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諫書犯顏 上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糟糕的男人莫過於打着忠心的幌子,梗着脖子像個楞頭青似的不要命地成就自己名垂青史的名聲,真正的說死就死,一往無前,至於家裡的父母妻小,卻渾然忘得一乾二淨,彷彿他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無牽無掛死便死矣。

李素做不到那麼絕情,家裡有老父,有妻子,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活生生的命,所以他在做任何決定之前,一定要首先把家小安頓好,盡力給他們一個衣食無憂的將來,最後才輪得到自己從容赴義。

這一晚,李素對許明珠交代了許多,許明珠含淚一一記下,李素又把老爹李道正請來後院,父子倆說了半晚的話,該安排的都安排妥當了,許明珠和李道正各自忙着轉移家中庫房的錢財。

而李素則坐在安靜的廂房裡,徐徐攤開面前的白紙,毛筆在硯臺上蘸飽了墨,高高懸在紙上,卻遲遲不曾落下。

許久以後,一滴濃濃的墨汁滴濺在紙上,迅速浸染開來,像一朵綻放在隆冬裡的黑色梅花。

李素將紙扯掉,撕碎,又拈來一張,這次終於下筆從容了。

這一夜,李家上下都沒睡,李道正和許明珠紅着眼站在廂房外的窗邊,看着李素坐在桌案邊奮筆疾書,李道正和許明珠眼淚佈滿雙頰。

天沒亮,村裡的公雞已在打鳴。

李家門前燈火通亮,李素拜別了父親,上馬朝長安城奔去。

風聲從耳邊呼嘯而過,李素只覺得心中一團烈火燃燒,他的懷裡。揣着一道奏疏,這是自從李素被賜爵封官以來,他向李世民上的第一道奏疏。

沒人逼他做什麼,可他就是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當所有人都在誇他是個聰明人時,或許只有他才知道。自己真不是什麼聰明人,聰明人這個時候應該躺在溫暖溫馨的家裡呼呼大睡,家外面的事充耳不聞,遇到任何與自己無關的風浪第一時間躲得遠遠的。

而此刻,他卻騎在馬上,迎着凜冽的晨風,去做一件所有人都不認同的事,義無返顧。

騎馬趕到長安城門時,天已大亮。城門恰好開啓。

李素沒下馬,徑自朝太極宮奔去,進城後,各坊坊門已開,李素策馬疾行,路旁行人匆忙閃避。

沒走多久,到了仁壽坊東側時,迎面行來了一隊民夫。

民夫大約千餘人。排成兩行靜悄悄地走着,方向是大明宮工地。隊伍顯然是從外地徵調,剛剛纔進城,民夫們走得很安靜,穿着破爛襤褸的粗布衣裳,腰間隨意用草繩繫了個結,迎着長安街市上路人各異的目光。慢慢吞吞地行走挪動……

忽然間,民夫的隊伍裡傳出一聲悽然的嚎哭,哭聲剛響起便生生止住。

李素勒停了馬,在路邊等這隊民夫走過以後才繼續前行,目光裡的決絕卻愈發明顯了。

…………

太極宮。太極殿內。

朝會再次陷入了爭吵,氣氛僵冷中帶着幾分詭異。

魏徵頭上裹着布帶,站在殿內慷慨陳詞,說到激動處不由老淚縱橫。

李世民面無表情地坐在殿上,耳中聽着羣臣竊竊的議論聲,眼睛卻掃視着殿中的某些特定的角落。

君臣之間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對峙,貞觀年裡的君臣關係第一次出現了危機。

尷尬的僵持中,一名宦官匆匆入殿,附在李世民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

李世民眉頭一皺,冷冷道:“把他帶到甘露殿,有事待散朝後再與朕說。”

宦官領旨,急忙退下。

剛退出兩步,李世民卻忽然改了主意,又叫住了他:“既然他要來朝會,朕便破例讓他來吧,把他領進殿來,看他到底想說什麼。”

許久之後,李素穿着淺緋色官袍,腰間懸着一個銀魚袋,在殿內衆臣好奇的目光注視下走進太極殿。

衆人不得不好奇,在這個殿裡,淺緋色官袍的人還真不容易找,因爲淺緋色屬於官階較低的官員穿的,三四品以上的朝官都着紫色官袍,按大唐制,參與日常朝會的大臣,品階必須是四品以上的京官,所以太極殿內參與朝會的大臣都是清一色的紫袍,鮮少有別的顏色,除非是禮部臨時安排的外地述職面聖官員,或是他國使節。

迎着衆人奇怪的目光,李素神情坦然走進殿內,朝李世民行跪禮。

“臣,涇陽縣子,火器局監正李素,拜見陛下。”

李世民袍袖一揮:“平身,李素,今日是朝會,爾品階爵位甚低,爲何執意入殿?”

李素垂頭,語氣平靜:“位卑未敢忘憂國而已。”

殿內君臣一楞,接着眼中大放亮彩。

李世民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放聲大笑:“好一個‘位卑未敢忘憂國’,不愧是我大唐的少年英傑,出口皆是字字珠璣,得此少年,大唐幸甚。”

笑容一斂,李世民若有深意地盯着李素,道:“卿既憂國,不妨直言所憂何事,朕與殿中朝臣可爲你解憂。”

李素露出了笑容,擡頭直視李世民。

李世民眼皮一跳,這小子的笑容太奇怪了,他預感到會有什麼事情發生,這件事必然不是他想看到的。

於是搶在李素開口之前,李世民飛快地道:“卿所憂者若是大明宮之事,則不必開口了,此事不日便有定論……還有,牛進達金殿辱罵君上,罪不容赦,亦不必開口了。”

話音剛落,羣臣中發出不少冷哼聲,顯然對李世民這句話不滿者大有人在,站在大殿中央的魏徵最不客氣,毫不掩飾地重重一哼,若非朝儀所制,怕是當場又會大罵三聲昏君了。

一句話把別人即將要說的話全堵了回去,當皇帝就是這麼任性。

殿內的李素卻不慌不忙,平靜地直視李世民,道:“臣不說大明宮,也不說琅琊郡公,只是臣昨夜閒暇無事,作了一篇長賦,引以爲自得之作……”

說着李素忽然笑了笑:“……殿內諸位朝臣皆是小子的長輩,大家知道,小子剛行過冠禮,還只是個輕狂淺薄的少年,少年郎做出什麼自以爲得意的事情,總想拿出來炫耀一下的,還請諸位叔伯莫與小子計較。”

李世民哼了哼:“李素,此地乃是朝堂金殿,是商議國事朝務的地方,所言者皆是社稷民生大事,詩賦者,閒暇事爾,你覺得適合拿到金殿上來說嗎?”

李素垂頭一笑:“既然陛下說不適合,那臣便不說了吧。”

李世民目光漸漸露出幾分怒火,這句以退爲進的話出口,朝臣最近對他滿腹怨氣,豈有不應聲而出者?

果然,李素話音剛落,沉默許久的魏徵站了出來,若有深意地朝李素一瞥,然後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廣開言路,善納百諫,今日爲何不能讓一弱冠小子念幾句他的詩賦?陛下如今難道連這點胸襟都沒有了嗎?”

魏徵可以算是大唐朝堂裡的反對黨首領了,一輩子不知令李世民當衆難堪多少次,這次也不例外,此言方出,殿內不少朝臣紛紛點頭附和。

李世民臉色難看,狠狠瞪了李素一眼,暗含警告之色,然後強擠出笑臉道:“既然諸卿都想聽聽李素的詩賦,李素,你便念來聽聽。”

李素笑道:“遵陛下旨,諸位皆知,臣住長安城外,小時候臣便聽說過,長安城百里外有一座秦宮,名曰阿房宮,後來楚漢相爭,阿房宮化爲一片焦土,臣上月曾去阿房宮的遺址盤桓遊覽,見曾經輝煌雄偉的阿房宮如今處處殘垣斷壁,不由心生萬千感慨,於是昨夜作了一篇長賦,名曰《阿房宮賦》,臣將此賦念來,請諸位叔伯指正。”

李世民眼皮猛跳,心生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

李素從懷裡掏出一本奏疏,將其徐徐展開,面色平靜地開始唸了起來:“……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開頭幾段頗爲溫和,旨在描述阿房宮的雄偉,殿內君臣靜靜聽着,李世民緊皺的眉頭也漸漸舒緩下來。

誰知長賦描述過後,語調忽然一轉,漸漸露出了直指人心的鋒芒。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君臣臉上漸生凝重之色,諸人能站在這朝堂金殿之上,自然皆是飽讀詩書,鴻儒博學之人,文化素養不是一般的高,長賦到此處,衆人漸漸品出味道了。

這幾句看似描述阿房宮的雄偉,實則暗指秦始皇驕奢淫逸,爲一己之私大興土木,阿房宮越是雄偉廣闊,便越能體現始皇的昏庸和貪慾多麼可憎。

李世民眼中的怒火越來越盛,明着說秦始皇,實際上在說誰,這還用推敲嗎?

這小子到底想做甚?

ps:還有一更……今晚不放鴿子,鴿子被我燉湯了……(未完待續……)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給大家拜年!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間煙火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遊園 下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門不幸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三十七章 合作買賣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七百七十一章 博取功名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二百二十章 高陽鬧喪 下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
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給大家拜年!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間煙火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遊園 下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門不幸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三十七章 合作買賣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七百七十一章 博取功名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二百二十章 高陽鬧喪 下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