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

被一條如毒蛇一般難纏的敵人盯住,禹臧花麻已經無法再退,也不能再退。尤其是在一場消耗了大量士氣和體力的戰鬥後,又經過了長距離的行軍,如果再退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不戰自潰。而且爲了自己的聲望,他也必須取得一個說得過去的勝利。

這一點,一開始時,好像並不算難。收買了星羅結部,又跟木徵一方達成了默契。以蘭州和渭源之間的距離,禹臧花麻相信王韶不可能會着意提防自己。以有心算無心,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他當是能在渭源堡大賺上一筆。

事先禹臧花麻怎麼也不會想到,他今次面對的敵人竟然這般難纏。他也沒有料到王韶那麼快就拿星羅結部開刀,讓自己的計劃一下落空。雖然趁着王韶分兵與星羅結城,又沒有什麼防備,禹臧花麻試圖打下星羅結城,並作勢圍攻渭源堡,以便給部衆、給朝堂,有個能說得過去的交代。

但兩邊的戰局皆是勞而無功,辛苦了一場,卻不得不在勝利即將到來之前匆忙撤退。一點回報也沒有的戰爭,讓隨他出戰的附庸部族的族酋們暗地裡怨聲載道,也讓轄下部衆向他投來不信任的目光。爲了挽回眼下不利的形式,禹臧花麻也只能選擇一戰。

“花麻,你真的有把握?”禹臧花麻的身前,十幾名族酋和長老們追問着,他們是禹臧家的實權人物,失去了他們的支持,任誰也坐不穩族長之位。

即便是身爲族長的禹臧花麻,也不得不耐下性子向他們解釋:“對於我們來說,的確不像漢人那麼擅長攻城守城。但若是改換成野戰,不知各位叔伯有誰會認爲我們會輸給漢人?”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無能,暗地裡交換了幾個眼神,便一齊首肯了禹臧花麻的決定。一個老頭子對禹臧花麻囑咐道:“花麻,這一次一定要勝,禹臧家的名聲可都靠你了!”

禹臧花麻誠懇地點頭應下,眼神中卻是一片陰寒。

就像關西絕大多數的山谷一樣,大來谷中也是有着一條河流,是洮水的支流,從谷中一直延伸到臨洮。不過這條河的源頭出自於谷中的一側山峰,所以禹臧花麻所在的大來谷東側出口,並沒有河道的存在。這讓準備交戰中的兩方,有了一個足夠大的戰場空間。

吐蕃人就在大來谷口紮下了營盤,韓岡驅動了瞎藥也來到了大來谷口。粗製濫造的營地,看起來一衝即破。不過在營盤之前,是已經列陣而出的禹臧軍。

古渭之戰是韓岡第一次親自走上戰場,今天,則是韓岡的第二次上陣。前次的古渭大捷,說起來本質上就是一次成功的趁火打劫。董裕已經被瞎藥倒戈一擊,內部亂做了一團,而俞龍珂的出現,對董裕軍來說是百上加斤。失去了指揮全軍的控制力,董裕就像擺上砧板的魚,任人煎炸烹煮。

而今天,韓岡算是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嚴陣以待。望着一里外擺下陣勢的吐蕃人,韓岡分外感受到雙方人數上的差距。兩邊隔着一里多的距離對峙着,相對於圍繞在禹臧家大纛周圍,超過六千的軍勢,韓岡這一邊看起來就弱小得太多。

數倍於己的敵軍,真的拼起來並無幸理。韓岡已經命人在後方用馬匹拖着樹枝來回奔馳,攪起漫天塵煙,裝出大軍行進的模樣,讓禹臧花麻爲之畏縮。

但對方並非蠢人,韓岡也明白,他這招數瞞不了多久。不過渭源堡應該已經收到了他的消息,就看王韶派出來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到了——渭源離大來谷口不算遠,半日即可到達,禹臧花麻就是怕被兩面夾擊,方纔一聽說瞎藥出兵便匆匆撤退——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禹臧家的面前拖延時間。

“不如就按着方纔的做法,攻來就退,走後再追。”喬四,也就是王舜臣手下的騎兵都頭,向韓岡提了一條建議。對於這種騷擾戰法,他方纔已是食髓知味,還想再模仿一次。

“不成!”王舜臣搖頭,“前面俺領着的幾十騎,都是軍中的精銳,又一起經歷了大戰,他們都信任俺的指揮,故而能如臂使指,來去自如。而三哥此次帶來的蕃兵,卻都是心懷猶疑,若是讓他們忽進忽退,只要禹臧花麻在關鍵處推上一把,那就是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韓岡意外的看了一眼王舜臣,雖然他一直以來都清楚,他的這個兄弟僅僅是外表粗豪,實際上卻有着內秀。但王舜臣現在能分析得這麼透徹,卻是他過去所做不到的,看起來自從做了官之後,日夜用功學習兵法,果然是進步了不少。

不過韓岡則笑道,“沒有關係的,只要讓禹臧花麻認爲我們會如此做就夠了。”

韓岡不算知兵,但王舜臣說的道理,他也是明白的。越複雜的戰術,就越需要主帥和將士們之間的互相信任。只有上下一心,有着緊密的信任關係的軍隊,方能進退自如,無堅不摧。如果是沒有牢固的信任關係,基本上就是能進而不能退,打不了硬仗。

韓岡不想去實驗他有沒有這個能耐,也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去測試他在青唐部吐蕃人心目中的地位。但禹臧花麻肯定明白,他韓岡現在的目的絕不是作戰,而是在拖延——拖延到渭源堡的援軍到來。所以利用此前王舜臣留下的印象,讓禹臧花麻以爲繼,爲了讓他們這樣去想,韓岡接下去命令瞎藥擺開的陣勢,甚至都是以方便撤退爲目的,而他也把將校們都招來,向他們解釋自己的用心。

現在雙方的對峙,實際上是封鎖了禹臧花麻對渭源方向的偵查,禹臧花麻並不清楚,渭源堡究竟出兵了沒有。這一個顧慮,就像一根繩索綁在禹臧花麻的腳上,讓他不敢放下心來對付這邊的千多人。

如果他敢殺過來,韓岡便會向星羅結城退去,“要知道,大來谷口是位於渭源通往星羅結城的大道的中段。從這裡向北是星羅結城,向東南去,則是渭源堡。如果我們退向星羅結城,禹臧花麻是追還是不追?”

如果追,大來谷口就很有可能會被渭源堡出來的軍隊封鎖。如果不追,只是趕走了就回返,韓岡就能整頓軍隊再殺回來。雖然還有分兵追擊這一條選擇,但禹臧花麻有幾分把握敢確定,通往星羅結城的道路上,沒有韓岡設下的伏兵?要知道,星羅結城本就有千人左右的守軍,誰知道會不會埋伏在路邊?他能分出多少兵力來?

“而事實上,方纔本官也已經派人去星羅結城傳令了,讓城中守軍出來擇地埋伏,以防萬一。如果禹臧花麻真的分兵過來追襲,這一份大禮,我們也卻之不恭了。”

韓岡的一番分析說得鞭辟入裡,正反兩個方面都考慮了周全,自王舜臣、瞎藥以下,將校們紛紛點頭稱是。

而下一刻,號角聲響起,從禹臧軍陣中分出了一部人馬,看起來一千五到兩千人的樣子,殺氣騰騰地直撲過來。

“想不到禹臧花麻不智如此!”韓岡放聲長笑,“就按本官方纔所說,安撫住軍心,把他們引到我們埋伏的地方去。”

王舜臣和瞎藥率領一衆將校齊齊躬身受命,韓岡高居馬上,生受了他們的這一禮。運籌謀算,此刻,他也有了一份主帥的威嚴。

全軍掉頭回撤,由於韓岡事先做好了準備,千軍萬馬的隆隆撼地之聲,便顯得有條不紊,退而不亂。不過爲了引誘來敵繼續追擊,在韓岡的命令下,他們便把軍旗和用不到的軍械,還有影響馬匹速度的乾糧、盔甲,一點點地拋下去。擺出了一副丟盔棄甲的狼狽模樣。

韓岡處在全軍的護衛中,低着頭,縱馬狂奔。對於禹臧花麻的分兵,他心中還是有些疑惑,暗道自己難道是高估了禹臧花麻的頭腦。

不過靠着父祖的恩澤忝居高位的廢物姑且不論,在弱肉強食的蕃部之中,能坐上族長之位的,沒有一個會是蠢貨。按說禹臧花麻雖然圍攻渭源堡和星羅結城皆失敗,但他知進知退,卻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這份眼光和決斷不是蠢人能有的。

雖然想不通禹臧花麻究竟在打什麼主意,韓岡還是暗自慶幸,幸好方纔他沒有把話說死,不然現在就不是撤退,而是逃竄了。

一口氣追出了七八里,雙方的速度漸漸緩了下來。追出來的蕃人也在顧慮着是否有伏兵的存在,不敢追得太急,而且兩邊都是因爲之前長時間的行軍,戰馬的氣力消耗了許多,無法再保持高速。

不過韓岡讓人丟下的東西越來越多,王舜臣帶出來一隊騎兵,都把身上的盔甲分解開來,一件件丟下去。這樣的收穫,讓後面的追兵難以割捨,緊咬着不放。

而韓岡設下的伏擊圈,已經近在眼前。

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九十九章 微雨(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三十九章 追憶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
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九十九章 微雨(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三十九章 追憶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