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

皇上說:“你說的這些事情朕都是知道的,如果真的跟你描述的完全相同,朕不會上他的當。”魏徵說:“臣知道,魏王這是在模仿當年的陛下,但他只是模仿,如今的局勢與當年有天壤之別,陛下不是當年的太武帝,魏王不是當年的陛下,最後這個故事的結局也一定會與當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皇上說:“爲什麼你們要想的這麼多呢?設立文學館只是爲了編書,沒有別的理由。”魏徵說:“在設立文學館之前,編書就已經開始了,那個時候沒有聽說編書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如今設立了文學館,我也沒有聽說魏王在編書的時候速度有所加快,如果真的想陛下所言,文學館只是爲了編書所需,那麼請問陛下,書一旦編完了,文學館會不會取消呢?”皇上說:“文學館還沒有真正設立,自然談不上,編書的速度加快,至於書編完之後要不要取消,這也未免杞人憂天了。”魏徵說:“陛下,明人不說暗話,陛下的心思臣是知道的,魏王室陛下的愛子,那就應該想着如何讓他更具有一位皇子該具有的品行,而不是用皇位在那裡吊着他。”

說這話的時候,魏徵注意到皇上臉色鐵青,魏徵說:“臣知道聽到這樣的話一下一定不會高興,那請陛下想一想,臣說的難道不是實話嗎?請問相比於其他的皇子,魏王的品行高出一籌嗎?”一聽魏徵這麼說,皇上頓時來了精神,說:“如果撇開長幼秩序不亂,當然是李泰更適合繼承大統。”魏徵說:“臣知道皇上對皇嗣越來越不滿意,因爲他崇尚胡人的風俗,因爲他不以華夏自居。”皇上點點頭說:“魏夫子來自山東,這樣的一種情形難道不是你所擔憂的嗎?”魏徵說:“當然,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應該反思的不只是皇嗣,還有陛下自己。”皇上說:“那就請魏夫子說出個章程,朕也好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魏徵一拱手笑着說:“陛下自以爲在涉及子女教育的問題上很在行嗎?”

皇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說:“所以不能與堯舜相比,與三王還是可以比一比的。”魏徵笑着說:“在教導子女上堯舜都不是很成功,三王在教育子女上雖然不是特別的成功,但也能說得過去。”皇上說:“你就直接說朕在哪個方面做的不好?”魏徵說:“其實不管是陛下還是皇后,以及陛下所選的師父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都特別的嚴厲,嚴厲本身沒有什麼不好,但有時候過分的嚴厲會導致過分的僵化和死板,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是那種極致的鈍人,否則是不會成功的。”皇上說:“你覺得皇嗣這個人很聰明嗎?”魏徵說:“當年孔融到一位貴人的府上拜訪,有一個人說他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話雖然聽起來沒有什麼善意,但也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其實從古到今很多在小時候有小聰明的人,最後沒有成大器,因爲這些從小被誇聰明的人常常會形成這樣一種誤解,以爲自己不用付出,就可以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東西,這就好比龜兔賽跑,到最後贏的是龜。”

皇上說:“你說怎麼樣小聰明才能變成大智慧呢?”魏徵說:“擁有小聰明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學東西要比別人快一些,學的東西越多,與別人的差距就會越大。如果因爲在面對關鍵問題時,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在學習的時候,他就會有所懈怠,最終被別人彎道超車。不過對這樣的人進行教導,靠僵硬死板的方法是不行的,而應該使用一種活潑機智的方法去啓發他,到最後一定能夠得償所願。”魏徵的話雲山霧罩,皇上撓着頭皮說:“只有所短,寸有所長。看來堯舜做不好的事情,我很可能也做不好。”魏徵說:“在很多情況下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是這個人的智力,而是這個人的習慣,而習慣是被周圍的人所影響的。”

皇上豎起耳朵仔細的聽着,魏徵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邊用手比劃着一邊說:“不知道陛下是否留意過,在人們常用的裝飾畫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叫做童子鬧學堂,這樣的畫面有時候刻在硯臺上,有時候畫在筆筒上,也有的時候會掛在牆上。在一些僵硬死板的人看來,童子鬧學堂是很不像話的,應該被嚴厲的管教,而在一些明白事理的人看來,童子鬧學堂其實是非常吉利的。他們知道求學問道,不能急於求成,而是一個反覆琢磨、持之以恆纔有可能成功的事。所以那些好的私塾先生他們雖然手裡拿着戒指,卻很少真的去打學生,每天一敲手裡的戒尺,大家都聚在一起讀書,戒尺放下學生很快就沒了人影,這樣周而復始、持續數年之後,學生還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學會了先生所要教授給他們的東西。”

皇上聽到這裡感覺有了一些眉目,說:“你能說的再仔細一點嗎?”魏徵說:“玩鬧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兒童不再玩鬧,大人就該擔心了,因爲這往往意味着家裡的孩子已經生了病。上了年紀的人是很喜歡家裡有小孩玩鬧的,因爲這非常的吉祥,意味着你的家族很興旺。如果家中沒有兒童吵鬧,現場極爲冷清,意味着家族走向衰落。善於放牧的人雖然手裡拿着鞭子,卻很少真的去鞭打羊羣,他只是在風中揮舞嚇唬他們。在羊羣不至於走丟的情況下,誤人都是允許它們自由自在的吃草,按照它們的天性過他它們自己的生活。這樣羊羣和牧人之間的關係也就非常的親密,無論走到哪裡,羊羣都願意跟着他。一些比較急躁的牧人,喜歡用嚴厲粗暴的手段去對付那些羊羣,於是羊一隻又一隻都被打得遍體鱗傷,最終這些羊大多精神抑鬱、心理扭曲、不得其死。”說到這裡,皇上手心裡出現了汗。

魏徵這個時候手心裡也捏着汗,從那之後皇上見到皇嗣態度就緩和了很多。這一天上午來到皇后的寢宮,碰巧看到皇嗣在那裡給母親喂藥,皇上說:“讓朕來吧!”皇嗣把藥碗和勺子遞給他,皇上一邊忙活着一邊說:“功課都做完了嗎?”皇嗣說:“回陛下的話,有的做完了,有的沒有。”皇上說:“爲什麼沒有做完?是不是功課太多了?”皇嗣說:“沒有太多,我回去之後一定儘快寫完。”皇上說:“朕回頭給師父們說一聲,讓他們在給你佈置功課的時候要給足你完成的時間,準備做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於求成。有空的時候去民間看一看,整日住在深宮之內,對於外面的事情一無所知,這樣的人是沒辦法治理天下的。”皇嗣說:“謝陛下。”他簡直不敢相信了自己的耳朵,一貫嚴厲的父親,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

皇嗣出去之後,皇后說:“陛下,今天你看起來與往日不同。”皇上說:“魏夫子的一席話,讓朕感到很不安,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在民間普遍使用的裝飾畫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叫做童子鬧學堂。從前一直以爲畫這樣一幅畫是爲了指責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兒童,聽着今天魏夫子的話,朕才知道原來在古人的眼裡,這是非常吉祥的畫面。想想朕想的時候,父親總是帶着我們一起去打獵,每次打獵回來都能夠吃到母親準備的膳食。那個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做太多的功課,朕也沒想過後來會有這麼大的出息。”皇后說:“今時不比往日了,你不能讓兒子們跟你一樣長大。”皇上說:“想要把一件事做成,先得知道其中的門道,很多時候人本着自己一知半解,就開始粗暴的下手,這麼做常常會適得其反。”皇后說:“如果他不是皇嗣,如果其他的兒子不是皇子,我們真的大可以不用對他們那麼嚴厲。”

在教導皇嗣這件事情上,皇上太多的變化讓一些人感到擔憂。有些人甚至覺得這是皇上放棄皇嗣的先兆,承乾很快就聽到了這樣的話,被嚇得不輕之後,來到後宮見到母親,說:“母親不是兒子,貪戀這個位置,只是凡是坐過這個位置的人,一旦離開了就不會有好的下場,看看隋朝的楊勇,本朝的建成,他們都不得其死。”皇后說:“你這麼說可就辜負了你父親的一片苦心,他是聽信了魏徵的勸誡才這樣做的,魏徵告訴你父親,你的壓力太大了,以後要有條件讓你在不知不覺當中學會需要學會的東西。”承乾笑着說:“這怎麼可能呢?許多人頭懸梁錐刺股都沒有辦法學到自己需要學到的東西,就那麼吊兒郎當的幹,想要學成是不現實的。”皇后說:“關於怎麼學習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們都會支持的,如果暫時還沒有,就多聽聽先生們的意見。如果先生的啓發不足以讓你實現願望,你不妨去找你的父親說一說。!”

一聽這話,承乾面露難色,支支吾吾半天才說:“母親,還是不用了吧!父親那麼嚴厲,我去找他不是找罵嗎?”皇后說:“你知道你父親爲什麼對你那麼嚴厲嗎?”皇嗣說:“你想聽真話嗎?”皇后說:“當然。”皇嗣說:“父親之所以對我那麼嚴厲,是因爲他更喜歡魏王。”皇后說:“他對魏王嚴厲嗎?”皇嗣笑着說:“每次看到他們在一起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只要魏王在一天,在父親那裡,我就沒有好臉色可以看。”一聽這話皇后非常的緊張,他知道兩個兒子之間的心結已經結得很深了,說:“你還是去一趟吧!如果你的父親表現的很沒有耐心,你再回來。”

皇嗣只好去了,碰巧看到皇帝在那裡忙,站在那裡半天也沒敢走過去。忽然皇上看見了,他勃然大怒,說:“你打算幹什麼?你這是要伺機行刺嗎?”一聽這話皇嗣也怒火中燒,只是在皇帝面前也不好發泄。回到皇后的寢宮大哭一場,皇后聽他說了,經過一口血吐了出來。牙關緊咬不省人事,不久之後,皇帝知道了事情的緣由,又把皇嗣叫過去,訓斥了一通。回到東宮,皇嗣幾乎要瘋了,杜謀士說:“殿下,這個時候你應該想的不是自己受了委屈,而應該操心皇后的病情日益沉重,如果不及早的接受治療,後果不堪設想。”皇嗣說:“這一點你可以放心,母親的病是不會被耽擱的。”杜謀士笑着說:“如果不是被耽擱,怎麼會如此沉重呢?”皇嗣說:“如今父親一直待在那裡,我怎麼敢過去呢?”杜謀士說:“你過去什麼話都不要講,只要哭就行了,但要切記絕不能哭出聲。”

皇嗣去了,看到母親面色慘白緊閉着雙眼,不需要怎麼調動情緒就哭了出來。正如杜謀士所安頓的那樣,他沒有哭出聲,而是站在那裡不停的掉眼淚。一開始皇上沒有注意到他,忽然發現他。皇上說:“朕想過了,你可能也不是有意的,早點回去休息吧!記得把功課做完。”皇嗣說:“這件事是因我而起,母親病的如此沉重,我怎麼能安心入睡呢?陛下就允許我待在她的身邊吧!”皇上說:“你待在這裡有什麼用呢?這已經讓孫師父看過了,過一會兒你母親就能夠醒過來。”皇嗣說:“那就等母親醒過來再說吧!”在等待的過程當中,空氣就好像凝固了一樣,皇嗣忍不住問了一句,說:“母親昏迷,魏王爲什麼現在還不到呢?”皇上說:“魏王有正式要做,來不了。”皇嗣說:“如父親所言,我平時的確比較閒,可有什麼樣的正事比母親的病情還要重要呢?如果母親昏迷不醒,而我卻在忙着自己的正事,父親會怎麼看我呢?”

已經做完皇上竟然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只是含糊的說:“也許他有不得已的原因。”這話說的實在是過於勉強,但皇嗣也不好反駁。皇后終於醒了過來,看到兒子和夫君待在身邊,說:“你們明天都有事去休息吧!”皇嗣說:“作爲兒子,父母就是天,父母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皇上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在皇上看來皇嗣這樣的表演大可不必,但對於魏王不能來看望皇后,心中也有了不滿。不久之後這件事就在文武百官當中傳的沸沸揚揚,尤其是長孫無忌對魏王的做法極爲不滿,來到御前,說:“陛下,母親病危,魏王竟然不來探視,這是不孝之舉,請皇上下旨懲戒。”皇上說:“這麼做的確不妥,朕會教導他的,他可能只想着專心做事,把人之大倫給忘記了。”

長孫無忌不以爲然,說:“陛下覺得修書的事大還是皇后的事大?”皇上說:“瞧你這話說的,當然是皇后的事大了。”長孫無忌捋着鬍鬚說:“陛下知道這個道理就不應該縱容魏王,據我所知,現在文武百官當中都對他的表現極爲不滿,如果皇上不能加以懲戒,恐怕皇上的威望也會受損。”皇上笑着說:“長孫太尉消消氣,朕一定會跟他說這件事,然後讓他登門去向你致歉。”長孫無忌趕緊擺手說:“陛下,這不是像我之前的事,身爲宗王,如此失德,還怎麼給天下人做表率呢?”不久之後,魏徵、馬周、戴胄等人先後上書,要求皇帝懲處魏王。於是皇上派人把魏王叫來,說:“皇后生病的事你知道嗎?”魏王不假思索地說:“臣知道。”皇上說:“她可是你的生身母親,聽到他病危的消息,你還能安心的編書嗎?像你這種狼心狗肺的東西還敢生出如此多的妄想,你的母親真是白疼你了。”

如果是一般人皇上發怒到這個地步,只有磕頭求饒的份兒。魏王卻不是這樣,而是氣急敗壞的說:“是不是有人向父親敬了讒言?這些人實在是太可惡了。母親的病的確沉重,可我去了又能如何呢?我不是郎中,對病理也是一竅不通,去了那裡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爲什麼滿朝文武都那麼喜歡裝樣子,而不在乎做實事呢?”他這一說還真把皇上給說蒙了,既然覺得他說的頗有道理。之後魏徵來到御前,皇帝跟他說起這件事。魏徵笑着說:“陛下聽過吳起的故事嗎?當年他娶了齊國的郡主,爲了討好楚王,竟然親手殺了自己的夫人。有聽說他在曾子跟前學習的時候,母親病危,他就不願意回去奔喪,而甘願繼續留在那裡。他的這些作爲都被後世的人所詬病,他自己也不得其死。人固然要做事,但相比之下積德更加重要,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回想一下,如果皇后出了意外,身爲皇子,卻未曾在皇后跟前親侍湯藥,這難道不是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嗎?”

皇上點點頭說:“你說的有道理,朕先先被這小子蠱惑。不過要說懲戒他,你覺得怎麼做才比較好呢?”魏徵說:“此乃陛下家事,應該用加法處置,爲了安內外人心,陛下還是下手重一些比較好。”皇上點點頭說:“知道了。”於是下旨魏王發俸兩年,並且要在以後發放的憤怒當中削去二分之一。消息傳出之後,內外大喜過望,皇上嘆口氣說:“想不到魏王如此的不得人心,看來作爲一個人,積德是非常重要的。”魏王一看情形不大對,趕緊跑去看望皇后,痛哭流涕,向皇后道歉,皇后說:“作爲母親我是希望你好的,但我不只是母親,我還是大唐的皇后,我希望皇子之間能夠和睦相處,不希望你爲了爭奪皇位與你大哥骨肉相殘。”

魏王說:“母親當初能支持父親,爲什麼今天不能支持我呢?相比於承乾我更合適。”皇后說:“你更合適嗎?那你去問一問那些大臣們,看你父親手底下的衆臣,有哪一個是支持你的?”魏王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皇后說:“你父親的那把御座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所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最適合那個位置的人,可個人的感覺常常與事實不符,作爲一個天子,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才能不夠,可以重用賢臣加以彌補,可如果德行有虧,誰也沒有辦法替他彌補。”魏王說:“我不過是一次沒有來看望母親就能讓母親得出德行有虧的結論嗎?”皇后說:“恕我直言,你的父親之所以能夠得天下,是因爲在隋末戰亂的時候,他已經是梟雄了。你父親在兩軍陣前浴血拼鬥的時候,太武皇帝和建成在後方盡享太平。而你呢?從小錦衣玉食得到你父親的恩寵,你對於江山設計沒有任何功勞,如今你只是在修書,就算是你能修成古今第一奇書,那又如何呢?”

魏王說:“母親,我一定能修成古今第一奇書,讓它成爲貞觀治世的頂點。並且以這個作爲起點,成就我自己的治世。”於是皇后又一口黑血吐了出來,爲王被嚇壞了,趕緊派人叫孫思邈。來到現場之後,孫思邈皺着眉頭說:“這麼折騰,不要說我,就是華佗在世也無可奈何。”魏王不耐煩的說:“你一個御醫只管治病,嘴裡哪那麼多零碎?”皇后的病情更加嚴重了,她已經睜不開眼睛,呼吸非常的困難。皇嗣看着他心裡非常的難受,在翻閱史書的時候發現過去一直有這樣的傳統,皇室當中如果有人病重,皇帝可以赦免罪犯,爲他祈福。他不敢自己去跟皇帝說,而是寫信給皇后最喜歡的大臣房喬,希望房先生能夠出面促成這件事。而這個時候魏王完全不顧及皇后的病情,而是公開發誓一定要修成一部古今奇書,爲貞觀朝的治世增色。

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
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