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

bookmark

君臣細細咂摸這首詩,沉默半晌,殿內忽然滿堂喝彩。

作詩這種事,不看多麼合轍押韻,意境多麼深遠,主要是應景,應眼前的景。出題讓你吟風就吟風,讓你頌月就頌月,如果作出的詩正好切合了出題,還在詩中表現出更深遠的意境,那麼,這首詩足堪千古留名。

李素作的這首詩無疑是能夠千古留名的那一類,而且是李世民出題後只走了三步便輕易作出來了,更令滿殿君臣吃驚。

“好詩!”

殿內一直沉默寡言的李靖忽然揚聲喝彩。

在座的皆是當世名臣名將,這年頭就算是武將也是頗有幾分文學素養的,真正一字不識的武夫早被大浪淘沙淘乾淨了,就連程咬金這種粗人喝多了也能扯着嗓子嚎幾句諸如“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之類的雅句。

所以李素作出來的詩對這些武將來說,自然是能聽懂的,對詩中的深意亦訝然動容。

至於長孫無忌房玄齡這些文臣,更是聞之欣然。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哈哈,好詩!不愧是少年英傑,朕當年這句誇讚非虛也。”李世民捋須仰天大笑。

長孫無忌眼中滿是喜悅之色,望向李素的目光不由和煦了許多,似乎渾然忘卻了當初的嫌隙。

李素的這首詩若說立意,自然不算太高遠,給千百年的後人看的話,頂多算是一首勵志催人奮進的詩,夾雜了一些愛國和功利情緒,用大白話來說的話,大抵意思就是大丈夫想要榮華富貴的話,趕緊抄刀出國砍人去吧,砍的人越多功名就越高,不信的話你看看凌煙閣牆上掛的那些老殺才,誰不是砍人砍出來的……

但是這首詩當着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這些當事人的面吟誦出來,意義可就不一樣了,這分明是含金量極高的一首馬屁詩啊,而且馬屁拍得渾然天成,絲毫沒有ps痕跡,表面看是給世人勵志,催人奮進,再往深處一琢磨,好吧,二十四位功臣一個不落,全被狠狠拍了一記,簡單幾十個字的詩,二十四位功臣無論文武,全都成了號令千軍戎馬英雄的威風形象,這一記重拍實可謂撓到了所有人的癢處。

殿內功臣之一的宋國公蕭瑀已是七十多歲的老頭,這老頭爲人很耿直,而且脾氣不大好,有據可查的跟李世民當面掀桌子的次數有四次以上,可謂一言不合就掀桌,這裡的“掀桌”是字面上的掀桌,惹火了他真敢掀李世民的桌子,而且不止一次,正因爲他的脾氣,從大唐立國到如今,蕭瑀已然五起五落,這次是第六次被啓用。

滿殿功臣誇讚李素的詩時,蕭瑀卻捋着花白的鬍子哼了一聲,道:“‘若個書生萬戶侯’此句,妥否?老夫便是書生,一生爲人乾淨清白,手上不沾半點血腥,李縣公如何說?”

這話無疑非常的煞風景,滿殿君臣頓時陷入了沉寂。

大家喜氣洋洋歡聚一堂,聊天也好,作詩也好,自然是應景添趣之樂,當不當真的,大家心裡都有數,偏偏有人跳出來唱反調,不僅如此,還說自己“乾淨清白”,“不沾血腥”,這幾個字反將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都罵進去了。

你自己乾淨清白不沾血腥,難道別的功臣都是老殺才嗎?雖然他們的確是,也沒有這樣當面打臉的。

蕭瑀是前朝老臣,他的姐姐便是著名的蕭皇后,在座的文臣武將自然不便說什麼,所有人的眼睛都望着李世民,目光很幽怨,透露出同一個意思,——把這個老匹夫列進功臣畫像,陛下你吃多了豬油蒙了心嗎?

李世民的臉色也有些不悅了,不得不說,蕭瑀這老頭近三十年的時間裡在朝堂五上五下,在做人失敗這一點上,他無疑乾得很成功,一句話能惹火滿殿君臣的實力,就連曾經最作死的魏徵都自愧不如。

殿內氣氛沉悶且尷尬時,房玄齡這隻油滑的老狐狸出來打圓場了,仰天哈哈兩聲,房玄齡似玩笑似認真地道:“時文公莫說笑了,子正賢侄的詩作字字珠璣,並無虛言,時文公莫忘了,公在貞觀元年爲相時,奉旨查糾梁州官倉貪墨案,蕭公當時一聲令下,連斬貪官十八人,其手段酷烈果決,令當地百姓拍手稱快,回京赴任時上萬百姓自發相送三十里之外,至今梁州民間仍有百姓奉蕭公爲青天……”

不愧是圓滑的老油條,房玄齡這番話明着反駁,暗裡卻不大不小捧了蕭瑀一下,無論旁人還是蕭瑀都頷首不已。

蕭瑀臉色漸緩,捋須終於微笑了,道:“爲國除奸,人臣之責也,若說老夫未沾血腥,倒是老夫妄語了,呵呵……”

氣氛終於緩和下來,滿殿君臣恢復了談笑風生,李素卻悄悄朝天翻了一記白眼。

真是受不了這種虛僞的氣氛啊……這破酒宴什麼時候結束?趕緊回家躺着才最舒坦。

李世民掃了功臣們一眼,然後瞥向李素,饒有深意地笑道:“此詩第二句‘收取卑沙遼城州’,子正可是意有所指?”

殿內再次寂靜,所有功臣的動作和笑容全都凝固了,紛紛扭頭望向李世民和李素。

很顯然,李世民這句話纔是真正的“意有所指”,這句話,將拉開一個新的序幕,開啓一段新的征程。

李素急忙挺直了腰,恭謹地道:“卑沙城,遼城州皆在遼東,是爲大唐國土,自隋末徵高句麗兵敗以後,此二城皆爲高句麗所竊取梟居,臣以爲,我大唐將士自陛下以下,當有男兒血性,普天之下,皆爲陛下之土,竟被宵小竊居數十年,怎可無動於衷?是以,臣大膽將二城作於詩中,請在座各位功臣叔伯們再接再厲,爲大唐和陛下再立新功,如此,不枉‘凌煙閣功臣’之名,居奇功而耀千古,爲百世後人憑之仰之。”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子正說得好!”

隨即笑容忽然一斂,目光中散發出久抑的銳利鋒芒,緩緩掃視衆功臣一圈,語氣變得冷森幽寒。

“諸公,子正只是二十多歲的弱冠少年,尚知爲大唐再立新功,諸公若只知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顏面何存耶?高句麗宵小不臣久矣,隋末之時便殺我邊民無數,萬千關中將士在疆場上被高句麗屠戮殺害,三十餘年前的關中十室九空,皆因斯戰,至今每逢年節,長安八水之畔仍有老邁婦人啼哭嚎啕,爲戰死的親人招魂傷心,朕既爲天下共主,此仇……怎可不報!”

轟!

所有武將全部站了起來,抱拳凜然大喝道:“願助陛下剿平高句麗!不報此仇,絕不還朝!”

“絕不還朝!”

“戰!”

喜氣洋洋的殿堂上氣氛徒然轉變,每個人皆是面色猙獰,殺氣騰騰,一股激昂的戰意沖天而起。

殿外一株枯黃蕭瑟的柳樹上,兩隻鳥雀驚飛振翅而去。

李素心中一凜。

實在是佩服啊,皇帝這種職業真是耗腦子的職業,任何東西任何話題從他們嘴裡打個轉出來,馬上就能爲自己的目的服務,包括李素剛作的這首詩,爲了應景將它改成了“卑沙”和“遼城州”,誰知馬上就被李世民用上了,而且幾句話將一衆功臣煽動得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

東征高句麗這個在朝堂上衆所周知卻隱而未發的話題,今日李世民利用一首詩成功地點爆了。

東征!

朕是大唐天可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高句麗亦不例外,不服就剷平它!

******

貞觀十五年十月初五。

尚書省頒佈皇帝陛下聖旨,征討高句麗之戰正式啓動。

“……高麗莫離支蓋蘇文,弒逆其主,酷害其臣,竊據邊隅,肆其蜂蠆。朕以君臣之義,情何可忍。若不誅翦遐穢,無以澂肅中華。今欲巡幸幽薊,問罪遼碣,行止之宜,務存節儉,所過營頓,無勞精飾……”

“……隋室淪亡,其源可睹,良繇智略乖於遠圖,兵士疲於屢戰,政令失度,上下離心,德澤不加於匹夫,刻薄彌窮於萬姓。……朕緬懷前載,撫躬內省:昔受鉞專征,提戈撥亂,師有經年之舉,食無盈月之儲至於賞罰之信,尚非自決,然猶所向風靡。前無橫陣,蕩氛霧於五嶽,翦虎狼於九野,定海內,拯蒼生。”

一篇《親征高句麗詔》,洋洋灑灑千言,落筆處鋒芒畢露,隋朝是如何的殘暴不仁,高句麗是如何的桀驁不臣,朕是如何的有情有義云云。官面文章作得花團錦簇,頗具煽動性。

一場大戰突然來臨,似乎毫無預兆,偏偏早有鋪墊。

聖旨下達的當日,長安城內外皆驚,只不過許多人震驚過後,很快恢復了平靜。

是啊,東征的話題其實早就有風聲了,近兩年長安城無論朝臣府邸還是街市酒肆,都因爲東征之戰傳得沸沸揚揚,御駕親征高句麗已經不算秘密了,戶部錢糧早早做好了準備,前往真臘國和林邑國購糧的使團早已回京覆命,大批的糧草正在運往長安的路上,兵部一衆參軍和主事們整天圍着地圖轉悠,討論兵出何地,攻伐何城,一篇篇戰策如雪片般飛進三省直至李世民案前……

征討高句麗的聖旨突然嗎?

或許民間有些驚訝,但朝堂上的官員們早就不覺得突然了,不論對戰事抱樂觀還是悲觀態度的朝臣,都很清楚這一戰不可能避免,李世民的決定不會因任何人動搖,於是所有人都在心裡默默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這一天果然到來了。

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一百七十八章 馨香滿院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四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四百四十二章 蕭規曹隨第六百九十九章 秋日風波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一百八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又生波折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四百二十七章 焦土殘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一百三十三章 坦率小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
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一百七十八章 馨香滿院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四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四百四十二章 蕭規曹隨第六百九十九章 秋日風波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一百八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又生波折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四百二十七章 焦土殘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一百三十三章 坦率小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