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幾日,邯鄲下起了大雨,天氣驟然降低了幾分。肥義上了年紀,也因此得了一場大病。

這日,肥義剛喝下藥,精神有所好轉,拿起書籍正在觀看。其長子肥凌、次子肥戰,來到書房行禮道:“孩兒,拜見父親。”

肥義柔和地眼神,看着兩子,語調溫和道:“起來吧!”

肥凌問道:“父親的身體,可有好些。”

肥義放下手中地書籍,答道:“喝了藥,好多了。”

肥戰抱怨道:“父親年邁,也該辭官歸隱,享福了。”

“不行啊!”肥義咳嗽兩聲,又道:“趙主父封我爲相邦,兼王上太傅。我想退,也退不了。”

肥凌見父親對趙主父唯命是從,好奇地問道:“父親,趙主父是個什麼樣的人?”

肥戰也高呼道:“都說趙主父是百年不遇的明君,趙主父萬世功業,諸侯不能比之。孩兒也很想知道,趙主父在父親的眼中,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趙主父是什麼樣的人?”肥義淡淡笑道:“有情有義之君。”

這幾個字,不是兩子要的答案。肥戰問道:“何爲情,何爲義。”

肥義淡笑問道:“你們可知君上大婚?”

肥凌答道:“父親說的韓後。”

肥義點了點頭,示意兩個兒子說。

肥凌想了想答道:“韓後和趙主父之事,孩兒不知。”

肥戰數落道:“趙主父和韓後大婚,邯鄲城,何人不知,何人不曉。趙主父迎親隊伍,韓後送親之人,那是一個壯觀。幾個男兒,能如趙主父,又有幾個女兒,能如韓後。”

肥義回憶往昔,感嘆道:“你們啊!只知道趙主父大婚之事。你們卻不知道,趙主父爲了此女,不顧衆臣反對,出兵助韓擊秦。”

肥凌答道:“我們東敗齊,西敗秦,這是三晉的噩耗,孩兒自然知道。”

“你們知道的是趙主父兩戰皆敗。但你們不知道,趙主父爲了守衛韓後,不惜下達《罪己詔》,去王稱君。”

“諸侯列國,皆行王道。唯獨趙國不稱王,趙主父還自貶爲君,成爲天下人的笑話。”肥凌頓了頓,問道:“父親,這是爲何。”

“趙主父是爲了實現那個諾言…此生一諾,今生必踐。”

肥戰道:“趙主父爲了韓後,不但下大罪己詔,還去王稱君,豈不是…”

肥義聽出了兒子口中沒有說出的那幾個字。趙主父下達罪己詔,自貶爲君。當時的任何人,都說趙主父糊塗,愚不可及。

因爲趙主父這份糊塗,愚不可及,纔有今日的趙國。

肥凌見弟弟口無遮攔,訓斥道:“不能如此說趙主父。”

“戰兒,你是不該記住的,反而記住了。該記住的,卻一點都沒記住。”

“孩兒,什麼沒有記住。”

“一位有情有義之君,纔會得到更多人的擁護。”肥義又道:“趙主父下達罪己詔,自貶爲君,看上去是糊塗,實則不是大智。”

“孩兒,聽不明白。”

“趙主父自貶爲君,不是膽小懦弱,而是他看到了,很多人都沒有看到的東西。”

肥凌自然知道趙主父的一生對父親有很大的影響,父親也是對趙主父忠心耿耿,問道:“父親,我們沒有看到什麼。”

“趙主父的男兒氣魄。”

“孩兒聽不明白。”

“爲父還記得,趙主父蕩氣迴腸地話語。”肥義眼神之中,充滿力量,“無王實,安敢稱王乎?”

肥凌也被父親這句話所感,也道:“最懂趙主父的人,非父親莫屬。”

肥義笑道:“與五國開戰、自貶爲君、胡服騎射、壯年退位等等太多的事,看上去是趙主父糊塗。可,趙主父每糊塗一次,趙國就會走上強盛。”

“趙主父十五歲破五國會葬之盟,少年成名;南下爭霸中原,屢敗屢戰,卻永不服輸;自貶爲君,趙君不再征戰中原,而是謀胡疆,繼承簡、襄之列;胡服騎射,我們才能率先諸侯擁有萬人鐵騎,我們才能北擊三胡,開拓胡疆。”

肥凌點頭道:“趙主父之功業,遠超齊恆、晉文。趙國由孱弱被諸侯所欺,趙主父用一生,化解韓、魏恩怨,爭霸諸侯,插手燕、秦內政,扶立兩王,數伐中山,擊三胡,定北疆。趙主父的文治武功,令人謳歌傳誦。趙主父是個很難懂,又很糊塗,卻能給臣子帶來驚喜的人。”

肥戰也道:“可不是嗎?我們這個趙主父真有膽魄,不但廢太子章、扶立王上、壯年退位,還孤膽入秦。趙主父歸來,就制定滅秦之策。如今啊!趙主父修築長城、降服樓煩、攻滅中山,再添偉業。真不知道,趙主父還能給國人帶來多大的驚喜。”

肥凌道:“趙主父塵定胡疆、攻滅中山,趙主父下一步便是伐秦。趙主父的功業,的確令人期待。”

“可惜啊!”肥戰嘆息道:“楚王入趙,王上拒不接納。否則啊!秦國不亡,也得亡。”

肥義問道:“你說什麼。”

肥戰見父親驟然緊張,忙道:“父親,孩兒說錯了什麼。”

肥義問道:“楚王入趙,王上拒不接納是怎麼回事。”

肥凌將楚王入趙被拒,以及楚王借道魏國被抓之事,全部說了出來。

“不好。”肥義連忙起身,快步走出書房。

肥凌問道:“父親爲何驚慌。”

肥戰見父親上了年紀,還健步如飛,問道:“父親不是病了嗎?”

“爲父病了,則可。王上病了,那可糟了。”肥義說完,穿好朝服,便奔入宮中。

趙王何見肥義出現在宮中,問道:“太傅不是病了?”

“臣不該生這場病。”肥義自責道:“否則,王上也不會病。”

趙王何問道:“寡人聽得有些糊塗。”

肥義見趙王何,還不知道犯了大病,語重心長地責道:“王上,怎能如此糊塗。”

趙王何聞言,一臉懵逼,問道:“太傅,寡人,怎麼了。”

肥義自責道:“都怪我,早不病晚不病,怎會這個時候病了。否則,也不會出現這些事情。”

趙王何從未見過太傅會如此生氣,忙道:“寡人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肥義嚴肅地問道:“王上,可知趙主父。”

趙王何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好笑,“趙主父乃寡人之父,寡人,豈能不知。”

“王上,一點都不瞭解趙主父。”

“太傅爲何說寡人不知父。”

“趙主父孤膽入秦,便制定伐秦之策。趙主父不伐秦,北上降服樓煩、攻滅中山。王上,真的以爲趙主父糊塗了不成。”肥義見趙王何沉默不語,想必是認爲趙主父是真的糊塗了,“趙主父伐秦,要一戰定乾坤,否則,趙不能破秦,秦、趙便會交惡。”

“樓煩被我們擊敗,遠遁漠北;中山八百里疆土,不足兩百里。無論是中山,還是樓煩都對我國造成不了任何威脅。”趙王何問道:“寡人主張合縱諸侯,攻伐秦國,有何錯。”

“樓煩雖遠遁,但對我國也會造成威脅。如果樓煩、東胡等北胡聯手趁着我們伐秦,南下攻我,又該如何。”肥義見趙王何答不上來,又道:“中山國被中原諸侯,滅而復生,越長越強。我們不趁着齊、韓、魏伐秦,無暇干涉我國內政,我們就應該一戰蕩平中山,徹底解決腹心之患。”

“趙主父私自將樓煩安置在九原郡,又封廢太子爲徵北將軍。寡人之威,何在。”

肥義怎麼也沒想到,趙王何對權利的控制慾,實在太強了,“趙主父降服樓煩,胡爲己用,實乃千古第一人。有樓煩爲我捍衛北疆,有何不好。趙主父之舉,不正是以武擊之,又以恩德感化。趙主父對廢太子心生愧疚,是爲了想彌補他,纔會封他爲徵北將軍。”

“寡人才是趙國的王,趙主父心裡可有寡人。”

“楚王入趙,趙主父必會答應。”肥義問道:“這就是王上不接納楚王的原因?”

“是又如何。”

“王上,家國之事,怎能如此歐氣。”

“趙主父志滅中山,塵定北疆。寡人拒絕接納楚王,有何錯。”

“秦國扣押楚王,失信天下。我們接納楚王,送其歸國。一來,我們可以插手楚國國政,再添功業;二來,我們就有了伐秦的旗號;三來,我們伐秦也會多一個盟友。王上,難道不想看看齊、韓、魏、趙、楚五國合縱伐秦之事。”

“韓、趙、魏、燕、楚,五國伐秦不克。齊、韓、魏、趙、楚五國合縱伐秦就能成功。”

“今日之秦,非昔日之情。秦國有秦惠王掌控,文有嬴疾、張儀之流,武有嬴華、甘茂、司馬錯之輩。現在的秦國,人心不齊,又無名將。五國伐秦,定能馬到功成。”

“五國之勢,豈能攻下函谷關。趙主父和太傅不是也說,函谷天險,易守難攻。”

“秦國囚禁老楚王,這是國恥。老楚王歸國,又會如何。”肥義擲地有聲道:“亡秦雪恥。”

肥義見趙王何不說話,又道:“老楚王傾國之力,出武關,從南往北伐秦;齊、韓、魏三國聯軍,正面攻伐函谷關;我國以九原、雲中、雁門,率領騎兵,從北南下。諸侯盟誓,匯軍於咸陽。秦國,可破,可滅。王上拒納楚王,我們就錯過了一個亡秦的機會。試問,趙主父和朝臣在楚王這件事,又會如何想。”

趙王何問道:“會如何?”

“趙主父會因爲此事,看到王上的能力。趙主父和朝臣也會認爲王上性情懦弱,毫無遠見。王上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

趙王何吸了一口冷氣,顫聲道:“寡人一時賭氣,才做出了糊塗的政令。太傅,寡人該怎麼辦。”

“王上,到時候將所有的過錯,都推給臣。”肥義勸慰道:“讓臣去承受趙主父的責罵。”

“寡人,怎能將過錯怪罪在太傅身上。”

“臣沒能盡到太傅的責任,理應受罰。”

“太傅,趙主父會不會廢了我。”

“趙主父會生氣,但也不至於廢了王上。”肥義想了想,又道:“趙主父見王上不能守衛得之不易的江山,就會扶持其他人來共同捍衛趙國的山河。”

“太傅,寡人該怎麼辦,才能彌補犯下的錯誤。”

“趙主父降服樓煩、蕩平中山,再爲趙國增添功業。趙主父,必會封功臣。”肥義見趙王何聽得仔細,叮囑道:“無論趙主父封誰,王上不能有半句怨言,更不能出言反對。”

“太傅不是說,該爭的時候,就要爭取。趙主父賞賜不合理,寡人也一句話也不說。”

“王上,犯了一次錯,已經令趙主父不歡喜。王上難道想徹底激怒趙主父不成。”肥義正色道:“趙主父對你母后,心存愧疚。但願,王上能夠從這件事情上汲取經驗和教訓。身爲大國之君,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說了會如何,不說又會如何。說了不能改變,還不如不說。”

“寡人受教了。”趙王何見太傅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地輔佐、教導自己,行禮道:“寡人,一切聽趙主父的。”

肥義穩住了趙王何,便走出大殿。此時,一道電閃滑過夜空,狂風驟起。

趙王何對趙主父已經產生了怨恨,他夾在兩人中間,不知還能維持這種關係多久。他是趙肅侯託孤重臣,趙主父對他也是推心置腹,甚至趙主父將趙國的未來之君都交到了他的手中。但他又是趙王何的太傅,也和這位學生感情深厚。如果趙主父和趙王何之間矛盾,不可調和,他又該如何面對。

選擇趙主父,還是選擇趙王何?這是肥義一生之中,最難的抉擇。

但肥義心中已然有了一個決定,如果哪一天真的到來,他會選擇死在趙主父和趙王何之前。如此,方能不負趙主父之恩,不負趙王何之情。不負家國,無愧君王。

肥義深深吸了一口氣,心道:“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七章 韓候康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二十九章 國尉
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國撤軍,三晉與秦開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一百零五章 趙君得子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一百四十章 燕國亡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再無趙主父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的夫君是蓋世英雄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零六章 五國合縱攻秦第七章 韓候康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百七十七章 祭天告祖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二百六十六章 申息之師對戰競技之師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三百七十六章 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二十九章 國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