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明,你箭術不錯,帶着這羣人盯着,胡人有啥動靜及時喊人!”一個伍長喊着,自己慢慢下去了。
“嗯!”靈明子應了一聲,帶着一張弓緩緩在牆邊靠着,藉着眼睛餘光在城垛口盯着下邊。
“咦?”
憑藉恢復的修爲,靈明子察覺不對,這幾個胡人不一般。
還是提醒衆人吧,瞧着幾個同樣戍守的同伴,靈明子嘆息着。
“大頭,你們小心點,這幾個胡人不對勁!”
名叫大頭的戍卒聽了,一愣,隨即頭伸出來瞧着,不料正這時,一支羽箭射來,直接透過他的眼眶,箭矢射到後方牆壁上,只聽叮一聲,在城牆上留下了一個白印。
“不好!大家低頭!”有人驚呼着。
隨即,又是數支羽箭射來,不過這時候都射空了,下面傳來胡人一陣鬨笑聲。
還有留守的幾個軍卒見狀,伏低了身子,說道:“應該是胡人王庭精銳,都別動!”
這種事,以前也見過不少,一般出現這種情況,說明距離胡人大規模南下扣關就不遠了。
這時候,都要報告關牆之內軍府,請求增兵加強長城防線。
另一邊,幾個上了年紀的老戍卒在瞧着不對的時候,早就躲在城垛背後了,這幾個人戍守了二十多年,經驗豐富,能活到現在,都不簡單。
幾個軍卒見了,笑罵道:“老匹夫,躲的比羊還快,不知道管管!”
幾個經年老卒的威望有時候比一些低級軍官都有威懾力。
哪裡知道,幾個老戍卒見了,看着幾人回敬道:“爺們瞧得眼快,哪裡顧得許多!”
另外一邊,車隊開始卸糧,一個管事的說着:“見過長官,這邊是本月的軍糧兵械,還有新到的戍卒二十人。”
這什長見了,點點頭,一手按在腰刀上,說着:“成,謝謝兄弟了。”
這管事也迴應着,緊接着,城牆上跑下來幾個人,看着什長說道:“頭,上面死人了!”
什長聞言一愣,隨即看着幾個在一邊坐着的軍卒說着:“愣着幹啥,上城!”
幾個軍卒聽了,默默拿起兵刃弓矢,跟着幾人衝了上去。
這管事見了,喚來一人吩咐着:“快,讓人趕緊搬運,我們去下一家!”
“是。”
城頭上。
瞭解了事情經過之後,什長吩咐着幾個軍卒去盯着,另外又安排人手將下面的軍械都搬運上來,又差了兩人將大頭的屍體擡下去。
就這樣,一直到傍晚,胡人騎兵這才退去。
城頭上,今夜是靈明子值守,默默瞧着遠方,這時,來了一人,坐在他身邊,靈明子心念一動,看着這人。
“師父!”
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令着靈明子表情一陣變化,楞楞的看了一會兒,這才認出來,說着:“你是……衛子云!”
“是我!”衛子云說着,他白天時候,就僞裝成新來的戍卒跟在車隊之中,稍微使着手段,就被安排在這裡。
“………”靈明子長嘆一聲,隨即感覺不對,看着衛子云說着:“你的修爲………”
以他的經驗,自然看的出,此時的衛子云的變化。
“是,弟子僥倖有着機緣,如今已經突破鬼仙了!”衛子云笑着說着。
“你是以三山派道法爲根?”
他記得自己已經傳了真陽派道法。
“是。”衛子云回答着。
靈明子聽了,看着衛子云,沉默着,他很想告訴對方,那三山派道法後來缺憾太大,可話到嘴邊,卻是說不出來,能突破鬼仙級數,這已經不容易了。
隨之改口道:“以後多去楓山看看。”
“楓山?”衛子云有些疑惑。
“楓山不遠,也就在這晉州之地,當年也是這三山派的山門所在。”靈明子說着。
衛子云這才瞭解,若是記憶之中沒有出錯,這楓山過了平頂關就能到。
隨後,就聽靈明子說着:“你這……你後面記得離開,這裡也不太平,一直有着鬼神監督我,可見他們也並不放心。”
衛子云一聽,就知道靈明子說的鬼神是誰,被自己隨手困住了,處於一個幻境之中,這樣一來,也能完美保證自己不被發覺。
若是直接殺了,恐怕容易引起焚教警惕,另外一個方面看,靈明子其實也是安全的,畢竟,真陽派已經悽慘到如此地步,再迫害下去,很容易引起道門整體的不滿。
“師父放心,我明白的。”
這樣解釋着,令着靈明子心裡很不安,最後還是告誡着:“你……你還是要多加小心,我這裡沒事,怎麼說都有道門的高人照看,你就不同了,還是朝廷的欽犯!”
“另外,這裡你也不要多待,儘快離開,今天來了幾個胡人精銳試探,從以往經驗看,胡人大隊騎兵可能就要過來,你要是留在這裡,早晚得出事!”
“聽我的,先去楓山看看,那裡是三山派曾經的山門,雖然已經無人,但你可以去碰碰運氣。”這是靈明子唯一可以做的了。
正說着呢,另外一邊過來幾人,對着兩人說着:“換防了!”
隨即,靈明子拉着衛子云離開。
黑夜裡,兩人沒有急着回去,站在一段長城邊上,看着遠方說着:“中原大亂,胡人也是不甘寂寞,好在你通廣師叔他們還活着,若是我所料不差,他們應該去西南投靠太白派了,你有時間去看看他們。”
“太白派地處西南,躲開了中原多少紛爭,如果未來要恢復本派基業,還需要太白派助力,不過淮山是別去了,那裡估計也會被焚教佔了,我瞧着西南荒僻,俊秀山川不少,你去了記得告訴通廣師弟一句,教他勿回中原!”
衛子云點點頭,他也看的明白,如今之中原,藩鎮蠢蠢欲動不說,教派之爭更是激烈,作爲繁華心腹之所在,可謂寸土必爭。
就如同前世一般,大好名山多被佛教所據,不少名山大川,細數源頭,多是道門所有。
如普陀,秦之安期生、漢之梅子真、晉之葛雅川都曾往來,至於宋時,劃爲佛土。當然也說明了佛教傳播力的確在道教之上。