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

忻州的春風醉人,從五臺山中流淌出來的淙淙溪水,滋潤着山下新近被翻耕出來的田土。

遭受過遼軍的肆虐的村莊,時隔多日終於有了炊煙。阡陌縱橫,第一批被安置下來的代州百姓,住進了草草修葺的房屋,同時也將春小麥的種子撒進了地裡。

站在田頭的農民們,望着這一片失去了主人後分配給他們的土地,眼神中有隱藏不住的憂慮,有遠離家鄉的迷茫,但更多的還是對未來的期盼。

雖然說在這不合時節的播種中,到底有多少種子能發出芽,並順利抽穗長成,許多人心中都沒有底。可是看到這些日子來,官府井井有條的安排,不折不扣達成的承諾,加上毫不慳吝的賑濟,對未來並不再是全然的絕望。

陳豐的臉上有了淡淡的笑容。並不是爲了重新開墾出來的土地,而是爲了人們臉上的希望。這段時間以來,他不知看到了多少張絕望的面容,也不知看到了多少麻木到失去了表情的臉龐,來自於北方的侵略者,在這片土地上造成了無數的悲劇,這些許希望,比珍珠還要珍貴。也是對他的工作最好的證明——相對而言,那些詞不達意的奉承和討好,倒是讓他聽得生厭了。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這是春秋時代就知道的遇到災荒時該如何做的手段。韓岡的做法一脈相承,但實際上要做到做好,可沒那麼容易。

韓岡不是宣撫使,按道理是不能干預地方民政,所以安置流民的工作按道理是不便插手的。聰明的人也不會插手,當出了問題的時候,也就不用擔負責任。但韓岡還是派了陳豐等人巡視各處安置了代州流民的村莊,儘量配合甚至主導安置工作。

這是很蠢的做法,也並不合乎官場上推諉責任的習慣——看忻州知州賀子房聽說制置使司打算插手流民安置時興高采烈的樣子就知道,這麼做的到底有多稀有——但當這一回看到流民們徹底麻木的臉上多了一絲希望的時候,陳豐終於覺得這個決定或許並不是那麼的愚蠢。

不過陳豐心情輕鬆一陣後,又重新沉重起來。他可沒有多餘的時間耗費在這裡。因爲他剛剛收到從前線傳來的公函,讓他和在太原的田腴準備好營地,來安置南下的阻卜部衆。

陳豐十多天前才從南面被調上來,不過之前也是一邊處理糧草轉運,一邊幫着安頓太原府的難民。太原府的差事剛剛告一段落,便被調來接手忻州,這一下子就更是忙得腳不着地了。

陳豐現在算是明白了,做了樞密副使的幕僚,的確是如同踏上了天梯。但想要再往上攀上去,就要付出過去擔任地方官員時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努力。

由此得來的回報,與其說是韓岡的恩賜,還不如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韓岡所給的,只是一個機會。

並不是說陳豐他不感激韓岡,但在韓岡門下,時常會感到難以適應他的行事風格。還有韓岡對工作投入的態度,也根本不像是一名重臣,這也讓他難以理解。但付出就能得到回報,已經讓陳豐覺得很是滿足了。

騎着馬在田頭繞了一圈之後,勉勵過負責代州流民安置的幾個官員,再聽了從流民中推舉出來的鄉老們的彙報,陳豐便又匆匆趕着回忻州城。

這一路上他已經儘可能加快速度,但回到忻州城時,依然到了次日午間,從前一天中午到第二天中午,六十多裡的路程,竟然走了整整一個白天——春天時翻漿的道路,耽擱了他太多的時間。

冬天時,黃土夯築而成的官道被凍得結實如鋼。道路下的凍土融化,硬實板結的路面變成了爛泥塘,馬車開過去,就是兩條深深的車轍,然後車轍便被泥漿水給填滿。有的路面表面上只是一小灘積水,但積水之下,就是一個深可沒人的巨坑。這樣的道路不比冬天的河上冰面更安全。

這個其實是困擾支援忻口寨的整條補給線的最大問題,大量馬車因此而毀損,同時糧草也因此受到大量污染而損耗。爲了整修道路,整個河東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甚至不比參與到糧草轉運中的民夫少多少。沙礫、卵石等修路的物資被消耗一空。但整條補給線,依然是如同一根被抽緊的細繩,隨時有繃斷的可能。

而在數以十萬計的民夫被調動的情況下,河東路還要進行春耕補種的工作,還要保證沒有受到遼賊侵略的軍州能夠正常生產、收穫。陳豐都有些慶幸了,幸好韓岡不是能兼理民政的宣撫使,否則以他的性格,肯定是所有的責任都擔負在身上。那樣的情況下,他們這些幕僚恐怕逼得上吊的心都會有。

還好眼前只有這些事。

不過當陳豐趕回忻州城設在北口倉邊的臨時衙門時,連喘氣都還沒停下來,就又發現自己多了一樁差事。

“白都監在定襄那邊要糧?”

“是的。白老都監說,他馬上要入山剿匪,要好攜帶又能立刻吃的幹糒,不要米、麥。還有醬、醋,也要好攜帶的乾貨。”

幹糒就是乾糧,米麪做熟之後打製成型並曬乾,可以邊走邊吃。而便攜式的醬料和醋,則是用布匹浸透了之後曬乾,然後剪成一片片,吃的時候,將碎布丟下去就行了。說起來簡單,但要做起來就很費事了。不過陳豐這邊早就有了準備,只要直接調撥過去就可以了,可是這些乾糧是忻口寨那邊需要的。

“白都監遣了誰來傳信?”陳豐問道。

“是白小衙內,正在州衙那邊。”

“白小衙內?是白昭信?”

“對。”一人嗤笑道,“就是前些天,拿了百多個山賊的首級來忻州耀武揚威的白小衙內。這一回又轉到定襄縣去了。”

白玉是陝西宿將,在熙寧初年就已經爲都巡檢,只是運氣不好,幾次大戰都擦肩而過,沒有立下多少功勞,最後被派來鎮守河中府。

直到這一次遼軍入寇,一下攻入了太原,作爲長安東北門戶、位於汾河谷地的南面出口的河中府的駐泊禁軍,便成了第一支北上救援河東的陝西援軍。

只是白玉這一回的運氣依然不好,韓岡一直將他們留在了後方,甚至當大軍北上忻口寨的時候,遠比京營、河東兩軍更爲精銳的西軍,還是落到了一個剿除太原匪患的差事。

一提起白玉,這邊的官吏就少有恭敬了。

跟在陳豐身邊的一名親信吏員冷笑了起來,“定襄那邊都靠五臺山了,山上只有和尚,哪來的賊?”

另一名小吏挑了挑眉毛,眯着眼笑,“賊禿也是賊啊……不過那是淫賊!”

“白都監若是能在五臺大發神威,斬了大頭斬小頭,也算是還了文殊菩薩道場一個青天白日了。”

唐武宗滅佛,會昌法難。文殊菩薩這座道場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北魏時大寺三百六,蘭若無數,到了唐武宗後,就只剩下位於深山中的三五座破廟。不過會昌之後,佛法重興,到了此時,又是漫山遍野的寺廟和僧侶了。

韓岡不喜浮屠,有一個說法是因爲他祖上是韓昌黎【韓愈】的緣故。另外,也就是佛道不兩立,出自道門的孫思邈孫真人的私淑弟子當然不會與僧人多有瓜葛。什麼藥師王菩薩,那是賊禿往自己臉上貼金。爲了迎合韓岡,他下面的官吏,都不會明着說自己多信佛家,甚至其中的大多數會有事沒事諷刺幾句。反正現在的和尚不守清規的居多,不愁沒話說。

十幾名官吏在下面吃吃而笑,陳豐的眉頭則越擰越緊,忽的暴怒起來,“說夠了沒有!?閒得沒事嗎?給阻卜蠻子準備的營地位置選好了?糧草都準備好了?水源都確保了?藥物和醫工都安排妥當了?我之前的吩咐都措辦完成了?!”他惡狠狠地掃過了一羣愣住了的官吏,轟地一拍桌子:“什麼都沒做,還站在這裡嚼什麼蛆?!要是到了晚上事情還沒準備出個眉目,仔細你們的皮!”

一羣人卷堂大散,只剩下幾個陳豐的心腹在他身邊,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不知陳豐爲什麼發這麼大的火。

一個膽大點的低聲試探,“管勾,你可是樞密的心腹人,那白玉左不過一個赤佬,連樞密都不待見他。何必爲了他發這麼大的火?”

“……這一位資歷老、官品高,在陝西人脈又深厚,樞密能將他一丟了事,但他可是我開罪得起的?”陳豐搖着頭,嘆着氣,“我可不想開罪這位老將。誰知道他能不能請出韓樞密的親朋好友來爲他討個公道?何況我可沒有進士資格,朝廷雖說右文左武,也不能讓我這個明經騎到一名七品宿將的頭上。”

陳豐說罷,瞥了幾名親信一眼,森然道:“白老都監的要求,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誰敢在其中作祟,就別怪我不講人情。”

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雲(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
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雲(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