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

這夜,秦王蕩在甘茂、烏獲、孟賁等人的陪守下,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甘茂從悲傷之中走了出來,對着烏獲、孟賁兩人說道:“王上病逝的消息,必須守口如瓶,決不能泄露出去。”

烏獲、孟賁等人雖然不明白,但也拱手領命。

甘茂走出大帳,仰望着漫天星空。忽然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襲來。

秦惠王駟二十幾個兒子,有一半的人都是能征善戰之輩。秦王蕩死去的消息泄露出去,諸公子豈不會爲了王位,爭個你死我活。秦國也會陷入,諸公子之亂。

秦王蕩在臨死前,將秦國的安危託付給他。他,能夠支撐起秦國的天下。他一人之力,可以避免秦國局勢動盪?

等待甘茂和秦國又會是什麼?

……

趙君雍召集肥義、田不禮、李兌等人,在叢臺宮商議國政。

趙君雍問衆人,此次出兵助韓,戰事會持續多久,才能結束?

三晉和秦國之間開戰,戰事會不會擴大升級?

秦國和三晉全面開戰,此戰韓國獲勝的把握,應該有多大。?趙君雍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要保住韓國宜陽。

宜陽不僅是韓國西邊的門戶,也是三晉扼制秦國的門戶,更是關係六國安危的門戶。

宜陽是扼制秦國東出崤函通道。宜陽若失,韓國必將大大削弱,三晉也很難握成拳頭。

秦得宜陽,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秦軍如虎兕出於柙,六國的**煩也就來了。秦國佔據宜陽,也就是釋放逐鹿中原的信號。

三晉要避免於禍,就必須將秦國扼制在崤函通道。

趙歇領着八萬將士助韓擊秦,大軍尚在半路,便得知韓國收復了宜陽。趙歇見秦國撤軍,韓國危難解除,也撤軍回到邯鄲。

趙歇將秦王蕩在洛邑舉鼎,秦國撤軍,韓國收回宜陽,前前後後說了出來。

趙君雍驚道:“你說什麼。秦王舉鼎重傷。”

趙歇道:“臣親自派人去核實。秦王蕩舉雍鼎,脛骨骨折,昏迷不醒。”

“秦國勢如破竹,破韓國,拔宜陽,定三川,車通周室,問神州九鼎。秦王也算天之驕子,豪氣蓋雲。天下諸侯不敢問鼎周室,他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寡人沒想到,秦王會遭遇如此重大變故。”趙君雍嘆道:“實在令人惋惜啊!”

田不禮沉思良久,問道:“君上,臣有疑問。”

趙雍擡手道:“說。”

田不禮道:“秦國攻韓宜陽,六月而破之。秦國爲什麼會突然撤軍,連費盡心血、損兵折將得來的宜陽都不要了。”

公子成訕笑道:“也許,秦王覺得秦國不是三晉的對手。秦王清醒地認識到無法招架三晉合力。宜陽守不住,索性就不要了。”

“不可能。”趙君雍不相信這個理由,“半途而廢,豈是秦王的個性。”

肥義也道:“君上所言不錯。秦王性子剛烈勇猛,寧折不彎。秦國寧可與三晉血戰,也不會輕易撤軍歸國。修魚一戰,秦國破了三晉聯軍,斬首八萬。秦國和三晉對戰是有自信。”

“秦國不是忌憚三晉之力。”公子成大笑道:“爲何會撤軍了。”

趙君雍也不認同公子成這個觀點。

修魚一戰,三晉慘敗,令秦國士氣高漲,信心大增。秦國南攻楚國,丹陽一役,斬首楚軍八萬。秦國聯合韓、魏,北上濮水,擊敗強齊。這幾年秦國對外戰事,勝多敗少。

秦國爲何會撤軍,還丟下得來不易的宜陽,封閉函谷關。難道真的是忌憚三晉之力?

趙雍想了想,看着衆人,問道:“你們想到了嗎?”

肥義、田不禮和李兌皆道:“臣想到了。臣相信君上也有了答案。”

公子成問道:“你們想到了什麼。”

“秦王洛邑舉鼎,身受重傷。秦國慌忙撤軍,棄宜陽,退回關內,閉函谷。只有一種解釋。”肥義壓抑不住心中的喜悅,“秦王病危,已經無暇顧及宜陽戰略要地。”

公子成大笑道:“秦王舉鼎,砸中了脛骨。傷了骨頭,不至於要了性命。何來,秦王病危一說。”

李兌神色激動道:“秦王舉鼎,斷了脛骨,是不足以要了性命。但九州神鼎萬斤之重,非人力能及。秦王豁出性命扛鼎,必然會導致氣力衰竭,筋脈俱損。加之,事情來得突然,軍醫沒有很好的條件爲秦王治傷。秦王舉鼎不成功,也會氣急攻心,傷了心脈。秦王是活不過幾日的。”

公子成哂笑道:“秦王舉不起九鼎,棄鼎就可以。豈能爲了九鼎送了性命。”

田不禮答道:“秦王是不想棄鼎,纔會有此番變故。”

公孫璞笑道:“秦王乃一國之君,竟然學莽夫舉鼎,豈不可笑。”

“九州神鼎,象徵着姬周天下。”趙君雍正色地答道:“秦王不是莽夫舉鼎。他是爲了舉周室的天下。”

衆人皆驚:“舉天下。”

“天下之重,非人力能扛。”趙君雍微微嘆道:“秦王是想憑藉一己之力,舉周天下,謀奪神器。”

李兌嘆道:“可惜啊!舉鼎不成,圖周不利,反而送了自己的性命。秦王舉鼎而死這個消息傳了出去,豈不會讓諸侯恥笑。”

田不禮插話道:“秦王自知時日不多,故而讓甘茂安排後事,撤軍歸國,也就顧不上韓國宜陽等地。秦國害怕秦王病危的消息泄露出來,加之秦王問鼎,冒犯了周天子,遭到諸侯共同討伐。秦王回到秦國,便下令關閉函谷。”

公子成仔細想了想,點了點頭:“如此說,倒也說得過去。但,這也是你們推測而已。”

肥義道:“臣斷定,我們很快就能印證推斷的結果。”

李兌道:“臣也相信,我們很快就會收到秦國君主換位的消息。”

“秦王是一個厲害的對手。寡人曾想不久之後,便會和他正面交鋒。以後怕是沒有機會了。”趙君雍神情有幾分感傷道:“秦王真的死了,天下又會怎樣。”

“君上,臣聽到一句讖語是和秦王有關的。”趙歇擲地有聲地說道:“秦王死,天下亂。”

“秦王死得突然,又沒有子嗣。秦惠王之子,個個都是英雄。諸子爲了王位,便會大大出手。秦國兵戈再起,就會加劇國內局勢動盪。也會削弱秦國的國力。秦國亂了,諸侯平衡局勢也將會被打破,從而引發天下大亂。”田不禮神情有點激動,“君上,我們的機會也就來了。”

李兌道:“我們扶持公子職回國爭位,我們也可以扶持一位親趙的秦國公子。一旦,親趙的秦國公子被我們扶持爲秦王,秦趙之盟,將會更加的穩固。”

趙君雍問道:“秦國有惠後和嬴疾二人,秦國是不會亂的。”

田不禮道:“惠後是一代賢后,但她難以駕馭秦國錯綜複雜的朝政。嬴疾善於帶兵,迎戰諸侯。但,不善於治理國家。一旦,秦國發生了諸公子之亂,嬴疾也會束手無策,一籌莫展。秦國啊!註定會有一場大亂。”

趙雍又道:“你們覺得,秦國這次動亂將會持續多久。”

肥義道:“少則半年,多則數年。”

李兌忙道:“君上,秦國亂了。我們不妨效仿燕國之事,干涉秦國內政,扶持一位親趙的秦國公子繼位,進一步鞏固秦、趙之好。秦、趙邊境將會有十幾年的安定。我們也利用這段時間,發展國力,爭霸諸侯。”

肥義思之,搖頭道:“這些事情,只是我們猜測而已,尚未得到證實。此刻,也不見秦國有動盪之象。我們不能去插手秦國內政。”

“不錯。”趙君雍道:“等秦國那邊的消息證實之後,我們在制定下一步應對計策。”

李兌急道:“君上,我們要及時出手,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我們先靜觀其變。”趙雍道:“秦國真的亂了,該出手的時候,寡人自然會出手。”

......

羋八子得知秦王蕩舉鼎喪命的消息,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神情激動道:“芾兒、悝兒,你們想不想成爲秦國的王上。”

公子芾、公子悝聞言,相互一視,皆道:“母親,你怎能說胡話。這句話被人傳到了蕩哥哥耳裡,我們性命不保。”

羋八子神情嚴肅地問道:“芾兒、悝兒。其他的,你不要多問。母親只想知道你們想不想成爲秦王。”

公子芾點了點頭道:“母親,秦王是蕩哥哥。我雖想成爲秦王,但蕩哥哥在,我豈能成爲秦王。”

公子悝也道:“哥哥所言不錯,秦王是蕩哥哥。母親,孩兒想成爲王上,但也不能動搖盪哥哥的地位。”

“母親收到消息。你們的蕩哥哥死在了洛邑。他的屍體正被秘密運回咸陽。”

公子芾大驚道:“幾個月前,蕩哥哥身體還是好好的,怎麼會死了。”

公子悝也道:“蕩哥哥身體壯如牛,怎麼會突然死了。母親不會對蕩哥哥出手了吧!”

羋八子道:“母親答應過你們的父王。你們蕩哥哥善待我們母子。等你們成年後,回到自己封地。母親是不會對你們蕩哥哥出手的。你們蕩哥哥的死,跟母親沒有半點關係。”

公子芾問道:“蕩哥哥是怎麼死的。”

羋八子解釋道:“他是舉周鼎被砸死的。”

公子悝問道:“蕩哥哥怎麼會去洛邑舉鼎,還被鼎砸死。”

“你們蕩哥哥行事作風,向來古怪。具體原因,母親也不清楚。”羋八子問道:“芾兒、悝兒,你們蕩哥哥死了,你們想成爲秦國的王嗎?”

公子芾、公子悝齊聲道:“母親說過,要想不被人欺負,要想保護自己最愛的人,就要做最有權勢的人。孩兒想要保護母親,不想看着母親被人欺負。”

羋八子聞言,心中涌出一股暖意,“你們真是母親的好孩子。芾兒、悝兒,秦王只有一個,無論你們誰坐上了王位,都不能對自己兄長動手。你們不能爲了王位,手足相殘。”

公子悝跪拜道:“母親,哥哥比我大,就讓哥哥當王上。孩兒只願陪在母親身邊。”

公子芾見弟弟退讓,也道:“母親放心。我當了秦王,一定會保護你和弟弟。我一定會讓弟弟成爲最尊貴的人。”

“你們蕩哥哥死了,沒有子嗣。你們都是先王的兒子,身上流着先王的血脈。母親出生在丹陽,是楚國王族後裔。你們身上也流淌着楚國王室的血液。你們的身份和地位高貴顯赫,足以爲王。”羋八子輕聲道:“王位爭奪戰是一條很危險的路。稍有不慎,我們都會死。你們怕嗎?”

公子芾、公子悝沒有絲毫猶豫答道:“孩兒不怕。”

羋八子綻放笑顏道:“這纔是母親的孩子。”

正在說話之間,羋八子之弟羋戎和魏冉也來到宮中。公子芾、公子悝見了,喊道:“舅舅。”

羋戎拉着公子芾、魏冉拉着公子悝問道:“想舅舅沒有。在舅舅臉頰上親一下。”

羋八子牽過兩個孩子,吩咐道:“你們去玩。母親和舅舅有話要說。”

公子芾、公子悝行了拜別禮離開。

魏冉問道:“姐姐爲何急着將我們召回來。”

羋八子道:“秦王死了。我召你們兩個回來是爲了商議大事。”

魏冉驚駭道:“秦王死了,我怎麼一點都沒有聽到消息。”

羋八子道:“秦王死了,這個消息千真萬確。甘茂秘不發喪,想必是秦王生前的旨意。”

羋戎問道:“姐姐召我們回來,想要做什麼了。”

羋八子看着兩人,正色道:“姐姐打算爲王位而戰。”

魏冉、羋戎大駭道:“姐姐,你瘋了不成。”

“姐姐沒有瘋,姐姐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羋八子語調平靜道:“王位,落到任何人手裡。我將永無出頭之日。姐姐曾經被一位高人相過面,那人說姐姐貴不可言,有王者之相。有朝一日能夠左右秦國天下。魏冉、羋戎,姐姐要想成功爲吾兒奪取王位,離不開你們幫助。”

“戎,願爲姐姐效命。”

“冉,也願意爲姐姐效命。”魏冉問道:“姐姐打算迎立那位外甥爲王。”

“芾兒。”

魏冉問道:“稷兒是姐姐長子,姐姐爲何不立稷兒爲王。”

羋戎道:“姐姐一向不喜歡稷兒,喜歡芾兒。擁立芾兒,是有私心吧!”

“不錯。姐姐是不喜歡稷兒,也是有私心。”羋八子道:“稷兒,遠在燕國爲質,路途遙遠。我擁立他爲王,怎能控制住秦國風雲動盪的局勢。魏冉、羋戎,你們願意擁立芾兒爲王嗎?”

魏冉、羋戎齊聲道:“一切全憑姐姐做主。”

“好。不愧是是姐姐的好弟弟。”羋八子許諾道:“我們踏上了一條王位爭奪戰不歸之路。謝謝,你們助芾兒爭位。也謝謝你們成全了姐姐。姐姐若真有天命之相,掌控秦國。姐姐,向天起誓,你們在秦國的地位也是貴不可言。”

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七章 韓候康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十二章 屠彝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
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七章 韓候康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爲永恆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十二章 屠彝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寂寞沙丘冷(下)第兩百一十五章 騎射(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百二十章 罪己詔(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百六十六章 寂寞沙丘冷(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歸,必不負君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百八十六章 垂沙之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