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

千算萬算,李素沒算到從水路撤回大唐竟如此難受,躺在艙房裡隨着海浪的節奏起伏,任何抵抗都是徒勞,那種無助的暈沉的不由自主隨波逐流的恐慌感,令李素由衷感到生不如死。

方老五很有耐心,一直陪在李素身邊,每當李素難受想吐時,他便殷勤地遞上銅盆,讓李素自由自在地一瀉千里,然後不停告訴李素呼吸平緩,心如止水,如老僧入定,四大皆空,大海是空,海船是空,暈船更是空空空……

折騰了兩日後,李素終於習慣了,……吐啊吐啊的就習慣了。

方老五教的方法確實起到了作用,前兩日像灘爛泥倒在艙房裡,李素像一個妊娠反應劇烈的孕婦,吐得稀里嘩啦,彷彿半輩子吃的東西都吐光了。試着用方老五教的法子放緩呼吸,四大皆空之後,感覺確實好了許多,難受仍然難受,但沒那麼嚴重了,至少吐的次數少了很多,又過了幾日後,李素差不多已適應了海船的顛簸,如非遇到較大的風浪,否則基本不吐了。

結束了吐啊吐啊的日子,李素的神志也終於清醒了許多,看着鄭小樓方老五他們若無其事的樣子,李素頓時覺得心裡很不平衡。看來身體素質強纔是王道,面前這兩個人談不上聰明,可人家不暈船呀。

“明日開始,我要練武!鄭小樓負責教我,先扎馬步,再練神功,最後天下無敵,東方不敗。”李素氣沖沖地道。

鄭小樓脣角一扯:“呵呵,我不想教一塊朽木。”

“嘴那麼毒,你吃砒霜了?再說我就真下令把你扔海里祭海龍王了。”李素冷冷道。

鄭小樓完全不受威脅,嘿嘿冷笑幾聲,懶得理他了。

李素嘆氣,人比人得扔,看看方老五,娶了兩房寡婦,性格多麼的中正平和,不得不說,單身久了,性格會慢慢扭曲變態,看看鄭小樓,現在已經有了反人類的傾向,對已婚人士從來沒有好臉色,包括對他這位家主也一樣,鑑於大唐人口缺少的現狀,李素決定回到長安後向李世民進諫,凡是超過正常年齡還單身的人,比如鄭小樓這種單身狗,全部關到豬圈裡去跟母豬配對,終結處男之身後,想必他們的嘴再不會那麼賤……

“那幾個倭國人呢?他們吐死了嗎?”李素不甘心地問道。

認識的人裡,就屬李素自己暈船最慘,此刻他迫切需要找點心理平衡,如果倭國人不幸吐死,李素也就心平氣和了。

很遺憾,李素沒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公爺,道昭等遣唐使安然無恙,比小人還適應,剛纔還在底艙跟將士們聊得熱火朝天,道昭還給將士們跳了一曲他們倭國的舞,怪模怪樣的,小人瞧得挺彆扭……”

李素嘆氣,失望透了。

“下次船隊靠岸補給時,把那幾只倭國猢猻轟到別的船上,莫讓他們出現在我眼前晃悠,看着鬧心。”李素嘆道。

方老五笑了:“是,公爺。其實,若公爺實在不待見他們,小人也有辦法讓他們徹底消失在這艘船上,半夜派幾個弟兄將他們裝進布袋裡沉海便是,將來倭國追問起來,就說海浪太大,把他們捲進海里,實屬意外,想必倭國的國主也不敢跟咱們較真……”

李素嘆道:“如此滅絕人性的念頭……其實我也有過,但是,太拷問人性了,那些猢猻從未得罪過我,對我從來都是禮數周到,想弄死他們完全出於我自己的好惡,這麼幹委實沒道理,算了,留他們一命,回到長安後各走各路,互不招惹便是。”

方老五面露欽佩之色:“公爺宅心仁厚,菩薩心腸,那幾只倭國猢猻若知公爺胸懷,定當結草銜環而報。”

李素一臉受用的點頭,不得不說,方老五這人越老越成精,拍馬屁拍得越來越舒適了,要不是年紀太老,李素真想把他推薦到朝堂裡當官,就憑這手逢迎溜鬚的本事,定然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鄭小樓冷哼一聲,轉身便出了艙房,看來方老五不要臉的馬屁以及李素舒坦受用的表情令他很不適應,馬步穩當的鄭小樓此刻有了暈船的症狀,噁心,想吐……

把倭國人扔進海里當然只限於構思,雙方無仇無怨的,李素不至於那麼沒人性,不過把倭國人轟到另一艘船上去倒是頗合李素的心意,沒別的原因,道昭那隻猢猻太惹人煩了,像只蒼蠅似的整天在他耳邊嗡嗡嗡,問東問西的,對什麼都好奇,明明很惹人厭,偏偏他還以爲自己很討喜,以爲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個呆萌天真的好奇寶寶,這就未免太鬧心了,打不得殺不得,甚至連罵都不能罵,怕傷了兩國和氣,除了把他趕遠點,李素也不知用什麼法子來應付這塊滾刀肉了。

…………

坐船很難受,幸好這一路沒有遇到大風浪,船行一月,百艘戰船無驚無險在登州靠岸。

當船隻遠遠見到陸地的輪廓時,百艘戰船上的將士們發出震天的歡呼聲。登州,已是大唐境內,也就是說,他們平安順利地回到大唐了。

接下來張亮指揮船隊靠岸,所有將士牽着戰馬搖搖晃晃分批次下船,在登州港口的空地上列隊,有的將士腳剛踏上陸地便蹲下來狂吐,看來連續一個月的乘船,難受的並不止李素一人,幾乎所有人都不好受,看到萬人齊吐的壯闊場面,李素的心理終於平衡了許多,很好,大家吐纔是真正的同患難。

登州刺史領着城內的大小官吏早早等候在港口內,待將士們全部下了船,李績李素和張亮三人慢悠悠地最後走了下來,刺史和官吏們趕緊上前見禮,李素強撐着發暈的腦袋,努力打起精神與刺史客套,幸好登州刺史是個有眼力的,見李素臉色泛青,精神萎靡,馬上識趣結束了漫無邊際的廢話過程,直接邀請李績三人入刺史府歇息。

看着將士們同樣萎靡的樣子,李績猶豫了一下,然後下令全軍將士在登州城外紮營,休息三日,恢復體力,三日後啓程回長安。

李績三人自然不會跟登州刺史客氣,非常痛快的便入了刺史府,鳩佔鵲巢之後,很快將刺史府當成了自己的家,半點沒把自己當外人。

兩萬人在登州休整三日後便離城,朝長安城開拔。

這是一支很有意思或者說很古怪的隊伍,每個人都騎着馬,可身上並無鎧甲,手中也沒有兵器,手無寸鐵的將士們在古道上策馬飛馳,引來無數路人注目。

所幸這裡已是大唐境內,不可能遇到任何敵人,沿途的州府和折衝府皆以禮相待,一行人就這樣空着雙手趕路。

隊伍裡的氣氛很高昂,歸心似箭的將士們從踏上大唐的國土後便情緒高漲,李績下令紮營都被將士們懇求再趕一會兒,最好是日夜兼程。一顆火熱的歸鄉的心促使着兩萬人任勞任怨,越往前趕,心情便越欣喜,大家知道,每多行一步,便離長安城更近了一分,離家近了一分。

李素比任何人都着急,家裡還有一個未曾謀面的女兒,更有老爹和許明珠以及東陽在等着他,還有,太平村那久違的懶散安逸混吃等死的美好生活。前路漫長,他只恨不得快馬加鞭,早日回到長安,與家人團聚,將新出生的女兒抱在懷裡,好好疼愛千遍萬遍。

有了思鄉歸家的期盼,兩萬將士一路上不曾耽誤,咬着牙盡最大的努力趕路,每日總要到人困馬乏到極致時才肯紮營,第二日繼續疾馳。

半月以後,已是貞觀十九年四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兩萬將士終於快到長安了。

風塵僕僕,日夜兼程,兩萬人都很辛苦,李素也一樣,平日裡最注重的外表形象,趕路的這些日子裡也顧不得了,此時李素的臉上沾滿了灰塵,黑一塊白一塊的,連續不斷的奔波,令李素精神有些萎靡,頭髮凌亂地散落在兩鬢邊,雙目無神,只是麻木地提着繮繩,任由身下的馬兒飛馳。

觸目所見皆是春日的蔥鬱氣息,古道兩旁紅花綠草,山林通幽,清泉鳴濺,兩萬輕騎放馬狂奔,將李績和李素夾在隊伍中間,隆隆的馬蹄聲和身邊將士們心情舒暢的放聲大笑令李素感覺有點怪怪的,腦海裡不由自主迴盪起“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這首歌,再配合將士們放蕩的大笑,以及自己灰頭土臉的形象,李素瞬間覺得自己土帥土帥的,好想離開隊伍,離這羣紅塵作伴的土鱉們遠一點,讓自己看起來不至於太掉價……

李績的坐騎在飛馳中朝他慢慢靠攏,迎風大聲道:“斥候適才來報,前方二十里便是長安城了。”

李素點點頭,疲憊到極致的精神漸漸振奮起來,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李績看了他一眼,道:“陛下所領大軍三日前已到長安城,主力大軍將士們大部分在行軍途中便向各地州府駐地歸建了,與陛下一同回到長安的將士皆是十二衛所屬,不到五萬兵馬,咱們入長安城前也要下令讓這兩萬將士各自歸建……”

李素點點頭,道:“一切聽舅父大人調遣便是。”

李績頓了頓,又道:“咱們奉旨斷後,攻破高句麗都城的消息恐怕早已人盡皆知,這一戰咱們爲大唐挽回了顏面,也爲陛下挽回了顏面,讓此次東征的戰果不至於那麼難看,所以回到長安後,陛下必然會召見咱們的……”

李素疑惑地扭頭看了他一眼,不大明白李績爲何突然說起這些。

李績聲音稍微低了一些,道:“陛下召見咱們,知道如何應對嗎?”

李素腦子飛快轉動起來,眨了眨眼道:“舅父大人的意思是……”

李績沉聲道:“東征之戰,大唐王師表現平平,鮮有亮眼的戰績,不客氣的說,這一戰根本就是失敗的,只是幸好咱們保存了大部分的兵力未損,陛下當初在斷絕糧草後果斷決定結束東征,此爲我軍之幸事,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誰都沒想到咱們這支負責斷後狙敵的偏師卻攻破了敵國都城,立下潑天的功勞,整個東征之戰的過程裡,可以說咱們這支偏師的戰功反而是最耀眼的……”

李素目光閃動,忽然接口道:“然而,咱們立的這個功勞,在陛下眼裡看來,尚不知是功勞還是罪過,舅父大人是這個意思嗎?”

李績讚許地看了他一眼,道:“不愧是英傑人物,一點即透,不錯,老夫如今擔憂的就是這件事,陛下東征失敗,天下人背後議論責罵者多矣,陛下失此顏面,正是積憤之時,而咱們僅只率兩萬輕騎便輕易破了敵國的都城,並一手炮製了都城政變,高句麗改換新主,一樁樁功勞說起來,皆是潑天之功,然而同樣的一場戰事,陛下灰頭土臉吃了敗仗撤軍,咱們卻風光榮耀立了大功,兩廂比較,陛下更失顏面,就算面上歡喜,心裡必然不是滋味……”

李素神情凝重地點頭:“舅父大人所慮很有道理,咱們這一戰爲陛下多少挽回了幾分臉面,可是聖心難測,很難說陛下心裡真實的想法是什麼,畢竟咱們大勝凱旋迴師,說得嚴重點,卻有功高蓋主之嫌,陛下雖然胸襟如海,也不見得真會歡喜……”

李績嘆道:“你能意識到這一點,老夫頗感欣慰,不錯,誰也不能猜到陛下真正的心思,是喜是嫉,委實難說,咱們立下大功固然欣喜,但天下人卻不會這麼看,都會認爲陛下謀劃不當,終有此敗,而咱們脫離了陛下的指揮,孤軍深入敵後,反而大有斬獲,相比之下,天下人會罵陛下無能,就怕陛下聽到天下人的責罵後,遷怒於你我……”

李素笑道:“舅父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回到長安後面君,舅父大人與我當着文武朝臣的面統一口徑,就說咱們千里奔襲,轉戰東西,攻破高句麗都城,全是陛下暗中授意,所有謀略皆出於陛下之策,咱們只是忠實執行而已,舅父大人以爲如何?”

李績欣慰地點頭笑道:“老夫亦正有此意,這個功勞太大,恐怕咱們舅甥二人受不起,受則招禍。不如索性送給陛下,陛下感念你我忠心,將來必然不會虧待咱們兩家。……子正能與老夫想到一處,足以證明你已成熟了許多,有此玲瓏心竅,將來立於朝堂上,縱有時乖命舛之日,也不會吃太大的虧。”

二人正議論着,忽然聽到後面的將士炸了鍋似的瘋狂大叫起來。

“長安城!咱們到長安城了!”

李素急忙凝目望去,卻見前方遙遠的平原上,一道城牆的輪廓在落日的餘暉中若隱若現,仿若藹藹暮色裡遊弋的黑色長龍,無聲沉吟着古城滄桑。

兩萬將士發出震天的歡呼聲,更有甚者,許多年輕的府兵們雙手捂住臉,嚎啕大哭起來,這些人哭嚎一陣後,紛紛擡起頭,一同望向隊伍前方的李素,目光充滿了感激。

這場戰爭裡,陣亡的人太多了,活下來的無疑是幸運的,當初李世民留下這兩萬輕騎斷後,所有人都清楚“斷後”二字代表的含義,“斷後”,其實是斷了自己的後路,以孤軍對抗敵人龐大的主力中軍,幾乎是毫無懸念的九死一生的下場,這兩萬人被留下時,將士們心裡其實已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

幸運的是,李素也留下了,靠着他的謀定的計策,大家輕鬆攻克了慶州城,輕鬆攻破了平壤城,最後瀟灑地拂了拂衣袖,趕在泉蓋蘇文大軍回援之前,兩萬人南下入新羅,安然無恙地坐着海船回到了大唐境內。

原本已懷必死之志的將士們,最後全須全尾回來了,此刻到了長安城外,衆人才驚覺這兩個月來的經歷簡直如同做夢一般,美好得幾乎不真實。整個奉旨斷後的過程裡,兩萬輕騎幾乎沒有太大的損失,一場斷後狙敵戰不但完成了任務,而且還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實力,這樣的戰例實在是古今罕見。

衆將士的目光紛紛投向李素,他們知道,是李素挽救了兩萬人的命,是他神鬼莫測般的用兵給大家尋到了一線生機,讓所有人囫圇着回到了家鄉。

李素沒注意到後方將士們感激的目光,他正眯着眼望向前方。

前方一隊騎兵朝他飛馳而來,離得近了,李素纔看清,爲首的是一名穿着絳紫色宮衣的宦官,宦官的後面是一隊護送的羽林禁衛,宦官顯然不習慣策馬狂奔,在馬背上被顛得愁眉苦臉。

李績和李素迅速互視一眼,各自交換了一下眼神。

宦官和禁衛來到李績面前,首先朝李績和李素行了一禮,然後笑道:“恭賀英國公李大將軍凱旋迴師,奴婢奉旨在此等候兩位將軍,陛下有吩咐,請二位到了長安城後馬上進宮面君。”

李績抱拳道:“臣領旨。”

李素臉上卻閃過一絲猶豫之色,接着狠狠一咬牙,扭頭朝李績道:“舅父大人先進城,我明日再進宮覲見陛下……”

李績皺起了眉,道:“你不與老夫同去?你要做甚?”

李素哈哈一笑,道:“我要回家看女兒,一刻也等不及了,陛下那裡便麻煩舅父大人幫我告個罪吧。”

說完李素馬頭一撥,換了個方向朝太平村飛馳而去。

一邊策馬飛奔,李素腦海裡莫名冒出一句詩。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六百零一章 不定取捨第九百四十章 流年不利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求本月保底月票!!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三百二十四章 勝敗生死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涉朝議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司其職第七百五十一章 謀劃奪嫡 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第六百八十一章 宮闈密奏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請個假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馬槊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六百八十二章 誰試鋒芒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
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六百零一章 不定取捨第九百四十章 流年不利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求本月保底月票!!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三百二十四章 勝敗生死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涉朝議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司其職第七百五十一章 謀劃奪嫡 下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第六百八十一章 宮闈密奏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請個假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馬槊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六百八十二章 誰試鋒芒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