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

大勢已去。

一聽到南門被人獻了出去,李常傑腦中便是一陣天旋地轉,身子晃了晃,要不是身後的親兵連忙攙扶,就要一頭栽倒在城頭上。

可他被扶起來後,照樣是頭暈目眩,一時看着一衆惶然失措的部下,也不知該說什麼好。

“大越完了。”一名將領悲叫着,雙腿軟軟地癱倒在地上,就坐在地上擡起頭,面上再無一點血色:“太尉,降了吧。”

李常傑記得他當初跟着自己一起鼓吹着北攻邕州,等宋人南來後,又是一力主張舉兵與其決戰。是軍中最爲強硬的一個,現在都城已破,真面目就露出來了。

外無援軍,內無守心,這樣的城池如何保得住?!現在連城門都被人獻了,就是富良江中的黃龍親自下來助陣,也無濟於事了。

就在這時候,一直密佈於天空中陰雲突然裂出一道縫隙,雲層上空的豔陽投射下來,爲裂開的雲朵鑲上了一條金邊,雨水雖然並沒有,但眼見着就變得小了起來。

李常傑之前拿着天兆來鼓動羣臣和軍中堅守城池,甚至還將庫中的兵器全都發了下去,將滿城的男丁都組織了起來,連着退入城中的軍隊,加起來幾近十萬人。這全都是因爲天上的雨水在不斷地落下,富良江的江水一日盛過一日,這纔是僅僅以一城之力,還敢在宋軍面前堅守不降的主因。

一套連李常傑本人都是確信無疑的謊言,成了支撐國中士氣的僅存的根基,現在眼看着就要雲收雨散,謊言也不再有用,這時候還有誰能再堅持下去?

換做是幾天前,有人若敢在李常傑面前勸他投降,李常傑肯定會二話不說就拿他斬首示衆,以儆效尤。可現在當真有人在面前說着投降二字,李常傑也沒有力氣再懲治於他。

一切都完了,連上天都拋棄了大越,還有什麼能讓大越不至於國亡族滅的手段?李常傑想不到,而跟隨着他的所有的將領也同樣想不到。

完了!

大越完了!

主帥和將領變得失魂落魄,很自然地就會影響到下面的士兵,防守的力度幾乎在短短的時間內一下就降到了最低。

南門處的歡呼聲並沒有傳過來,但東門城頭上的守軍中已經看不到幾個還在向城下射箭的人了。

在前面指揮作戰的燕達,作爲一名久經戰陣的宿將,在第一時間發現了城中情況定然有變,立刻遣人返回中軍,向章惇、韓岡通報敵情。自己則是趁機加強了攻勢,希圖能由自己一舉攻下交趾國都。

“難道是城中內亂?還是李常傑出了什麼事?”章惇皺眉自言自語。

“看眼下這個樣子,城中的守軍也差不多到極限了,交趾人不會有死守到底的膽量。”在官軍過江後,城中的朝臣們有許多還派了親信來聯絡投降之事,只是等到雨季到來,暴雨如注之後,他們立刻就沒有了動靜。不過現在,想必這些牆頭草、變色龍,又要換一個倒伏的方向,換一身別的顏色,韓岡很肯定的說着,“多半是內亂!”

就在燕達加強了攻勢,而章惇、韓岡甚至包括李憲在內,三人都在猜測着,城中究竟出了何事,讓城上守備的力道一下就變得軟弱了許多。

派在南門處壓陣的一個指揮的指揮使,這時候派了一名傳令兵騎馬過來。可能是在路上摔了一跤,雖然不像是有筋骨上的重傷,但渾身上下污糟得都是跟泥猴子一般無二。這位讓人看不出面目的傳令兵,被主帥們的一衆親衛死死地攔在外圍。

那名傳令兵被遠遠地攔住,一時心急如焚,高高舉着同樣泥濘的令旗,向着人羣中的主帥大聲喊着,“章大帥、韓副帥!小人奉劉指使軍令,前來上稟二帥,升龍府南門守將已經開城了,現在官軍已經控制了城門,還請二帥速派援軍!”

聽到吵吵鬧鬧的喊話,章惇、韓岡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直到那名傳令兵又將南門開城的消息高喊着重複了一遍,就沒人再攔着他了。

來到幾位主帥面前,傳令兵行過禮,便將他所帶來的消息重新複述了一遍。

韓岡聽到了,腦中就像有什麼炸開一般,一陣狂喜從心臟傳遍全身。一年多近兩年的辛苦,如今當真就要到了到頭。

看看左右,章惇抿着嘴用力捏着拳頭,李憲卻是張着嘴發出無聲地大笑,只要是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是難以掩飾各自眼中的興奮,周圍的將校士卒,就更沒有太多的顧忌,一下子全都歡呼起來。

官軍集中在升龍府東側也不是沒有別的打算,也有將城中主力都引過來的想法。官軍主力在東門與李常傑決戰,而其他四門則交由能夠把握時機的合適人選來負責。而眼下的結果,也證明這個選擇並沒有錯。

“還是要小心。”章惇定了定神,從狂喜中恢復神智,“雖說是南門獻城了,但只要官軍還沒有徹底佔據升龍府,俘獲或是確認倚蘭、乾德和李常傑等人的死訊,就不能放鬆戒備,越是這個時候就越是要小心行事!”

章惇嚴令要麾下將士冷靜下來的一番話,卻是因爲他自己太過於興奮而忘了該下達具體的命令,傳令兵有點發愣,韓岡在旁喝道:“章帥的吩咐沒聽到嗎?速回南城,讓劉冬守緊南城城門便可,至於溪洞諸部,讓他們進城去,鬧個天翻地覆最好!”他轉過來又向章惇提議道,“子厚兄,最好能再派一隊人馬去南門協防,這樣也穩妥一點。”

“當是如此。”章惇終於全然冷靜下來,樞密副使畢竟還沒到手,他隨即從預備隊中點起了一個指揮,讓他們立刻趕往南城。

“西門、北門要盯緊,以防城中有人潛逃出外。”李憲也插了一句嘴。

韓岡心下笑了一笑。城外圍了幾萬蠻兵,城裡的重要人物哪裡可能在這時候跑出來?只要出來一個,就會被捉到一個。根本就別想有什麼機會逃離升龍府的地界。不過這時候也沒必要駁李憲的面子,反正他也只是表現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實際上經過幾個月的相處,韓岡也知道李憲本人的軍事素養絕對不差,甚至可以說是在一般都能算得上優秀的將領之上。王舜臣、趙隆、李信這一干年輕的將才,談起天文、地理、兵法、政事來,其實都不如他。

章惇跟韓岡一個想法,又點了兩名親兵,擲下令箭,讓他們速去知會北門和西門。轉回頭來,他厲聲大喝:“南門開城,東門這邊也得加緊進攻,加快壘土,不能讓這裡有調兵救援的餘暇!”

半刻鐘之後,升龍府破城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戰場,雖然不知道爲什麼這個時候還要運送土塊去城下累積,但正在奔走轉運的蠻兵們已經變得一個個腳步如飛,爲即將到來的盛宴而雀躍不已。甚至連爲敵效力的一衆交趾百姓,也主動加快了速度,希望自己能早點獲得解脫。

命令都傳遞了出去,這時候,就只需靜等整座城市落入官軍的手中。

“終於……終於算是定了。”

韓岡長舒了一口氣。嘆氣的聲音卻大得讓他嚇了一跳,卻是身旁的章惇也是在同時長聲一嘆。

兩名主帥對望了一眼,章惇面容疲憊地笑嘆了一聲,“玉昆,這下總算是定了。”

韓岡深深點頭,“的確是全都定了!”

不容易啊!

自從降雨之後,主管營中各項事務的韓岡,一直都是心神不寧。保證南下大軍的身體健康,並不是說上去那麼容易。今天的攻城,也絕不是表面上這麼簡單。天時地利全都不在手中,一旦今日攻擊受挫,士氣短時間肯定恢復不過來,而且只會在漸漸讓人難以忍受的氣候條件中,越來越低落。

雨季開始後的交趾,空氣潮溼得幾乎能直接擠出水來,身上的衣服總不見收幹,許多人的皮膚上都起了疹子。喝得水也總是帶着異味。軍中帶的用來止瀉的黃連在過江之前,只動用了半成而已,但一過江,雨水一至數日間便少了三分之一。而且蛇蟲也多了起來,韓岡今天早上就在自己的帳篷裡見到一條近半尺長的蜈蚣,營中被各色毒蟲毒蛇咬傷的士兵人數加起來已有兩百多。

另外還有軍器上的問題,斬馬刀就算日日上油,也照樣是一天要磨上一遍,盔甲也是一般,神臂弓就不用說了,連霹靂砲上的組裝鐵件,只幾日工夫也都是變得鏽跡斑斑。

韓岡在今天的攻城前還在想着,如果能在這兩天轉移到城中安置,利用乾淨的水源和飲食,還能勉強保證近萬官軍的健康和衛生問題不至於惡化得太厲害。要不然也只能選擇撤退了,等到明年再捲土重來——這裡的自然條件,對北方人實在不利,要是等到拿不起刀槍,再想撤退,可就沒有多少機會了。

不過眼下可是最好的結果,聽着城中一聲接着一聲歡呼勝利的號角傳來,韓岡就聽見身邊的章惇說道,“看來,是可以進城了!”

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五)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
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五)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