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3)

夏廣山看着手中這枚雕刻精美的印章說:“不錯,不錯,上好的羊脂白玉,價值不在金絲描線粉彩瓷之下。用這枚印章作爲賭注的話倒是合理的。”

賈文化將印章放到展臺上說:“大家要是想看一下的話,可以過來幫着掌掌眼。當然,還請夏經理準備四十片瓷器的碎片,以便讓我們開始賭鬥。”

李子敬看過印章之後說:“賈大師,難道這就是當年在京城引起了轟動的那枚乾隆傳奇印章?當時因爲這枚印章可是差點沒鬧出來人命啊。”

賈文化點點頭說:“沒錯,就是那枚印章。古董一行,玩得好的話,能夠陶冶情操,但如果玩得不好的話,卻也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說來,原來這枚印章的主人也算是幸運啊。當然,我也是很幸運地得到了它,實屬難得!”

很少有人知道這其中的淵源,因此,張好古就好奇地問:“李經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別打啞謎好不好?”

其實王海東也是在第一時間就認出了這枚印章。說起來它是一枚頗有傳奇色彩的印章,在諸多的乾隆私人印章中,怕是少有比它更爲傳奇的了。很多人都在一旁起鬨,希望李子敬能把這個故事給講出來。

李子敬沉思了一下,這才慢慢開始講述起了這枚印章的故事。

這枚印章原來是藏在紫禁城的御書房之中的,後來,溥儀離開皇宮的時候把這枚印章和諸多的珠寶古董一起帶到了瀋陽。這時候,這枚印章就成了溥儀私人的寶貝了。再後來,這枚印章被人偷了出來轉手賣掉了。這也開啓了這枚印章的傳奇之旅。

這枚印章被一個叫做沈立人的商人得到後,沈立人就感覺不能在瀋陽待着了。這是皇宮裡面的寶貝啊,如果事發了,估計是滿門抄斬的罪名。因此,沈立人立刻帶着一家老小連夜逃出瀋陽城,匆匆趕到了北平。後來,沈立人拿着這枚印章做抵押借到了大筆的銀子,在前門附近開了一座酒樓。這沈立人也是經營有方,沒兩年就把本錢賺了回來,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富戶。而這個時候,日本人打了進來,有一個日本中隊長知道了沈立人手中有一枚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於是就上門來求購。沈立人雖然是個生意人,但也有一顆愛國之心。

當時沈立人把這枚乾隆印章給藏到了院子裡的古井之中,帶着家人再一次連夜逃走,連鋪子都不要了。沈立人到了抗戰勝利之後纔敢回到北平,把這枚印章給取了出來,算是沈家的傳家之寶。不過,沈立人的兒子沈小寶也知道這東西用好了是傳家寶,用不好的話,那就會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沈家的兩次逃亡可都和這枚印章有關係啊。

因此,沈小寶就把這枚印章給藏了起來,這一藏就是四十多年。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沈小寶因爲突發腦出血去世,也沒有來得及給子女們交代什麼。三個子女可是爲這個鬧得不亦樂乎。兩處房子,一處店鋪,兒子沈金良認爲自己是兒子,贍養了父母,應該得到一處宅子和鋪子,沈金良的兩個姐姐認爲小弟做得太絕。父母生病的時候,她們也沒有少出錢啊,這家產應該均分纔是。後來姐弟三人因爲這個鬧了很多次,有一次沈金良拿擀麪杖差點把大姐夫開瓢了。幸虧當時被他大姐擋了一下,要不然,很有可能出人命的。再後來,這房子的事情經過居委會的調解算是分的差不多了。

沈金良也是憋屈啊,父母都是自己養老送終的,但是兩個姐姐卻一點都不讓,爭家產的時候倒是一個個如狼似虎一般。因此,沈金良就把家中的一些瓷瓶玉器什麼的古董歸堆帶到鬼市上去買。正好就遇到了在鬼市溜達的賈文化。沈金良可不知道自己手中有一枚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而且他也不是行裡面的人,不認識什麼是和田羊脂白玉。不過,他看這枚印章確實十分的精美,開口要了兩千塊。在二十多年前,萬元戶都讓人羨慕得不得了,兩千塊已經是非常高的了。因此,爲了買下這枚印章,賈文化跟沈金良磨嘰了將近一個小時,到最後才以一千六百元的價格買下來。

在古董市場上,你別看有些人磨磨嘰嘰的和那些古董販子討價還價,可這些人是真心想買東西的。那些問了問價格就不再說話的不是來探底的,就是來混着玩的。因此,你越是在那裡和對方討價還價,越是表現出來自己是真心想買下這東西,有可能被對方宰一刀也是未必的。賈文化這當然算是撿漏了,他怕沈金良突然變卦,這才和他講了近一個小時的價格。

沈金良姐弟後來知道了真相,但是東西已經賣了去,不可能再收回來。乾隆印章啊,就算在二十多年前價值一二十萬也是沒問題的,被沈金良一千六百塊就賣掉了,這種打擊是致命的。沈金良也不是那種胸襟寬廣的人,因此一下子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瘋掉了。

大廳裡的人聽到這枚印章的經歷之後,也是一陣的唏噓。而這個時候,金胖子走過來說:“經理,東西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開始賭鬥了。”

其實這種賭鬥一開始是古董鋪子徒弟出師時的一門考試,是看看弟子到底掌握了多少本事。後來,這才慢慢形成了一種比斗的方法,直到現在,也成了解決古董市場恩怨的一種辦法。當然了,內容未必是瓷器,字畫、善本什麼的都行,關鍵是要雙方約定好。

王海東把金絲描線粉彩瓷取回來之後,又在大廳中引起一陣騷動。就算是已看過一次的李子敬也深深地被這美輪美奐的瓷器給吸引了,更不用說別人了。張好古拿着這件粉彩都不願意放手,足足半小時大家纔算平復了激動的心情。

夏廣山站到臺上揮揮手說:“諸位,安靜一下,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把四十枚碎片準備好了。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一次賭鬥的過程,下面請王掌櫃先一步鑑定托盤裡面的瓷器碎片。”

兩名年輕的女招待將兩個紅木托盤送了上來,托盤上面還有一塊黑色的呢絨布,每個托盤裡面放着二十塊瓷器的碎片。這些碎片大小不一,顏色各異,有的是清新淡雅的青花瓷,有的是嬌豔似火的紅瓷,更有鈞瓷和汝窯瓷器的碎片。反正如果是一般的行里人看這些瓷器碎片的話,估計有很大可能看花眼。這個時候王海東走上前去,定了定神,拿起來一塊紅瓷。

其他人看王海東聚精會神地看着手中的紅瓷碎片,都屏住了呼吸,實際上王海東是在小心觀察這件瓷器的來歷。良久,他將這片紅瓷放下說:“康熙年的紅瓷碎片,但不是官窯的,是景德鎮民窯的瓷器。從這件碎片的茬口上能夠看出來,這應該不是生坑的東西,而是傳世的紅瓷碎片。這種寶石紅,也算是民窯中的精品了。”王海東簡單到位的分析,讓人很是震驚,他的舉動完全不像是一個剛剛入行的新人,不管是手法還是語氣都像是一個在古董行裡面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老手。

聚寶閣後繼有人啊!這是看了王海東的表現之後所有人的想法。但是熟悉聚寶閣,熟悉陳一龍的人都知道,這有什麼啊,陳一龍爲了培養王海東到底讓他砸了多少瓷器,砸了多少瓷片,這個誰能知道啊,他要是連這點都看不出來才奇怪呢。

接下來,王海東也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絕對有資格坐在這裡,而且本來他可以全鑑定出的,不過他故意留了一塊。他分辨出來了十九塊瓷器碎片。其中兩塊鈞瓷和汝窯是現代的仿製品,四片青花瓷中兩片是明代的,兩片是清代的。剩下的粉彩、黑瓷等十三塊瓷器的碎片中有兩件是真的,剩下的都是高仿的瓷器,是景德鎮最近這幾年才研製出來的復古的瓷器。

夏廣山走上前臺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啊,王掌櫃果然不愧是陳老培養出來的。這二十塊瓷器的碎片中王掌櫃鑑定出來了十九件,也就是這塊比較大的粉彩瓷器是清朝宣統年間的瓷器碎片,剩下的王掌櫃都鑑定了出來。”

鑑定瓷器,舊時是古董鋪子招收夥計必然要學的,這主要是因爲古董鋪子在收古董的時候,瓷器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只要是記住了一些瓷器的主要特點,入門是比較容易的,不像金石銘文一般需要豐厚的知識。但是要學的精深,能夠獨立支撐門面,一般沒有二十年的閱歷是不夠的。

王海東今天的成績代表什麼?代表他至少在鑑定瓷器這一方面到了能獨立支撐門面的程度。二十片瓷器鑑定出來了十九片,這個結果意味着賈文化已經不需要再鑑定了。就算他鑑定出來了全部的瓷片,那也是王海東勝利。誰讓他說讓王海東一片,而且平局也算是王海東勝利了。

賈文化很是玩味地說:“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老陳這傢伙確實是培養出來了一個好徒弟。”說完,賈文化朝大家抱了抱拳之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那枚乾隆的私人印章他連看都沒看最後一眼。賈文化這個舉動倒是爲他扳回了不少的面子,什麼叫大師,這才叫大師,真正的大師風範。雖然賈文化的名聲不怎好聽,但在願賭服輸這方面他做到了大師級別。

夏廣山第一個帶頭鼓掌歡送賈文化的離去,隨後就是一片熱烈的掌聲。這掌聲開始是歡送賈文化,但到了最後,越來越熱烈的掌聲卻給了王海東,這是江流市古董界的同行對王海東的一種認可。從這一刻開始,王海東纔算是真正融入了江流市這個深不可測的古董圈子裡。

掌聲過後,夏廣山走上前臺,當衆掏出一張紫色鑲金的卡片說:“諸位,這就是我們瀚海拍賣公司的貴賓卡。爲了祝賀王掌櫃在這一次賭鬥中取得勝利,現在這張卡片就送給他作爲賀禮。”

這瀚海拍賣公司的貴賓卡,整個江流市擁有的僅有兩人而已,一是文物協會的會長南宮望,另一是王海東的外公陳一龍。這張卡片代表了瀚海拍賣公司對一個業內同行的絕對認可。擁有了這張貴賓卡,王海東能夠在瀚海拍賣公司享受九折的優惠。別看這小小的九折,如果是上百萬的古董交易的話,九折優惠可是以十萬爲單位來計算的。這也是瀚海拍賣公司爲了籠絡一些古董大家而推出的一種手段。陳一龍去世之後,那張卡片就自動失效了。現在王海東終於爲聚寶閣再一次贏得了一張。

鑑定會接着進行,送上來的古董沒有給大家帶來太多的驚喜。倒是那個金絲楠木的盒子無論在做工,還是在年代上,都非常吸引人。但是王海東仔細一打聽,這件古董被瀚海拍賣行買下來了,到時候賺多少都是瀚海拍賣行的。這也是拍賣行賺錢的一個重要方式了。

最後金胖子走上來說:“諸位,可能大家有點意猶未盡的意思,但是,我們剩下的三件古董就不讓大家鑑定了。這一次王掌櫃帶來的金絲描線粉彩瓷是我們壓軸的拍賣品,總部已經來了電話,調撥過來了三件寶貝爲我們這一次的夏季拍賣助陣。這最後的三件古董都是經過了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鑑定,並且有專家開具的鑑定證書,保證古董的真實完整性。希望三天後,我們拍賣公司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個驚喜。”

這一次看貨的鑑定會就這樣結束了,收穫最大的不是瀚海拍賣公司,而是王海東這個新手。在大家都散去之後,夏廣山打電話把金胖子叫了過去。

他坐在老闆椅上,皺着眉頭說:“老金,這一次的事情完全出乎我的預料之外啊,本來我以爲有金絲描線粉彩瓷作爲壓軸的拍賣品已經算是不錯了。但市裡面來電話,說是這一次的招商團不僅有廣州那邊的,香港方面也會來人,好像是考察工業園的建設。因此,我纔打電話讓總部送過來三件更好的古董。你有把握主持這一次拍賣會嗎?”

金胖子想了想說:“夏總,我也是有主持大型拍賣會的經驗的,這個你放心。不過既然是有港商的話,那古董能賣給他們嗎?別到時候有人再因爲這個找我們的麻煩。”

有些古董是不能賣到境外的,雖然說香港早就回歸了祖國,算是我們的領土,但是香港作爲一個自由港,有些古董還是不適合賣過去。如果風平浪靜,那這個事情當然沒有什麼問題,賣就賣了。瀚海拍賣公司真的這樣做了,一旦有人拿着這個事情發難,那就不好收場了。金胖子也算得上是行裡面的老人了,經歷的事情可不是一般的多。

夏廣山點點頭說:“放心好了,這個事情我已經安排好一些託了,到時候不能賣給港商的絕對不會賣給他們的。不過,我找的都是一些熟人,王海東突然的崛起讓我覺得再找他來幫忙的話,那就萬無一失了。畢竟他是年輕人,愛衝動,和港商競價,那些港商也不好扯下面子和一個小孩子一般計較不是。”

古董行裡面的託,比比皆是。有明託、暗託,真託、假託,還有互託等等。明託、暗託這個倒是好解釋,一明一暗,如果是明託被識破的話,那就由暗託接着撐場面。真託、假託倒也好理解,明託就是真託,假託就比較複雜了,通常兩個參加拍賣會的人如果較真的話,那這兩個人就是假託了。不是拍賣行找來的,而是爲了鬥氣才擡高拍賣品的價格。但到了最後,得到好處的還是拍賣行。

互託就比較有意思了,其實就是兩個參加拍賣會的人互相串通好了,你爲我的古董擡價,我爲你的古董擡價。當然,做託也是有學問的,如果一不小心的話,偷雞不成蝕把米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42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3)第6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1)第38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2)第45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2)第27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1)第27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1)第45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2)第53章 意欲帶表哥昆明賭石(1)第48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1)第28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2)第4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4)第38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2)第40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1)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60章 初露冰山一角(2)第22章 同學聚會賭石初露鋒芒(4)第24章 逛鬼市得宋《蘭亭序》摹本(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29章 淘老宅淘出紫檀插屏(1)第11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1)第59章 初露冰山一角(1)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34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2)第38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2)第34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2)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27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1)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31章 受邀行內聚會鑑人骨瓷(1)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8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3)第41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2)第49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2)第30章 淘老宅淘出紫檀插屏(2)第59章 初露冰山一角(1)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52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2)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14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1)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2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2)第13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3)第10章 拍賣會引來煩人家務事(2)第25章 惹官司爲人指點迷津(1)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4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4)第14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54章 意欲帶表哥昆明賭石(2)第28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2)第44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1)第11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1)第42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3)第19章 同學聚會賭石初露鋒芒(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48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1)第48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1)第21章 同學聚會賭石初露鋒芒(3)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29章 淘老宅淘出紫檀插屏(1)第4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4)第56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2)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7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2)第34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2)第60章 初露冰山一角(2)第43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4)第9章 拍賣會引來煩人家務事(1)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50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3)第15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49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2)第41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2)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59章 初露冰山一角(1)第40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1)第55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1)第43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4)第6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1)第41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2)第39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3)第55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1)第26章 惹官司爲人指點迷津(2)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31章 受邀行內聚會鑑人骨瓷(1)第55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1)第6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49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2)第14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1)
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42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3)第6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1)第38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2)第45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2)第27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1)第27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1)第45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2)第53章 意欲帶表哥昆明賭石(1)第48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1)第28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2)第4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4)第38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2)第40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1)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60章 初露冰山一角(2)第22章 同學聚會賭石初露鋒芒(4)第24章 逛鬼市得宋《蘭亭序》摹本(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29章 淘老宅淘出紫檀插屏(1)第11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1)第59章 初露冰山一角(1)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34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2)第38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2)第34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2)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27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1)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31章 受邀行內聚會鑑人骨瓷(1)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8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3)第41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2)第49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2)第30章 淘老宅淘出紫檀插屏(2)第59章 初露冰山一角(1)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52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2)第46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3)第14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1)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2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2)第13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3)第10章 拍賣會引來煩人家務事(2)第25章 惹官司爲人指點迷津(1)第17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2)第4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4)第14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54章 意欲帶表哥昆明賭石(2)第28章 籌建藝術品公司(2)第44章 古董行裡的惺惺相惜(1)第11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1)第42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3)第19章 同學聚會賭石初露鋒芒(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48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1)第48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1)第21章 同學聚會賭石初露鋒芒(3)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29章 淘老宅淘出紫檀插屏(1)第4章 接手聚寶閣砸出金絲描線(4)第56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2)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7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2)第34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2)第60章 初露冰山一角(2)第43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4)第9章 拍賣會引來煩人家務事(1)第12章 幫兄弟偶見金縷玉衣(2)第50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3)第15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2)第51章 天衣下的董其昌真跡(1)第49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2)第41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2)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59章 初露冰山一角(1)第40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1)第55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1)第43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4)第6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1)第41章 牛刀小試切出鬼面翡翠(2)第39章 攜美女暗訪地下拍賣會(3)第55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1)第26章 惹官司爲人指點迷津(2)第35章 內外勾結十六字鼎被盜(3)第31章 受邀行內聚會鑑人骨瓷(1)第55章 得而復還的秘色瓷片(1)第6章 看貨賭鬥贏得乾隆印章(1)第16章 地攤遇故交撿漏得端硯(1)第49章 鐵腕處理家族企業賬目(2)第14章 真假董源山水大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