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

公子稷遠在燕國爲質,他本來是沒有機會成爲秦國的王。然,歷史具有偶然性。趙君爲了插手秦國內政,派樂毅前往燕國,有說燕昭王護送公子稷回國。

燕昭王護送公子稷回國,也有自己的考慮。於是,歷史的偶然性就這樣發生了,秦質子公子稷在趙君雍和燕王職的擁護下,被推到了歷史的面前。

公子稷成爲秦王,趙國和燕國出了很大的力氣。

公子稷繼位,自然不會忘了燕、趙兩國的相助之恩。也不會忘了燕、趙兩國護送使者樂毅和姬無望的功勞。

這日,秦王稷處理完繁瑣地國事,派人將燕、趙兩國使者,及燕、趙護送使者請入宮中,以表謝意。樂毅同樓緩一起進入秦宮。

樂毅前腳踏進大殿,快速掃了一眼殿內的情況。

殿內,秦王稷端坐在主位上。魏冉、羋戎兩位作陪。燕使和姬無望二人,也在殿內。

樂毅見大殿內秦國重臣和宗室之人沒有出席,就連羋八子也沒有參加。諸侯六國,只來了燕、趙。樂毅揣摩出這次宴會,不是國宴,而是秦王稷爲了感謝燕、趙兩國舉辦的私人宴會。

秦王稷見樂毅走了進來,喜道:“樂將軍,我們又見面了。”

樓緩、樂毅行禮道:“外臣,拜見秦王。”

秦王稷擡手道:“樓使者、樂將軍,請入坐。”

樓緩、樂毅回禮道:“謝秦王。”

“寡人能有今日,不忘趙君、燕王之恩,亦不忘樂將軍、姬將軍護送之情。寡人召你們來,一是爲了答謝兩國之恩。二是爲了國事。”秦王稷端起酒樽,迎向賓客道:“諸位,我們痛飲一樽,請。”

衆人端起酒樽,迎向秦王稷,呼道:“請。”

說完,衆人將杯盞之酒,一飲而盡。侍女上前,重新往杯盞中添滿美酒。

秦王稷端起酒樽,挪步來到樂毅面前,語調謙恭地說道:“樂將軍,寡人敬你一樽。”

秦王稷敬酒,樂毅不敢怠慢,舉起酒樽回道:“謝秦王。”

秦王稷和樂毅將杯盞之酒,一飲而盡。

秦王稷問道:“樂將軍,我秦酒如何。”

樂毅也是愛酒之人,答道:“好酒。”

“哈哈哈哈哈。”秦王稷大笑道:“趙酒和秦酒相比,樂將軍更喜歡喝那種酒。”

шшш⊙ тt kдn⊙ ℃O

秦王稷表面上是問趙酒和秦酒,實則是問樂毅,趙君和他相比,那個更適合成爲他效命的君主。

燕使和樓緩精通言詞,自然知道秦王稷話中隱藏的意思。樂毅也在一瞬之間領悟秦王稷之語,很快作出發應,斟字酌句答道:“秦酒雖是美酒,但樂毅是趙國人,自然愛喝趙酒。”

樂毅既表達了對秦酒的喜愛,同時又說了自己喜愛趙酒的原因。秦王稷聽懂樂毅話中表達的意思,是爲了顧全他的顏面,委婉拒絕。

秦王稷不甘心地問道:“樂將軍,秦酒不好喝嗎?”

“非秦酒不好喝。”樂毅迎視着秦王稷的雙眸,語調柔和地答道:“樂毅喝慣了趙酒。”

“樂將軍,秦國需要你。寡人也需要你。”秦王不願意和樂毅玩文字遊戲,直接詢問道:“秦國大病初癒,需要樂將軍這樣賢能之人。樂將軍,能否留下來,輔佐寡人。幫助寡人,重拾大秦的輝煌。”

秦王稷直言不諱道出了心中所想,不僅樂毅感到詫異。連陪坐的魏冉、羋戎、樓緩等人也倍感驚訝。魏冉、羋戎暗自頭疼,心道:“王上也太胡來了。怎能當着趙國、燕國大使的面,請求樂毅留下。”

樓緩聞秦王稷之語,心裡咯噔一下,感同身受。二十年前,樓緩也是樂毅這個年紀。

趙君剛繼位,五國以會葬之名對趙國圖謀不軌。趙君不願向五國妥協,也不顧衆人之意,執意讓他率軍前去迎擊五國會葬的聯軍。

趙君說賭國運,也是賭江山。

樓緩從趙君那雙炙熱的雙眸之中,看到了少年君主的膽識和魄力。

樓緩穩了穩心神,看了看秦王稷的神態。樓緩明白這道眼神代表着什麼。秦王稷不是爲了圖虛名,而是發自真心想要樂毅留下來幫助他,建立功業。樓緩看了看秦王稷,又看了看樂毅,心裡琢磨,秦王稷爲何看重樂毅。他也很想知道,樂毅會如何回答。

“謝,秦王擡愛。”樂毅放下酒中杯盞,禮儀得體地應答,“若非趙君賞識我,怎能有我今日。趙君之恩德,樂毅,不敢辜負。”

秦王稷急道:“樂將軍願意留下來幫寡人。樂將軍想要什麼條件,儘管開口。”

樓緩見秦王之語,乃勢在必得啊!

樂毅脣角含笑道:“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秦王稷琢磨少許,明白對方話語之中的意思,也不願意過分進逼,以免導致宴會尷尬,笑道:“可惜啊!伯樂是趙君,不是寡人。”

“秦王擡愛了,樂毅可不是什麼千里馬。”樂毅也笑道:“秦王賢惠、仁善之名,傳遍秦國。樂毅相信,必會有千里馬慕名而來。”

“燕王以千金買骨,築黃金臺招賢。燕王愛才的賢明,流傳諸侯。趙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不考慮用人的地位、身份。”秦王稷神色嚮往,“寡人之賢,比不上燕王、趙君。但,寡人也會效仿兩位,學習做一名賢能的王。”

秦王稷悠然嘆道:“寡人也期待着,千里馬早日來到寡人身邊。樂將軍不願留在秦國幫助寡人,也不願爲寡人效力。寡人雖識得千里馬,但不是千里馬想要的伯樂。”

樂毅淡笑道:“趙君不需要我,趙國也不需要我。我混不下去的時候,來投奔秦王。到時候,還請秦王賞一碗飯,我不勝感激。”

“樂將軍說哪裡的話。大秦的門戶永遠向你敞開。”秦王稷見樂毅心意已決,無論他說什麼,都不能打動對方追隨於他,也不再強人所難,制住這個話題,“樂將軍,你我在痛飲一樽如何。”

“好。”樂毅厲聲道,“正合我意。”

秦王稷飲完杯中之酒,大笑道:“痛快。”

酒過三巡,衆人也是喝得也是暢快淋漓。秦王稷放下酒樽,單手擊掌。兩名宦者拖着木盤,躬身迎了上來。

秦王稷指着木盤上的竹簡,“寡人曾和燕王、趙君立下誓言。寡人成爲秦王,願和燕、趙保持和平,締結兄弟之盟。今日,寡人就再此與兩位使者,締結盟約。秦國,願意和燕、趙兩國交好。”

樓緩也表態道:“趙國,願和秦國交好。”

燕使也道:“燕國,也願和秦國交好。”

“寡人願和燕、趙兩國,永遠成爲兄弟之邦,互不攻伐。”秦王稷端起一盞酒,喝道:“爲我們的和平友好,乾一杯。諸位,請。”

衆人齊聲道:“秦王請。”

秦王稷喝完杯中美酒,笑道:“你們不日將會歸國。寡人忙於國政,就不送諸位了。今夜就當是寡人爲諸位踐行。”

夜,已經深了。咸陽城也陷入了寧靜。然,秦宮燈火閃爍,歡聲笑語不斷。這裡的人都知道,今日,他們會是朋友。明日,也許他們就會成爲敵人。

他們也再有雅興,聚在一起飲酒,暢談天下。不管以後,秦、趙、燕三國會怎樣何方。但這個夜晚,他們是朋友。

……

三日後,樓緩遞上國書,辭別秦王歸國。秦王稷爲了感謝趙君爲他做的一切,讓魏冉相送。

出咸陽城十里,魏冉拱手辭別道:“樓使者,不知下次見面,會是何時。”

樓緩回禮,答道:“也許,下次見面,我們是敵非友。”

“秦、趙兩國結盟交好。”魏冉笑道:“我們自然會是朋友。”

樓緩心領神會地笑道:“但願如此。”

魏冉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樓使者一路慢走。”

樓緩道:“謝魏將軍相送。”

另一邊,白起對着樂毅說道:“樂將軍,我想和你交手。”

樂毅答道:“我也想和白將軍交手。”

白起沉着臉答道:“我希望下次見面,我們是敵人。”

樂毅神情輕鬆愉快地答道:“我也正有此意。”

白起笑道:“樂將軍,你我交戰,誰會贏。”

樂毅也笑道:“這個答案,我也很想知道。”

白起也不急於知道答案,拱手相送道:“樂將軍,後會無期。”

樂毅回禮道:“白將軍,後會無期。”

魏冉見趙國車隊揚起塵土遠去,來到白起身旁問道:“白起,你和樂毅在嘀咕什麼。”

白起答道:“魏將軍,樂毅會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

“你主動請命和我一起送趙國使者,你就是想見樂毅。”魏冉地目光看着漸行漸遠地趙國車隊,“趙君麾下,彙集了許多人才。樓緩、樂毅皆不能讓人小覷。現在秦國和趙國開戰,你覺得誰會獲勝。”

白起答道:“魏將軍,我不是樂毅的對手。”

魏冉也道:“我也不是樓緩的對手。王上也不是趙君的對手。”

白起竟然沒想到魏冉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目光又朝着趙國車隊的方向看去。

“我國這場動亂,導致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三代人積累地人才,毀於一旦。國中精兵雖有,但無大將之人。”魏冉嘆道:“這幾年,趙國發展迅猛,國勢強盛。趙君推行胡服騎射,錘鍊鐵騎,趙國兵強馬壯,國力強盛。趙國兩伐中山,打得中山毫無還手之力。”

白起不以爲然,回道:“趙國打得贏中山,絕不是我國的對手。”

魏冉可沒有對方那麼樂觀,“趙國西渡大河,奪回河西北地。北上痛擊林胡,林胡王獻馬求和。現在的趙國,其實力,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先王說趙君會叱吒風雲,傲視諸侯。”

“趙國已經不是被諸侯任意欺凌地小國。趙國已經走上了強盛之邦。”魏冉停頓少許,又道:“趙國會是秦國最難應對的敵人。我也希望,秦、趙兩國永遠和睦相處。我不希望在有生之年,和趙國對戰。”

白起問道:“魏將軍怎能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

“非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魏冉悠然道:“趙君繼位之時,趙國是一團亂局。魏國邀集齊、秦、楚、燕以會葬之盟,攻滅趙國。那時的趙國,國力何等弱小,諸侯時常欺凌趙國。”

白起對趙國不瞭解,也不曾和趙國交手,靜默不語。

“十年前,我們擊敗三晉,修魚斬首8.2萬。攻破趙國中都、西陽。次年又奪取,藺城、離石。”魏冉憂心忡忡地說道:“現在的情況不同了。”

“位將軍,有何不同。”

“趙君先插手燕國內政,後又幹涉秦國內政。趙君對內推行胡服騎射,發展國力。對外,與諸侯交好。你可知,韓、趙、魏三家,打了上百年。”

“這我自然知曉。”

“邯鄲劫難,魏、趙徹底交惡。趙肅侯一生,南征北戰,與魏爭雄。趙君繼位,憑藉一己之力,不僅化解魏、趙,兩國仇恨。還能讓三晉和睦,二十幾年不曾內鬥。趙君,難道不可怕。”

“魏將軍如此說,趙君真是個可怕的人。”

“趙君的可怕,遠不及如此。”

“趙君還有何可怕之處。”

“天下推行王道,唯獨趙君不圖虛名,還懂得韜光養晦,隱藏實力。這樣的趙君,不讓人感到可怕。”

白起也想不明白,中原諸侯皆行王道,唯獨趙國有稱王的實力,反而稱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魏冉擡頭看了看天邊變幻地雲彩,“趙君的膽識和魄力,天下諸侯無人能比。趙君文韜武略也是前無古人。白起,不是我長趙國威風,滅秦國志氣。趙國將會是秦國最難應付的對手。如今的趙國,秦、齊兩國之力都不能奈何。”

白起不以爲然,指着天喝道:“上天,若給我五十年的光陰,我定率領大秦銳士,與趙國相爭。”

魏冉就喜歡白起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就算在最壞的情況下,整個人也不會悲觀,頓時被他的神情感染,“秦、趙相爭,必定會成爲有史以來最爲慘烈地爭鬥。無論是趙勝,還是秦勝,都將決定天下發展的大勢。也將預示着天下一統,歸秦,還是歸趙。”

“魏將軍,爲何斷定天下不是秦國,就是趙國。”

“秦、趙充滿生命力。你若不信,就等待時間來揭曉答案。”魏冉問道,“白起,你認爲天下歸秦,還是歸趙。”

白起自信滿滿地答道:“天下是我秦國的。”

“白起,你有將帥之才的潛力。”魏冉看着他,語調堅定道:“一旦有機會,我會舉薦你。讓你統領大秦銳士,征戰諸侯。”

白起抱拳道:“我會率領大秦鐵騎,征戰諸侯。讓天下諸侯,懼我秦國。”

“好,我等着那一天。”魏冉又將目光看着消失在地平線上的趙國車隊,“趙君乃不世明君。其膽識魄力、人格魅力,天下諸侯,莫有人能與之相比。此生,我皆願秦、趙保持和平,永不相爭。”

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十章 繼位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
第二百三十九章 趙君雍與中山王姿議和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十章 繼位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可憐的楚王第十二章 屠彝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八十五章 六禮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十章 繼位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八章 分化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章 楚王謀越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儀入楚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兩百零八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五十章 紅袍小將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降服樓煩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