有窮究此事,在他看來,韓岡給過去沒有定名的元素命名,也不是什麼大事。本草綱目中要給動植物規定學名,都是一個目的。以名利誘人入彀。

蘇頌將錢還給韓岡:“之後就是將銅製的小平錢全數停鑄,統一改成鐵錢?”

“當然。”韓岡道,他的打算也沒瞞過人。

熔掉折五錢鑄銅器,也還是能賺,不過肯定比不上之前多了。對朝廷來說,用銅鑄小平錢很吃虧,換成是折五錢就會好一點。而且在計劃中,當十錢纔是主力。防僞造、防毀錢,都是新鑄錢幣要解決的問題。

“不同面值,不同材質。想僞造就不可能了。以世間銅料之價,用來鑄造小平錢本來就不合適。等到機工曹能夠將模壓機給造出來,當五十、當百、甚至白銀、黃金的當貫大錢就都有了。”

一文鐵錢,五文青銅錢,十文黃銅錢。什麼時候模鍛成型的機器能造出來,用紅銅造當五十和當百就容易了。紅銅質軟,模鍛只要解決機械問題就夠了,對於模具材料的要求並不高。而且鑄幣的利潤,也支持得起經常更換模具的要求。相同的,還有金、銀幣,都是可以用模鍛來衝壓成型。質地精美的模壓,是鑄造所不能相比的。只要無人能夠僞造,朝廷信用不失,這樣的錢幣就能通行於世。這筆買賣就能長久地做下去。

“那時候,國家財計就又能輕鬆一些了。”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帝(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議(二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帝(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