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

趙國對戰中山國,趙君雍和中山王姿親自率軍對陣。趙君雍勝,中山王姿慘敗。中山王姿率領殘兵敗將,逃回國都靈壽,做最後的抵抗。

趙軍勢如破竹,攻破中山軍的防線,一路高歌猛進,抵達靈壽。就在趙國戰場形勢一片大好,趙君雍竟然不乘勝追擊,蕩平中山國,反而與之締結城下之盟。

田不禮問道:“君上,我們爲何不一鼓作氣,攻破靈壽,蕩平中山國。”

趙希也道:“君上,這是我們根絕腹心之患最佳時機,不可錯過。”

許鈞也進言道:“錯過了此次蕩平中山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又要等上幾年。”

田不禮見趙雍無動於衷,急色道:“蕩平中山,乃趙氏先祖百年的夢想。君上,蕩平了中山,不僅開疆拓土,建立千秋之功。君上還完成了歷代趙氏先祖未完成的豐功偉業。”

“蕩平中山,指日可待,但寡人不能急於一時。”趙雍迎向衆人不解地眼神,“寡人推行胡服騎射就是爲了滅中山,進軍胡地,開拓胡疆,以壯國力。進而劍指中原,以爭天下。”

田不禮亟不可待地問道:“眼下就是我們大好時機,君上還等什麼。”

趙希、許鈞等人也進言道:“劍指靈壽,蕩平中山。”

щшш ⊙ттkan ⊙c ○

“這一天,寡人等了二十幾年,多等幾年又如何。”趙雍冷靜地說道:“天下事,瞬息萬變,人事所難預料。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寡人乃一國之君,就不得不考慮,戰後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爲中山之事,而忘了諸侯之威。寡人可不想走齊王和楚王的老路。”

“君上,這話是什麼意思。”趙希神色迷惑,“臣聽不明白。”

許鈞等人見君上的眼神飄了過來,俯首道:“臣等也不明白。”

“齊國吞燕,楚國滅越,都遭到諸侯圍攻。”趙雍頓了頓,又道:“寡人可不想因爲中山之事,被諸侯圍攻。”

“君上,會不會……”

趙雍明白他們話中的意思,“寡人要等到滅中山已成定局,諸侯想幹涉也力不從心。寡人要徹底根除腹心之患,決不能讓他死灰復燃。寡人要天底下,再也不會有中山國。”

“君上的意思是說諸侯會干涉我們?”田不禮尋思少許,“中原大亂,諸侯混戰。他們豈能干涉我們攻滅中山。”

“你們別忘了,我們北邊還有燕國,西邊還有秦國。這兩國可沒有加入諸侯混戰。”

“燕國和秦國是我們的盟友。他們會爲了中山國,與我們背盟,出兵攻打我國。”田不禮疑色道:“君上,臣不相信燕、秦會爲了中山國背盟,而攻我。”

不僅田不禮不相信,這裡的人都不相信。

燕王職和秦王稷都是趙君扶持的。趙國對燕、秦的國君有相助之恩。燕、秦兩國豈會爲了中山國,插手趙國的內政。

“齊國吞燕、楚國滅越,遭至諸侯攻伐。就是因爲打破天下平衡。中山國雖小,但疆土也有數百里。”趙雍指着用沙盤堆砌的山谷、河流、城池,“我們攻破中山國,將會和燕國、齊國進一步接壤。燕、齊兩國和我們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

田不禮道:“那又如何。”

趙雍看着衆人道:“中山國夾存在趙、齊、燕三國之間而不被大國所滅。是因爲中山國的存在,能夠保證齊、燕和我國戰略緩和。任何一國想要攻滅中山,其他兩國也不會坐視不管。”

趙雍手指往南邊和西邊移動,又道:“三晉是秦國東出的攔路虎。秦國要東出函谷,以爭天下,就要攻打三晉。秦國內亂三年,國力大衰,但也沒有傷及根本。秦國不會想看着我們走向強大。魏國是三晉之首。我們攻滅中山,越過了魏國。魏國君臣見了,也會感到恐慌。”

田不禮忙道:“我們攻破了中山,就會成爲諸侯共同敵人。齊、秦、魏、燕就會聯合起來,攻打我們。我們就會陷入四戰之地。”

“趙國乃四戰之國,比不上齊、秦之勢。趙國沒有實力挑戰天下諸侯,寡人要做的就是蠶食中山國的疆土。”趙雍的眼神盯着靈壽,“寡人攻伐一次中山,就要中山王割地賠償。弱其國力。一旦,天下大勢有變,寡人便一舉滅中山。”

田不禮雖然明白趙雍話中的意思,但內心還是不甘,“君上,我們攻滅中山,早晚都會與諸侯交惡。天下大勢不變,我們亦不滅中山國。我們願意等,上天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時間。”

“寡人爲了攻滅中山,籌劃了二十多年,多等幾年又有什麼關係。”趙雍沉重地出了一口氣,“如果上天不憐惜寡人。寡人不能攻滅中山,建立萬世之功,引領趙國走向強盛之路。寡人只有將攻滅中山的遺願,交給子孫去完成。”

這時,肥義、司馬望族和樂毅走了進來,行禮道:“參見君上。”

趙雍擡手道:“無需多禮。”

肥義道:“君上所料不錯,靈壽內還存有大量的中山軍。我們要一戰滅國,恐怕很困難。”

司馬望族接過話道:“我們攻城,中山軍勢必會殊死抵抗。我們進攻不但不能摧毀敵人的心裡防線,反而還會激發敵人的鬥志。我們能夠擊潰中山,兵臨靈壽,倚靠的是鐵騎的威力。我們缺乏攻城器械,強行攻城,對我們不利。”

趙雍問道:“樂毅,你看到了什麼。”

“面對國難,中山國必會同仇敵愾與我們對戰。”樂毅又道:“中山王姿逃回靈壽之時,下達中山國各地駐軍勤王。北邊、東邊的中山軍,正在向靈壽集結。我們攻打靈壽,陷入僵持。中山國勤王之師趕至,我們就會腹背受敵。”

“靈壽地勢險峻,城中有山,山中有城。中山王姿必會利用天然地優勢,與我們殊死決戰。寡人即便攻下中山,也會折損太多的兵力。”趙雍將眼神看着肥義,問道:“靈壽城內是什麼情況。”

“回君上。”肥義答道:“中山王姿恢復了司馬喜的相國之位。”

“此戰,我們大獲全勝,也震懾了中山國。我們逼得太急,反而還會激發他們的血性。一收一放,方能瓦解他們的鬥志。”趙雍笑道:“寡人在他們看到希望的時候,狠狠地敲打他們,令他們跌入萬丈深淵。寡人要中山王姿既想改變,但又無能力改變。寡人要中山王姿生活在恐懼之中,從而自亂陣腳,毀其長城。”

田不禮問道:“君上,臣不明白。我們議和,爲何不與中山王姿,或者其他大臣。君上爲何指定要司馬喜爲議和之人。”

趙雍的眼神往衆人看去,“你們也不明白。”

肥義也道:“臣想不明白。”

樂毅也道:“臣也想不明白。”

許鈞、趙希等人乃行伍之人更加的想不明白。

“司馬喜瞭解趙國。寡人也瞭解司馬喜。”趙雍意味深長地說道:“司馬喜重權利,善謀略。他是聰明人,知道趙國的實力,更知道中山國的弊端。司馬喜忌憚我們,他成爲中山國相,就會一心想着與我們交好,而不是與我們開戰。司馬喜只會想圖存之策,而不會想圖強之道。”

司馬望族問道:“司馬喜之舉,觸碰到中山國君臣的底線。中山王姿就會廢了他。”

“司馬喜爲了守住自己的權利,也會排除異己,攪亂中山國朝政。”趙雍又看着沙盤上的靈壽,“司馬喜誤國,亂國,對我們更加有利。中山王姿廢除司馬喜相國之位,就等於挑戰寡人的底線。寡人就用藉口,攻伐中山。”

司馬喜率領公子尚、魏義、陰簡公、司馬子期等人來到趙國陣地。趙君雍以肥義爲負責人,並讓田不禮、許鈞、趙希等人前去會盟。

趙國和中山國雙方在靈壽城下,締結和平。經過雙方協商、退步,總算達成協議。中山國滹沱河以南的疆土,劃歸趙國。

趙國四伐中山,總算落下了帷幕。

中山王姿見趙軍撤出靈壽,仰天道:“感謝先祖護佑,中山國總算是死裡逃生。”

趙雍安排趙希、許鈞接收新的疆土,並讓中山國石氏、季氏等將領,負責守衛。一切準備就緒,趙雍率領大軍迴歸邯鄲。歸途中,趙雍收到來自邯鄲的國書。

肥義、田不禮等人見君上看了國書,整個人陷入沉默,問道:“君上,發生了什麼事。”

趙雍將國書遞給肥義,注視着天空,“齊、韓、魏三國,擊敗了楚國。”

“楚國敗了。”田不禮問道:“君上,我們不如加入齊國,攻打楚國。”

“寡人還是那句話,攻伐楚國,是齊、韓、魏三國之事。寡人的戰略依舊在中山國。”

“中原諸侯又該停戰了。”肥義看完書信,答道:“楚國敗給了齊、韓、魏三國,必會向秦國求助。秦國出兵,天下又該平靜了。”

“秦國總算插手了中原之事。”趙雍眸色盪漾,“天下會平靜,但不會平靜太久。短暫地平靜之後,將會有更大、更劇烈的暴風雨。天下大亂之時,就是我們踏進靈壽之日。”

......

楚王以唐昧爲將,率領十萬申息之師,對戰齊、韓、魏三國。雙方交戰三個回合,楚國三戰皆敗。唐昧率領大軍後撤,從主動進攻,變成了被動防守。

楚王在郢都得到這則消息,氣得鬍鬚亂顫,喝道:“我們輸給了中原諸侯,你們可有退敵之策。”

楚王見衆人不發一語,怒罵道:“攻伐中原之時,你們不是信心十足。如今,我們敗了。你們都啞巴了。”

昭魚答道:“王上,我們一國之力對戰三國,難以取勝。我們不如向中原諸侯求和。”

“向中原諸侯求和。”楚王怒道:“寡人絕不向中原諸侯低頭。寡人更不想看着齊國凌駕於我國之上。寡人寧可與田闢彊血戰到底。”

“王上,再打下去。我們也不能獲勝。”昭魚道:“我們以求和之名,拖延時間,並將昭雎、昭滑、景缺等戰將悉數調回來,伺機再戰。”

“寡人絕不向中原諸侯低頭。”楚王真的向中原諸侯求和,豈不是打了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今日,我們向中原諸侯求和。明日,他們便會變本加厲攻打我國。求和等同與示弱。寡人絕不求和。中原諸侯願戰,寡人迎戰便是。”

衆人勸不會楚王心意,低頭不語。

楚王見着殿內,沒有一人出來問他分憂,嚷道:“除了向中原求和,你們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

此時,陳軫出使秦國歸來,步入宮中,“陳軫,參見王上。”

楚王問道:“秦國如何說。”

“秦國答應出兵攻打韓、魏。”陳軫停頓少許,“但他們有一個條件。”

“哼,秦國也敢向寡人提條件。”楚王冷笑道:“真是天大的笑話。”

昭魚問道:“秦國要什麼條件。”

陳軫答道:“太子入秦爲質,秦國方纔出兵。”

“你說什麼。秦國要橫兒入秦爲質。”楚王怒罵道:“秦國算什麼東西,安敢提出這樣無禮的條件。寡人女兒剛嫁去秦國。秦國又要寡人的橫兒。秦國真是欺人太甚。”

“王上休要動怒。”昭魚安慰道:“秦國不想出兵攻伐韓魏,故意以此爲由,搪塞我們。我們拒絕讓太子入秦爲質,秦國也不用承擔背盟的責任。”

“王上,我們對戰中原諸侯,已經有心無力。”熊彪道:“秦國加入中原諸侯攻打我們,我們就危險了。”

“秦國安敢加入中原諸侯,攻伐楚國。”楚王眸色噴射出火焰,“寡人就率軍滅了秦國。”

“我們精銳被中原諸侯牽制。一旦,秦國攻打我們。”昭魚擔憂道:“我們就會敗得更慘。”

“你們告訴寡人,應該怎麼辦。”

昭魚道:“請王上讓太子入秦爲質,結好秦國,共對諸侯。”

文武大臣附和道:“臣等附議。”

楚王怒道:“楚國是強國,我們將橫兒送去秦國,豈不是惹天下人笑。這是國恥,國恥啊!”

“我們和中原諸侯開戰,戰況不利。我們就應該以大局爲重,先穩住秦國。”昭魚逼迫道:“請王上讓太子入秦。”

“請王上讓太子入秦。”

楚王壓不住羣臣,無奈道:“寡人就聽你們的,讓橫兒入秦。”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七章 韓候康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十一章 朝會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三百零七章 秦國的朝堂並不太平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秦結盟,安敢挑戰諸侯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七章 韓候康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十一章 朝會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