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劍道縱橫

曾季看着眼前兩柄劍,激動地伏拜於地,道:“此二劍……何以堪!”

夏侯先生於旁道:“君上亦素好劍,先生其示之劍技,以遂其願!”

曾季努力地平息着內心的激動,擡起頭來,四下望了望,低身一禮,道:“敬喏!”站起來走到庭中的樹下。衆人見曾季要表演劍術,也都感興趣地站起來,跟在後面。曾季於樹下站定,並不十分作勢,手一抖,手中的三棱劍“奪”地一聲,釘入樹中,劍身幾乎沒入一半。衆人齊聲喝彩。

曾季轉身對信陵君道:“願求君上之劍。”

信陵君的劍正拎在手中,幾乎不假思索地就遞過去。曾季抽劍出鞘,衆人還沒看清劍長得什麼樣,一道金光已經習入樹中,同樣發出“奪”地一聲。這一手引來更大的喝彩聲,畢竟銅劍不比鐵劍,扁平形不比三棱形,要刺入樹幹,難度大上不少。這些車伕久歷江湖,都是踏着血走過來的,誰手上都有幾條人命,自然都是個中內行。

衆人的喝彩似乎激起了曾季動力,他再望向張輒,道:“願求先生之劍!”

張輒也把手中的劍遞過去。曾季拔劍在手,身子一縱,如燕投林,隨着他身子落地,一大支樹杈也掉到地上,根上切口平滑,露出鮮嫩的白茬。

信陵君俯身道:“曾兄之劍,雖運斤成風,猶爲不及也。”

曾季道:“微君上,吾無以爲質矣。”

張輒聞得曾季對答如流,心中疑惑不已:是俠士練得一身武藝也就是了,文學上還如此熟諳故典,對信陵君所言“運斤成風”,能自然地答出下句“吾無以爲質矣”。

信陵君似乎對曾季對答如流毫不意外,繼續讚歎道:“雖神工鬼斧,無以加之。”

曾季還劍入鞘,對衆人道:“有張先生者,技擊之能也,猶在吾上。是以甘爲所擒也!”

張輒大驚,急忙出列道:“曾兄何言也!某不敢當。”

唐叔又過來打圓場道:“曾兄既出此言,張先生得勿略顯身手,以長吾等之見!”

張輒想了想,回道:“願出其劍,以歸曾兄。”來到插在樹上的兩支劍,雙手握住鐵劍,略一搖晃,將劍拔出,交給曾季;曾季很自然地接過,依然站在張輒身旁,饒有興致地看他繼續表演。張輒又雙手握住銅劍,也是略一搖晃,輕鬆地將劍拔出。這兩手衆車伕都看得莫名其妙,也沒有人叫好,只有曾季兩眼放光,道:“張兄真神技也!”

張輒笑道:“兄能入,弟能出,正其匹也!”將銅劍還入鞘中,也遞到曾季手中。曾季右手提着一柄長劍,左手握着兩柄短劍,雙手交於胸前行禮道:“兄之技,非弟能及!”

唐叔代表衆人道:“汝兄弟二人作何古怪,拔兩把劍有何奇哉?”

曾季一笑,將長劍交左手,取三棱劍在右手,抖手刺樹,對唐叔道:“兄其拔之!”

唐叔過去,試着拔了拔,根本拔不動;想要搖動,又恐弄斷了劍,只得退回來道:“吾知之矣,張兄果神技也。”其他人見唐叔這麼說,不管看沒看懂,也都道:“真神技也!”

曾季哈哈一笑,把手中的兩支劍都倚在樹下,和衆人一起回到階前,團團坐下。呂不韋沒有跟過來,反而就坐在樹邊劍旁。唐叔看過來,微微鼓勵地一笑。

衆人坐下後,信陵君再拜道:“幸得曾先生至,必有以教我!”

曾季道:“微賤助秦,君助魏,秦魏,敵國也。今至華陽者無他,以身請罪也。”

信陵君道:“先生何罪之有?”

曾季道:“於其驛也,蒙張先生不棄,不思報效,一也;清風明月,蒙張先生不殺,而不思悔改,二也;背舊主而奉新友,三也。有是三罪,故求死矣。”

信陵君道:“此何言也,吾也不明,願其詳之。”

曾季道:“吾與張先生會於啓封西之驛舍。當郭君、唐叔等去,吾二人相搏,兄赤手敵吾劍而力有餘,心下敬佩;正欲結交而尉氏車至,不得不散耳。是夜也,先生與郭氏擒得尉氏及吾等,義而釋之,得保首級。既知其爲君上門下,正與吾主相敵,而來投者,正背主也。”

張輒笑道:“吾與曾兄,正叔牙管仲,各以心交,縱各爲其主,又何間焉。吾敬兄者,雖身不偉岸,真丈夫氣。胸中有奇技,而恂恂然鄉野之人也。弟初見兄,心往神馳,不意唐叔、曹叔、呂氏、郭氏,皆兄舊識也。”

唐叔道:“吾非曾兄舊識也,因他故而得交矣。”

張輒與曾季相會之時,唐叔、郭先生父子皆與會,曾季一口道出郭仲謹,卻沒理唐叔和郭先生,當時他以爲郭仲謹是因爲當過驛卒,而被曾季認出,沒有多想。但曾季出現在華陽後,唐叔等先與之會,引得張輒不禁聯想到唐叔、郭氏父子會不會早就與曾季相識,先前在驛舍時只是假裝不認識。出言試探,卻被唐叔遮掩過去,只得放下,找機會再說。

信陵君道:“張先生提及曾兄,言下敬佩;感得吾與曾兄神交已久。今乃一見如故。吾與子分雖敵國,情同手足。今日不言兩國交兵,只道故人真情。”衆人鬨然言是。

信陵君道:“以先生胸中錦繡,取富貴如拾芥也。又得名主相隨,而落拓至此,其必有志!”

曾季沉默良久,乃道:“臣本楚人,隨家而居於薛,蓋投於孟嘗君也。俄爾父亡母離,僅得孤身,朝不保夕。有陳氏者,亦田氏近族也,乃養而教焉,遂爲其驅使。——由來二十年矣。”

信陵君道:“二十年前,寧非三晉敗於伊闕之時乎?”

曾季道:“時臣年少,地處偏僻,實不聞也。時聞齊與秦和,孟嘗君相秦;又聞孟嘗棄秦歸齊,仍相於齊。”

信陵君道:“是年猶在先也。孟嘗先相秦,後相齊,不二年而襄王卒,先王立,王與吾,皆襄王孫也,其年尚幼!”

曾季道:“孟嘗之歸齊也,臣未束髮,諸事懵懂。身在庠序,難聞世事。”

信陵君問道:“尊父以何逝?”

曾季道:“是時年幼,其情不詳。乃憶隨母順江而下,棄舟登車,尤行多日,乃至父所;其間顛沛,難可勝言。父之所居也,明堂廣大,勝故居多矣,心乃竊喜。經年,齊王卒,舉國致哀;次年,新王復立,舉國慶賀。自新王立,多聞其欲不利於孟嘗君,父甚憂;後隨孟嘗赴秦,孟嘗歸而父不至,或言染疾,或言遭蟲而暴亡。薛地非故土,既無親戚,又無鄉黨,無歸無依,廚竈漸空。有力者納母而去,獨餘吾身,孤零度日。”

信陵君道:“尊父隨孟嘗赴秦,必非無名之士,敢聞其名。”

曾季慚道:“是時年幼,不聞父名;又無塾師。但知曾氏,以季呼之。父亡,人皆呼餘曾季子,久則略子,仍以曾季呼之。故吾雖孤子,猶稱‘季’也。入於庠序,師爲賜名曰‘蒙’,字‘無難’,皆不行。至今猶以曾季稱耳,承父名也。”

信陵君道:“陳氏何以知汝?”

曾季道:“臣失父怙,母又見棄,孤苦難捱,朝不保夕。忽一日,有父執引一人來謂曰,是人與父有舊,憐吾孤零,而養於庠序。時吾無計度日,但言有所養,無不立從。遂入庠序,朝冊暮兵,三年乃盡。”

信陵君道:“兄之劍復出於誰?”

曾季道:“是亦奇也。有先生出於燕,即招吾庠間童子隨,師乃以吾薦之。先生見吾甚喜,遂教以劍擊之技,曰可爲晉身之資也。臣一習而喜,再習而不捨,日追夜摹,幾於顛狂。先生見之曰,難立於廟堂,但可伏於草莽也。使燕來歸,遂得賜此劍,而授以袖劍之法——至今廿年矣。”

信陵君道:“一技之精,其艱如此。宜乎鬼神不測矣!”

張輒道:“兄之燕劍,蓋得乎其心?”

曾季道:“臣既得齊技,朝夕揣摩,頗有所得。後孟嘗君相魏,陳氏多往燕。時臣已及冠,乃隨往,遂得燕大夫授其劍。留未幾,而齊幾滅,獨以二城存。薛乃入於楚。陳氏既失故邦,寄寓於燕。臣乃得遍閱燕劍。後陳氏往返諸侯間,用爲秦謀,召臣入秦。秦亦有劍,未及覽也,乃至於鄭。”

張輒道:“陳氏縱橫天下,出入廟堂;兄長隨其旁,正宜富貴,何落拓至此哉!”

曾季道:“縱橫家學,不以衆勞,獨取於心。陳氏蹤跡縱橫家,亦如之。故陳氏故舊,或散於草莽,散隱於市井,或聚于山林,一旦有事,呼嘯而起,乃成其功。”

張輒冷笑道:“陳氏獨得其䘵乎?”

曾季道:“陳氏有義名,千金一擲。蓋其類也。”

信陵君道:“今聞曾兄之言,誠撥雲見日,得見世之真態。蓋聞陳筮一言興邦,一言亡國,引爲傳奇。蓋兄等助之矣,非特其力也。”

曾季道:“非徒草莽、市井之輩相助,廟堂之上亦存其類,惟非吾所能知也。”

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章 祭旗出征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93章 將相和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6章 巡哨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94章 追蹤第357章 管祭第104章 夜訪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5章 仲嶽第74章 將相和第144章 訪老第45章 回朝第16章 巡哨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0章 陷城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4章 定計第54章 賣王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6章 定奪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6章 謀定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75章 和議第70章 蔡澤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54章 賣王第365章 執帚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35章 打探第53章 私授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45章 入韓第44章 入城第164章 失散第318章 退兵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65章 執帚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52章 私議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62章 離啓封第302章 報喪第37章 點兵第45章 回朝第46章 入國第12章 張輒第57章 樑尉公子第62章 兵符第47章 龍陽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51章 棄民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32章 晉見第12章 張輒第222章 善後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46章 入國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03章 危機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31章 麻太公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30章 司勝第292章 書名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55章 段子幹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44章 訪老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53章 私授第58章 藍田玉第22章 俠客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55章 共其利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
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章 祭旗出征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93章 將相和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16章 巡哨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94章 追蹤第357章 管祭第104章 夜訪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25章 仲嶽第74章 將相和第144章 訪老第45章 回朝第16章 巡哨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0章 陷城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4章 定計第54章 賣王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6章 定奪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26章 謀定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75章 和議第70章 蔡澤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54章 賣王第365章 執帚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35章 打探第53章 私授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45章 入韓第44章 入城第164章 失散第318章 退兵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65章 執帚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52章 私議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62章 離啓封第302章 報喪第37章 點兵第45章 回朝第46章 入國第12章 張輒第57章 樑尉公子第62章 兵符第47章 龍陽君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51章 棄民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32章 晉見第12章 張輒第222章 善後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46章 入國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103章 危機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31章 麻太公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30章 司勝第292章 書名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55章 段子幹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44章 訪老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53章 私授第58章 藍田玉第22章 俠客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155章 共其利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