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

bookmark

塵埃落定,風平浪靜。

李治的冤屈洗清了,但馮渡被刺一案還沒完,李世民下令繼續追查。

說歸說,大家都清楚,這案子應該是查不下去了,最終也只是一樁無頭懸案,宋甫晨究竟是自盡還是被自盡,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宋甫晨死之前,相信真正的幕後兇手已將所有的痕跡清掃乾淨了,這樁案子到宋甫晨這裡爲止,再往前根本毫無線索。

李治很倒黴,不僅被冤枉,而且還嗑了毒藥,折騰得半死不活,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收穫自然不小。

首先,他得到了李世民的愧疚,這是最大的收穫,這份愧疚心理在將來決定東宮人選時很重要,可以說是非常沉重的一個砝碼,其次,他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愧疚或讚許,這個也很重要,因爲這件案子證明了李治的清白,所以朝臣們對李治的誤會消除後,心中對他的認同感自然便增多了,將來有一天李世民如果突然宣佈李治是太子,朝臣們也不至於震驚得罵髒話。

還有一個收穫,就是山東士族的擁護,不論山東士族爲利擁護也好,爲權擁護也好,終歸他們和李治已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從此李治在朝堂內再也不是勢單力薄的孤家寡人了,相反,他有着不遜於關隴門閥的後援勢力爲支撐,具體點說,如果有一天李世民突然宣佈李治是太子,下面有朝臣在罵髒話時,山東士族一系的官員可以上前代李治抽他們的大耳光。

一切結束了,李治卻仍躺在牀榻上。

這次付出的代價不小,李治幾乎拿命在博前程,冤屈洗清了,可他的身子卻仍在休養中。

第二天,馮渡被刺案仍在長安城的街頭巷尾悄悄流傳,關於晉王的遭遇也順搭上了,傳來傳去,李治在市井民間的形象居然有了幾分傳奇色彩。

…………

李素拎着一個小紙盒,盒裡裝着幾塊點心,是自己親手做的核桃酥,許明珠有身孕後食量大漲,李素變着花樣給她做各種菜餚和點心,許明珠尤喜核桃酥,於是李素多做了幾份,今日順手拎了一盒出來。

太極宮對李素不設防,亮出了腰牌,順便刷了臉,禁軍主動放行,低眉順目的宦官殷勤地領着李素往宮裡走去。

這次李素進宮不是面君,而是探望李治。

宦官領着李素經過兩儀殿後,朝左拐了個彎,前行半炷香時辰,終於來到李治長居的景陽宮。

景陽宮內頗爲清靜,殿門長廊下靜立着幾名宦官,李素走近後,宦官們顯然是認識他的,紛紛上前行禮,一路無阻地走進殿內。

正殿內坐着幾名白鬍子太醫,穿着官服正交頭接耳討論藥方,殿內東邊的偏殿裡,幾名宮女分別侍立在四角,李治僅穿裡衣躺在牀榻上,額上綁了一塊黃色的方巾,正在唉聲嘆氣。

聽到腳步聲,李治扭頭,見李素正含笑站在殿門口注視着他,李治一愣,接着大喜:“子正兄終於來了!快,快進來。”

宮女們紛紛朝李素行禮,李素揮了揮手,然後走近牀榻。

仔細端詳着李治的氣色,李素嘖嘖有聲:“似乎比以前更白胖了些,看來這毒藥真是大補之物啊,殿下以後沒事多嗑點,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呢……”

李治揮手令殿內所有的宦官宮女都出去,然後苦笑道:“子正兄這張嘴……念在治中毒未愈,還請子正兄嘴下留情,我是病人,需要愉悅的心情養病,稍受點刺激很容易一命嗚呼……”

李素扭頭看了一眼殿門,發現周圍無人後,湊近李治壓低了聲音道:“別裝了,你服的毒是提前被稀釋過的,要不了命……”

李治沒好氣道:“你怎知要不了命?”

“我當然知道,交給你之前,我拿隔壁史家的狗實驗過,狗吃了還活蹦亂跳呢,你反倒躺下了,又是催吐又是昏迷的,不夠丟人錢,難道你服毒時豪爽的一口悶了?這是毒藥啊,你以爲別人敬酒?”

李治臉都綠了:“給狗吃……你的意思是我連狗都不如?”

李素嗔道:“我不許你這麼耿直的侮辱自己!”

李治:“…………”

剛見面就聊不下去了,李治很想下令送客……

深吸一口氣,李治不斷提醒自己是病人,不要跟他計較,大家是可以共奏高山流水的知己,對知己要寬容,要體諒,不應該冒出抄刀砍死知己的罪惡念頭……

“我昏迷醒來後聽宦官說,我的冤屈已被洗清了?”

李素笑道:“當初我就說過,是非黑白永遠遮不住的,公平公正只是偶爾會遲到而已,放心吧,你又成了你父皇和滿朝文武眼裡的乖寶寶,殺馮渡的嫌疑已徹底昭雪了。”

李治喜道:“這是近一個月來最好的消息了,你不知道我這一個月受了多少委屈,說真的,前天你給我的毒藥,我喝下去之前是真的不打算活了。”

李素笑道:“可你如今卻是一夜之間春風得意,所以說,不論多麼艱難的絕境,只要有口氣在,只要人還活着,任何事終歸還是有希望的,你看,正因爲你活着,所以你恢復了名譽,還了清白,不僅收穫極大,而且還能躺在這裡聽我灌心靈雞湯,活着多麼美好啊……”

李治嘆了口氣,道:“現在否極泰來,自是覺得美好,可今日之前,那種絕望的四面楚歌的滋味,我實在是受夠了。”

仰頭望着李素,李治忽然動情地道:“治還沒感謝子正兄呢,這次多虧你爲我運籌帷幄,治才得以逃出生天,而且收穫如此多,子正兄,多謝你了。”

李素笑道:“別謝,你一謝我就覺得多半沒有實際的好處給我了,更何況你這聲謝實在讓我有點心虛……”

“子正兄何出此言?”

“你看啊,最初馮渡被刺殺,其實是我乾的,然後嫁禍給你,害你身陷命案嫌疑,後來我又主動找出證據,並且栽贓給你,搞出這麼多事我還生怕你死不了,最後我送你毒藥讓你喝下去,你被我折騰得半死不活,最後還要感謝我,這個……晉王殿下啊,咱們的友誼是不是有點虐心啊?”

李治呆住,仔細回憶半晌,發現李素說的確實有道理,最近搞出這麼多事,自己被害成這樣還要感謝他,這不僅是友誼虐心,簡直是自己犯賤啊。

李治咳了兩聲,不自在地道:“啊,這個……一切盡在不言中吧,反正……唉,反正沒被你弄死,我也應該感謝你。”

“既然你的感謝如此真誠,那我就收下了。”李素鄭重地點頭。

見李治垂頭喪氣,似乎開始懷疑人生的模樣,李素很好心的轉移了話題。

“說說收穫吧,恭喜晉王殿下,這次你發了。”

這個話題顯然很不錯,李治擡起頭,一臉愉悅地道:“是啊,昨日父皇散朝後來探望我,抱着我痛哭流涕,不停的說對不住我,想來父皇對我確實感到很愧疚了,還有朝臣,昨日舅父大人,房相,孔師他們都派人遞了請柬進宮,請我去他們府上赴宴,山東士族就更別說了,昨日收到的禮都堆滿了一間偏殿……”

“子正兄,今日以前,我其實對爭奪太子之位並無太大的信心,之所以決定爭太子,大部分原因只是爲了活下去,不讓魏王兄登基後害死我,可是當我昨日洗清了冤屈後,突然發現我爭太子其實還是很有希望的,現在的我與魏王兄相比,似乎差距不大了。”

李素點頭,笑道:“殿下切記戒驕戒躁,萬莫得意忘形,這一局棋咱們算是完勝了,你既不會被削去王爵,也不會被趕出長安赴任幷州,長安城裡別的皇子尚不清楚,但你和魏王是一定會被留在長安的,經過這件事後,你在朝臣心中的威望上升不少,又有山東士族做你的後援,還有一些對你頗爲欣賞的朝臣,這些加起來,晉王殿下,你在朝堂內已有了屬於自己的陣營,與魏王爭太子之位也不落下風了。”

李治喜滋滋地道:“對,明日我便下帖,請太原王氏和山東諸士族赴宴,感謝他們……”

話沒說完,卻見李素的臉忽然沉了下來,李治頓時住嘴,神情忐忑地道:“呃,子正兄,治說錯話了?”

李素嘆道:“剛剛還跟你說不要得意忘形,你馬上便大搖大擺宴請山東士族,殿下,你是否覺得自己的優勢來得太快,所以想敗掉一些?”

“啥意思?”

“忘記當初我跟你說的話了?你父皇最忌諱的是什麼?一是手足兄弟相殘,二是結黨營私,原本你最讓父皇疼愛的地方就是勢單力薄,獨來獨往,朝中沒有任何人脈勢力,你父皇看在眼裡纔對你分外憐惜,現在你大明大亮宴請山東士族,傳到你父皇耳中,他會怎麼想?你這個舉動跟魏王有何區別?既然沒區別,你父皇何必選你當太子,選魏王不是更好麼?”

李治恍然,隨即露出羞慚之色:“治果然得意忘形了,幸虧子正兄提醒,不然我便犯下大錯。”

李素淡淡地道:“你現在要做的,首先是養病,把身子養好,其次是保持原樣,繼續你勢單力薄獨來獨往的性格,用實際行動告訴你父皇,你毫無結黨培植羽翼的心思,你仍是一個孤孤單單的皇子,孝順懂事,知書達理,宅心仁厚,留給君臣這麼一個固有的印象,那麼,你便離太子之位更近了一步,懂嗎?”

李治連連點頭。

嗯,很好,孺子可教也。

該說的說完了,李素拎過自己帶來的紙盒,打開盒子,裡面四塊核桃酥,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李治聳了聳鼻子,兩眼一亮:“咦?此爲何物?我竟未曾見過。”

“這叫核桃酥,嗯,相信以你睿智的目光一定發現了,這東西是用來吃的。”

李治翻了個白眼:“我當然知道是吃的。”

隨即臉一垮,李治哀嘆道:“我中毒未愈,太醫說我吃不了太硬的東西,子正兄你白拿了……”

李素奇怪道:“誰說我白拿了?我說過是帶給你的嗎?”

“那你拎來幹嘛?”

“當着你的面,我吃給你看啊。”

說着李素拈起一塊核桃酥,居然真的當着李治的面大吃起來。

李治深深吸氣,不停的默唸提醒自己,知己,知己,知己是用來共奏高山流水的,絕對不能一時衝動抄刀砍他。

李素吃得歡快,李治索性懶得看他,將頭扭過一邊,問道:“昨日朝堂上情勢逆轉,那位名叫宋甫晨的御史自盡,還留下了遺書,此人……”

李素嘴裡嚼着點心,含糊道:“也是我派人動的手。”

李治露出惻隱之色,李素卻笑了:“不忍心對嗎?但是我告訴你,我殺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取死之道,你不濫殺無辜,我也和你一樣,遇到那些該死的,那就沒辦法了,爲君者除了誅心之外,也要學會殺人,殺該殺的人,一手仁義,一手刀劍,天下方能久治。”

李治點點頭,隨即疑惑道:“這個宋甫晨難道真的參與了馮渡被刺的案子?”

“馮渡被刺從頭到尾都是我一個人安排的,中間莫名其妙冒出個馮府下人和你身邊的一個侍衛,那是魏王和長孫無忌出的招,於是我便殺了一個宋甫晨,纔將局勢扭轉過來,最後山東士族爲你搖旗吶喊以助聲勢,這樁案子纔算徹底翻轉了。”

李治嘆道:“太複雜了,幸虧有子正兄幫我,不然這次我肯定已被貶爲庶民了,朝堂爭鬥果真如此可怕麼?我日後該如何適應這種日子?”

李素笑道:“等你當上皇帝,你便超脫於爭鬥之外了,甚至你可以決定每一場爭鬥的勝負,左右每一場爭鬥的開始和結局,爲何天下那麼多人都想當皇帝?不僅僅是操縱權力和蒼生性命的快感,還包括這種站在巔峰如神靈俯視人間的超然,這種感覺是會上癮的。”

李治似懂非懂地點頭,然後道:“此事已畢,魏王兄會不會再對我發難?”

李素嘴角勾起一抹古怪的笑容:“魏王?魏王如今只怕是自身難保了,哪還顧得上你。”

****

魏王李泰此刻坐在甘露殿內,心情很忐忑。

一大早宮裡便來了人,將他宣召到甘露殿,原本以爲如往常般父子敘情,奏對國事或是談論聖賢經義,可沒想到李泰進了殿後,李世民卻彷彿將他當成了一隻透明的胖子,理都沒理他,徑自垂頭批閱奏疏。

時間慢慢過去,李泰剛開始還非常耐心非常有涵養地等待父皇批閱完奏疏再敘話,耐着性子在殿內坐了小半個時辰,李世民居然一聲不吭,完全將他忽視,李泰終於覺得有些惶恐了。

氣氛不對勁!

於是李泰馬上開始三省吾身,開始回想自己最近有沒有幹什麼缺德倒黴的事令父皇不悅。

шωш⊕ttκΛ n⊕¢ ○ 想來想去,除了差點弄死親弟弟,似乎沒幹什麼虧心事了啊……

想來想去,李泰覺得自己沒犯什麼錯,仍如以前一樣萌萌噠,可是擡頭見李世民面無表情,李泰的心頓時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時間在父子二人的等待中漸漸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李世民終於擱下筆,掩嘴打了一個長長的呵欠。

李泰見狀急忙上前行禮:“父皇辛苦,兒臣只恨不能爲父皇分憂,實不孝也。”

李世民淡淡地嗯了一聲,表情仍舊不鹹不淡,看在李泰眼裡,一顆心不由咯噔一下。

越來越不對勁了,以往聽到這句話,父皇定然龍顏大悅,笑得滿臉菊花盛開,今日卻如此冷淡,李泰愈發覺得不妙。

李世民起身,赤足踏在光滑的地面上,一邊走一邊伸展着胳膊,李泰是個非常機靈的人,急忙上前幫李世民揉按胳膊,力道不大不小,李世民眯起了眼,露出舒服的表情。

哼哼了兩聲後,李世民頭也不回,淡淡道:“這幾日因爲馮渡被刺一案,鬧得滿朝雞飛狗跳,各種魑魅魍魎都跳出來了,青雀,你如何看此事?”

李泰愣了一下,然後笑道:“父皇,兒臣覺得雉奴皇弟天性善良純樸,從不多事,這次被牽扯進命案,實在是那些御史們捕風捉影,故意誣陷皇子貴胄,父皇,此事過後,兒臣以爲應該好好整肅一下御史臺了。”

李世民點頭:“不錯,確實應該整肅了,而且該整肅的不僅僅是御史臺。”

“父皇英明,此舉不但清朝綱,正視聽,也算是給雉奴皇弟一個交代,這次他實在是受了不小的委屈,兒臣看在眼裡都爲他心疼……”

李世民扭過頭,淡淡瞥了他一眼:“你果真心疼弟弟麼?”

李泰一愣:“當然心疼他呀,兒臣與他可是親兄弟。”

李世民嘆了口氣,臉色愈發鬱晦,道:“最近與你舅父來往多否?”

李泰心跳徒然加速,強笑道:“兒臣最近閉門讀書,不思窗外事,與舅父倒是生疏了些,明日兒臣便去拜望舅父大人。”

李世民笑了,看在李泰眼裡,這笑容似乎透着一股冷意,也不知是不是因爲自己心裡有鬼。

“青雀,朕向來最寵愛你,你也很爭氣,沒讓朕失望,所有皇子裡,你讀書是最厲害的,甚至可以與當世大儒坐而論道,朕……一直很欣慰,不過今日,朕忽然想起一個問題……”

李泰只覺頭皮發緊,躬身道:“請父皇發問。”

李世民背對着他,看着殿外的藍天和烈陽,緩緩道:“聖賢著經義傳世,後人學而習之,註釋其上,推行聖賢大道,可朕卻不明白,讀書究竟爲了什麼?”

李泰肥肥的臉不覺流下冷汗,仍硬着頭皮道:“兒臣以爲,讀書是爲明理,明德,聖賢大道是爲萬世太平之基也。”

“明理,明德?”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看不懂的笑意。

“是,《禮記》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爲讀書之用也。”

李世民恍然般點頭:“哦,原來讀書是爲了明理,明德,至善,嗯……青雀,你學識淵博,通讀萬卷,那麼你做到‘明理,明德,至善’了嗎?”

李泰眼皮一跳,垂頭恭謹地道:“兒臣不才,勉強算是做到了吧,不說‘兼濟天下’,至少應是‘獨善其身’……”

李世民沉默片刻,突然仰天哈哈大笑,笑聲久久迴盪在大殿內,傳出陣陣迴音。

隨即李世民忽然轉過身,掄圓了胳膊狠狠朝李泰的肥臉上抽去。

啪!

一聲脆響,李泰被扇得倒退幾步,臉上立馬浮現一個通紅的巴掌印,耳朵暫時失聰,只聽得到一片嗡嗡聲。如此重擊,李泰卻似乎忘了疼,睜大了眼驚愕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此刻表情猙獰,一雙充血通紅的眼睛噬人般惡狠狠地盯着李泰。

“‘獨善其身’?孽子,你有臉說‘獨善其身’?這些日子你做了什麼,需要朕提醒你嗎?”

李泰嚇得撲通一聲跪下,頭伏在地上,渾身顫抖如篩糠。

“父皇息怒,兒臣……兒臣不知何故觸怒父皇,求父皇明示。”

李世民見他直到此刻仍在推諉裝糊塗,不由愈發憤怒,擡起腳狠狠踹在他肩上,李泰是個差不多有二百多斤重的大胖子,竟被李世民一腳踹得打了幾個滾。

“你還敢說你不知道?青雀,你是不是以爲朕老糊塗了,可以隨便糊弄了?嗯?”李世民鐵青着臉道。

“父皇息怒,兒臣不敢。”

李世民發泄過後,長長嘆了口氣,眉宇間已是落寞痛心之色。

“朕,究竟哪裡沒做好,爲何皇子們皆是狼心狗肺之輩!”李世民轉過身,一把揪住李泰的前襟,狠狠瞪着他道:“青雀,雉奴是你的弟弟,親弟弟!你們是一個孃胎生的,你何忍對親弟弟下此毒手!”

李泰渾身一顫,大哭道:“父皇,兒臣怎敢行此大惡之事,父皇何以冤兒臣!”

“朕冤枉你?”李世民大怒道:“你鬼鬼祟祟去你舅父府上兩次,以爲朕不知麼?馮渡被刺與你脫不了干係吧?後來馮渡府上那個所謂的內應家僕,還有雉奴身邊那個所謂串通的侍衛,僅此一樁便將此案定爲鐵案,雉奴再也翻不了身,你敢說與你毫不相干?”

李泰嚎啕大哭,跪在地上不停叩首,直呼冤枉。

冤枉呢,確實有點冤枉,但也不算完全冤枉,李世民這番話裡,馮渡府上被滅口的家僕確實與李泰有關,這是將李治定罪的關鍵證據,恰是他和長孫無忌一手安排的,可是馮渡被刺……真的與他無關,這事根本不是他乾的。

這就說不清楚了,真裡摻着假,假裡夾着真,李泰喊冤都喊得沒底氣,有心想發個毒誓證明自己的清白,可兩樁事一真一假又不能挑揀,發毒誓未免有點冒險,真被雷劈了怎麼辦?

李泰短暫失神猶豫的瞬間,被李世民捕捉到了,心中愈發認定此事與李泰果然有關,李世民不由愈發失望痛心。

“青雀,告訴朕,爲何要謀害你的親弟弟?”李世民無力地問道。

李泰仍哭泣着喊冤:“父皇,此事絕非兒臣所爲,父皇爲何冤我?”

李世民沒理他,徑自嘆道:“青雀,你是朕所有皇子裡最令朕滿意的一個,朕這個父親做得不好,你的那些兄弟不是吃喝玩樂便是欺凌百姓,在朕面前一個個裝得乖巧懂事,出了宮在民間便橫行霸道,朝臣們不知向朕上疏過多少次,皆是指摘皇子跋扈張狂,所有的皇子都被參劾過,甚至包括你的兄長承乾,朕那時面對朝臣的斥責,幾乎羞愧得擡不起頭來,朕實恨自己,也恨這些皇子們不爭氣!”

李世民說着,竟已流下淚來:“有時候朕恨不得將所有的皇子全部圈禁起來,一步也不許外出,朕親自來教他們聖賢經義,教他們爲人處世,明德至善,可朕畢竟是皇帝,管着這麼大一座江山,哪裡有時間顧及親倫之情?幸好啊,幸好有你和雉奴二人,甚少被朝臣參劾,算是給朕挽回了不少顏面,後來你讀書越來越多,學問越來越高,漸漸的,朝堂上對你一片讚譽,朕那時真的很欣慰……”

淚眼看着李泰,李世民的目光裡充滿了深深的失望:“你明明讀了那麼多書,明明知道那麼多道理,爲何心腸卻如此狠毒?雉奴那麼乖巧的孩子,究竟哪裡得罪了你?作爲兄長,朕不求你多疼愛他,可你爲何要害他?古今那麼多聖賢,究竟是哪個聖賢教你手足相殘?”

李泰的哭泣漸漸變成了哽咽,垂頭跪在地上一聲不吭。

李世民擡袖擦了擦眼淚,黯然嘆道:“治國易,天下何處不平,朕令旗所指,所向披靡,兵鋒碾過,何處敢不平?可是,治一個家爲何就這麼難?朕給你們請了最好的師傅,給你們最好的錦衣玉食,時時教導你們兄友弟恭,手足相親,爲人父者該做的,朕自問都做了,爲何你們卻越變越壞,如今竟已到了手足相殘的地步,朕究竟做錯了什麼,爲何沒把你們教好?”

李泰泣道:“父皇,兒臣真沒有做過,雉奴是兒臣的親弟弟,我與雉奴向來和睦,無緣無故兒臣爲何要害他?”

李世民冷笑數聲:“爲何?世人所爭者,‘權’與‘利’二字矣,但凡牽扯到這兩個字,父子兄弟還算得什麼?”

彎下腰,李世民靠近李泰的耳便,笑得很陰森,咧嘴露出兩排白牙,輕輕地道:“青雀,朕還沒死,爾竟如此迫不及待爭這太子之位了麼?”

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久違的單章求月票!!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宣召進宮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九百五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零一章 諫書犯顏 上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卿本佳人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
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久違的單章求月票!!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一百四十六章 宣召進宮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九百五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零一章 諫書犯顏 上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卿本佳人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