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

朱憲死活不肯起身,挽着趙貞吉的手,苦苦哀求道:“大洲先生,你慈悲爲懷,大仁大德,萬請指點朱某一二,活我滿門性命。”

“遼王殿下,先請坐,坐好了我們再從長計議,你要是還如此這般,那老夫馬上就走。”

朱憲順勢在座椅上坐下,身子前傾,期待趙貞吉的指點。

趙貞吉問道:“遼王殿下在這裡幽養,按例定期有政報和讀本冊子發下來,殿下可以閱讀?”

以前幽禁就是幽禁,與外隔絕。

但是朱翊鈞秉政後,改了些規矩,定期發放一些邸報和讀本冊子。

讀本冊子都是太常寺編撰的新政宣講、太子殿下訓示的小本子。

朱憲臉色尷尬。

這些玩意誰看啊,我一肚子煩悶,沒拿它們當擦屁股紙,已經算是恪守臣禮了。

趙貞吉搖了搖頭:“遼王殿下,新朝新氣象。在新朝,不需要你崇道好方,不需要你擅寫青詞,只需你善於學習,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這些政報都是朝廷的喉舌,聖詔政令,爲何頒佈,如何執行,都會講解得清清楚楚。那些讀本冊子,更有深意。大明未來的路,全在那些讀本冊子裡。

遼王殿下,路你都不去找,還有什麼前途?”

朱憲馬上答道:“本藩知錯了。自此以後每日研讀這些政報,深刻學習那些讀本冊子。每日寫一份讀後感,呈交御覽。”

還算聰明,有藥可救。

趙貞吉面露欣慰,繼續說道:“而今大明有宗室藩王,計有二十三藩,各藩宗室人口多少,據《玉牒譜》大約在十萬左右。

開封的周王府是國朝最大的藩王府,郡王四十八位,宗室在隆慶二年統計有五千二百三十五人。

晉王府是國朝第二大藩王府,宗室三千六百七十八位。代王府爲第三大藩王府,隆慶二年爲宗室人口爲四千一百一十八位。

按照皇誥祖制,親王祿米一萬石,郡王兩千石,其餘鎮國將軍到奉國中尉,一千到兩百石不等。

嘉靖三十二年,天下歲供京師米才四百萬石,而各地藩王祿米支出竟有八百五十三萬石。朝廷度支不足,各藩就自行徵米徵糧,加上莊田、徭役等,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趙貞吉盯着朱憲問道:“遼王殿下,趙某問一句誅心的話,憑什麼諸藩要受此大恩,歲領如此多的祿米?”

朱憲大吃一驚。

憑什麼?

憑我是太祖皇帝子孫啊!

但是他摸不清趙貞吉話裡的意思,含糊地答道:“我等皆太祖子孫所封,同爲太祖後裔。”

趙貞吉捋着鬍鬚問道:“遼藩傳到殿下,已經幾代了?”

朱憲心頭一跳,卻又不能不答:“第八代。”

“第八代了,按照周禮,馬上就要出本宗九族了。”

本宗九族,就是周禮裡父宗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是爲一族,是爲宗法。也就是說,一宗九代,都可以算一族,是宗法倫理的基礎。

過了九代,就不能算一族,宗法倫理也沒法行了。

朱憲一聽這話,心裡急了。

出了九代就不是一族,那我們的世代榮華富貴,豈不是要白瞎了?

“大洲先生,這可是祖制,千代萬世永不變的祖制啊。”

“祖制。遼王殿下,你們如此恪守祖制,難道還想着以太祖子孫,與皇上同享大明江山嗎?”

朱憲臉色慘白!

太祖皇帝分封諸子在天下,意圖很明白,宗室共守天下,永固江山。

其本質是循周禮,朱家同享大明。因爲按照皇誥祖制,皇室是嫡脈,一旦絕嗣,就按照血緣關係的親近從宗室其它分支裡選擇繼嗣。

嘉靖帝就是這樣。

可人家好歹跟正德帝是同一個爺爺的。

太祖皇帝分封的藩王,跟皇上太子隔了多少代。吃着人家的祿米,佔着人家的地,還惦記着人家的皇位。

人家能看你順眼嗎?

趙貞吉看着朱憲的臉色,不慌不忙地又補了一刀:“遼王殿下,你的罪過,還未會審裁定,老夫不敢妄議。

只是按照彈劾奏章裡所言,一旦定罪,奪爵圈禁是輕的,重則可能棄市絞刑。殿下,命都沒了,千代萬世的祖制,有什麼意義?”

是啊,還是先顧着自己的小命再說,其它的自己操那麼多心幹什麼啊!

“大洲先生,是朱某糊塗了。還請指點活命之法。”

“殿下,你的罪過你的心裡有數,真想有活命之法,需得立大功才行啊。”

大功?

朱憲知道趙貞吉所指了。

西苑要廢宗室分封制,可這是皇誥祖制頭等大事,跟其他的祖制不言而喻。西苑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這事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朱憲在心裡盤算了好一會,最後做出了決定。

自己的小命保不住,宗室分封制再好,遼藩親王位也會落到朱憲爀這個混蛋頭上,白白便宜他。

“請大洲先生指出一條明路,朱某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見他如此上道,趙貞吉心中暗喜,那事情就好辦了。

“請遼王殿下自此刻苦學習政報和讀本小冊子,多寫讀後感,然後深受觸動,痛改前非。多寫認罪書,老實交代此前做錯的種種事情。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其次遼王要勇於揭發其它藩王種種不法.”

“其它藩王不法事?大洲先生,這又是何意?”

“把大家都拖到糞坑裡,你一人就不顯得臭了。遼王殿下,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懂吧。”

是啊,現在自己被揪出來做了宗室藩王的反面典型,臭不可聞。可是朱憲爀知道,各地藩王玩得比自己出格的比比皆是。

自己只不過是因爲在嘉靖朝備受寵信,爲宗室之冠,文官和其他宗室看不順眼,就把自己當出頭鳥揪出來。

既然我不好過,那大家都不好過!

朱憲爀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勇於跳到糞坑裡,再把宗室藩王都拖下去,把整個宗室藩王搞得臭不可聞,太子就有理由下詔,整飭宗室,改革分封制。

可是我們藩王都是在自己的地盤過自己的日子,雖然互相之間耳聞過種種劣跡,可沒憑沒據的,不好說。

“大洲先生,祖制皇誥裡,各藩王是禁絕往來的,其它藩王劣跡,朱某有耳聞但說不出一二三來。”

“這個無妨,有司會給你些東西,你只管照着上面斟酌字詞,寫好揭發信就行了。不會叫你去揭發寧夏的慶藩,廣西的靖江王府。只需盯着同在湖廣,以及鄰近的那幾位就好了。”

“朱某明白,多謝大洲活命之恩。”

朱憲爀徹底明白,沒口子感謝道。

“殿下,後續有什麼需要,只管跟外面的人說。老夫跟他們交待過,能滿足的儘量滿足,其餘的稟於老夫,老夫再爲你想辦法。”

離開圈禁所,趙貞吉坐在馬車上,心裡回想着剛纔的所言。

改革宗室分封,利國利民,看着影響極大,似乎比清丈田地,整飭吏治還要大。實際上趙貞吉知道,其實風險沒有那麼大。

清丈田地會影響天下世家、大中小地主。整飭吏治,會影響數十萬官吏,以及他們背後蔓藤。

改宗室,影響的就是這十萬不到的宗室,其餘的人反倒樂見其成。

關鍵是皇上和太子是否下定決心了。他們下定了決心,改宗室舊制,其實風險最小。

大爭之世,誰都要爭一爭。

下了馬車,走進都察院後院,吳昌急匆匆地迎了上來,輕聲道:“中丞,徐首輔上疏,請辭歸鄉。”

趙貞吉腳步一定。

終於來了,終於要開始了!

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第43章 拙劣的楊選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第98章 永不陷落的車陣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652章 我要鹹魚大翻身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第47章 香河大捷第9章 徐文長498.第496章 爲了大明,這錢我掏了!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第28章 一封信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577.十月總結第18章 東南剿倭部署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76章 驚天大案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59章 捅破天了!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527.第524章 點金術?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第28章 一封信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第82章 皇太孫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21章 高拱的反擊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第739章 皇長子出世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
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第43章 拙劣的楊選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第98章 永不陷落的車陣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652章 我要鹹魚大翻身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第47章 香河大捷第9章 徐文長498.第496章 爲了大明,這錢我掏了!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第28章 一封信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577.十月總結第18章 東南剿倭部署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76章 驚天大案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59章 捅破天了!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527.第524章 點金術?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第28章 一封信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第82章 皇太孫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21章 高拱的反擊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第739章 皇長子出世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615.第611章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