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

上回書說到,苗山風和苗宜家因爲擔心受到我的連累,不斷譴責我的罪行。我被無罪釋放之後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不久之後,皇上特意頒佈了詔書,解除了關於我開設學館的禁令。不久之後,王員外還跟我商量開設學館的事,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們坐在一間茶館裡。一邊吃着點心,一邊喝着茶,王員外說:“這一次一定要行穩致遠,不可以再出半點紕漏。”我有些無奈的說:“想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王員外說:“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就巨大的功業,就是因爲他有非同一般的忍耐力,如此才能夠成就別人無法成就的事。”我說:“我希望把學館開設在南郊比較荒涼的地方。”王員外一臉不解的說:“這是爲何呢?”我說:“熱鬧的地方不合適做學館,而一個地方要想做到清靜就難免要忍受一些荒涼。”王員外說:“我對開設學館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唯一能保證的就是所需資金是非常充足的。”

天上掛着幾顆殘星顯得極爲黯淡,我一個人靜靜的在院子裡奪步。院子裡死一般的寂靜,在這寂靜當中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按說王員外如此的幫助我,我也應該在某一方面幫助到他。然而如今卻是他一面倒的幫助我,而我卻只能說一些感激的話。人生在世應當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當一個人無法被人依靠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也沒有可以依靠之人。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別人,你看到有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你看不到他,只是幫助他自己。每當想起王員外,我都感到非常的內疚。人家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卻因爲我的緣故而導致他家中不和,進而分道揚鑣家破人亡,有之後我就在南郊選定了一個地方,那是一個非常破舊的院落,經過簡單修整之後,便正式掛牌營業了。因爲當時百姓家中普遍都有餘糧,而且都有改變家族命運的心,所以很多人都願意把子弟送到學堂來。

入學的第一天,按照規矩要舉行拜師之儀,大致的流程是這樣的。學生要對着學堂正中的孔夫子像行禮,然後又對着師父行禮,師父站着還禮。第一批一共收了二十個學生,王員外費了很大的力氣,又一次讓他的兒子拜到了我的門下,趙鐵錘也把他的兒子送了過來。等到儀式結束之後,我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也有一個意願,希望可以成爲學富五車之人,到現在仍舊沒能夠如願,從今天開始我將盡力幫助每一位學生在學業方面有所成就。”等到明日,我一早就在門口等候了,學生們趕到之後先對我行禮,然後接受問答。結束之後,我還禮讓他們進去。到了走的時候,人就要一對一的行禮,對於學生來說這沒什麼,對於先生來說卻在體力上是非常大的考驗。當時很多先生爲了節省體力而選擇一對多行禮,我卻說:“我在學問上並不具有很大的優勢,只能最大限度的拿出誠意教導大家。”

當時,當時天下學堂普遍存在對學生使用武力的現象。就算是在長安也非常的盛行,而我卻在這方面非常的剋制。所以到了別的學堂,你會看到這些學生們一個個縮手縮腳,像是老鼠見了貓一樣。而到了我所在的學堂,學生們一個個張牙舞爪都像是老虎一樣。好在這些小老虎們都不傷人,在別的學堂,先生在禮數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很高,輪到先生還禮的時候,則顯得非常的敷衍,當然先生可以依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找到一套強有力的理論來支撐他的行爲,我說:“一般情況下,人都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對一個人抱以微笑,而對方卻唾你一口,這種情況並非沒有,但卻非常的罕見。”儘管如此,在我的學生當中還是出現了這樣的人,而我的做法不是將那個人打一頓,也沒有半個字的訓誡,而是直接找來了他的家長。

我說:“令郎各方面的資質都非常好,相信只要遇到合適的先生就一定可以變成有用之才。很顯然我不是這樣一位先生,因爲我沒有辦法得到他的尊重,所以請你把令郎帶走,另外找人教導他吧!”與此同時我退還了他學費,我說:“師徒一場,到了臨別之際,我沒有別的東西贈送給你,只希望到了另外某位先生的門下,務必要記得要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尊重那些尊重你的人。”我的這個舉動,把那位家長嚇了一跳。希望我能夠寬恕他的兒子這一次,我說:“我要是寬恕他,我如何教導其他的學生呢?再說我沒有說他半個不字,我希望他能找到更好的先生。”那位家長帶着自己的兒子恨恨的走了,我說:“我剛纔說的話,你們記住了嗎?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尊重那些尊重你們的人。特別是在你們還不能成事的時候,要更加珍惜這樣的人。”

經歷了這次事件之後,學堂紀律肅然,每次我走進教室都能夠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莊重感,這種莊重感來自於一種叫做師道尊嚴的東西。有一次趙鐵錘來到學館看望我,他的兒子教室讀書,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聽到自己父親的聲音就飛奔而來。趙鐵錘說:“你說我們父子之間的情分會因爲這個受到影響嗎?”我說:“一個明白事理的人是不會不盡孝的。”他嘆口氣說:“我真的非常羨慕你,你這學館的先生看起來像是一個山大王。”我說:“並不是我這個人有什麼了不起,而是孔夫子他老人家了不起,我不過是替他老人家傳道而已,只要孔老夫子道代代相傳,家族必然興旺,天下必然太平。”趙鐵錘說:“你這話聽起來不像是一個在學館做先生的人說的,而更像是翰林院某位翰林說的話。”我說:“其實聖人和俗人說的話差不多,但他們做的事情卻有天差地別。”

在這一段時間,王員外的兒子雖然對我有所不滿,卻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迫使他尊重我。我說:“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不會有那麼多的怨恨,而更多的是憐憫。就拿令堂來說,當初她跟令尊過不下去,是因爲令尊資助過我,如果她知道令尊背後的打算,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滿。讀書之後你會明白很多道理,但很多道理只能揣到肚子裡,沒有辦法告訴別人。”他雖然不明白我在說什麼,卻聽得格外認真。又是一個月光如銀的夜晚,在這期間我請人爲我做了一張琴,因爲我不通音律,所以每逢夜深人靜的時候只是用手指將琴胡亂撥一通,並不能夠形成任何曲調。所以每當我撥絃的時候,總能夠聽到樹枝上的鳥兒被驚飛的聲音。琴者心也,琴聲就是心聲。

一年之際,光陰似水。傳言已經是深秋了,樹葉不停的往地上掉,以至於已經厚厚的鋪了一層。樹枝已經枯了,在風聲之中再不夾有樹葉的聲音。就在這個時候,在學堂的院子裡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穿着一件灰色的道袍,手裡拿着浮沉,揹着行囊,穿着一雙布鞋。我出去之後趕緊叉手行禮,對方也叉手還禮,我說:“多日不見,你好像已經有了很多變化。”對方笑着說:“許久未見你竟然變得如此穩重了,舉手投足之間打有事大夫的風範。”一聽這話我連連擺手,說:“像我這樣一個人,怎麼敢以事大夫自居呢?雖然生逢治世,卻仍舊是一個無用之人。”對方說:“話可不能這麼講,已經替皇上解決了難題,皇上這才解除了對你的禁令。”我說:“你不是一直待在南山嗎?這些事情你是聽誰說的?”對方說:“聽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經度過了難關。”我說:“人生在世,所要經過的難關太多了,而且最後一道難關是誰也過不去的。”

送走了學生們,我們坐下來,一邊飲茶一邊聊天,她說:“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超脫的人,可是在山裡待的久了,我人就會感覺到有些悶,所以出來走一走,可當我來到長安之後,看着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沒有一個是我熟悉的,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感受過這種寂寞,這纔來此地,拜訪故人。”我嘆口氣說:“如此瞧得起我,這是讓我受寵若驚。”對方聽到這話更是感到驚訝,說:“這話何意,難道之前你覺得我對你不好嗎?”我說:“你是一直都很瞧得起我,我一直都受寵若驚。”對方說:“我若想得道,真不知道要修煉到什麼時候。”我說:“道士們最終的心願是羽化成仙,但我從來沒有見到有人真的羽化成仙,大多數人雖然住在佛門道觀之內,終其一生過得仍然是世俗人的生活。”對方說:“讀書難道不是如此嗎?能夠建功立業的萬中無一,能夠成爲聖人的,更是少之又少。”

蕭玉蓉在學堂呆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就走了,臨別之際,我們都顯得有些傷感。我說:“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個詞叫做一期一會。就是很多因緣一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蕭玉蓉雖然沒有聽得很明白,眼淚卻奪眶而出,望着她飄然而去,深秋的風顯得有些淒厲。在不遠處有一條河,河水流動的聲音彷彿時間正在逝去。我一個人回到臥室裡,默默的哭了很久。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男人流眼淚似乎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但是這件事在很多人的眼裡卻未必是如此。比方說魏武帝曹孟德他非常的喜歡笑,也經常的哭,而且是當着文臣武將的面大哭,那些文成武將並沒有因爲他哭而笑話他。

當今的貞觀皇帝也是一個經常哭的人,他身邊的那些文臣武將也沒有一個人笑話他。日子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天清晨起來,天空忽然飄起了雪花。王員外竟然冒着風雪,騎着一匹馬來到了學堂。他拎着酒和肉,笑嘻嘻的走了進來。我趕緊站起來行禮,他拿着酒肉還禮。之後拿出餐具,兩個人坐好,他說:“我做生意有很多夥伴,但大家不過是相互利用謀求財貨而已。唯獨你與別人不同,在這學館之中怡然自得,說實話,我有些羨慕你。”我說:“你現在家中累資鉅萬,可以過得非常的精彩,何必羨慕我一個窮書生呢?”王員外說:“這世道往往是如此,有時間花錢的人,沒有時間掙錢,有時間掙錢的人,沒有時間花錢。有時候我就感覺自己像是一隻蜜蜂,不知道自己在爲誰辛苦爲誰甜。”我說:“你不是爲了自己的兒子嗎?”他笑着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爲兒孫做馬牛。”

我說:“兒孫福都是祖上積攢下來的,想一想,如果一家的殺人放火,他的子女能有多少福氣呢?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你就是種樹之人。”我當時看他有些傷感,心裡想莫非是他與兒子之間又出了什麼瓜葛,問了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和兒子吵了一架。兒子竟然衝他大吼大叫,這傷了他的心,我說:“《南華經》當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非常喜歡馬,他給馬提供最好的草料,還有一隻巨大的海螺接馬尿。有一天一隻蚊子正在馬的同步搶奪血液,此人衝過去一巴”掌將蚊子拍死了。此舉竟然讓馬受了驚,活活的將那個人踢死了。”王員外目瞪口呆,我說:“你愛一個人是一回事,他能不能理解你的這份愛是另外一回事。”王員外說:“以你看這件事該如何處置呢?”我說:“我要告訴你的是,對一個人好很重要,但是要讓他理解你同樣重要,要是你的好心被當做了驢肝肺,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王員外聽了點點頭說:“讀書人說話就是不一樣。”我說:“看着光景你與令郎產生隔閡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件事只能緩圖之,不可急於求成。”王員外說:“我到底該怎麼做呢?請你幫我擬一個章程,我一定照辦。”我說:“下次有出行的機會,條件越是艱苦越好,你帶着他,讓他知道你做生意是多麼不容易,但是在這期間你要牢記,你絕不能將不容易三個字說出口,相反你要輕描淡寫,覺得這些事非常的輕鬆,如此他纔會對你肅然起敬。”王員外說:“之後呢?”我攤開雙手說:“沒有之後了,只要他對你有了敬意,你們之間所有的不愉快都會煙消雲散。請你想一下,即便是一個路人都能讓你肅然起敬,你都會對他好的不得了,何況是自己的阿爺呢?”

王員外拍着雙手笑着說:“我以前真的沒瞧出來,你這個人還是一個智多星,你這個朋友我交的太值了。”回去之後沒多久,王員外的兒子果然來請假,我說:“出去長一長見識總是好的,但是不可以耽誤了功課。”他說:“不來學堂怎麼會不耽誤功課呢?”我說:“我會給你佈置一些作業,只要完成了就不算耽誤了功課。”一天要佈置作業,他瞬間不開心起來,我說:“人生在世總是要做一些事情,難道這一路上你打算遊山玩水不成?”大概所有人都會覺得,是這世上萬千生靈生活在一個共同的世界裡,然而在我看來,使着萬千生靈,生活在萬千世界裡。不同的人看到感受到的世界完全不同,有時候你的世界能夠與別人的世界和諧共存,有時候你的世界與別人的世界陷入了激烈的衝突,以至於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王員外終於帶着兒子出發了,這一路上的情形與兒子之前的想象大有不同。

風餐露宿不說,還要接受各種來自水土不服的考驗。特別是到了一些南方地區,當地人與他們語言不通,一不小心就會釀成衝突。他們來到了西南古滇國之地,當地人重女輕男。男女之間有夫妻之實,卻無夫妻之名,甚至有一些地方,生下兒子就溺死在河裡,生下女兒就撫養成人。大多數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看到這一羣來自中原的男人,我投來非常鄙夷的目光,有一個滿臉橫肉的50歲上下的女人說:“你們這些男人,不好好的在家裡做家務,出來折騰個什麼,真是給祖上丟臉。”王員外拱手說:“內地與西南邊陲風俗不同,在這邊以女人爲大女人爲尊,中原的天澤可是男人。我們來這裡固然有所冒犯,但我們帶着你們需要的東西,你們又如何能拒絕呢?只希望彼此各守其俗、互不冒犯。”王員外的兒子目瞪口呆,特別是聽說有人將新生的男嬰溺死在河裡,更是彷彿聽到五雷轟頂一般。

等到他們從西南迴來的時候,已經是深冬時節了,冬至很快就要到了。爲了準備圜丘舉行的祭天大禮,太常寺已經忙碌了好一陣兒。皇上早早的就已經開始齋戒,這一天,幾位重臣來到了政事堂。房喬說:“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在圜丘舉行的郊天大禮,其他的事情往後排,但也不能不管。”魏徵說:“幾天必須非常的虔誠,所以在這段時間不要把這些事情告訴陛下。”戴胄說:“這麼做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我有一個擔心。”房喬說:“有什麼顧慮不妨直說。”戴胄說:“不把這些煩心事告訴陛下,陛下就會覺得天下已經太平,這樣豈不是把假消息告訴了上天。”房喬點點頭說:“那就這樣,這些事情只是讓陛下知道,不要求陛下處理這些事。”

不久之後,天子率領王公貴胄文武百官來到了圜丘,皇上穿着大裘,文武百官也各自穿着祭祀的法服,整個過程顯的莊嚴肅穆。儀式結束之後,每個受邀出席儀式的人都分到了一片祭肉。這對於大家來說是一份榮譽,每年舉行郊天大禮之際,父親也會得到一份祭肉,原因是皇室感激當年他曾經侍奉過天子。當宮裡的中官把祭肉送來的時候,父親跪着把祭肉接了過來。然後拿出家裡最好的東西款待中官,說:“大家龍體如何?”中官拱起雙手說:“祖宗保佑,大家龍體安泰。”父親說:“這都要感激宮中的各位內侍竭盡全力侍奉陛下,這些都是大唐的功臣。”中官說:“我早就看出你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不像朝中的一些人總把我們視作是奸人。”父親說:“這些人都是被詩書禮教害了,你們沒必要與這等人計較。”中官說:“喲,瞧你這話說的,大家還指望他們協助治國呢?我們要是真跟他們過不去,豈不是成了唐朝的罪人?”

一聽這話,父親更加顯得虔誠,說:“中官如此識大體,真是大唐百姓的福分。”中官說:“我就知道你會做人,兩頭都不得罪。”送走了中官,苗山風說:“這些人不過是皇家養的狗而已,我們何必對他們那麼客氣呢?”一聽這話,父親瞪圓了雙眼說:“如今你也拿了不少朝廷的錢糧,難道你也是朝廷養的狗嗎?往後你要記住,不可以自以爲貴,不可以自以人賤。”一看父親動怒,苗山風趕緊拱手說:“父親的教誨,兒子記住了。”因爲之前的緣故,我與苗山風、苗宜家之間關係越來越疏遠,對於這樣一種情形,我的父母感到非常的焦慮。他們總想把我叫回去聚一聚,這讓苗山風和苗宜家非常的頭疼,父親說:“你們不要怪我爲人父母都是如此。”苗山風趕緊說:“父親大人誤會了,我絕對沒有怪你的意思。”

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39番邦監國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來唐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
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39番邦監國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來唐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