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

初秋的金陵,終於有了些許涼風。

肆虐了兩個月的酷熱暑氣,也在秋風中漸漸消散。

白天時還是有些熱,不過到了太陽落山之後,很快就變得清涼了起來。

穿入窗中的涼風習習,穿得單薄了,王旁甚至還覺得有些冷。隔着袖子搓了搓手臂,他拿起一件袍子,走到穿得同樣單薄的父親身邊,“大人,再添件衣服吧。”

比起年初時,王安石又蒼老了許多。離七十古稀已經不遠的老相公,鬚髮全都白了,乍看起來慈眉善目,已經看不出拗相公當年的那股子擰勁。

“嗯。”

王安石透過老花眼鏡,盯着桌上的報紙,只隨口應了一聲。

他正看着的那一版報紙的正上方,一篇文章被一道黑框框起。框內短文中,故太子太保、上柱國、申國公、司空、賜紫金魚袋幾個頭銜極爲顯眼。

輕手輕腳地給王安石披上外套,瞥眼看到申國公這一封爵,不用看後面的名諱,王旁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

呂夷簡、呂公著父子相繼申國公,可算是國朝的一段佳話了。

但呂公著的官銜和名諱出現在報紙上的黑框中,就有另外一種意味了。

儘管不知道這種標識是從何而來,又有何典故,但現如今,只要在報紙上看到黑色的邊框,必然是噩耗無疑。

正如眼前的這一則——

讓王安石在桌旁惆悵許久的,正是呂公著的訃聞。

呂公著的死訊登載在來自京城的快報上,反倒比遣送四方的朝報更早一步送到王安石的手中。

王安石、呂公著早就割席斷交,呂家的子弟不會千里迢迢遣人來告哀,沒有報紙,至少要到一個月後,朝廷議定了呂公著的追封,王安石纔會得到呂公著的死訊。幸好有了報紙,又有了讓江寧至京師總計二十二程的水路,縮減到六天的京泗鐵路,能夠讓王安石及早地爲自己的老朋友、老對頭開始哀悼——之前的司馬光,他過世了,王安石也是通過報紙和朝報才得以知曉。

對王安石來說,呂公著和司馬光即是老朋友,又是老對頭,最早以爲會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再後來,就是道不同不相爲謀的死敵,可如今,剩下的就只有去日難追的悵惘。

當年在僧坊一起唱和,宴飲至日終的嘉祐四友就只剩王安石和韓維兩人,這如何不讓日暮途窮的王安石心中鬱結難捱?

“大人,可要兒子去壽州一行?”王旁輕聲問道。

雖然說呂公著致仕後,回鄉隱居,就在壽州,可謂近在咫尺。但他去世的消息是先到了京師,再從京師傳回來,現在不動身,過兩天再走,就只能去墳上祭拜了。

王安石沉默地將桌上的報紙折了幾折,疊起來放好。上面的訃文被掩去了,而下面的婚慶喜事的通告,倒是露在了外面。

現在好像成了習慣,王旁想着,大戶人家的紅白事,往往都會在報紙上買上一塊版面,公諸於衆。

王旁上一次在報紙上還看見了章惇家的長子章持成婚的消息,新婦是福建蔡氏出身,趕在跨馬遊街之後就成親,真是一點不耽擱。

王旁也不知道自己的幾個外甥到底會是什麼時候去參加科舉。不過以韓岡的性格,不會讓他們去學習新學,這樣連解試都很難過得去。

可誰讓他們有一個做宰相的親爹,而且還是執掌一派道統、身爲當世大儒的親爹。等到他們開始去參加科舉的時候,想必進士科的科目,已經與現在截然不同,根本不用擔心考不考得上,只有名次的問題。

不過就像如今的樞密家的兩位公子,同一榜上高中,一個二甲,一位則在第四等,名次不高,但前十名的好處不過是方便進入崇文院,包括御史臺在內,三館秘閣和臺諫等清職屢遭清洗,早無過去作爲登天之階的風光。現在東西兩府都是務於實務的名臣主持,想要博取美職,先得從做事積累名聲和經驗,這樣一來,就是後幾名也不用太講究名次高下了。

瞥了疊放起來的報紙兩眼,王旁叫着默不作聲的王安石,“大人……如果要去的話,孩兒這就去打理行裝。”

王安石搖搖頭,“不必了,既然壽州沒有來人,你也不用去。”

司馬光那邊太遠,而呂公著那裡就很近,如果自家的父親想要化解過去的恩怨,洛陽沒派自己去,壽州那邊是肯定應該派的。

王旁揣測着,是不是自家父親擔心韓岡會誤會,認爲他打算與新黨媾和了,所以纔不打算節外生枝。

“還有何事?”王安石硬邦邦地問道。

他的心情不太好,對自己兒子的夾纏不清,也有些許不耐煩。

“本路的提點學政使再兩天就要到了。”

王安石板起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驚訝,“……這麼快。”

他扶着桌子慢慢坐了下來,“想必是爲了督辦蒙學。”

韓岡在路中四監司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學政。

帥司安撫衙門,漕司轉運衙門,憲司提刑衙門,倉司常平衙門,現在又多了一個提學衙門。

新設的學官體系,即使將已有的學官歸入其中,也是至少能安排一千以上大小官員的肥肉。舊有的縣學、州學,不再受到當地州縣親民官的管轄,只不過在考試的時候,親民官和衙中幕職,都有資格參與進去,作爲副考官。

但韓岡依靠學官,進一步收攏人心,這不是王安石憂心的地方。

王安石不想看到韓岡的人來到江寧府,直接管理一路教育和考試的學政,免不了要干擾到金陵書院在江南東路的地位。可是更讓王安石感到棘手的,是韓岡正在推行的蒙學制度。

一個月之前,韓岡上書請求太后下詔,詔命天下諸州縣共建蒙學,招收當地幼童入學,以三年爲限,教授學童識字、數算還有天文地理等一系列的自然常識,當然了,也不會缺了《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必不可少的《論語》。

如果修建蒙學是要朝廷掏錢,所有人都會看韓岡笑話。那可不是僅僅容納幾十上百讀書人的縣學、州學,而是一州一縣,學生都要成千上萬的蒙學。朝廷即使傾盡全力,也難以維持這樣的支出。

但韓岡的提議卻不用朝廷掏錢出來,而是倡議天下士紳共建,然後去衙門登記辦學,朝廷只需要給所有的蒙學學生安排統一考試,然後給予畢業生終生丁稅減半的好處。而蒙學的主辦者所能得到的好處,則是要看他們所建立的蒙學,到底能有多少合格的畢業生而定,在這一方面,韓岡更不可能吝嗇,不過大多都是讓朝廷不用付出太多的實質性代價的獎賞,但也是有足夠的吸引力。至少王安石覺得,給達到標準的蒙學的主人以士紳的稱號,讓他們可以見官不跪,能夠吸引足夠多的商人和地主。

最重要的,天下間的蒙學本來就是成千上萬,根本不需要韓岡提倡就有人辦,或是一族合辦,或是一個村、一條街、一個裡坊來合作,又或是一位士人自己來招收學生,這種額外多出來的好處又有誰不喜歡?只要再用心一些就好。而終身丁稅減半的好處,又不愁那些孩子不用心去學,至少他們的父母會各種方法去督促。

韓岡五年內的目標是讓每年能夠十萬人拿到蒙學的畢業證書,最終目標是天下男丁都能上學。當然,人人唸書,就跟孔子的大同之世一樣,只是一個夢想。不過一年十萬蒙學畢業生,就算有一半是濫竽充數,剩下的也有五萬了,十年之後,就是五十萬,其中只要有百分之一能成才,就有五千人,即便只有千分之一,那也有五百人,五百才士,足以支撐起氣學的未來。而更重要的,是天下的幼子,從開蒙時起便受到氣學之道的薰陶。

這就是其他學派無法與氣學相爭的地方,不論是哪一家學派,基礎都是建立在對六經的詮釋上,而想要去研習任何一家學派,至少要熟讀諸經,絕不可能像氣學的格物一派,直接從開蒙便着手培養。

王安石這段時間的疲憊都是來自於此,韓岡不僅僅在道統之爭上,開始學習王安石的故技,通過科舉來操縱士林,大力援引同伴進入朝堂。甚至更進一步,開始培養後人,不怕時間久長,因爲在宰相之位上的韓岡依然太過年輕。

而朝廷付出的代價,只是日後每年最多不到百萬貫的稅賦的損失,看起來很多,但沒有人會懷疑,韓岡會彌補不上這樣的虧空。

只要二十年,氣學的地位將會無可阻止地壓服諸派,不論是新學,還是其他學派,都會成爲歷史。

擁有高屋建瓴的手段,又有着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耐心,王安石忽然發現這些年與韓岡之間的道統之爭,似乎都只是自己落入陷阱後的掙扎,看着激烈,其實結局早已註定。

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呢?

滿心疲憊的老相公黯然想着。

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箭(五)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四章 流水(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
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箭(五)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四章 流水(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