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

河東郡。

現在還是初春,正是春寒料峭的時節,但是一大早,河東郡翼城滑莊的田野上就已經熱鬧了起來。

一名趙國的官吏身着官袍,手中還捧着一份簡牘,對着圍在自己身邊的諸多趙國民衆喝道:“什長、伍長何在?”

官吏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不少人出列:“什長宋武在此!”“伍長陳言在此。”“什長……”

片刻之後,二三十名什長伍長就都喜氣洋洋的站到了這名官吏的面前。

趙國官吏看着面前這些人,滿意的點了點頭。

在河東郡之戰勝利之後,趙國國君趙丹就給出了立功將士兩種選擇,一種是金錢實物獎勵,一種是以河東郡的土地作爲封賞。

根據趙丹特地頒佈的命令,如果願意遷徙到河東郡的話,那麼根據軍功獲得的土地會比之前要更多。

不僅如此,趙丹更宣佈除了犯下殺人罪的罪犯之外,城旦、舂、鬼薪、白桀、贅婿等等只要願意來到河東郡,那麼統統都可以赦免罪行,以趙國良民的身份進入戶籍之中。

在種種政策的刺激下,大量的趙國立功將士和犯人們開始拖家帶口,穿過太行山的險峻道路,從趙國的各個地方來到了河東郡之中。

這翼城滑莊便是趙國移民剛剛建立起來的一座村莊,今天便是趙國官吏來滑莊分田地的日子。

趙國的戶籍法律制度和秦國類似,乃是所謂的“什伍制”,每五家人爲一伍,設一名伍長(伍老),十伍爲一什,設一什長。

這個制度說起來其實還是學的秦國我不知道,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已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僅僅限於軍事方面,關於制度方面,趙國幾乎是全盤照搬了秦國的制度,只保留了趙國自身比較有特色的一些東西。

在這些伍長和什長的簇擁下,這名趙國官吏昂首闊步的來到了田野邊上,將手中的簡牘捧了起來,高聲念道:“什長宋武何在!”

一名身材高大的,年紀大約在四十左右的男子急忙出列。對着面前這名趙國官吏說道:“宋武在此。”

趙國官吏高聲念道:“宋武,爵位不更,依律應授田四頃,依照大王所頒佈之恩田令,現授田六頃!”

所謂的恩田令,指的正是趙丹不久之前所宣佈的那個搬遷到河東就能多分土地的命令。

聽到了這官吏說出來的話之後,宋武立刻便是喜上眉梢。

管理着醫生電線,自然便由手下之人開始丈量土地。

在衆多人所期盼的目光之中,土地很快就被丈量完畢。

隨後四塊界碑就被安放在了宋武所擁有的這片土地四個方向,只需要過幾天再找石匠前來將宋武的名字刻上去,這片土地就是徹底的完成了手續,成爲了宋武所有之地。

宋武看着自己面前的這六頃土地,不由得喜上眉梢。

根據趙國的度量衡單位,一頃就是百畝土地,一畝土地則是百步距離,所以說宋武分到的就是整整六百畝土地。

六百畝土地,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而且這六百畝還是正兒八經的六百畝實授田,完全沒有任何剋扣的那種。

要知道宋武原本是邯鄲人,而經過趙國這幾百年的發展邯鄲附近的土地早就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如果宋武執意要留在邯鄲附近的宋莊老家的話,那麼宋武這個不更的爵位就只能夠授田四百畝,而且這四百畝還只是名義上的,實際分到手的土地起碼要打個對摺,到手不過二百畝左右。

如今雖然遠離了家鄉邯鄲,但是宋武到手的土地卻變成了六百畝,是留在邯鄲二百畝的三倍,這如何不讓宋武滿心歡喜?

看着在身後的人羣之中,同樣是滿臉雀躍的幾個兒子女兒和老婆,還有自己的幾名隸臣。宋武臉上的笑容幾乎都要滿溢出來了。

四周的鄰居們也是紛紛一擁上前,齊聲恭賀宋。

宋武心情愉快,哈哈大笑的對着四周的鄰居們拱了拱手道:“多謝諸位。”

分完了宋武的土地之後,那名趙國的官吏又帶着人羣繼續向前,朝着另外那些還沒有分封的土地去,口中還在高聲的念着姓名:“伍長陳言何在?”

人羣很快就跟着官吏而去,只有宋武的老婆兒子女兒以及幾名隸臣興奮的將宋武圍在中間。

孫武的小兒子十分高興的對着孫武說道:“翁,這可是整整六百畝畝土地,比起邯鄲卻要多出許多!”

一旁宋武的二女兒插嘴道:“說起來也是父親作戰勇猛,能夠晉升到這不更之爵位,才方能得如此多土地。”

宋武點了點頭,十分驕傲的說道:“那是,這一次吾在岸門關一戰中可是第一批隨着趙括將軍登上關牆之人,還斬下了五名秦人首級!”

宋武又對着身邊已經成家的大兒子和二兒子說道:“汝二人也趕緊跟上去,一會應當便分到汝等的土地了。”

和宋武一樣,宋武的大兒子和兒子都同樣是在趙軍之中效力,爵位分別是二級的上造和三級的簪嫋,這一次也各有封賞。

等到大兒子和二兒子離去之後,宋武突然沉下臉龐,狠狠的一巴掌就扇在了還站在那裡傻笑的小兒子臉上。

“吾平時命汝勤加練習武藝,汝就是不肯放在心上,汝倒是說說,若是不參軍立功,汝以後如何有田地能分?”

小兒子被宋武這冷不防的一巴掌給扇的臉直接腫了起來,但是卻根本就不敢還嘴,只是捂着臉賠笑道:“翁,吾的心中實在是有些害怕……”

“害怕個鳥!”宋武的唾沫星子直接就噴在了小兒子的臉上:“若不勤加練習武藝,汝以後就連汝的孩子女人都養不活哩!”

一旁宋武的妻子有些看不下去,便勸道:“良人何必如此,即便你我二人老死,仲兒亦能夠繼承這六百畝土地,想來養活一家人不成問題。”

宋武嘆了口氣,道:“妻有所不知也,吾趙國爵位素來乃是降三等而襲爵,如今吾不過四等爵不更,若是待到吾死後這逆子襲爵,便只有一等公士之爵矣。這一等公士之爵不過百畝土地,每年歲俸不過五十石,宅不過一處,如何能養活一家人?”

宋武此言一出,一直在旁邊不敢說話的小兒子頓時就呆若木雞。

其實宋武的這番話裡還是帶着誇張的,畢竟一百畝地要養活一家人,其實還是足夠的。

但是毫無疑問,和如今的這六百畝土地比起來,未來的一百畝土地就真的是少得有些可憐了。

過了半天之後,宋武的小兒子才跳了起來,咬牙切齒的說道:“翁,兒從今日起定當努力學習武藝,待到成人之際便爲國從軍,上陣殺敵!”

宋武聞言大樂,用力的一拍小兒子的肩膀:“善!”

這一幕情景,並不僅僅是在宋武家中,而是在整個河東郡之中不停的上演着。

隨着授田的進行,這些搬遷到河東郡之中的趙國民衆,心中對於學習武藝和將來參軍的熱情頓時就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於此同時,主導了這次授田的趙國國君趙丹,在這些分得了土地的趙國民衆心中的聲望也是猶如火箭一般的躥升,達到了登基以來的最高值!

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一百九十章 邯鄲學宮?寡人看行!第六十九章 劇辛第三百零八章 克岸門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八百零四章 樂間的計劃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園的談判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五百八十七章 三將密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和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歡了!第三十二章 趙姬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監察衛,多此一舉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雲 1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魏無忌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八十章 馮亭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三百九十六章 魏無忌的新打算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七百六十七章 吞併和懷柔,統一之戰的序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西海馬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四十六章 外交的重要性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開始按捺不住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趙人決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就在今天,廉頗同志實現了他的夢想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一百章 目標-故關!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觀虎鬥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八十七章 藺相如之死
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一百九十章 邯鄲學宮?寡人看行!第六十九章 劇辛第三百零八章 克岸門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八百零四章 樂間的計劃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園的談判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五百八十七章 三將密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和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歡了!第三十二章 趙姬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監察衛,多此一舉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雲 1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魏無忌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八十章 馮亭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三百九十六章 魏無忌的新打算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七百六十七章 吞併和懷柔,統一之戰的序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西海馬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四十六章 外交的重要性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開始按捺不住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趙人決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就在今天,廉頗同志實現了他的夢想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一百章 目標-故關!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觀虎鬥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八十七章 藺相如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